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岳飛的英雄事跡簡要概括是什麼
岳飛的英雄事跡簡要概括如下:
岳飛是南宋名將。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遵守紀律,寧可忍住飢餓,不敢打擾人民,留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
「岳家軍「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
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充滿了原野。後以罪名「莫須有」冤死大理寺。
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B. 岳飛的主要事跡有哪些
1、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所著《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2、岳家軍
「岳家軍」是當時人們對岳飛率領的軍隊的習慣稱呼,正如韓世忠率領的軍隊被稱為「韓家軍」,張俊率領的軍隊被稱作「張家軍」一般。杜充降金後,岳飛開始獨立成軍,在江南堅持抗金。岳飛收復襄漢六郡後,岳家軍移屯鄂州,襄漢地區自此成為岳家軍的主要防區。經過數次擴編,岳家軍截至紹興五年的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的規模擴大到十萬人左右。這是因為楊幺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南宋朝廷此後又增撥了數萬人編入岳家軍的緣故。岳家軍以後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的數量直到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
3、事母至孝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葯,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於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與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於江州廬山。
4、人物介紹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C. 岳飛著名的三個故事
1、岳母刺字,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
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
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2、直搗黃龍,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
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
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
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3、雪地打山雞,有一年冬天,岳飛幹完活,到家還有半里多地,瞥見山坡上伏著兩只山雞,右邊一隻長尾巴上還附有冰雪。他知道這時候的山雞又肥又嫩,這東西又最愛惜它的羽毛。
尾巴上有雪便飛不快,正好都打回去孝敬父母。於是把身邊軟弓竹箭取出,扣上弦,先朝左邊一隻射去,正好射中那隻山雞的頭部。山雞只蹦起丈許高下,連翅膀都沒張開,便落了下來。
右邊一隻剛剛驚起,岳飛早打好了主意,頭一箭剛發,第二箭也相繼射出,當時穿胸而過,兩只山雞全被射中。岳飛趕忙跑過去,連雞帶箭全拾起來,往家飛跑。
到家一看,門前大片積雪已被父母掃光,只有兩片平整的雪地未動,剛喊得一聲:「娘!」母親已由裡面趕出,將雞接過,笑說:「你臉都凍紫了,還不快到炕上去暖和一會兒!
你看那兩片雪地,想留給你寫字,還捨不得掃呢。」岳飛就是這樣,冬天用雪地當紙,枯枝作筆,夏天用沙土當紙。
柳條作筆,堅持著學習寫字、讀書,還兼練武健身,比其他人付出了不知多少倍的努力和艱辛,磨煉成了鋼鐵般的意志。
D. 岳飛著名的三個故事是什麼
1、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編纂的《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而產生。
2、事母至孝: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葯,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
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姚氏病故後,岳飛與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於江州廬山。
3、勇冠三軍:
岳飛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又會左右開弓,成為大將後,又親自將射箭技術教授給全軍將士。 臨陣作戰,岳飛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當「旗頭」。在與金軍作戰時,曾親自刺殺敵將黑風大王。
在南薰門之戰中,王善、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岳飛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岳飛卻十分鎮定,說:「我為大家攻破敵軍。」左手挾弓,右手持矛,沖擊敵陣,結果王善部大亂,岳飛乘勢大敗敵軍。
文學形象:
宋元雜劇中已經出現不少表演岳飛戰功與冤案的題材,南宋末年羅燁《醉翁談靈》與吳自牧《夢粱錄》所載杭州市民「說話」藝術中就已經出現演唱張、韓、劉、岳故事者,元代有著名雜劇《宋大將岳飛精忠》、《東窗事發》(即《地藏王證東窗事發》)、《秦太師東窗事犯》等。
明代岳飛題材戲曲有《精忠旗》、《金牌記》等,在舞台上盛演不衰。明清演義小說《大宋中興通俗演義》、《說岳全傳》久負盛名,特別是清代錢彩創作的《說岳全傳》雖然有因果報應等封建糟粕,但在社會上影響很大。
E. 關於岳飛的歷史故事有哪些400字
岳飛的故事
一、投依宗澤 收復建康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冬,岳飛投奔到相州大元帥府劉浩帳下,即被收用,在軍中任一名偏校,之後便隨勤王大軍開赴汴京,以解汴京之圍。
劉浩為勤王軍前軍統制,帶兵先行。至魏縣李固渡,奉劉浩的命令,岳飛帶一支數百人的騎兵小隊前往偵察。忽與金兵遭遇。岳飛一馬當先,沖殺過去,輕取敵將首級,隨後宋騎兵掩殺過去,金兵逃竄。初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過李固渡後,勤王大軍齊聚於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商討行軍方向。最後決定兵分兩路,宗澤副元帥帶劉浩部向汴京挺進,康王趙構帶另一部走東平(今屬山東)。岳飛隨劉浩部繼續向汴京進軍。途經開德(今河南濮陽)等地,宋軍連獲勝捷。但在這時傳來汴京早在十一月便陷落的消息,徽宗、欽宗二帝和皇室男女老幼均已做了俘虜,被金軍擄脅北去,汴京已被洗劫一空,成了一座空城。
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劉浩部轉屬奸臣黃潛善隸管。宗澤被任命為開封府知府兼東京留守。黃潛善與趙構串通一氣,採取避戰南遷以圖苟安的政策,致使軍隊士氣低落,連戰屢敗,中原大片疆土又淪落敵手。此時的趙構又一味南行「巡幸」,滯留維揚(今江蘇揚州),身為偏校小職、胸懷恢復大志和救國救民之心的岳飛,難以再沉默下去,不顧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宋高宗趙構上書直言,其略雲:
今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東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這年,岳飛年二十五歲。
但胸懷救國救民之志的岳飛並未氣餒。罪由非得只能使他志氣彌堅。聽說河北招撫使張所「名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岳飛便毅然前往投效。張所知悉岳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便留岳飛在「帳前使喚」。由於岳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岳飛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趙構、黃王集團是容不得真正抗金志士的,他們先罷免了主張抗戰的李綱的相位,又貶謫張所,發配嶺南,致使張所死於貶途。
F. 關於岳飛的故事40字
1、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2、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1103年,岳飛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一個農家,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名飛、字鵬舉。岳飛20歲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撫使,但不久因父喪回鄉,兩年後,再投河東路平定軍。1126年,金軍攻汴京,朝廷風雨飄搖,欽宗弟趙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招募義勇民兵,岳飛投其帳下,因率百騎斬殺金軍幾千有功,被升為秉義郎。
1142年1月,岳飛被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賜死,岳飛手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後,將毒酒一飲而盡,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