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給3歲寶寶講繪本
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能培養寶寶的學習興趣、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拓展思維、融洽親子關系……,有心的爸爸媽媽們每天會特意拿出一段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給孩子讀繪本。 然而,孩子並不一定會買賬,到處亂跑、心不在焉的表現讓家長們很是受傷。 如果你使盡了渾身解數,不論是充分發揮演講才能,抑揚頓挫、感情飽滿,還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故意一驚一乍地誇張朗讀都沒法讓孩子跟著你的節奏進入到繪本的世界,不妨看看下面這些,換種讀繪本的方法試試。
(一) 「大衛的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 如果你在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的時候從開頭就是這樣一字一句地照著繪本念,再有意思的故事也會變得無趣。 在拿到一本書時,不如先跟孩子一起看看封面,猜猜裡面寫了什麼故事。就拿《大衛,不可以》來說,跟孩子一起看,「這個男孩在幹嘛呀?怎麼站在那麼高的書上?哎呀,魚缸傾斜了,好像要掉下來了,小男孩好像也要摔倒了,好危險呀……」 當你跟孩子一起把從封面圖片上得到的信息和疑惑都指出來之後,孩子對這本繪本的興趣就有了。 對於已經能順利對話的孩子,一般在你還沒提出這些困惑的時候,孩子自己就會說「媽媽他在幹嘛呀?」,這時候你完全可以順著孩子的思路反問他,「對呀,他這是在幹嘛呢?」孩子會按著他自己的理解說下去。 不管孩子說的是否符合邏輯,都不要否定孩子,可以說「哦,照你這么講是個挺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和你說的一樣吧」。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慾被激發出來了一定會比你還認真地看繪本內容。
(二) 給孩子的繪本一般都是圖片多、文字少,方便還不認字的小朋友理解,同時也給了孩子自由想像的空間。 爸爸媽媽們在引導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必那麼嚴謹地照著讀,可以把場景演繹出來,繪本里畫了好吃的蛋糕,就一起做出吃的動作,邊吃邊贊美好吃。書里主人公頭碰到桌子了,就用手捂住頭,做出疼痛的表情「哎呦」一聲。 孩子可能會被你的動作逗得哈哈大笑,也可能會模仿著你的動作,這些都在擴展著孩子的語言、認知和表達。
(三) 對於繪本上的東西,爸爸媽媽們可以引導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 比如繪本上畫著小熊前面有棵樹,樹上有猴子,但是第一幅畫里只露著猴子尾巴,跟孩子一起看的時候可以問問孩子「咦,樹上這是什麼呀?繩子?蛇?還是……」 充分帶動起孩子的想像,看到後面猴子出現了,原來是猴子啊!閱讀過程中不乏味,孩子才有興趣繼續聽下去,並且在以後自己看繪本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內心戲,充分調動起想像力、表達能力,讓閱讀變得有趣。
(四) 跟孩子一起做任何事都需要和孩子產生互動,而不是家長自說自話。 對於已經會說話的孩子,有的爸爸媽媽為了避免孩子不認真聽,在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也會有意跟孩子對話、問問題。出發點很好,我們也提倡給孩子提問,引導孩子善於思考。 但是提問的內容需要注意一些,不要問「通過這個故事你有沒有學到點什麼道理」這種無趣又很寬泛的問題。 可以提一些「你覺得農夫下一次會遇到什麼?」「你說媽媽為什麼不讓大衛站在那麼高的地方啊?」這種提問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推理能力,也更有利於孩子更專注於繪本當中。 把提問當做讀繪本過程中的一個游戲,引導孩子思考。孩子回答不上來的時候,給些輔助性的引導,拓寬孩子的思路。 切忌不要把這種提問表現成類似於課堂上的考試,輕松、暢所欲言是在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
(五) 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他自己就會在閱讀中找到樂趣。 周國平在《寶貝寶貝》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天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有潛在的認知能力,只要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他們的天賦能力就會健康生長,結出果實。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最重要的是保護和鼓勵他們對書籍的興趣,使他們感到閱讀本身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 這是他在女兒啾啾的成長過程中領悟到的,也確實值得眾多爸爸媽媽們借鑒。
『貳』 怎樣講繪本故事更有趣,孩子更愛聽
我經常給學生講故事,也掌握了一些小技巧,不過為了速度,還是復制了下面的文字給你參考。文字內容來自網路。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說:
「當講述者對書的內容產生興趣,共鳴與感動,發自內心地講述的時候,也就能向聽的人傳達書的內容。使講述者感動並產生共鳴的圖畫書,是講述者充分理解並在心中描述出豐富形象的書。講述者心中產生的形象越豐富,就越能加深聽眾對故事的理解,引發他們的感動和共鳴。這是講述者和聽者的基本聯系。講述者心中的形象化的質量和程度非常重要。這也是幼兒讀書經驗中關鍵的一點。」
所以,如何跟孩子講好一本繪本故事呢?首先當然是講述者,也就是媽媽或者老師,自己先把繪本讀一遍啦~我不是說笑的,講述者把故事理解了才能給孩子講得清楚嘛~
當然,只是理解故事還是不夠的,接下來奉上幾點經驗之談:
童真童趣——就是我們在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的時候要把握好語言風格,找到合適的音色音調,盡量貼近孩子的特點,可以多聽聽兒童節目,模仿下里邊主持人的聲音,或者模仿動畫片里某個角色的聲音也可以,當然,用「媽媽聲」來說是最好啦!
繪聲繪色——所謂「繪聲」就是根據故事情節適當轉變聲音的輕重緩和,在有懸念的地方用疑惑的語氣,在緊張的關頭用焦急的語氣等,「繪色」就是盡可能豐富我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把你內心的表演天分都釋放出來吧!
師生距離——如果是上一堂繪本課的話老師最好是蹲下來,小朋友圍在老師周圍,媽媽在家給寶寶講故事就自由多了,抱著者坐在一起都可以,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大家最好要有眼神交流,不然小朋友都找不著北了~
循循善誘——在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把情節和結局講完,兒童繪本的故事情節往往都具有驚奇的特點,能大大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所以老師和媽媽在講故事的時候不妨適時停頓,看看小朋友的反應,問問他們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不說教——給小朋友講故事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了,從頭到尾念一遍,然後尾聲來一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等一堆大道理,千萬不要這樣做啊,讓小朋友自己去體會,他們感受到的東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信你試試?
語言靈活——關於講繪本故事,到底該按照原文上的文字一字不改地講,還是可以自由發揮組織語言呢?畢竟上面的文字是經過大師反復推敲而來的,用自己的話講解會不會破壞原文的音律和文學美呢?我個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語言程度來適當調整講解用語。
教具使用——講繪本,除了用我們的聲音和肢體語言以外,我們還能藉助其他教具讓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使用與繪本主題相關的手偶娃娃,比如小動物,公主,國王等,我們還可以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比如講森林時使用大自然的純音樂等。
繪本拓展——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有無盡的發散性,從故事角色,故事情節,故事言語中,總能找到其發點。比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里邊,小兔子通過跳高,跑步等方式來向兔子媽媽表達愛,我們就可以拓展為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愛。
繪本故事小技巧你學到了嗎?我還是忍不住再強調一次,講繪本的時候千萬不要說教哦,一本好的繪本,它的教育意義會潛移默化地種進孩子的心裡,時間到了就會開出美麗的花,相信我,這是真的~
『叄』 父母應該如何有效地給孩子講繪本
我覺得想有效的給孩子講繪本故事,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給孩子講解繪本故事之前,家長一定要事先閱讀一下。其次,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互動,只有跟孩子互動,孩子才能更加有興趣。最後,給孩子講解繪本故事的時候,要適當的引申以下。
大黃狗帶著母雞去尋找偷蛋賊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動物,在讀故事的同時,可以讓孩子認識不同的動物,同時,讓孩子也仔細觀察一下不同動物的爪子。後來偷蛋賊被找到了,原來雞蛋已經被孵出小雞來了。最後偷蛋賊還跟母雞們愉快的住到了一起。
但是這個故事不能這樣就結束了,我們還要告訴孩子,不管怎麼說,偷雞蛋,偷東西都是不對了,別人會傷心的。通過繪本故事也很好的教育了孩子做人的道理。
所以說,事先閱讀,閱讀中互動,最後延伸,是給孩子有效的講解繪本故事的方法。
『肆』 如何給孩子講繪本故事
繪本的結構大致分為悉襲攔封面封底,環襯,扉頁和內頁幾部分。
封面封底大都會是繪本故事主要內容,主要人物,關鍵情節的的展示預告,看到封面大豆能知道這本書講的是誰或者講述的是個什麼故事。
例如《螞蟻和西瓜》《大衛不可以》環襯則大都起著繪本種隱藏秘密的小預告的作用,雖然有的是純色,但是也會是一種情緒的烘托或者預示。
封底有時候會是故事的禪氏延申,例如《好餓的小蛇》最後小蛇呼呼呼地睡去了,它到底 吃飽了沒有呢?有助於孩子的想像表達和創編,總而言之,繪本的各個部分組成一個整體,且缺一不可,處處都以圖畫為主,讓圖畫可以獨立完成一個故事的敘述是繪本這種文學形式的獨特之處。
『伍』 如何給幼兒講繪本故事
一、帶Ta進入書的世界,不要讓孩子自己看書
松先生一直強調: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即使孩子已經可以自己看(多數只是認識書里的文字),在上小學前,甚至小學以後,我們最好還是可以念給他們聽。這對豐富親子生活,建立心靈互通的人際關系,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五六歲的孩子自己看繪本,大都是盯著文字一個一個念,這種讀字並不是看書,他們甚至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更別說樂在其中了。而我們擁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驗,在看繪本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並通過文字想像故事所描繪的世界,甚至對某些內容產生共鳴,深受感動。能這么深入解讀繪本的人,如果滿懷愛心地念書給孩子聽,必定能將文字轉化成生動、溫暖的話語,並讓這些話語傳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
這種言語的體驗和心靈的溝通,是幼兒自己看書時無法體驗的。因此大人讀圖畫書給孩子聽,對孩子的心智的成長非常重要。讀的人對書的了解越深,共鳴越強烈,聽得人越能深入書中,豐富自己的經驗。不要小看繪本書,它的價值因人而異可大可小,影響可深可淺。
二、閱讀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
對已經完全能自己看書的大孩子,我們可以准備一些有趣的書,或不露痕跡的送書給他們看,或陪他們去圖書館。重點是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的注意力總是在「讀書」上,給他們最大的自由而不是壓力。
據說,孩子在三歲前已經能夠理解一生中所用語言的四分之三。無論讀書還是聽書,都是一種讀書方式,重點在於是否理解了書的內容。
到孩子上一二年級時,家長仍繼續念書給他們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家庭教育的基礎,也可以進一步拉近親子關系。
孩子身邊應該布滿有趣的書,而不是父母認為對孩子有用的書。盡可能去製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讀書的氣氛,因為這是最好的閱讀指導。
三、念給孩子聽
念書給孩子聽,是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繪本自己不會說話,繪本的內容必須經念書的人傳達給孩子。我們每天花十幾分鍾,選擇生動有趣的繪本念給Ta聽,Ta一定會又高興又滿足。
這種喜悅也會感染到我們,把故事講得更生動。親子之間交互傳遞這種喜悅,孩子自然會擁有積極的人生觀。盧梭說:「生命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深切體會。」
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講故事給我聽吧!」
「電視里的叔叔講的故事,比媽媽講的還好聽,而且還有美麗的畫面」
「可是電視里的叔叔不會抱我…」
這個場景很觸動我,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電視里的聲音,而是充滿深深愛意的,來自父母的有溫度的聲音和大大的擁抱與愛撫。
每天臨睡前,握著孩子的手,念書給他聽,一粒幸福的種子正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我深信繪本只有在這種溫暖的人際關系中才能發揮力量。
四、不要剝奪孩子的閱讀樂趣
當你念完一本書後,緊接著對孩子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本書好不好看?哪裡最有趣?你最喜歡哪一幅畫?故事在講什麼…
這時,你可曾考慮過孩子的心情?
對孩子來說,聽媽媽講繪本本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輕松的事,但為了應付媽媽馬上會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多半有跡可循),孩子只好一邊聽故事,一邊假設問題,一邊准備答案。比如,媽媽一定會問「你覺得哪裡最有趣」,所以這一段要記清楚…
這么以來,孩子怎麼能快樂的聽故事?當孩子覺得故事有趣,剛想沉浸在情節中,卻必須急剎車,准備一會可能要回答的問題。孩子就在這種想要陶醉,卻又不得不保持清醒的情況下,聽完了整個故事,然後接受「等待已久」的讀後指導及問題。這樣的閱讀方式當然不能滿足孩子,只會使他們排斥並討厭看繪本。
松居直:繪本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它應該是孩子的快樂源泉。當孩子正沉醉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的自由想像時,大人只管好好講繪本就好了,不要問東問西,不要為了滿足大人的需要去打斷孩子們的想像世界。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討論,當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露痕跡。
『陸』 問問大家,該怎麼給孩子講繪本講故事
個人認為具體如何給孩子講繪本,每個家長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可以是照著原文念,讓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慢慢去感受與體會;也可以在講述的過程中適當地加以引導;或者稍微做一點延伸也可以,可以結合孩子平日的生活、性格、脾氣以及曾經看過的繪本書籍等等。方式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你們自己,而且同一本書的時期閱讀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解讀噢!
讀繪本給孩子聽,沒有什麼特別要考慮的技巧方法,相信你和孩子的堅持已經取得了成效。硬是要建議的話,在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前提下,再疊加一個選擇標准「互動性強」,比如書名是問句的、故事是反復的、對話生動的……就講讀本身,放掉「思路」「完整性」,多考慮如何把故事讀得更加有趣好玩,比如增加面部表情、聲音跟著書中的情緒走,再加上一些身體動作,而且不必要完全按書上的文字,用孩子聽明白的語言稍作轉化----這些語言,很多都是親子間特有的「密碼」。
『柒』 如何講繪本
挑選適齡的書籍:可以給幼兒讀比較直敘型的讀本,而意涵豐富一點的可以等孩子大一點再念。千萬不要挑完全超乎孩子理解力的書本,難度選「比孩子現行可理解的」再高一點點就好,這對孩子的語匯發展很有幫助。但無論如何,記得挑自己也喜歡的。如果自己都不感興趣了,怎麼寄望孩子也會喜歡呢?
事前預習:先了解故事的主題,也比較可以掌握孩子可能提出的問題。
創造友善的閱讀環境:挑一個安靜且舒適的地方,床邊也好沙發也罷,記得把電視或手機等容易干擾的電器關掉。最好也把念書的時間固定下來,孩子配合度才會更高。
增加一些聽眾:孩子有喜歡的布偶嗎? 有的話,也讓布偶加入你們的聽故事行列吧!偶而也可以換換角色,換孩子念給布偶聽!
製造期待:正式進入故事前,可以讓孩子看看封面,問他覺得故事會是什麼;或是跟孩子說:「故事要開始了!仔細聽好咯,看看小老鼠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小老鼠又會怎麼做呢?」
閱讀中的技巧
放慢速度:這樣孩子才聽得清楚、跟得上。
加入聲音表情:遇到句號跟逗點時要暫停、碰到驚嘆號時則提高語氣、或是故意拉長句子與句子間的時間來創造懸疑感,都可以讓幼兒對書上內容產生興趣。
嘗試多種聲音和語調:誰說念故事書一定要字正腔圓? 如果今天故事中有巫婆,就學學巫婆的聲音吧!今天念的是三隻小豬嗎? 那就模仿一下小豬的鼻音!這個方法不見得每個人都做得來,可能有些父母會覺得很不自在。但這招真的很管用,小孩聽到爸媽的怪腔怪調,很難不興致高昂的。
善用小道具:假如你正在念的是喬恩·克拉森(Jon Klassen) 的《這不是我的帽子》,不妨就實際找一頂帽子戴上吧!適當地使用一些道具,故事聽起來會更逼真!
融入歌曲或是手偶:如果有什麼兒歌是寶寶會唱,也跟故事主題相關的話,念書前不妨先帶孩子唱唱歌熟悉一下。孩子若有喜歡的手偶或布偶,也可以讓手偶們來客串,演出故事裡面的劇情。寶寶可是很喜歡的哦!
容許中途被打斷:念故事書並不是要整本念完才算數。暫停一下,回答寶寶的問題,或是讓孩子換個姿勢都沒有關系。有的孩子聽到有趣的部份會分心,拉著你去做剛剛你書里提到的事,沒關系,就順著孩子的意願走。甚至有些好動的孩子手頭閑不下來,非得要在你念書時邊聽邊畫畫,那也無妨。要讓共讀成為好玩的事,可別當做是無聊僵化的例行公事來處理。
讓孩子也參一腳:你可以請孩子幫忙翻書、幫忙給故事主人翁配音、如果孩子已經熟悉故事書內容的話,還可以故意留白,請孩子幫忙說出接下來的發展!也可以請孩子說說他認為的結局是什麼。孩子會很高興從被動的聽眾變成主動的角色。
不要怕重復:哪怕手上這本書已經念過一百遍了,如果孩子喜歡,重復念也是件好事。對幼兒來說,「重復」絕對是學習的不二法門,也是發展認知的必要過程。
試著念韻文:除了故事書以外,偶而也可以提供一些像是詩或歌謠等朗朗上口的韻文。孩子對於韻文的興趣和接受度是很高的。
閱讀後的強化
透過活動讓故事延伸:鼓勵孩子將故事書里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像是繪畫或勞作。有時孩子聽完故事後的創作會令人驚艷的。
將故事帶入日常生活:如果今天的故事跟逛超市有關,那就實際帶孩子走訪一趟超市吧!書上若有超市的招牌、商品的價格標簽、或是結帳櫃台,記得也一一指認給孩子看。將故事中提到的元素,連結到孩子的現實生活體驗,絕對是強化孩子對故事印象的重要方法。
當個以身作則的愛書人:當孩子也看到爸媽無時無刻地翻書閱讀,相信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成為一個小小愛書人!即便孩子長大了可以自行閱讀,你還是可以繼續為他念書,畢竟在念故事書的過程中所累積的深刻互動,是什麼也比不上的!
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沃土,只要爸媽掌握好這些念故事書的小訣竅,自然而然地,你會發現,愛書的種子正緩緩茁壯著。
『捌』 如何講解繪本故事
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游戲,這是他認識世界、增長經驗非常重要且便捷的途徑。
為什麼要講繪本給孩子聽?
一是因為孩子本身是用圖畫思考問題(而成人是用語言文字思考問題),講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從「用圖畫思考」向「用文字思考」轉變;
二是因為講繪本可以結合文字作者、圖畫作者和講故事的人三者的生活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傳遞給孩子。
給孩子講故事時,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問題;因為當一個故事能夠引起不同觀點時,經驗才可以分享,認知才可以發展。其實,講故事就是一個和孩子聊天、討論,引發孩子學習思考的過程。
講故事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是要讓孩子「學」,但千萬不要有目的性的「教」。萬萬不可考核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比如「這個故事說什麼了?」等等,聽完故事還要被考試,哪個孩子還願意聽故事?不要著急,在說不定某一天的某一刻,你就會從孩子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行為中發現,他不僅知道這個故事說什麼了,他還知道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
講故事一定是一個用語言、用表情、用肢體「表演」的過程,「表演」得越生動、故事講得越好、孩子也才越愛聽。
親子共讀,重要的是分享;父母務必做到營造氛圍、以身作則。讓孩子看書、自己卻看電視,並口口聲聲說看書有多好,孩子一定會想:奇怪,看書那麼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去看?
應該讓孩子自己挑書,這樣可以便於家長觀察孩子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孩子挑書的品味。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是「觀察者、引導者」,但絕不是「教導者」!
『玖』 怎樣給孩子講繪本的技巧
怎樣給孩子講繪本的技巧
孩子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孩子接觸的第一本書就是繪本,因為繪本基本上沒有文字,基本都圖畫,孩子會對這些很感興趣,那麼怎樣給孩子講繪本的技巧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怎樣給孩子講繪本的技巧。
1、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起看繪本、看書的習慣,父母要在家庭里自己就要多讀書建立起讀書的氛圍,才能帶動孩子投入到書籍的海洋中。
2、父母在講繪本的時候注意語氣和表情不要特別的平淡,講繪本要帶入感情語調有高有低。
3、父母在講繪本的時候注意不要揪著繪本中的細節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更不要不停提問,會讓孩子覺得很煩。
4、父母在講繪本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切忌不要急功近利的.認為讀完孩子要有多大的改變,要循序漸進的去影響孩子才是最好的。
5、如何是給低齡階段孩子講繪本,父母切忌不要指讀文字,會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6、如果是講給認字敏感期5-7歲的孩子,父母講的時候要指讀繪本文字。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識字。
方法1:先從學動物叫開始
許多家長講繪本,通常是一個字,一個字讀,孩子其實也沒有太多互動,可是讀著讀著,就會覺得不對,就這么讀,多沒意思啊,那還能怎麼讀呢?比如在讀小熊寶寶系列繪本的《你好》,讀到「你好」時,小熊和要小動物們問你好,可以試著學學小動物們叫。整本書還有很多聲音,比如咕咕咕,吱吱吱,咚咚咚等。因為這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其實這些聲音,對於孩子說話非常有意義,簡單、重復、易發出,孩子學起來也快。
方法2:把繪本唱出來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有太多的壓力,也不用擔心假使自己語音不全影響了孩子。退一步想,我們是用唱的方式講故事,我們要讓孩子感受的是我們對於講故事這件事情的投入和情感。如果實在不行,還可輕松學會幾個手指游戲。比如,比利和保羅、懶惰的小豬、一些手指謠等。如果還不行,就用樂器,用背景樂,以輕松、詼諧的筆調,艷麗溫暖的色彩,勾勒出各種樂器特別的造型,加上簡練的文字、清楚的形容,這些樂器的形象會更深刻地印在孩子心中。
方法3:變身手工達人
親子閱讀過程中,或者在閱讀之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在製作手工時,可以先從簡單的頭飾開始做起。比如: 我們在讀《母雞蘿絲去散步》《莎娜的雪火車》《天啊!錯啦!》時,可以輕松做一個頭飾和孩子演起來;還可以做海盜服、女巫服。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儀式感,當孩子參與越積極,其記憶也會越深刻。
方法 4:表演繪本
角色游戲是3歲-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讓孩子演什麼呢?其實,只要孩子喜歡,演什麼都行,獨自扮演,或者是和父母一起表演都可以。我們的目的不是演得像不像,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是能更對這本繪本感興趣,更喜歡閱讀,這里的關鍵是父母要對繪本了解透徹。
方法 5:靜態講讀
靜態講讀就是講讀者從封面讀到封底,孩子在旁邊聆聽,講與讀主要以繪本為聯結,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情感聯結是保證講讀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在靜態閱讀中,我們不加解釋,不添加任何內容,也不刻意地打斷,只是給孩子原原本本閱讀正文內容,一字不落。如果孩子一定在中間向你提問,也可以停下來和孩子分享,但原則就是不刻意打斷。
方法 6:設計互動提問環節
問答是繪本講讀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一般指的是講讀者提問,孩子回答,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展開討論。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或者是孩子聽著聽著就不想聽了,想要走開,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提問來吸引孩子。
方法 7:互動游戲
游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摘自《游戲力》)。我們在繪本講讀過程中,根據繪本內容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找不同、認知游戲、誰記得多及猜猜猜等鍛煉孩子不同能力的游戲。
方法 8:故事加工
對於繪本故事的再加工,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也能提高孩子的主動性。在這里,家長盡量多採用開放式提問,讓孩子發散性思維,賦予繪本角色及情節多種可能性。
引導孩子對喜歡的故事進行加工,初期可以將該環節放在講讀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孩子設想結局,逐漸在講讀過程中通過提問讓孩子對故事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