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教師如何做故事教學

教師如何做故事教學

發布時間:2023-06-28 22:46:12

Ⅰ 如何做好幼兒園課程故事

如何做好幼兒園課程故事詳細如下:

一、幼兒園課程故事的界定

課程故事是教師的教學生活方式與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敘事的方式看待教學問題,踐行自己的課程理想,促成自身教學經驗的生長。

二、課程故事的基本條件

1、真實性,即課程故事中的事件是課程實施中的真實事件。

二是敘述方式多樣化。

3、循序漸進,反思走向深層次。

1、反思的第一個層次是技術理性,主要針對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而考慮的方法、技巧方面的問題以及理論發展。

2、第二個層次是情境層面,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實踐的一些假設、趨勢以及教學策略使用效果的反思。

3、第三個層次的反思——批判性反思是指對直接或間接與教學實踐相聯系的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的反思。

Ⅱ 幼兒園教育如何更好地講故事

導語:童年與故事分不開。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關系等,極大地吸引了幼兒的好奇心,並且能夠幫助幼兒好好地學習知識,認知道理。

幼兒園教育如何更好地講故事

一、故事可以培養幼兒對詞語的理解能力

幼兒教師首先應該通過故事教育培養幼兒的詞語理解能力。幼兒由於年齡限制,詞彙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幼兒教師要注意在講故事的時候運用幼兒可以聽懂的語言,通過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與聽故事的興趣,激發幼兒聽故事的願望,同時要注意採用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講解,比如配以事物、圖畫、手勢與肢體語言等等。

幼兒教師在故事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採用幼兒能夠接受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詞語的解釋,還要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反復的講解,通過反復的重復,加深幼兒對詞語的印象,鞏固幼兒的記憶,已達到培養幼兒詞語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意精心選擇故事,在故事教學中多提問幼兒,不但幫助幼兒鞏固對詞語的理解,同時要有目的地訓練幼兒對詞語的靈活運用。

二、幼兒要通過故事教學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教學不但要給幼兒講故事,培養他們的詞語理解能力,還要鼓勵幼兒嘗試著講故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學。幼兒教師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鼓勵幼兒復述故事,培養幼兒的勇氣與自信心。

幼兒教師在給幼兒講述一個故事超過3~5遍,孩子才能夠記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後教師再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輔助,幼兒一般就可以把故事聽下來,並且幫助幼兒整理清楚故事內容。幼兒園教師要在幼兒復述故事時,盡量運用肢體語言或表情來引導幼兒講述完故事,以此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意對幼兒多鼓勵與表揚,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對於幼兒忘記故事的時候要引導與幫助,培養幼兒表現的慾望與自信。幼兒教師在故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幼兒不斷地重復地復述訓練,使幼兒能夠自己組織語言復述完整的故事,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表現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學中,當幼兒能夠完整地復述故事的時候,就要引導和培養幼兒學習如何通過語音語調、神態表情、手形手勢等來形象地表現故事。兒童的言行舉止一多半都來源於模仿,而幼兒模仿的對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師或家長。

幼兒園的教師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一定要注意語音語調、手勢和動作。教師豐富的語音語調,得體到位的肢體語言,再加上誇張的動作表現力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幼兒做出好榜樣,讓幼兒在傾聽故事書中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給了幼兒模仿的對象。一般的幼兒園都開設有語言課,鼓勵幼兒運用誇張的語言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從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慾望。而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鼓勵幼兒進行表演,並對幼兒不斷生動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養幼兒的語言表現力和模仿能力,為將來淋漓盡致地表情達意做好鋪墊。

四、聽故事可以幫助幼兒發展其想像力、創造力

幼兒的年齡導致他們具有豐富、天真的思想。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故事教學過程中遇到適當的情節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展開想像,思考問題,追尋答案,從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例如筆者在給幼兒講故事《狼和小羊》的時候,由於故事沒有完整的結尾,就給幼兒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當筆者講完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會問幼兒:後面會怎麼樣呢?幼兒會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給出許多的答案,不但由於幼兒的參與提高了他們對故事教學的興趣,還充分鍛煉了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一個好的故事不但要求情節能夠吸引幼兒,還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意義,能夠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幼兒教師在故事教育過程中,要精心選擇好的故事,選擇能夠幫助幼兒分辨好壞、明辨是非的故事,選擇能夠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故事。

幼兒教師應當通過故事的情景與內容使幼兒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怎麼做是錯誤的,應當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通過精心選擇的故事,幼兒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的方法在提高幼兒聽故事興趣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詞語理解能力。同時幼兒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參與到講故事中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模仿能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幼兒教師要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好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教師要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為幼兒的發展奠定基礎。

Ⅲ 教師在指導幼兒講故事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為幼兒的行為、品德提供榜樣。同時,兒童故事充滿想像和幻想的色彩,幼 兒盡可在童話世界裡自由翱翔,這對觸動幼兒思維靈感、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故事教學中,只要我們依循兒童天真、好 奇、無拘無束、富於想像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跳出傳統模式的框架,變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多形式的開放性教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思維定向性訓練為 多向性、變通性、求異性訓練,讓幼兒憑借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想像的翅膀,打開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天性得到培養和開發。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實踐,也可以說是以故事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故事不僅內容包含豐富的知識,而且有較為標準的語言形式,使幼 兒極易接受。同時故事作為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在極易接受的同時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向幼兒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發展語言的重要文學形式。 給幼兒講故事一定要先選好故事,不同年齡的幼兒需要不同的故事內容和形式。一般來說,3~4歲的幼兒愛聽動物的故事,5歲以上的幼兒愛聽童話故 事、民間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給3~4歲幼兒的故事要簡單易懂,否則幼兒就聽不進;給5~6歲的幼兒講故事應選情節較曲折的故事,否則孩子不會感興趣,注 意力不集中,但無論講什麼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要講好故事,首先要選好故事,還要考慮到最近一段教育要求和需要,考慮本班幼兒接受能力和幼兒中存在的問題來選擇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內容很好,但有的詞句過深或故事過長時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改編,把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接受的語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節。 為幼兒選擇教學用的故事應有計劃,應根據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周有一個計劃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幼兒進行教育,而不應毫無計劃地找到什麼故事就講什麼故事。 講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說明者,他必須了解聽講者又必須了解作品;幼兒的年齡成分和健康情況;班的組織性、准備性;有無聽講的習慣,是經常聽或是偶然聽;兒童是在作業或散步之後集合聽等等,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講述者越了解他的聽講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了解聽講故事兒童的觀念范圍是很重要的,他們過去的經驗(比如他們是否見過河、海、湖,是否見過刺蝟、松鼠等等)能幫助他們了解新的故事,老師應從兒童熟悉的東西出發,並且講新的要求與舊的知識相融貫。 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句、重點詞,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還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還要分析 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 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 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對故事中的象聲詞(如風吹的聲音、火車響的聲音等)要盡量講得接近形容的聲音。這樣在給兒童講故事 時,才能做到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刪去不合適的內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奧的語句,使幼兒能聽懂。 在講故事之前,老師要讓幼兒安靜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取決於講故事的技巧。教師站著或坐的位置,要使所有的幼兒都能看到老師的臉。講故 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題思想傳達給幼兒,達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極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講好故事的重要關鍵,感情越充沛鮮明,感染力就越大。 給幼兒講故事,除了要語言准確生動,語言的速度、停頓和聲音的高低掌握好,盡量避免語病和地方口音外,還要掌握好故事層次,把故事講得富有節奏 感。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必須把握故事的層次,並用語調的輕重緩急、高低抑揚等變化把這種層次表現出來,才能使幼兒更深切的感受故事內容和藝術美。在講 故事過程中,要善於用提問激發幼兒的思考,講到關鍵處,用問題造成短時的懸念,即俗話說的「賣關子」,這樣做,能使幼兒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和想像。 有時也可讓幼兒說說議論議論。有時只是停頓一下,達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著講下去。在重點和難點時停頓一下,讓幼兒注意和進行思考後再繼續講。講到新詞語時 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掌握詞語,而且講故事時不能照書念或背故事。講故事的人要「順嘴」,聽故事的人才「順耳」。要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得清晰、自 然、有表情,盡量使用短句子,但語句一定要完整,一定要用普通話講述,還要注意隨時用眼神與幼兒交流,面部和體態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硬、擠眉弄 眼、手舞足蹈。否則就會破壞講故事應有的氣氛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講故事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表情和情緒變化。發現幼兒不感興趣時,不要強迫幼兒聽,可暫時 不講或講一個幼兒愛聽的故事,或向幼兒提出有趣的問題,以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興趣。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幼兒通過體驗、參與,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Ⅳ 幼兒教師如何講好一個幼兒故事

1、處理好開頭和結尾開頭要有吸引力,要能夠引起幼兒傾聽的慾望,故事的結尾要能夠讓幼兒有所思索,富有意味。

2、處理好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要講好故事,語言必須准確、清晰、生動,聲音的高低快慢一定要符合情節展開和人物性格,注意區別故事中作者的敘述語言和情節中的人物語言,並注意兩者之間的轉換。敘述語言,要體現講故事者作為旁觀者的客觀性,用聲自然、平穩,又要體現講故事者的感情、態度,敘述語言根據內容、風格的不同,而運用與之相應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音量等,並且隨著情節的發展而起伏變化。人物語言,應有故事人物的「角色」感,做到聲如其人,著力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抓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動。

Ⅳ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導語:童年與故事分不開。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關系等,正好滿足幼兒豐富、天真的想像與好奇。大多數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他們在故事中學習知識,認知道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當把握好時機,在故事中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的品質。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1

一、培養幼兒的詞語理解能力,加深詞彙記憶

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是幼兒對故事中詞語的理解能力。只有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言,知道故事裡形象生動地講些什麼,才能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慾望,集中注意力地傾聽故事。這就要求講故事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邊講邊作解釋。

特別是對年齡小,詞彙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兒,一方面可以結合本地方言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手形手勢或藉助實物進行解釋。例如:詞語「亮閃閃」,可以出示一面鏡子,通過輕微晃動反射出的光,讓幼兒感受亮閃閃的感覺,從而理解這一詞語的意思;同時也加深幼兒對這一詞語的印象,進一步強化幼兒對詞語的記憶。

要讓幼兒加深對故事中詞語的記憶,還應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復習,靈活運用。教師和家長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提問幼兒,以復習的形式鞏固幼兒對詞語的認識與記憶。並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詞語的記憶,同時也讓幼兒學習如何運用該詞語。

二、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只讓幼兒聽故事,而不試著讓他們講故事,就不能很好地發揮故事的作用。幼兒在傾聽完三遍故事後,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記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這時可以讓幼兒嘗試著復述故事。起初,教師和家長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幫幼兒回憶故事的重要情節及發展過程,把握好故事的整體。

但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概括性地復述故事內容。當幼兒基本掌握故事內容後,就可以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復述故事了。幼兒剛學習復述時只能講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把這些片段連接起來。通過多次的復述訓練,幼兒慢慢地能從復述片段過渡到復述完整的故事。在復述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與表現力

當幼兒學會復述故事後,就應當教幼兒進一步學習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17世紀英國的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來的。」教師和家長在講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神態表情、手形手勢等。不同的語音語調,豐富的神態表情,誇張的動作等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傾聽故事中猶如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同時也給了幼兒模仿的榜樣。

在傾聽故事中,幼兒知道大灰狼的聲音是粗聲粗氣的;知道傷心的時候緊皺眉頭哭泣,驚訝時睜大眼睛,張大嘴巴;知道老爺爺的形象是駝著背,捋著鬍子……。教師和家長應當鼓勵幼兒對這些聲音、表情、動作等加以模仿,讓幼兒知道怎樣講故事好聽,怎樣做動作形象,並把這些語調手勢等運用到復述故事中,大膽投入地把故事講出來。在生動形象的復述訓練中,幼兒提高了模仿能力與語言表現力,為將來繪聲繪色地表達語言奠定了基礎。

四、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像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像,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

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能展開想像,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像空間,只要教師和家長把握好時機,讓幼兒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五、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審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幼兒在故事中認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師與家長應教育幼兒明辨是非,區分好壞,讓幼兒說說怎樣做才對。在故事《懂禮貌的好孩子》中,幼兒在大人的引導下能正確區分小貓懂禮貌,小狗不懂禮貌,我們要向小貓學習,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故事不僅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陶冶幼兒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兒富有愛心、同情心,為故事中的人物著急、擔心、高興、悲傷。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鴨》中,當幼兒聽到小鴨迷路回不了家時,都為它擔心著急,聽到小鴨哭著找媽媽時,都皺起眉頭,對它充滿憐愛與同情,聽到小朋友把小鴨送回家時,都鬆了口氣,為小鴨高興。這個故事中的種種感受讓幼兒在無形中陶冶了情操,體驗著審美情趣,並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的好品質。故事還能對幼兒進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與語言的運用能力等,教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教育時機,讓故事陪伴著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成長。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2

一、選擇故事

給幼兒講故事,既要考慮幼兒的心理需求,又要考慮故事的教育性。要選擇那些思想健康,藝術性強,具體生動,饒有情趣,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幼兒易於接受的故事。對幼兒來說,童話、神話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葉聖陶童話選》等都是講故事的好材料。

幼兒兒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還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什麼小貓和小狗對話呀,小凳和小瓶會走路呀,等等,幼兒把它們當作真人真事,聽得津津有味,感到其樂無窮。另外,童話說的是孩子話,口語多,句子結構簡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幼兒易於接受,樂於模仿。對大一點的幼兒,要選擇有些懸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著,聽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他們一般不感興趣。

二、分析故事

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詞,重點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對那些故事內容很好,但情節、語言偏深奧的故事,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改編。去掉一些次要的情節,把較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一定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

三、講究藝術性

給幼兒講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幼兒肯定會興味索然。因此,在講述的時候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藝術性。

第一,開個好頭。 教師在開始講故事的時候,態度要和藹可親,要有親和力,開講前猜個謎語或提個問題或看個圖片等,引起興趣,再自然引出故事。這樣孩子們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樂於去聽。

第二,充分關注幼兒。 故事要講不要念,也不要背,語言要口語化。而且要有對象感,講故事時,要時時想著他們,看著他們,注意他們的反應。試想如果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直看著書,完全不顧幼兒的反應,不管幼兒是否在聽,這樣的講述肯定不會有好的效果。

第三,講述要有感染力。 要有起伏高低,抑揚頓挫。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聲音有高有低,節奏有快有慢,重點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動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講活,不但要有喜怒哀樂的變化,而且應學會用眼神和手勢,做到心到、話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參與性。 故事活動不是教師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如果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講,那就不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參與進來,或聽,或看,或說,或思考,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目標。

四、融合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基本的活動,這一點在講故事的活動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戲,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如果游戲安排得當,還會起到促進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說話慾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講述前,可以先組織幼兒玩了"搶椅子"的游戲,並讓"搶"到椅子和沒"搶"到椅子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這就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鋪墊作用。而在故事《龜兔賽跑》的講述前,可以安排音樂模仿游戲,鼓勵幼兒自由模仿、創編烏龜和兔子的動作,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講述完之後,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跑,讓幼兒體會到"堅持""的感受和含義等。在諸如此類的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故事活動的興趣,也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得到了更寬松、自然的環境。

五、善於啟發誘導

給幼兒講故事不是為了敷衍幼兒,而是為了增進幼兒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給幼兒以多方面的啟迪。比如在講前、講後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問題,如"誰對,誰不對,為什麼","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原因是什麼",待幼兒回答後再問"以後會怎麼樣"、"會得到什麼結果"等等,使幼兒邊聽、邊想、邊構思,這樣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啟發他們思考,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總之,要想繪聲繪色地講好每一個故事,並使之能吸引孩子,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學多練,熟練掌握故事的藝術處理方法的。同時,這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養,需要廣大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3

一、創造良好的環境氣氛,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環境的整潔,身邊不要方多餘物品,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同時要安排好座位,老師與幼兒盡可能坐得近些,使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教具和老師的表情、動作,老師也能邊講故事邊與幼兒交流。此外,老師還要講好開場白,一般可用有感情的語調,與幼兒進行簡短的談話,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和願望。

例如,在講述《三隻蝴蝶》這個故事時,我首相出示三隻蝴蝶和三朵花的圖片,問幼兒:「孩子們,喜歡這些蝴蝶和花兒嗎?」得到幼兒肯定的回答後,我接著說:「現在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關於蝴蝶和花兒的故事。那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這樣簡短的幾句話,吸引了幼兒,他們很想知道個究竟,就會集中注意地聽故事了。

二、老師充滿感情、生動流暢地講述故事。

為了正確表達好故事的內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在講故事時,必須充滿感情,並努力把故事講得生動、流暢,使幼兒隨著故事情節的開展,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高興、著急或難過,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

首先,語言要口語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能聽得懂,喜歡聽。其次,要把故事講得生動而有感情。老師要努力在講上下功夫,要深入到故事情境中去,將自己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才能將故事講得繪聲繪色,使幼兒聽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比如,在講《小兔乖乖》這個故事時,老師用稚嫩的聲音、較快的語速,活潑的語調表現小白兔,用好聽的聲音、中等的語速,親切的語調表現兔媽媽,用粗啞的聲音、兇狠、虛假的語調表現大灰狼,使幼兒一聽,就能將故事中的角色分開,感受到小兔的可愛聰明,兔媽媽的親切溫和又充滿智慧,大灰狼的兇狠。另外,老師在講故事時要對新詞作適當講解。講述過程中遇到幼兒比較陌生的詞句,老師要作必要的解釋,但是講解要盡量簡短,以免打斷幼兒聽故事的思路。

再有就是要關注幼兒,吸引全體幼兒認真聽故事。只要老師充滿感情、生動流暢地講故事,一般能吸引幼兒饒有興趣地聽故事。如果發現有個別幼兒不注意聽,老師盡量不要輕易中斷故事,同時應及時根據不同情況做出靈活處理。例如,用手勢、注視等暗示他們;提高或降低聲音以引起個別幼兒注意;邊講故事邊走過去,幫助幼兒把手裡的東西放進口袋裡;或讓不注意聽的幼兒回答故事中一個簡短的問題(我常用這個方法,目的不是讓幼兒單單回答問題,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力回到聽故事上)。千萬不要因為個別幼兒不聽而中斷講述,更不要採取訓斥的方法,以致影響全體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和破壞故事的完整性。

三、適時運用直觀教具。 幼兒年齡小,思維具有形象性,講故事如能和演示教具相結合,就能使幼兒具體形象地感知故事內容,加深印象。演示教具應注意:講述第一遍故事時不易使用教具,主要要求幼兒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感知故事的內容和語言,避免因教具而分他們的注意力。當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後,老師可運用教具講第二遍故事,使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第三遍講述時,幼兒邊聽邊操作教具,即興故事表演,再現故事情境。

四、故事講述時適時提問。 老師在講故事時,提問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而且可以吸引幼兒注意力。比如講到重點情節處,為引起幼兒注意,加深印象,插個問題讓幼兒重述一遍或自問自答。如講《三隻蝴蝶》,當講到三隻蝴蝶向白花求救遭到拒絕後,三隻蝴蝶會說些什麼?讓幼兒來猜,因為有了前兩次的遭遇,幼兒復述前兩次遭到拒絕之後說的話,自然能夠想到三隻蝴蝶第三次遭到拒絕後的表現,讓幼兒體會三隻蝴蝶互相關心和愛護,這樣有助於理解相親相愛的含義。故事講完後,及時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主題,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故事中有大量生動優美的詞句,幼兒可欣賞和模仿。老師可以通過提問促使幼兒有意注意和記憶。再給幼兒講述《三隻蝴蝶》這個故事後,可以問幼兒:「故事中那些話很好聽?」幼兒就會回憶三隻蝴蝶反復說的一句話「我們三個是好朋友,相親相愛不分手;要來一起來,要走一起走。」幼兒感受到故事中語言的美,就會促使他們去學習、模仿。

總之,作為幼兒教師,要想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幼兒喜歡聽,並對幼兒產生良好教育效果,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從而得到提高。

閱讀全文

與教師如何做故事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帝國時代2怎麼經濟快 瀏覽:101
宿遷哪個經濟開發區好 瀏覽:17
抖音婚姻文案怎麼製作 瀏覽:830
假如愛情到了迷茫期怎麼辦 瀏覽:515
建設幸福生活作文怎麼寫 瀏覽:320
什麼時候改制事業單位 瀏覽:717
有哪些適合八人的英語故事 瀏覽:49
真正美女去哪裡了 瀏覽:720
經濟艙l和經濟艙e有什麼區別呢 瀏覽:563
事業單位面試考官會問你什麼 瀏覽:111
幸福樹主幹的洞怎麼辦 瀏覽:639
怎麼讓婚姻找上門 瀏覽:468
常州婚姻糾紛有哪些 瀏覽:205
女兔男龍婚姻不好怎麼破解 瀏覽:900
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瀏覽:330
境外婚姻在哪裡登記 瀏覽:337
學校事業支出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938
情商低怎麼拓展自己的事業 瀏覽:200
喜來樂為什麼娶美女 瀏覽:676
美女人的心長什麼樣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