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故事情節的結構有什麼
故事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
故事結構是故事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故事各部分之間的內部組織構造和外在表現形態。
一個故事的結構過程,就是作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要求,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的加以組織和安排的過程,包括故事情節的處理、人物的配備、環境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布置等。
(1)故事的呈現是點式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
二、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
三、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
四、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
五、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
六、「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
B. 什麼是故事的結構
一般是在文學創作時,經常要提到情節結構。
情節是由情節單元組成的,情節單元的不同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情節結構類型有六種: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
一、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
二、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
三、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
四、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
五、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
六、「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
C. 文學理論第十章敘事性作品怎麼講
一、敘事理論和敘事學
1、中外傳統敘事理論
傳統:亞里士多德《詩學》;賀拉斯《詩藝》;金聖嘆的小說、劇本評點。形成了以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為中心的敘事理論。
2、當代敘事學:研究對象不再局限於內容要素,而把故事的敘述方式、敘述者的聲音特點、敘述者與敘述的接受者之間的關系等等作為新的研究重點。
普洛普概括出俄國民間故事的31個恆定「功能」;列維-斯特勞斯開啟法國敘事學研究;意識形態敘事研究。
二、敘事的涵義與特徵
文學敘事(narration)是用話語虛構社會生活事件的過程。
1、文學敘事的基本特徵:
(1)敘事的內容是社會生活事件過程,即人的社會行為及其結果。與抒情性作品不同,敘事文學講故事,通過事件的描述來把握社會現實本身,其認識價值就在於顯示了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過程及其意義。
(2)敘事是話語的虛構。文學敘事不同於日常敘述語言,在於它所指對象不同。敘事作為話語的虛構而同客觀的現實之間產生距離,只有「合情合理」,才具有文學審美價值。
三、敘事與審美意識形態本質
1、從敘事的內容來看,任何敘事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某種解釋。這種解釋是對歷史事件發展過程的體驗和情感態度。
2、從敘事的方式來看,一定的敘事寫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寫作風格,而種種風格背後的制約要素之一就是審美意識形態。譬如自然主義是19世紀實證主義意識形態的體現。
四、敘事的構成
1、敘述內容:指構成一段敘述話語主題的故事內容,即被講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場景等。
2、敘述話語:即敘事作品中講述故事的語句
3、敘述動作:即產生出敘述話語的「敘述」活動本身
敘述內容是窮酸文人孔乙己一生的悲慘命運。敘述動作是作為咸亨酒店小伙計的「我」,講述他所旁觀到的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計的身份和態度,使敘述話語相當簡潔而冷漠,與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形成強烈對比。小說的藝術張力正在於此。
第二節敘述內容
一、敘述的基本成分:故事
1、事件
事件由所敘述的人物行為及其後果構成,一個事件就是一個敘述單位。作品中的事件可分為若干層次。按事件在故事進展中的作用可以分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塑造生動的形象。二者相輔相成,有的兩者兼具。
2、情節
情節是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是作者從自己的思想感情傾向出發對生活現象加以組織的結果,帶有主觀能動性以及局限和偏見。情節還要求在事件的發展中表現出人物行為的矛盾沖突,由此揭示人物命運的變化過程。
3、人物
敘事作品中人物是事件、情節發生的動因。具有二重性特點:行動元和角色。
「行動元」指任務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行動要素;「角色」是指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和性格特徵的人物,即「典型人物」。
行動元是情節的動因,決定人物「做什麼」,如《西廂記》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說中都是有追求者、被追求者、促進者、反對者、競爭與破壞者這幾種類型的行動元。角色是形象的基礎,表現出人物「怎樣做」。
4、場景
敘述內容中具體描寫的人物行為與環境組合成為場景。一般敘事作品中場景的詳細敘述同概略交待是交替出現的:需要重點表現的情節高潮出現在場景的詳細敘述中,而無關緊要的過渡性情節則用粗線條概略敘述。
二、結構
結構是敘述內容的存在形態。敘事作品的結構是指作品各個成分或單元之間關系的整體形態。
1、表層結構
即歷時性向度,根據敘述的前後順序研究句子與句子、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系。
從敘述層面分析作品結構,首先應當確定最小敘述單位→以句法分析的角度把敘述內容簡化為一系列的基本句型,最小單位叫敘述句。人物簡化為主語、行為→謂語、狀態→表語。
2、深層結構
即共時性向度,研究內容各個要素與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深層結構存在的根據是相信具體的敘述話語同產生這些話語的整個文化背景之間存在著超出話語字面的深層意義關系。
法國人類學家和結構主義理論家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神話學,把研究的神話打亂敘述順序,而將各個神話要素按照某種相似特徵重新組合的方式進行譯解,從中找出支配具體話語的恆定關系。
三、行動
行動是推動事件進展的直接原因,對於敘述內容的分析有重要意義。
1、行動的內在邏輯:支配故事中行動的內在規律。
(1)一般行動邏輯→三段式序列:可能性(即將發生)—變為現實(開始進行)—取得結果。
(2)行動序列的典型復合形式:首尾接續式(一環接一環);中間包含式;左右並連式。
第三節敘述話語
一、文本時間與故事時間
故事時間,指故事發生的自然時間狀態。
文本時間(敘事時間),指故事內容在敘事文本中具體呈現出來的時間狀態。
1、 文本時間和故事時間之間的關系:
(1)時序:敘事作品中時序是文本時間順序和故事時間順序相互對照形成的關系。
文本時間順序,是文本中展開敘述的前後順序,即敘述者講述故事時從開頭到結尾的次序。故事時間順序,是故事內容從發生到結束的自然發展順序。
方式:順敘•倒敘•插敘
(2)時距:可稱為敘述的步速,是故事時間長度與文本時間長度相互比較對照所形成的時間關系。
時距對敘事速度的影響:勻速•變快•變慢
(3)頻率:指一個事件在故事中出現的次數與該事件在文本中的敘述的次數。重復的效果是提示出一種恆定的意義或產生某種象徵意蘊。《老人與海》中對重復發生的行動重復敘述,是在突出老人強韌的意志。
二、視角
視角是作品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
1、 第三人稱敘述:
是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立場進行的敘述。傳統的全知敘述,特點是無視角限制。
現代的限制敘述:沃爾夫《達羅衛夫人》
2、 第一人稱敘述:
敘述者同時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敘述焦點移入作品中,成為內在式焦點敘述。特點:雙重身份使此角色更透明易理解;敘述的主觀性令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覺。
敘述者為主人公:魯迅《狂人日記》;敘述者為旁觀者:普希金《驛站長》。
3、第二人稱敘述:主人公或角色以「你」的稱謂出現。第三人稱敘述的變體。旁觀者位置。
4、在實際作品中,敘述視角和人稱是會互相轉變的。
第四節敘述動作
一、敘述者與作者
敘述動作就是講故事,包括敘述者和敘述接受者。敘述者不是作者。
二、敘述者與聲音
用什麼口氣或態度敘述,這就是敘述者的聲音。
傳統話本小說:說書人常常撇開故事內容,直接對聽眾進行道德訓教。
現代小說:敘述者直接露面,強調「講」的動作,解構經典敘事製造的客觀、逼真幻覺。
在米蘭•昆德拉的一些小說中,敘述者時常跳出來,與讀者商量這個故事怎樣講下去好,譬如《玩笑》、《生活在別處》、《不朽》等。而紀德正是他所喜愛的一位小說家。
1、「獨白」式敘述:發自一個聲音的敘述方式。
2、「復調」式敘述:在同一個敘事中進行著兩個甚至更多的聲音的敘述方式。它的出現不僅是敘事藝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作為敘事語境的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出現危機的徵兆。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為「復調」式小說,小說中敘述者的聲音、不同人物的聲音,形成「眾聲喧嘩」的世界。
三、敘述者與接受者
作者在作為敘述者講述故事時,心目中必然要有一個潛在的敘述接受者。這種由作者設定的敘述接受者只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接受者即隱含的接受者。現實中的讀者與理想接受者之間的差距導致了對作品誤讀的可能,因此讀者必須盡可能地向理想接受者靠攏。
D. 繪本故事的點讀法是指什麼
點讀是指親子指讀
1、請調整好圓茄寶貝的坐姿,小背挺挺直哦!
2、請家長們引導幼兒左手放於書的左下方,右手握拳,伸出食指放於標記好的點上,從兒歌標題開始,指一個,讀一個。
數的點數
點數的方法和指讀的方法一樣,左手放於書的左下方,跡攜右手握拳,食指放於點下面 點一個數一個。點數完後記得要引導寶貝說「數到幾就姿腔伏是幾」哦!
塗色教程
左手放於書的左下方,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握好油畫棒。油畫棒不宜過長或過短,引導寶貝塗色時從左往右或從上往下塗。盡量不要塗到線條外面去喲!寶貝,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