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剛講故事幾點
首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晚間21點25分的黃金時段,重播時間為次日中午12:37。
《周末王剛講故事》每周五晚9點25分在遼寧衛視播出。每期九十分鍾,講述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故事的背景主要集中在民國時期。節目主要以演員的表演為主,著名主持人王剛穿插其中,一方面對故事評論說明,一方面推進劇情。
㈡ 王剛講故事的台前幕後
《王剛講故事》是遼寧電視台台首檔以個人名字叫響的節目。2008年3月,憑著欄目組上下齊心合力的努力,一舉殺入省級衛視全國35個城市收視調查周排名前60名,為遼寧電視台圓滿完成2008年的收視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7年秋天,遼寧電視台開啟了新的征程,新一屆領導班子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魄力,提出了2008年實現全面突圍,做東北最強、全國一流電視媒體的戰略目標。而遼寧衛視要從當時的排名十七上升到前10名,就一定要有一檔具備原創性、持續性、節目資源獨特性的自辦節目,《王剛講故事》責無旁貸的擔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
然而就當時情況而言,這似乎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從有收視率起,遼寧衛視節目,包括影視劇,也只有春節晚會和《劉老根大舞台》欄目,曾進入過省級衛視周排名前60名。所以,盡管《王剛講故事》匯聚了眾多經驗豐富的電視專題節目製作人,但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在當時已有江西台的《傳奇故事》、江蘇台的《人間》、湖北台的《故事中國》和湖南台的《背後故事》下,能確保收視目標的實現,風險與壓力可想而知。
2007年11月11日,《王剛講故事》舉辦了大型開播儀式。之後,就是一段不分晝夜,緊張到極點的創業時期。全組成員,除了把睡眠壓縮到最低,每天都是開會,找選題。為了確保節目一推出就有絕對的戰鬥力,一百多個選題通過的不到十個。當時有四個編導在製作樣片,每一個樣片都凝聚了編導的艱苦采訪,攝像的辛苦拍攝,文字統籌的精心修改和主編的認真審核。而專題部總監、分管副總監和總製片人對每個樣片進行實時跟蹤,台班子和編委會也集中審看了兩期樣片,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從2007年11月到2008年2月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遼寧電視台十一樓的燈光徹夜不息,那燈光,見證了這支年輕隊伍忘我的工作。 那段時間,史台長幾乎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到十一樓看望欄目組同志,鼓勵大家。為了讓整個衛視晚間時段更有競爭力,台領導高瞻遠矚,平衡欄目和電視劇的關系,打破原來的格局,重新編排,將以前的差異化編排(與電視劇爭收視)改為硬碰硬的直接對抗,把《王剛講故事》調到21點25分播出,夾在兩級劇中間,和電視劇相互依託,互相拉動。而這對於《王剛講故事》是一個更為嚴峻的考驗,面對這樣一場競爭,《王剛講故事》毫不退縮,反以更為勇猛的精神,投入到新的戰斗。而做到這一點,全欄目組同志付出了艱辛努力和代價。
2008年3月1日以後,《王剛講故事》穩穩挺進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前10名,還殺入了省級衛視全國35個城市收視調查周排名排名前60位,收視率比前後的電視劇高出兩到三倍多,真正挺起了晚間收視的脊樑。即使在四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的特殊時期,《王剛講故事》依然保持了穩定的收視業績,為遼寧衛視圓滿完成2008年度的收視指標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四川爆發震驚世界的大地震時,面對災難,《王剛講故事》的全體工作人員化悲痛為力量,紛紛請戰到抗災前線,要用鏡頭記錄下那可歌可泣的悲壯場面,在節目中講述動人故事。
副總監韓晴宇和總製片人張曉宏迅速帶領核心成員研究應對策略。改變原有的工作狀態和節目製作流程,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人員分工。並且和另外六名黨員同志劉陽、張鐵兵、王雪林、陳旭東、王姝、周延海組成抗震救災前線特別行動小組,緊急奔赴四川。執行製片人陳英姿、李颯帶領一部分編導,從事信息整合和後期製作。在北京演播室的趙飛、賈瑞雪當天製作演播室背景,聯系王剛,准備錄制特別節目。
特別報道小組是當天下午2點到達四川成都的,顧不上休息,一下飛機,他們就奔赴抗震救災的最前線,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面對滿目瘡痍的災區,面對無家可歸的群眾,以最深切的同情心投入采訪中。每天都要拍攝8小時左右的素材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因為餘震不斷,大多數的晚上他們都是和衣而卧,一發生情況就趕緊收拾好機器設備和包裹,加入到避難者的行列,露宿街頭。就是在這樣危險而緊急的情況下,他們搶先採訪到了的香港救援隊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綿竹地區最大的工業區;他們穿梭在華西、404等各大醫院,見證生命無價的拯救;他們記錄下北川的最後一瞥。
從5月18日到5月25日,……幾個年輕人度過了也許是他們一生都難忘的9個日夜。而赴四川參加這次特別行動之前,劉陽的孩子還在發著高燒,王姝的婚禮在即,張曉宏則取消了婚禮……
身在災區的特別小組緊張的采訪著,在「家裡 」的工作人員也是馬不停蹄的加班加點趕制節目,5月14日、15日周末,組內上下沒有一個人選擇休息。從早上到第二天凌晨,辦公室的燈火徹夜明亮,大多數人只吃了一碗泡麵。負責後期製作的崔芳、刁囡、丁靖雯連續在製作機房熬了好幾天。負責北京演播室的趙飛緊急聯繫到王剛,等王剛結束賑災義演便開始節目錄制,次日凌晨將節目傳回沈陽。伴隨著《家族的呼喚》、《兩萬人一個家》、《黑暗80小時》等節目的採制和播出,共計11期的抗震救災特別節目新鮮出爐 ,《王剛講故事》這支政治可靠,業務精進,具有創新力、凝聚力、執行力的隊伍,又一次得到證實。 張曉宏,《王剛講故事》總製片人,節目創辦人之一。從07年11月到08年3月,是他經歷最艱難的創業期。為了聚攏全組人的力量,每天他和他的手下摸爬滾打在一起,找選題,扛機器。他和主編、文字統籌組成的審題小組,聽報題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每天,他都要緊盯收視率,對節目選題進行調整。四百多個日日夜夜,他很少休息,甚至推後婚期,即便在婚禮的當天,他還到台里審看節目。在四川地震之後,他帶頭奔赴災區采訪,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在他的帶領下,全組黨員和群眾以甘於奉獻,勇於挑戰的精神,全力打造著這個年輕的節目。
主編趙飛,欄目組年齡最大的同志。為了節約成本,一個人負責北京演播室的錄制。從燈光到布景,從攝像到協調,在繁瑣而辛苦的工作中,贏得了全欄目組所有人的敬意。從2007年至今的400多個日夜裡,他有2/3的時間在北京堅守崗位,全年行程8萬多公里,風雨無阻,任勞任怨,出色的完成了北京演播室的錄制。
張宏勇,文字統籌,因為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去醫院檢查,醫生給他開了住院通知單。那時正是欄目組最緊張的時期,為了不耽誤工作,他一直拖到「十一」長假才去住院。出院後他沒有休息一天,馬上投入工作。為了及時交稿,他每天五六點鍾來台里寫稿子,經常與他為伴的,是樓層的保潔員,還有滿天星斗。他是欄目組真正的砥柱中流。2008年總計播出的200多期節目中,他就擔負了100多期。
張鐵兵,文字主編。2008年家裡三位老人相繼離去,但他沒有耽誤過一天工作。尤其在他的姥姥去世時,要去大連奔喪,他忍著巨大的悲痛,在凌晨兩點把稿子發回來。
崔芳,節目後期包裝製作。為了節目完美的呈現,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深愛的事業中。每個深夜、休息日,都能在機房裡看到她瘦弱的身影,因為經常加班加點,超負荷的工作,也為了不耽誤工作,懷孕兩個多月的崔芳含淚將自己夢寐以求的小生命打掉,為節目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關欣,《王剛講故事》節目編導,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2007年11患上了子宮肌瘤,但為了准備樣片,她毅然放棄做手術,忍住劇痛,堅持完成了樣片《x光片下的秘密》。而樣片結束後,她又不顧病痛,投入采訪中,在時常有出血症狀的情況下,堅持奮戰在采訪一線,一直拖延到春節前才作了手術。
王姝,《王剛講故事》2008年最高發片率者,也是全年收視排名前三名的優秀編導,卻正面臨失明的危險。由於患有先天性的視盤水腫,醫生幾次明令禁止她長時間看電腦,編片子,可是在《王剛講故事》這個事業高於一切的欄目組,她一次又一次沖在采訪一線,一次又一次晝夜奮戰趕制節目,導致2008年2月份眼病嚴重發作,帶著對事業的熱愛,王姝依然堅持工作在采訪一線,就在結婚前夕,得知欄目組要派人到四川采訪製作特別節目,她不顧未婚夫的激烈反對,帶著未愈的傷病,踏上危險連綿的四川,採回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感人的節目。由於過度勞累,11月份,王姝眼病再次發作,北京兩家醫院診斷為視神經損傷,有可能導致失明,永不治癒。即使這樣,診斷回來的王姝仍然堅持給大家找選題,繼續在崗位上努力著。
張科,2008年1月在河北農村采訪途中乘坐的采訪車被大貨車追尾,導致胸椎嚴重拉傷,臉被劃破一個長達兩厘米的口子,因為時間緊迫,她依然堅持采訪完畢,甚至直到把自己的片子製作播出才去醫院檢查。因為過度勞累,2月份張科又被檢查出子宮囊腫,節目開播,任務緊迫,張科悄悄的收起診斷書,直到9月末才做手術,手術時子宮囊腫已達7厘米。利用「十一」期間短暫恢復,節後她就又投入工作中。
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跡,太多太多忘我的精神,就是這樣一群人,這樣一個集體,才塑造了《王剛講故事》這支過硬的團隊。如今,《王剛講故事》已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欄目,這個團隊忠實履行了台領導「敢打敢拼,永不服輸,不畏艱險,前沿理念」的思想,殺出重圍,傲視群雄。 《王剛講故事》成立之初,就依託企業管理模式,以專業化製作流程設計節目選題,從而使節目品質達到最佳標准。
當編導選題確定後,將會有四到五人策劃小組幫助策劃,使編導在采訪前就明確結構設置,畫面設置,出去後要與執行製片人溝通,給予智力支持,采訪結束後,再由文字統籌把稿子重新結構,然後再由後期編輯對畫面進行完善加工。欄目組的稿酬分配都和每個月的收視率緊緊掛鉤,甚至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動態的分配管理,獎懲分明,既調動了每個員工的積極性,也使欄目組的管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嚴謹有序。 《王剛講故事》欄目始終牢記社會責任,尊重科學,倡導文明和諧,傳遞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了嚴把節目質量關、導向關,欄目組制定了嚴格的審題制度、精密的製作流程。一個選題要經過執行製片人、主編、總製片人、專題部分管副總監、總監、頻道副總監和台副總編七個關口,而一個片子正式播出前,更要經過十層審查。大到主題表現、播出編排,小到畫面用光問題都要精益求精。正因為這樣,使得《王剛講故事》確保每一個故事都是精品。
《王剛講故事》沒有滿足這些成績,而是力圖在節目發展過程中求新求變。 2008年10月,《王剛講故事》周末版推出,不僅對《王剛講故事》品牌實現了有效延伸,而且在周末黃金時段創造了新的收視奇跡,數次進入省級衛視全國35城市收視調查前60名。2008年7月6日,《王剛講故事》又成功推出了同名電視圖書,現場500本被搶購一空,創下了銷售奇跡。目前,《王剛講故事》已在大連晚報、長春晚報開辟常設專版,廣播版,推廣活動全面啟動。 《王剛講故事》已採集製作了200多期節目,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但不管哪個編導,在哪一個地方,都自覺地用好每一分錢,為欄目節約每一個成本。
江蘇台的《人間》每期經費是6萬元,而《王剛講故事》只是他們的三分之一。《王剛講故事》采訪只有一個編導一個攝像,采訪對象多以基層群眾為主,大多住在偏遠山區,往返路程就需要幾天幾夜。采訪常常是下了飛機坐大客,下了公交坐馬車、甚至是牛車驢車,一些女編導和攝像提著重重的攝像機、三腳架、照明燈、磁帶電池,還有自己少的可憐的行囊,風塵僕僕的奔波在采訪路上,從來沒有一個人叫苦,從來沒有一個人叫累。許多編導去某個城市采訪,卻不知道那裡的風景名勝所在。正因為有著這樣一群愛台如家的人,去年在欄目組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仍結餘130多萬元。 體制和政策的保證給了《王剛講故事》欄目組無限前行的力量。短短一年的時間,《王剛講故事》就已經在百姓心目中形成了品牌,每晚九點半,許多家庭都聚在一起觀看「王剛講故事」,會同王剛一起嬉笑怒罵,會隨王剛一同潸然淚下……2008年《王剛講故事》在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排名中名列第六,節目播出調整後,有34周進入全國前60名,最好成績是第15名。編導薄立為主創的《一個人和五具屍體的僵局》榮獲全國法制節目一等獎。
故事並沒結束,生活永不落幕。是歷史發展和時代的召喚給了《王剛講故事》一個施展的舞台,讓它的表演精彩紛呈,可歌可泣。它成功的真正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斐然成績,更重要的,是對所有遼台人的一種帶動和激勵。沒有創新,就沒有超越,就沒有明天。
㈢ 王剛講故事裡蒙蓋頭的女孩現在怎麼樣啦,
現在已經正常生活,有了男朋友。回到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復診進行二期修復。
㈣ 王剛講故事周末版現在叫什麼
從2011年5月6號開始,還是每周五晚22:10,還是遼寧衛視,現在叫北方影院,
《北方影院》是北京東方飛雲國際影視策劃有限公司投資製作的數字電影,每期九十分鍾,講述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主要集中在民國時期及古代,每期故事必有帥哥美女,且不少於三個,並且各具特色,並且會根據當下流行話題以及熱點題材進行「現寫現拍」的全新嘗試。據節目負責人介紹,與以往各衛視紛紛投拍的「自製電影」不同的是,《北方影院》找到了專業拍電影的製作團隊,遠赴北京、橫店等多個專業影視基地實景拍攝,每一部都按專業電影的水準把關和投資。而在題材的選擇上,目前暫定為諜戰、尋寶、紅色題材為主打,並且已定下來的劇本都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而改編,該節目負責人稱:「有史實做依託,更容易讓觀眾入搭高廳戲。」
另外,遼視還將嚴格根據每部電影的收視率和觀眾反饋進行相關題材的「優勝劣汰」,如果收視效果好,拍攝續集則將成念此為可能,若收視和口碑都不理想,不僅該部電影不可能再有續集出現,甚至連相關題材的拍攝也都會慎重考慮。有關專家表示,由於當下優秀電視劇資知隱源稀缺,導致各衛視競爭激烈,遼視此番另闢蹊徑推出周播電影、邊拍邊播的方式,與歐美成熟的美劇拍攝模式有著相似的地方,也開創了電視台自製劇市場化的全新模式,是一種可貴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