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畫蛇添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畫蛇添足揭示的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多此一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2、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要多此一舉,否則會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的近義詞:弄巧成拙、多此一舉。
1、弄巧成拙,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
出處:宋朝·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譯文:給本來沒有腳的蛇畫上腳,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情。
2、多此一舉,注音:ō cǐ yī jǔ,解釋:舉動,行為。指多餘的,沒有必要的舉動。做不必要的、多餘的事情。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胡適》:問起北京人來,只知道《三俠五義》,而南方人卻只見有曲園老人的改本,此老實在可謂多此一舉。
❷ 畫蛇添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多此一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2、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要多此一舉,否則會弄巧成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蛇本來沒有腳,你為什麼要給他畫上呢?
相同的成語典故:弄巧成拙
孫知微是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准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艷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大家都贊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隻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們一個個嚇得低下頭去。
❸ 畫蛇添足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詳細一點。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在成功來臨的時候,要保持和鞏固現有的成果,不能多次一舉,耍小聰明、炫耀自己,否則就會慘敗。自作聰明、做多餘的事,反而會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弄巧成拙的人,說明做事要把握好尺度和火候的道理,因為真理和謬論往往只差一步。
畫蛇添足,漢語成語。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釋義:語出《戰國策·齊策二》。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得不償失的人。後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3)畫蛇添足的寓言故事的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畫蛇添足的故事: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