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是怎樣
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是從小就聽到大的,而陳世美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拋妻棄子、愛慕虛榮的妥妥「渣男」一枚。
北宋年間,河南陳家莊有一戶人家。丈夫名叫陳世美,妻子叫做秦香蓮,堂上雙親,膝下一雙兒女。雖是小康人家,日子也過得去。
這陳世美是個讀書人,自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一心想趕考做官,把家務事全推給秦香蓮。好一個賢惠的秦香蓮,上敬父母高堂,下撫一雙兒女,還時常關照夫君,一家重擔挑在肩上,從無一點怨言,把這個家裡內外上下整理得井井有條。
公婆都誇她是個賢惠的好媳婦,陳世美也心喜有一個賢內助,兒女都說她是位好母親。一個家庭,在秦香蓮照料下,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從此,陳世美可是個十足的渣男,拋妻棄子、喜新厭舊、無情無義,因此死有餘辜的人。陳世美已成負心漢的代名詞。
這也是現代人為什麼稱陳世美為「渣男」的原因了。
B. 你還知道有關包公斷案的哪些小故事
1、包公鍘陳世美
《鍘美案》講述了北宋年間,民女秦香蓮嫁給書生陳世美為妻,然而其夫進京趕考,數年無音信。適逢家鄉連遭荒旱,公婆餓死,香蓮帶領兒女進京尋夫。
到京後,得知陳世美考中狀元,並招為駙馬。陳世美壽誕之日,香蓮闖宮而入,陳竟昧心不認,反將香蓮母子三人趕出宮去。
三朝元老王延齡得知此情後,教香蓮假扮唱歌詞的村婦,在酒席宴前借唱戲陳,陳仍不相認,並將香蓮趕出京城,暗中命家將韓琪前往殺害,以滅口。
韓琪追至廟中,聽香蓮哭告實情,不忍殺害,毅然將香蓮母子放走,自感難以復命,自刎而死。香蓮悲憤已極,前往包拯處控告,包公准狀後,召陳世美來與香蓮對質。
陳世美自恃皇親國戚,強詞狡辯。皇姑、國太也來威脅。包拯不懼權貴顯大義,正義凜然,狗頭鍘刀下怒斬了那忘恩負義之人。
2、殺牛破案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裡,保證知道這位老農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拯告訴農民,你照我說的做,回家以後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說包公你怎麼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名啊。
包拯說農民殺牛是經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麼把農名家牛的舌頭割了。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
包拯乾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個瓮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後,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說策劃的著一些,就是等著被法分子自投羅網的,這一前一後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3、包公斬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
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4、書生冤案
相傳包公帶著包興,微服私訪。這天,來到一個地方,看看天色已晚,決定找個人家投宿。他們順街走著,見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門前石階上流淚。包公忙上前問:「請問老翁,何事傷心?」
老人抬頭看了包公一眼,並不說話,只是流淚。包公不便多問,便提出想在這里借宿。老人一聽,連連搖手:「不行,不行!實不相瞞,這里前幾天才死了人。」
包公一聽死了人。便問死者何人?何故而死?這一問不要緊,倒引出一段奇案來。原來,這位老人姓徐,夫婦兩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婦為兒子娶了親。
新娘子聰明賢慧,全家人都很滿意。新婚之夜,新娘子聽說丈夫正在攻讀迎考,便出了一個上聯考他。這是個連環對:「點燈登閣各攻書」。新娘子開玩笑地說:「對不上下聯,不準進洞房。」
偏偏新郎書生氣太重,一時答不出,竟賭氣到學堂去了。第二天,新娘發現丈夫愁眉不展,便問是何原因?新郎說;「我正為答不出你的對聯發愁呢!」新娘說:「你昨天夜裡不是對上了嗎?」
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學堂里,並沒有回家,怎麼會答出對聯來呢?」新娘聽了這話大吃一驚,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鑽了空子失去貞操,悔恨交加,一氣之下,便上弔死了。
一見出了人命案子,衙門馬上來人,將新郎捉拿歸案。文弱書生抵不住糊塗官的嚴刑拷打,被逼供認,判了死刑,秋後問斬。老夫人徐氏聞訊,投河而亡。
活生生的一個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慘。包公聽老人講完了經過,心裡也很難過。是誰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對出這個對子來。
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裡。夜深了,他還在苦思著那個下聯,一個人在後院里踱了一會,索興叫包興搬來一張太師椅,倚在梧桐樹旁,對月而思。
想著想著,包公禁不住笑出聲來。原來,這個下聯正是「移椅倚桐同賞月」。對聯想出來了,破案的辦法也就有了。天明後,包公來到縣衙,叫人貼了張榜,上寫欲在本地挑選一些有才學的人。
帶進京城做官。條件是:能對出「點燈登閣各攻書」的下聯來。榜貼出不久,一個書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來見包公,說:「本書生看過榜後,欲隨大人進京,還望大人多多栽培。」
包公說;「你對出那副對聯了嗎?」書生假裝思索了一下,說:「這是個下聯,上聯應是『移椅倚桐同賞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帶學生進京?」包公嘿嘿一陣冷笑。「行,我帶你進京!」
說罷,驚堂木一拍:「 還不快給我拿下!」左右一擁而上,把書生捆綁起來。書生正做著官夢,不想被當場拿住,嚇得連喊冤枉。包公厲聲說:「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間淫人妻子。
害死兩條人命,豈能饒你!左右,掌刑!」書生一聽,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高呼:「小人願招!」原來,那日新郎賭氣跑到學堂後,幾個同學開他玩笑,說他放著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
卻到學堂來守夜,新郎便將考對聯的事說了。誰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那書生乘機潛往新郎家去答對聯,新娘子不辨真假,竟與他同入洞房,以致釀成了這場悲劇。
包公當堂叫書生劃供,打入死牢,並叫來姓徐的老人,讓他將押在獄中的兒子領回家去。一場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5、包公審石頭
宋仁宗在位時期,在端州城外有個小孩子他的父親靠賣油炸糍粑來維持生計。有一天小孩幫父親到街上叫賣,這一天生意特別好,剛過中午就全部賣完了。
小孩在回家的路上,感覺有點累,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下休息,不由自主打起噸,等他醒來的時候,小孩子大哭。
包拯正好路過,就讓馬漢去問明情況,小孩哭著對包拯說,老爺我賣炸糍粑賺來的銅錢,讓人偷了去,我回去爸爸肯定揍我,包拯聽了之後,決定幫一幫這個孩子。
他想了一會,有了主意,他讓王朝、馬漢把石頭抬到府上說是要審判他,一時間包拯審石頭的事情傳遍大街小巷,,第二天百姓爭先恐後的來觀看。
他們要看看包拯這一次會怎樣斷案,包拯在公堂上正襟危坐,把驚堂木一拍,大聲說道,你這石頭,小孩在你身上打盹,醒來之後錢就不見了,是不是你偷了。
快快從實招來,不然,賞你三十大板。包拯連問三聲,這石頭還是默不作聲,包拯說,你這是軟的不吃吃硬的咯,來人,給我打!手下就一擁而上,啪啪啪的打了三十大板。
包拯說這石頭我是審不了了,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每人給這個孩子一文銅錢,讓他和自己的父親有個交代,包拯在這里謝謝大家了。鄉親們平日里受保證照顧,這時候當然願意幫忙。
就一人一文的投到門口那個裝滿水的桶里,但有一位礽銅錢的時候,水面上浮起一層油,包拯大吼一聲,快把這個了抓起來,他就是偷錢的人。
這人當然不承認,保證說孩子賣糍粑的前他都數過,沒一文錢上都有油印子,現在你的錢也有這個現象,怎麼解釋,投錢的人終於承認。百姓對包拯的敬意又多了一分都說包拯是一位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