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有哪些字清在前故事

有哪些字清在前故事

發布時間:2023-06-17 21:18:14

❶ 有關中國漢字的故事有哪些

簡短的漢字的故事有:
1、一字嫁妝
我國清代著名詩人、書法鄭粗坦家何紹基,在得知女兒備辦嫁妝後,便特地從京城捎回一隻箱子。大喜之日,女兒春梅打開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來箱內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寫著一個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領會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於是,一字嫁妝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銘。
2、一字聯
清咸豐年間,有一個才子出了一個一字聯求對,曰:墨。不少人以書、筆等對之,均不巧妙。獨有一人對:泉。
此對句十分工巧:「墨」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黑」,下半部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白」,下半部為五行中的「水,「墨」「泉」二字詞性相同,平仄相對,確實不可多得。世人稱為妙對,千古流傳。
3、一字家書
60年代初期,大作家趙樹理收到大兒子趙廣元要錢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精煉:「錢!」沒想到趙樹理的回信不僅快而且同樣精煉:「0」!他認為兒子既已自立,就不該再依賴父母,可見趙樹理教子有方。
4、一字判詞
清代年間,一寡婦想改嫁他人,受到鄰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撓。於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狀紙:「豆蔻年華,失偶孀寡,翁尚壯,叔已大,正瓜田李喊桐下,當嫁不嫁?」寥寥數語,盡述了改嫁理由。知縣接狀,拍案叫絕,揮筆寫下一字判詞:「嫁!」
5、一字社論
1968年4月,美國《明星時報》發表了一篇約翰遜總統競選失敗的社論《約翰遜認輸》,全文只有一個字:「妙!」它把報紙和它所代表的那個階層的態度,極其凳賣鮮明地表達出來,真是耐人尋味

❷ 關於漢字的故事有哪些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文字。
漢字的故事有如下:
1、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取名字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決定給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說造就造,當時人們對日月特別崇拜,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曌。
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當空,普照大地。
2、漢字詞語"竹竿"和漢字詞語"豬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裡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裡.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裡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裡!"
3、四漢字的詞語「天心取米「帶來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4、因為錯誤字鬧出的笑話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念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弦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5、因為漢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聶之人托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❸ 關於清明節的民間故事簡短有哪些

1、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的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農地。這時,一位農民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沒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莊設崗哨,檢查每一個進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給陳太平帶食物吃。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頓時,他計上心頭。農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干凈並煮爛,然後將青色的艾草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青色的米團子。最後,把青色的米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了村口檢查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團後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返回軍營。後來,陳太平將這種吃法教給所有將士,隨之,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2、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 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 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 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 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 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 19 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受封,帶母親隱居綿山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帶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山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3、相傳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想要回到老家祭拜父母,但是由於連年戰爭,使祠堂周圍長滿雜草,破損不堪。雖然部下翻了個遍,可直到黃昏也沒有找到劉邦父母的碑牌。

最後,劉邦沒辦法,開始請求神明。他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捏在手中。劉邦向上蒼禱告說:「希望爹娘在天有靈,如果有紙片落在哪一塊碑上連風都吹不動,那就是爹娘的。」說完,劉邦把紙片拋向空中。

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塊斷掉的碑牌上,無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一瞧,上面真的刻有一個劉字。

清明節古代的傳統習俗

1、「燒包袱」

所謂「包袱「,就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在南紙店買來所謂「包袱皮「,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燒香秉燭,行禮後在門外焚化。試想,現在的人們如能根據自身情況和時間安排,認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舊俗,可能就會大大緩解每年掃墓路上的擁堵,節約大量的社會資源。

2、寒食節

寒食節就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今天,在清明節風俗中,沿襲下來的似乎只有掃墓了,其實,清明節還有一些「老講究「呢。

3、戴柳

過去掃墓的一個重要環節便就是戴柳。「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清明的柳文化,有插柳於墳的,也有折枝插在門前的,還有將柳條插在轎子或者兒童衣襟上的,因為柳樹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試想,今天掃墓的人們如果都有插柳種樹的習慣,年年清明,不知道要染綠多少荒山。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字清在前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家的飯團哪個減脂健康 瀏覽:596
去過哪些地方健康碼顯示嗎 瀏覽:402
祝你也祝我平安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544
政府可能為了哪些而對市場經濟進行 瀏覽:898
月詠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753
事業單位白條入帳如何整改 瀏覽:909
健康碼為什麼不顯示所有名字 瀏覽:30
別人誇你幸福怎麼會 瀏覽:32
涉外經濟學院的保險專業怎麼樣 瀏覽:973
健美女人什麼腰最好 瀏覽:186
桂林事業單位公積金是多少 瀏覽:489
安置到事業單位如何休假 瀏覽:436
都有哪些經濟指數 瀏覽:145
為什麼沒有了小三婚姻反而更糟糕 瀏覽:615
美女的奶奶里有什麼 瀏覽:627
愛情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女生版 瀏覽:766
美女旁邊的車是什麼車 瀏覽:841
王子的愛情觀在哪裡 瀏覽:369
幸福是什麼健康領域教案 瀏覽:547
事業單位考試上岸還沒簽合同不想干怎麼弄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