㈠ 簡短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簡短的「紅色故事」有:
一、農忙
1942年年底,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開始後,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毛主席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那時,熊雲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他們跟主席一塊住在棗園。棗園有一排窯洞,用兩道牆隔成了三個院,主席住在北邊的院內,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里。
機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麼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兒,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並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幹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並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後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二、有轎車不做
延河畔響起的隆隆馬達聲和清脆的喇叭聲,吸引著延安軍民。警衛戰士們更是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
老紅軍楊辛克,貴州松桃人。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員。後任抗大學員、八路軍129師358旅教育幹事、指導員、公安總局科長、豫西地區副專員、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省經委副主任。1983年6月,楊辛克同志向我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車還是騎馬而引發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時期的延安,中央領導到哪裡都是騎馬或步行。一位華僑送給延安兩輛小轎車,警衛戰士們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可是沒料到,在分配車時,毛主席提出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照顧年齡較大的同志。
盡管大家都希望配給毛主席一輛轎車,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一台配給了主管軍事工作的朱老總,另一台配給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林伯渠、吳玉章)。
三、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毛主席對自己兒子的「約法三章」。一些領導幹部的腐敗,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的,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約法三章」,黨內又何來因子女而產生的腐敗呢?田志芳,四川廣安人。
1933年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營長、團參謀長,建國後,曾任東北軍區後勤部車管處處長、沈陽軍區後勤部軍事代辦處顧問。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說的延安時期毛主席對兒了毛岸英嚴格要求的故事,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田志芳發現新來了一位同志,高個、寬肩、體格健壯,著一身洗得乾乾凈凈的藍布軍裝,顯得很精幹。他發現這人有些面熟,在哪見過呢?尋思半天,可怎麼也沒想起來。吃完晚飯,田志芳來到楊家嶺溝口的花園。這里原來是個墓地,叫楊家墳。
中央機關搬到楊家嶺後,就在這里種上花草、瓜菜,便成了個小花園。這會兒,紅茸茸的雞冠花、紫幽幽的牽牛花、黃橙橙的南瓜連成一片,別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個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風文件准備看上兩頁。這時,只見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和一個青年慢慢走來,細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們一邊走,一邊親切交談,從他身旁走過。他連忙問身邊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剛從蘇聯回來。」「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兒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腦門,怪不得面熟呢,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
可他又有了疑問:「怎麼毛主席的兒子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他剛從蘇聯回來,能吃慣咱這小米飯、山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說:「毛主席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啊,原來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看不到毛岸英同志來大食堂吃飯了。
後來,在國民黨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來了。他的臉變黑了,身體也瘦了。一打聽,原來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上「勞動大學」去了。
在那兒,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使邊區軍民很受教育。由於黨的領導同志都這樣以身作則,所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風。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兵鋒直指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擔任爆破組長。
在全連戰斗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戰斗開始後,他帶領戰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時,離發起總攻僅15分鍾。在這關鍵時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
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呀!」將暗堡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五、張思德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小分隊,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生產農場,被選為農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鑽進窯中作業。
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裡,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㈡ 紅色故事英雄人物的簡短故事
紅色故事英雄人物的簡短故事如下:
1、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直至死亡未曾說出情報。
3、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㈢ 有哪些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㈣ 十個簡短的革命烈士故事分別是什麼
1.黃繼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2.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馬立訓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採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偽軍500餘人,被譽為「爆破大王」。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偽軍據點戰斗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葯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斗中,連續炸毀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餘人。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庄日軍據點戰斗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偽軍的戰斗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
4.林則徐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斗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
5.楊根思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激戰中,美軍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沖鋒。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葯,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於盡,英勇捐軀。
6.趙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7.梁士英1948年9月,梁士英參加解放錦州作戰,被派到尖刀連8連2排5班當戰斗組長。10月14日上午,總攻錦州的戰鬥打響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在這關鍵時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著密集的子彈,將拉開導火索的爆破筒塞進碉堡里,正當他轉身離開時,爆破筒又被敵人推了出來。梁士英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死死地頂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敵堡被炸毀,梁士英壯烈犧牲,年僅26歲。戰後,師黨委給梁士英追記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榮稱號。錦州市人民政府將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稱「士英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偉大的戰士。
8.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9.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刑前,監斬官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10.邱少雲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供參考。
㈤ 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1、七顆豆子
宋綺雲、徐林俠是小蘿卜頭的父母,「西安事變」後,他們三人都被關進了殺人魔窟「白公館」。小蘿卜頭自稱是「老政治犯」,經常為難友們傳書信,大家都稱贊他是「聰明可愛的小交通員」。這天中午,他從高牆院壩回到牢房,見爸爸媽媽都滿面喜色地看著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飯以外,還有一個盤子,裡面裝著七顆豆子,加上鹽煮熟後好大一顆一顆的。一聞,好香好香呵!小蘿卜頭哪裡吃過,連見也是第一次。爸爸笑著問他:「小傢伙,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歲。」「這幾天,因為白公館監獄的圍牆垮了一個垛,特務偷懶,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幹活,而且打一塊石頭就獎勵一顆這個豆子。你的媽媽為了給你辦生日,就去打石頭,打了七大塊石頭,換來了這七顆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媽的手上現在都還有血泡呢!」小蘿卜頭聽得心酸,急忙把媽媽的手拉過來一看:哇,血!媽媽的手還在流血啊,「媽媽,媽媽,你不要去打石頭,我不吃豆豆。」媽媽心疼地親著小蘿卜頭的臉,忍著淚水:「兒呀,媽媽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來還不到八個月就和我與爸爸一道被無辜地抓進了鐵牢,你從未過上一天好日子,媽媽對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覺得好吃,爸爸媽媽就滿足了。」「爸爸,媽媽!」小蘿卜頭哭得傷心極了,抱住爸爸媽媽:「爸爸吃,媽媽吃,我們全家一起吃!」最後,在小蘿卜頭的堅持之下,爸爸吃了兩顆,媽媽吃了兩顆,小蘿卜頭多吃了一顆,就這樣,一家人七顆豆子就過了一個生日。
2、「小蘿卜頭」學文化
「小蘿卜頭」,真名叫宋振中。由於長年的獄中生活,缺乏營養,他長得頭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們都叫他「小蘿卜頭」。宋振中在監獄中一天一天長大了,他的爸爸宋綺雲、媽媽徐林俠向獄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讓宋振中出去讀書,經過一番努力後,特務最終同意讓宋振中每天上樓去,由被關在樓上的東北軍將領黃顯聲將軍教宋振中學習。爸爸宋綺雲把樹枝磨尖了送給「小蘿卜頭」當筆,媽媽徐林俠把破布和棉花燒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後兌上水當墨水。白公館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張草紙,為「小蘿卜頭」做了幾個練習本。從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館看守所二樓的過道上,在特務的監視下,宋振中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活。一天,振中看著黃顯聲將軍手裡拿著一支紅藍鉛筆,就問:「你的筆為什麼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畫出顏色來?我的筆要蘸一下寫一下,我們兩個能不能換著用?」黃將軍笑著回答說:「可以呀。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只要能用俄語同我說上一兩句話,我就可以送給你。」為了能得到紅藍鉛筆,從此,「小蘿卜頭」更加認真努力地完成黃伯伯布置的作業,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他總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誦俄語,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站在鐵窗下呀呀地學說俄語。當「小蘿卜頭」能夠用簡單的俄語與黃將軍對話的時候,黃將軍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紅藍鉛筆送給了他。「小蘿卜頭」十分珍惜這支短短的紅藍鉛筆,他只是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才用這支筆書寫。解放後,從松林坡特務警衛室的地下挖出「小蘿卜頭」的遺體時,人們發現他的小手還握著一支已經開始腐爛的小鉛筆頭。
㈥ 紅色經典人物簡短事跡有什麼
1、劉胡蘭的故事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2、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六歲,特務們才勉強同意讓他上學,由一位叫黃顯聲的伯伯教他讀書。「小蘿卜頭」很愛學習,他還利用和黃伯伯學習的機會,為監獄里的黨組織傳遞情報。
就在革命勝利前夕,他的美好願望連同他那年僅九歲的幼小生命和爸爸、媽媽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的殺害了,重慶解放後,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3、「小嘎子」
小嘎子是徐光耀小說《小兵張嘎》中的人物,名字叫做張嘎,這部小說被拍攝成抗戰電影和電視劇,講述了抗戰時期白洋淀地區張嘎與游擊隊員、紅軍與侵略者鬥智斗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的人物形象。
4、李向陽
中國的土地,李向陽絕不讓橫行霸道,面對日本鬼子,李向陽的這句話說出了中國抗日軍民的決心。
5、董存瑞
1929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6歲參軍,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河北省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既定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卻突然遭到敵軍一座拱橋型暗堡的攔截。一些戰友在槍聲中倒下,兩組被派去炸碉堡的戰友也先後犧牲。
㈦ 簡短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紅色故事簡短的有哪些
1、簡短的「紅色故事」董存瑞;1948年5月1日,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兵鋒直指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擔任爆破組長。
2、在全連戰斗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戰斗開始後,他帶領戰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3、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時,離發起總攻僅15分鍾。在這關鍵時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
4、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呀!」將暗堡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5、張思德;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小分隊,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生產農場,被選為農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鑽進窯中作業。
6、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裡,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