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昨晚我所在的一個學習微信群里,幾個人因為討論美國頻發的槍擊案,產生了該不該控槍的激烈爭論。關於這種事,雙方都能舉出不少例證來支持各自觀點,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期間有和事佬出來打圓場說:「大家不要爭了,控槍與否我們也決定不了。其實槍支自身沒有對錯,在於用它的人。好人用它就能做好事,反之,在壞人手裡就是凶器。」
這話聽起來,沒錯,道理也對,但總感覺說服力不夠。所以各方還是爭吵不休。這時,群主出現了。他說:「大家對於塑料袋都很熟悉吧,但你們知道發明塑料袋的科學家自殺的故事嗎?1902年,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但當時他已意識到塑料袋所帶來的危害,於是要求老闆在他還沒找到可降解的方法之前,不可以讓塑料袋上市。他的老闆答應了,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最終還是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於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因為自責而自殺了。」
「塑料袋給予我們很多方便,但對環境,卻是危害極大的,那你說這個技術是錯還是對?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沒有辦法道得清。但無論是哪種技術、產品或理論,只要你心存社會責任感,從有利於社會的角度出發,就是值得我們傳播和贊揚的。對你沒有辦法阻止的事情,仍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少用塑料袋,思想上站在正能量這一邊。」
他說完後,群里靜了片刻,接下來不少人紛紛表示贊同,爭吵到此結束。
為什麼先前和事佬說話不管用,群主一出馬大家就停止爭吵了。是因為群主權威嗎?當然不是了。原因在於群主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引發了人們的情緒感受,接下來就很容易的接受了群主通過故事傳達的道理。而之前的和事佬,只是乾巴巴的說了道理,沒有引發人們感受的故事過程,效果就差了很多。
想一想我們之前獲得的一些道理或作出的行為,是不是很多都是通過故事學到的?如雷鋒的故事激勵了我們做好事,成龍的不要命拍片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成功來之不易,喬布斯的故事促使我們做事追求完美。還有如電影、寓言、民間故事,也都是通過故事來讓我們理解了一個道理的。
這說明,我們的大腦是通過故事來思考的。《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表示:道理固然很重要,但故事卻能把道理的意義傳達給聽眾。只要你的故事能夠讓人有所觸動,那麼你在各種情形下的溝通都會有所改善。換句話說,就是一旦你掌握了找尋和講述讓自己和聽者都能夠產生共鳴故事的技巧,那你就具備了溝通、說服、打動他人的能力。
而早在數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說過:「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可以做到這一點。」激發人的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故事,一個簡單的故事,能引發人們對人際關系,價值觀和目標產生認同感,這決定了你能否讓人們發自內心的認可你或者你的觀點(產品)。
講故事的威力不可小覷:從個人層面,講故事能夠讓別人認可你;從國家層面,講故事會讓全世界認同你。美國之所以能夠讓電影、文化產業傳播到全世界,就因為它知道怎麼講故事。好萊塢是美國的故事販賣機,通過源源不斷的娛樂影視作品潛移默化的向世界傳輸美國文化、宣揚著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比如和同事、家人聊天時,經常會說老闆如何不體恤下屬,哪個電視劇如何好看,昨晚和家人因為什麼吵架了,網上又發生了哪些奇葩事等等。這些故事如此自然的流淌出來,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更別提用它來傳達一個道理或觀點了。
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現在就需要注意這些故事的收集及背後的意義了。在初期,為了易於入手,你可以先按照《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書中介紹的,將故事可以分為四類進行收集:
A、你自豪的時刻
這類故事能夠引導人們做正確的事。如果你想宣揚某種品質或價值觀,可以講述此類故事。比如:在你人生的某個時間,你遇到了困難(或誘惑),但你頂住了所有壓力(誘惑),最終選擇做了對的事,並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B、你失意的時刻
這里講的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而錯都在你。公開錯誤能夠更快的贏得對方的信任,不要擔心成為別人眼中的失敗者,成功者往往都有失敗的經歷。這種故事奏效的原因在於,通過你講述的方式和語氣,人們能夠看出你對自我失敗的看法。這也顯示了你的品質,因為這能顯示出你克服困難、積極改變的努力。
C、你的良師益友
分享你認識的人或者素未謀面、但對你影響至深的人的經歷或故事,以此來表達你對此人的欣賞和感恩,以及你所看重他的品質或是目標。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向別人宣揚你所想傳達的品質或目標,同時也會讓別人認為你也具備這些品質或目標。
D、一本書、一部電影或時事
從書籍、電影、網路及各種媒體中,我們可以找到無數表明自己觀點的故事,並把這些故事改編的更富有你個人特徵。選擇的材料或片段最好是大家熟知、或有影響力的故事,因為作者或導演事先已經為你觸發了人們的情感、吸引了關注,你只需直接加以利用即可。
當然,故事來源不只是這幾項,這里只是拋磚引玉,等你熟練掌握以後,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強調,最好講親身經歷。當你嘗試講述親身經歷時,你很清楚哪些細節能讓故事變得更生動。你可以通過講個人經歷,選擇各種講述順序,各種具體的細節,從而構建新的語境。最重要的是,講述個人經歷能夠讓你從人們那裡得到真實的反應,而不是各種接近或遠離真實反應的假設和猜想。
組織故事結構時,先期可以試著先由三部分組成:舊規矩、中間的波折、新規矩。
要驗證你的故事效果如何,只在鏡子前練習故事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得找一個或幾個人來聽你講。因為故事的創造不僅需要你的想法,也需要聽眾的反饋。
第一次試講時,聽眾一定要找那些可以給你正面反饋,且不會輕易批評你的人。對於初學講故事的人來說,這點很重要。因為他人的批評固然有助於發現不足,但過早接觸這些,卻很有可能打消了你的信心和熱情。就像樹苗一樣,最開始需要的是適度陽光、清水、暖房的呵護,但若操之過急,在沒有真正成長起來以前,就讓它經受狂風暴雨,很可能就死掉了。而正面反饋不僅可以增強你的信心,還可以讓你故事中的精彩部分更加發揚光大。
同一個故事,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解構,能夠讓故事產生新的意義,同時讓大家更喜歡聽。如大家熟知的教皇燒死「日心說」支持者布魯諾的故事。通常的視角是站在支持布魯諾的這端,得出的結論是:殘暴的教皇、黑暗頑固的教會,殘忍的殺害了真理捍衛者,但最終真理還是會戰勝邪惡。但如果換個視角,站在教皇的角度思考,則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教皇有可能知道「日心說」是對的,但當時教皇及其所代表的宗教體系還沒有做好應對新發現的准備,為了維護權威,防止喪失公信力,他必須進行打壓。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將其應用在相應的場合。如老闆和懷揣新觀點人產生矛盾時,可以此故事促進彼此的相互理解。
此外,還有一些如不用苛求完美、只需讓70%聽眾滿意就好,感官細節描寫讓故事更逼真,一定要真誠才能感動觀眾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總之,講故事很重要,說半天道理,往往不如一個小故事來的更有效。有了故事,你才能與聽眾建立起共鳴;有了故事,你才能更好把你的觀點傳遞給對方;有了故事,你將會成為一個吸引力的人。平時多注意收集素材、梳理親身經歷、找合適的人反饋、練習多視角解讀,希望你早日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