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精神
答案(1)文化具有多樣性,對待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文化具有多樣性,對待文化多樣性還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這一點,要求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時,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
(2)文化傳播需要一定的途徑(如商業貿易)和手段(如大眾傳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國要重視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對外政治經濟各方面交往,充分利用各種傳播途徑和手段。
(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共性和規律,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需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規律,採用對方聽得懂,喜聞樂見的形式。
(4)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需要增強文化自信,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價值,發展方向與道路充分信心。
(5)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必須發展好中國經濟,提升綜合國力。
2.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既要「重邏輯」更要「有情感」,不斷提高中國故事的說服力。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對中國故事深層邏輯的准確凝練與清晰表達。中國故事要「讓人聽得懂」。最起碼的要求,外語要足夠好。然後從別人容易理解的敘事方式和思維習慣入手。
清晰講述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故事的起承轉合,翻越「文化鴻溝」。中國故事要「讓人能動心」。唯有邏輯通達,故事才能動人心弦。注重對中國故事、中國發展道路本身所蘊涵的深刻邏輯,進行有效挖掘和准確表達。
以深刻哲理和內在邏輯,打破「文化壁壘」。中國故事要「讓人悟到理」。突顯中國人思考做事的基本經驗和思維方式,注重以理服人,深層講述中國人的生命、生存、生產、生活和生態的人生道理。要承認情感比邏輯更有說服力。
媒體面向大眾,不是面對一兩個哲學家。要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採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
要繼承善於講故事的優良傳統,多講《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以及坦贊鐵路等那樣的故事,講述有情感、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人民之間的距離,增強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