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施的故事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將西施和鄭旦以及其他中美女進獻給吳王夫差,希望用美色迷惑吳王,讓其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西施身負國家使命,忍辱負重,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雙重角色。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舉攻破了吳國的都城姑蘇,吳國滅亡。
(1)古代西施有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因所處年代最早而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一詞,講述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Ⅱ 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 西施范蠡的美好愛情傳說
說道古代的美女,想必都會想到把魚看呆沉入湖底的西施了,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最出名的存在,西施的故事在民間有著無數的版本,其中西施范蠡的愛情最令人嚮往與噓唏,兩人歸隱山林雙宿雙飛,可嘆最後兩人依舊天人兩隔,西施的故事也是對美好愛情的期盼。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沉魚”就是西施,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本名施夷光,是越國的美女,西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耳聞,那就是為了越過復興甘願成為吳王的妃子,最後幫勾踐滅了吳國。
當時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西施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西施范蠡的愛情傳說
說到西施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西施范蠡兩人歸隱山林的民間傳說。傳說勾踐滅了吳國,在大擺慶功酒的那天夜裡,功勞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帶了西施,偷偷出齊門,坐上早就等在那裡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過護城河,轉了一個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們到了太湖北邊的五里湖邊,見這里風景優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幾間草房子,隱姓埋名住了下來。
住了幾天,西施與阿得大叔商量,想重操舊業,紡紗織布。范蠡知道了,笑笑說:“昨天的君王妃子,今天又做了農家女。”西施說:“坐吃山空,我們總得活下去。”范蠡卻不以為然,笑著說:“我能使越國富強,滅掉吳國,還怕沒有辦法養活三口之家?”他要西施盡管放心。每天早晨傍晚,西施范蠡兩人相伴,在五里湖邊走走,看看野景散散心。 上一頁 0 /3 下一頁
Ⅲ 我想知道關於西施的生平事跡 (加急......)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解析:
西施‧浣紗之女
先秦古籍在公元前二一三年,被秦始皇一聲令下,全都付之一炬化為灰燼,因此有關於西施的生平事跡,也就無從考察起了,現在人們知道的全靠民間傳言,代代相傳……越國古都諸暨,城南有個薴蘿山,山不高而峻,林不密而秀。
山下是若耶溪,自北而南,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急中有緩,潺潺有致,淙淙有聲,似林鳥呢喃,如情人私語。薴蘿山下,若耶溪邊,綠樹掩映著一個百十口人家的小村子,村子被溪水一分為二,溪東溪西住的都是姓施的人家。
村子在薴蘿山下,就稱作薴蘿村。二千四百多年前,就在這個薴蘿山下的薴蘿村,養育出中國古代第一美女西施,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西施本名夷光,因家住薴蘿西村,村人都稱她為西施,久而久之,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變得很少……
西 施
水光瀲灧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淑濃抹總相宜。
這是北宋詩人蘇拭的《飲湖上初睛居雨》一詩。詩申"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春秋末期的越國美女西施,她位居我國 「四大美女」之首,因貌美被越國將軍范蠡獻給吳王夫差。西施到吳國之後,亂吳國政,讓吳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興和吳越戰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吳越戰爭之後,西施回國,與越國大將范蠡一起隱居,泛舟五湖。
西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一個山野浣紗女,擔起了復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同時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才識,贏得了美滿的愛情。關於西施,千百年來傳說太多,對於這樣的一代紅顏,後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總是那麼完美。
一,入選吳宮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國人,父親以在薴蘿山上砍柴為生。薴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同時也是在溪邊認識了鄭旦。鄭旦也是個很美貌的女子,兩個女孩一邊畢攜浣紗,邊嬉耍打鬧。雖是貧困,倒也自得其樂。
但是很快,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國家的滅亡也影響到了這兩個生長在偏僻小山村的女孩子。她們大概怎麼也不會料到,自己會成為 "美人計"的主角,被派去吳國執行任務。
不過西施的美倒是有目共睹的。"東施效顰"的故事就講了西施的美是其他的人難以企及的。
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不巧這事手桐伏讓東村的醜女東施知道了,她想:"人人都說西施美,怎麼就沒注意我呢?還不是她會裝樣,誰不會呀?"於是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丑很多,這下子東施成了大家的笑料。
後人詠西施之美的詩也有很多,宋代有《響犀廊》、還有張羽的《蘇了歌》等。
西施之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令人炫目的美麗把她推到了歷史的前台。這么一位單純的浣紗女被卷人國家間的戰爭,真是應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話。
此前的一場吳越戰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在吳國過了十年奴隸的生活。
勾踐回國後,勵精圖志,一心要打敗吳國。於是,他一方面訓練軍隊、發展農業,一方面想從吳王夫差那裡尋找缺口,於是在全國大肆搜羅美女,打算送給吳王夫差。吳王夫差雖胸懷大志,但又異常好色,所以 "美人計"在他那裡應該是非常奏效的。
而想出這個"美人計"的人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做人質三年。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想到了施 "美人計"。
范蠡被越王勾踐派往民間尋覓美女,經過千挑細選,選定了西施和鄭旦。打一開始,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范蠡,但是為人一向機智冷靜的范蠡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壓抑住內心的感情,帶著西施和鄭且回京了。國都的人聽說來了兩位艷冠全國的姑娘,紛紛想要一睹芳容。據說范蠡還曾利用他們的心理為國庫積聚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他對著那些人說,想要見美人的,先交一文錢。頃刻之間,裝錢的梳妝盒就滿了。
勾踐親自把西施和鄭旦送到土城,讓她們師從老樂師學習歌舞,並讓一些人教她們化妝和禮儀。過了三年,西施和鄭旦已是才藝俱佳了。勾踐決定把她們送往吳國。
恰逢吳王夫差要在蘇州建一個高台用於賞軍取樂。利用這個機會,勾踐派人從深山輪唯採伐了兩百株大樹,帶上精心妝扮過的西施、鄭旦,令范蠡送往吳國。
本來好色的吳王自然十分歡喜,伍子?quot;妹喜、姐己誤國"之類的勸諫他根本充耳不聞,立刻將兩位美女納入後宮,對她們寵幸有加。特別是西施,越來越受夫差寵愛。不久,受冷落的鄭且就鬱郁而終了。"美人計"的主角只剩下一個西施了。
二、亂吳國政
西施這個薴蘿村的浣紗姑娘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她為人聰明伶俐,而且頗具愛國情懷,從來也不敢忘記自己來到吳國的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吳王夫差命令王孫雄在靈岩山為她建了館娃宮,叉修了響屜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屜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屜廊。如此挖空心思的玩樂,可見吳王夫差此時的心思己不在朝政社稷上了。
吳王夫差還命人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台,還有采香徑、錦帆烴和打獵用的長洲苑,以及養魚的魚城、養鴨的鴨城、養雞的雞陂和造酒的酒城。
春天到了,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四周百花吐艷,夫差還親手摘花給西施戴。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南灣有十多里長,二面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一個方圓兒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岩山。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盡興後方才返回。
漆繪帶斑鹿 春秋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而西施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有時也給他送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與西施兩個一道說越國的好話。
而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台,一年四季享樂遊玩,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勸諫的,都被訓斥驅逐,大家漸漸也就不敢說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見吳王如此無道,就在姑蘇台下進謙勸阻,但吳王也是不理。吳子胥覺得吳王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於是稱有病不再上朝。西施使吳王不問朝政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要吳王與伍子胥交惡,必須要自己與吳國寵臣伯睥聯合才行。後人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睥負責。"
當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己訓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韶巧言阻撓。後齊與吳交惡,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韶卻力主攻打齊國,並保證出師必捷。由於平日里西施和伯韶一起,總是講越國的好話,說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吳王,必無二心等等。此時的吳王夫差也就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一心要攻打齊國,但伍子胥堅決反對。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置國家安危於不顧,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
伍子肯在攻打齊軍的途中稱病先歸,伯睥以此事借題發揮,讓吳王殺了伍子胥。吳王於是將伍子胥賜死。進伯睥為相國,還要給越國增加封地,被勾踐謝絕了。
至此,西施出使吳國的任務己經完成。越國伐吳戰爭即將拉開惟幕。
三、歸隱五湖
聽說吳王己出兵攻齊,越王勾踐與將軍范蠡就計劃出兵,但考慮到時機尚未成熟,就暫時放棄了。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國伐吳之師在浙水誓師後,從北海出發。駛在前面的是勾踐所乘樓船,緊跟其後的是范蠡和舌庸所在的翼船。經過兩晝夜航行,船隊到達江水人海處,勾踐率領滿載陣音師、楚女師甲兵的船隊,由海上進入吳江,再溯流而上,至姑蘇城外拋錨停泊。此前,疇天余、歐陽己率師同吳都留守的太子友、王子地接戰。勾踐到後,把英勇無比的君子兵投入戰斗。按照范蠡事先的謀劃,把吳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圍,弓警齊發,劍載相逼,呼嘯斯殺,勢如風雨。吳軍大敗,太子友身中數箭,自剔而亡。吳王夫差亦兵敗自殺。越軍大勝。
范蠡終於和自己的心上人見面了,長期的相思之苦化作了重逢的喜悅。想當年,范蠡對西施動情的時候,西施的心裡對這位年少英雄、氣概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在心裡展開了斗爭:是將西施留在身邊,還是將她獻給吳王,成就一番大事?最終他選擇了後者。
范蠡畫像
他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了,為了自己的愛人,她願意作出犧性。范蠡和她約定,吳滅亡後,自己定要娶她為妻,白頭惜老。
三年歌舞禮儀訓練之後,范蠡送西施去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倍嘗愛的滋味,由於難分難舍,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己經能呀呀學語了。後來在這里建造了一個 "語兒亭",用來紀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晶。只可惜孩子己經送人了,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如今西施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越國。為了表彰這位對國家有功的女子,也為了嘉獎范蠡以國家為先的精神,越王勾踐親自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這一年范蠡35歲,西施25歲。這兩位對越國復興作出很大貢獻的人,並沒有在越國享受越王賞賜的榮華富貴,而是選擇了歸隱。
長期的相處,使范蠡明白勾踐可以共患難,但不可共富貴,自己只能選擇功成身退。於是他帶著西施,乘勾踐不備,在夜裡乘一葉輕舟,逃人五湖之中。西施這個一代紅顏,此後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關於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讓人不禁感嘆紅顏的薄命。在這種說法里,范蠡與西施不是相戀很久的情人,范蠡成了殺死西施的劊子手。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 *** 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把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溺死於太湖中了。
西施是沉江還是隨范蠡泛舟五湖,成了後人爭論的一樁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