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齋志異 的作者是誰 哪個朝代的
蒲松齡生平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淄川蒲家莊人。生於明末,卒於清初,終生科舉不第,以教書為業,晚年成歲貢生。舊志稱其「性厚朴,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所著有詩詞、文賦、雜著、俚曲、戲等,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
書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並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學術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並存,至今尚未定論。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餘,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於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後,始復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後子孫日繁,所居滿井庄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曆間,全縣諸生八名補廩者中,其族竟佔六人。嗣後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廣—繼芳—生汭—盤—松齡
蒲松齡的高祖世廣,是族中第一位廩生,才冠當時,所生四子中一人為訓導,三人為庠生,而後世子孫中在明清兩代出了(三名)縣令以及教諭,訓導等職的進士、舉人、貢生、廩生與庠生數十人;其曾祖繼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無一采芹者;其父盤,字敏吾,配孫氏、董氏、李氏,少力學而家苦貧,遂棄學經商,數年稱素封。業余不忘經史,博恰淹貫,宿儒所不能及。但長子早喪,四十餘仍無子(曾過繼嗣子),散金行善,救濟鄉里,後連生四子(三人進學)。生平「主忠厚」,值戰亂,策劃守村,出資助修城垣,故而名載縣志「隱逸」中。
2. 聊齋的作者是誰,是什麼朝代的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亦稱柳泉居士,山東省淄川縣(1956年改設為淄博市淄川區)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東滿井庄,後以族姓日蕃,別姓絕少,改名蒲家莊。蒲氏雖非名門望族,但多讀書,獲科舉功名者代不乏人。蒲松齡的父親名蒲槃,幼習舉子業,鄉里稱博學洽聞,科舉不利,棄儒經商,饒有贏餘。
3. 聊齋先生講述的是哪個朝代,什麼年間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作。分為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裡面故事沒有明確朝代,應是宋元明的故事,主要內容有:
1. 揭露當時官場腐敗黑暗;
2. 暴露科舉制度的弊端及試官的昏庸無能;
3. 描寫愛情的作品。多為人與狐鬼的戀愛故事,表現了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束縛。
《聊齋志異》是一部諷刺意味很強的小說集。書中對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做了尖刻的諷刺。書中小說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揭露腐朽、弊端叢生的科舉制度,如:《司文郎》描寫盲僧用鼻子辨別文章的好壞,辛辣地諷刺了試官好壞不分,顛倒黑白的丑態。第二類是揭露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的罪惡,《促織》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小說寫了一個皇帝愛鬥蟋蟀,就不斷地讓百姓進貢蟋蟀,一個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親千辛萬苦找來的蟋蟀,害怕地跳了井。後來這個孩子變成了一隻蟋蟀,他不僅斗敗了所有的蟋蟀,就連大公雞都不是他的對手。統治者的小小愛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第三類是批判摧殘人性的封建禮教,描寫愛情與婚姻。《聊齋志異》描寫了許多青年男女違抗封建禮教,嚮往自主婚姻的故事。如《連城》、《寄生》、《青娥》等,寫得十分感人。特別是花妖狐魅和人的愛情故事,尤為膾炙人口。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話的形式寫出來的。譬如:人可以變成老虎為哥哥報仇;小孩的靈魂附在蟋蟀的身上,而蟋蟀所向無敵;人和鬼魂可以結為夫婦;花妖和狐女也像人一樣可親可愛。其中作品《促織》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借講前朝故事,來揚露當時的黑暗現實。批判的鋒芒直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天子。特別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記》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體例,用「異史氏曰」直截了當地揭示出自己這一創作意圖,這在古典小說中是很罕見的。《聊齋志異》起初以抄本流傳,乾隆年間正式付刻時,刻印者為了避免文字獄之禍,特意刪去「異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幾句話,就可見它明顯地觸犯了「時忌」。至於藝術手法,它也典型地反映了《聊齋志異》中一些名篇的特色,情節曲折離奇,波瀾迭起迭伏,運筆跌宕多姿。這些都是我們研讀時要注意體會。
《聊齋志異》里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寫成。最長的也不過三四千字,短的才二十多個字。小說描寫簡潔生動,人物個性刻畫鮮明,單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的。讀《聊齋志異》,就像走進一座五彩繽紛的人物畫廊。每個故事的情節安排也都顯出作者的智慧和匠心,故事性強,曲折有味讓人回味無窮。
4. 聊齋是哪個朝代的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4)神話故事聊齋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聊齋志異
5. 《聊齋志異》是哪個朝代
《聊齋志異》是清代的作品。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作品代表作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作品。
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具有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6. 聊齋志異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完成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是中國古代一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在蒲松齡生前多以抄本流傳,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趙起杲在浙江嚴州刻印.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後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後再作修改寫到書裡面去,寫成此書.
7. 聊齋志異是什麼朝代寫的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