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有哪些
1、草船借箭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復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
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B.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
草船借箭 殫精極慮 殫謀戮力 多謀善斷 多謀善慮
發短心長 計窮智短 經綸滿腹 力屈計窮 滿腹經綸
妙算神機 謀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孫龐鬥智
心長發短 一夫之勇 勇而無謀 智勇兼全 智勇雙全
晏嬰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養了三個大力士,因為他們不懂得君臣大義和朝廷禮儀,以至讓眾大臣及景公對他們產生了反感,所以齊景公想除掉他們,但是他們力大無比,而且武藝高強,有萬夫不擋之勇,沒有人能夠近他們的身,所以一直也沒有好辦法。
晏子給齊景公出了個計策,賜給三個大力士兩個鮮桃,讓他們比功勞。誰的功勞大,誰吃,晏子的意思就是想讓他們自相殘殺。
於是,景公把他們三個宣上來,然後叫奴役用盤子端出兩個鮮桃給他們,並對他們說:「三位愛卿,你們都是寡人深愛的大力士,寡人想獎賞你們,可是今日奴役們在後花園里摘桃子,只有兩顆,寡人想把它們獎賞給你們三個其中功勞最大的兩個人,你們開始比自己的功勞吧!」
大力士公孫接說:「當年主公在狩獵時遇到兩只猛虎,我一一將它們擒殺,才救得主公一命,像我這樣的功勞,完全可以獨自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說著抓起一個鮮桃,站起身來就要吃。
大力士田開疆說:「當年主公被敵軍圍困,我一人手持兵器兩次打退敵軍,才救出主公。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自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說完,他也抓起一個鮮桃站起身來就要吃。
兩個鮮桃都被人抓走了,另外一個大力士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君王渡過黃河,一隻黿魚咬住左驂馬,把它拖進砥柱山下的漩渦里,我就潛入河水下面,逆流追出百步遠,又順流追趕了幾里遠,擒獲黿魚而殺死它。左手抓住左驂馬的尾巴,右手提著黿魚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說:『黃河水神出來了!』他們仔細一看,原來是我舉起的黿魚頭。像我這樣中流砥柱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一個鮮桃,不與別人分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何不把鮮桃放回到原處!」古冶子說著抽出劍來,拉開決斗的架式。
大力士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的勇武不如你,功勞趕不上你。我們毫不謙讓地抓起鮮桃,是貪婪的表現。既然都這樣了,如果我們還不死,是太不知羞恥了!」
於是公孫接、田開疆就把兩個鮮桃放回原處,然後拔劍自刎了。
看到這種慘烈的場面,最後一位大力士古冶子說:「你們兩位都死了,惟獨我還活著,這是不仁愛;用語言羞辱人家而誇耀自己,這是不道義;悔恨自己的行為而不去死,這是沒有勇氣。你們兩位都送回鮮桃,為保持氣節而自殺了,難道我會單獨享受兩個鮮桃嗎?」
於是,古治子也自殺了。
三人把勇敢和氣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結果為了二枚鮮桃都自殺了,這是晏嬰用的計策,為齊國除了隱患,這件事辦得干凈利落,沒費吹灰之力,晏嬰真是機敏過人啊。
司馬熹一石三鳥
戰國時,中山國相國司馬熹很得國君信任,但是國君的寵姬陰簡十分憎恨司馬熹,常在國君的枕邊說他的壞話。歷史上,臣子因得罪國王寵姬而下台甚至遭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司馬熹很清楚其中的奧妙。
不能這樣坐以待斃。那麼,該如何辦才好呢?想了很長時間,司馬熹沒有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中山國有個智者叫田簡,他看出司馬熹的處境艱險,於是悄悄地向司馬熹獻策。
不久,越國來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國對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馬熹幾乎寸步不離地陪伴著趙國使臣,生怕有一點怠慢。一次在宴會上,司馬熹問使者:「聽說貴國擅長音樂的美女很多,是這樣嗎?」使者說:「並非如此。」司馬熹說:「我曾經到過許多國家,見過無數美女,總覺得沒人比得上我國那位陰姬了,她的容貌傾國傾城,儀態婀娜多姿,南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把這一情況稟報給了趙王,趙王聽了之後,還未見到本人,就已經動心了。於是,趙王派使者到中山國,請求把陰姬送給趙王。
陰姬是中山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國君視她為掌上明珠,現在趙王要奪人所愛,他哪裡肯答應。但又擔心如果得罪了趙王,中山國就會遭到趙國的報復,中山國國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難。正當中山王束手無策時,司馬熹向國君進諫說:「啟奏大王,臣有一個辦法,既可以回絕趙國,又可避免我國蒙難。」國君一聽十分高興,忙問:「你有什麼萬全之策?」司馬熹說:「您可以立即冊封陰姬為王後,這樣就能死了趙王的邪念。」
中山國國君立即如法炮製。就這樣,中山國保全下來了,陰姬順利地做了王後。司馬熹因力薦陰姬為王後而得到陰姬的尊重,陰姬從此不再憎恨司馬熹,心中對他感激涕零,司馬熹終於擺脫了困境,所獻萬全之策真可謂「一石三鳥」。
C.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
其實人才不難得,難得的是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貢獻。畢竟歷史上具有智謀的能人異士還是有很多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歷史上關於智謀的 故事 ,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一
齊桓公即位後,聽取了鮑叔牙的意見,拜請管仲為大夫,主持齊國政務。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齊國出兵攻魯,魯敗。魯庄公請求將魯國的遂邑獻給齊國以求和,齊桓公答應了。於是,齊、魯兩國在柯地訂立盟約。待到魯國國君將要在盟約上簽字的時候,魯將曹沫突然拔出匕首逼著齊桓公說:“您如果不還給侵佔魯國的地盤,我就殺了您。”齊桓公迫於無奈,只好答應了。曹沫則又退回到作為臣子的位置上。這時,齊桓公很後悔剛才被威脅所作的許諾,想不還給魯地並欲殺了曹沫。管仲馬上獻謀說:“您被劫持答應了曹沫的請求,然後又背信殺了曹沫,僅僅是除掉了一時的心頭之恨。這樣做,您作為一個國君就會失信於各國諸侯,得不到天下人的聲援。您切不可這么做。”齊桓公頓時大悟,於是就把過去三次打敗曹沫所獲得的魯地均還給了魯國。當各國諸侯得知齊桓公守信還地的事,都覺得齊國是一個守信重義的國家,紛紛依附於齊國。到齊桓公七年,各國諸侯與齊會盟於甄地,齊桓公終於被推舉為霸主,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二
齊國大治,征服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終於稱霸中原。但惟有楚國自恃強大,上不尊周天子王命,下不聽齊國號令,時時侵略鄰國,掠奪土地財物。齊國若不能征服楚國,霸業形同虛設,盟主的地位也難以鞏固。為此,齊桓公召集群臣,垂詢征服楚國之策。
當時,齊國的幾員大將紛紛請戰,建議集結重兵再聯合諸侯的軍事力量攻打楚國,以兵威震懾楚國稱臣。相國管仲力排眾議,他分析說:“楚國之所以抗拒王命,正是倚仗地大兵強,國家富足,才敢於妄自尊大。現在出兵,齊楚交戰,旗鼓相當,縱使獲勝,也要將齊國數年積蓄的財物耗盡;再說,大戰之後齊楚兩國人不知要有多少生靈將化為白骨,遺棄疆場。”一番話使齊桓公愁眉不展,令眾臣啞口無言。當大家問管仲有何妙計征服楚國時,管仲笑而不語,似乎早已想好了對策。
不久,齊國的商人奉相國之命到楚國去購鹿,並四處揚言:“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當時,楚國多鹿,只作為一般的可食動物,價格並不貴。楚國商人見有利可圖,紛紛做起這樁生意,鹿價暴漲。楚成王和大臣們聞知此事感到可笑,他們認為齊桓公為了購鹿耗費齊國錢財,和十年前衛懿公好鶴亡國沒有什麼區別,楚國從此高枕無憂,等待齊國大傷元氣,霸業遂不可得,而楚國正好坐收天下。楚成王暗中下令,把鹿價繼續提高。
楚國人見一頭鹿的價格已經與數千斤糧食相同了,誰也不肯放棄這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做工的離開作坊,種地的拋下農田,購買獵具鑽進深山老林去捕鹿,幾乎要把整個楚國的鹿群捕盡殺光。楚國的官兵看了眼紅,也停止了訓練,將行軍作戰的兵械改成獵具,偷偷上山加入了捕鹿大軍。
楚國大富,銅幣堆積成山。誰知第二年,楚地大荒,農田無人耕種,糧米只有二三成的收獲。楚人慾用銅幣去鄰國買糧食,但到處買不到。原來管仲早已聯絡各國,禁止各諸侯國與楚通商,不準賣給楚國糧食。楚成王這時才明白了齊桓公好鹿是管仲的計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管仲見時機已到,請齊桓公下令出征,集合八路諸侯之軍,浩浩盪盪開往楚國邊境,大有席捲殘雲、摧枯拉朽之勢。此時的楚軍人飢馬瘦,戰鬥力大為削弱,怎能與齊國精兵與各路諸侯勁旅交鋒? 楚成王內外交困,無可奈何,只好派大臣向齊桓公低頭求和,表示聽從齊國號令,不再割據一方,欺凌鄰國了。為了表示誠意,奉獻金帛8車,派使犒勞八路諸侯之師,又准備了菁茅在齊軍前呈祥,然後具表向周天子進貢。
管仲不戰而屈強楚,對於鞏固齊國霸主的威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三
公元前633年,楚國包圍了宋國,而宋國曾有恩於晉文公,故求救於晉。晉文公在大夫狐偃的謀劃下,採取了伐曹、衛(曹已歸楚,衛與楚聯姻)以釋宋圍的策略。楚將子玉對晉文公不報當年落難時楚成王厚遇他的恩德反而進攻與楚關系密切的曹、衛二國,非常惱火,覺得晉文公太不知禮義了,他向楚成王要求出兵攻打晉國。楚王不答應,只給了他很少的戰車和軍隊。子玉只好派部下宛春去向晉侯提出要求說:“只要晉國恢復衛侯的君位並把土地還給衛國,我也就解除對宋國的包圍。”晉大夫先軫向晉侯獻謀說:“楚國的要求是合乎禮義的,我們如果不答應,就等於出賣了宋國。但我們又不能真正放棄曹、衛二國,所以,不如私下裡答應恢復曹國和衛國來離間它們與楚國的關系,然後將來使宛春逮捕以激怒楚國,等打起仗來再說。”晉文公依從了這一謀略,曹、衛二國果然與楚國斷絕了關系。
D. 關於智謀的故事
頭也就叫做目錄
E. 關於智謀的故事有哪些
韓信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6年,盛極一時的秦帝國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當時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分別形成了兩個新的集團,雙方為爭奪天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在這場歷時近五年的戰爭中,漢大將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輝煌戰例中的精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余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占據有利地形,准備與韓信決戰。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進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反觀韓信,麾下只有萬余之眾,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軍,人馬疲憊,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正面堅壁不戰,用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最後前後夾擊,一戰而擒韓信。但陳余卻是一名崇尚正面攻擊的古典派軍人,拘泥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他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刻板地遵從兵書上「十則圍之,倍則戰」的公式行事。
韓信深謀遠慮,自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採用強攻,必會受挫,於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地方駐紮下來,反復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當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余有輕敵情緒和希圖速決的情況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半夜時分,韓信選拔了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乘天黑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等翌日見趙軍出動,營壘空虛之時,攻入趙軍大營,把趙軍旗幟拔下,插上漢軍旗幟。隨後,韓信傳令部隊就餐,他對將校們說:「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趙之後再飽餐。」將校們將信將疑,只能從命。韓信遂即傳令擊鼓,出大將旗仗,向井陘口進發,他說:「趙軍已先我占據了有利地形,築壘以待,看不到大將旗仗,怕他們疑我尚在後軍,不肯發起攻擊。」
當漢軍接近井陘口時,韓信連騎哨都不派,立即傳令中軍主力全部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營壘上的趙軍遠遠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少頃,天色已然大亮,漢軍陣營揚起一陣輕塵,隨著激越的鼓聲,一隊旗仗轉出,韓信在眾將校的簇擁下縱馬來到陣前。陳余眼見韓信兵少,自己又占據有利地勢。於是率輕騎銳卒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韓信令棄旗鼓儀仗,迅速轉入陣中。陳余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漢軍因臨河而戰已無路可退,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雙方廝殺半日有餘,趙軍仍未能獲勝。這時趙軍營壘已空,韓信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直馳而入,在趙軍營壘遍插漢軍紅旗。鏖戰中的趙軍突然發現背後營壘插滿漢旗,隊形立時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將二十萬趙軍殺得大敗,斬殺趙軍統帥陳余,生擒趙王歇。
戰後,漢軍將士們飲宴相賀,他們紛紛問韓信:「將軍叫我們背水列陣,這是有悖兵法的啊,為什麼竟然能取勝呢?」韓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說了嗎?置之死地而後生,置只亡地而後存。如果我給你們一條生路,士卒們能拚死作戰嗎?」諸將這才領悟了背水列陣致勝之奧妙,對韓信大為欽服。
井陘之戰,韓信以萬余的劣勢兵力,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一舉擊破二十萬趙國大軍,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譜寫了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詩人王涯在《從軍行》里,生動描述了井陘大戰。盛贊韓信的高超謀略和指揮藝術:
戈甲從軍久,風雲識陣難。
今朝拜韓信,計日斬成安。
F.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找一找
1、草船借箭、七擒孟獲、調虎離山。
2、竭盡全力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後,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3、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伐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 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准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2]
成語故事《草船借箭》漫畫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