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由唐代元稹的《鶯鶯傳》改寫而來。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最近在讀《西廂記》,每晚在睡覺之前 ,都會拿起床邊的書來閱讀幾頁。在讀的過程中,都忍不住等待一種結局,一種圓滿的結局。
或許是由於受傳統文化的美滿團結的影響,也可能是自己幼稚的想法,總避免不了的期待,結局一定要是好的。
於是,每天,每個夜晚,甚至在夢里,劇中的悲傷與快樂,痛苦與希望都在牽引著我,那些時而滑稽,時而煽情,但卻又華麗唯美的畫面一直在腦海里浮現,那句「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如餘音繞梁般撥弄心弦。
《西廂記》作為一部喜劇,它符合了喜劇的要求,或者說符合了大眾的「口味」:結局總是好的。其實,縱觀古今,不管是戲劇、小說,還是電視劇、電影等等,不管過程是多麼的悲痛欲絕,多麼的艱難險阻,多麼的坎坷起伏,最後,都會有一個好的結局,所謂的先苦後甜大概是如此吧。
當然,不負眾望,《西廂記》的結局也確實如此。所有的苦難終究成為過去,張生與崔鶯鶯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其實,類似於《西廂記》中這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古代,或者說現當代的小說、戲劇中很多,然而能被稱為佳作的並不多。究其原因,要麼是太過於矯揉造作,要麼就是太過於粗糙。
而《西廂記》,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富麗華美,但其本質趨勢卻是單純而質朴的。張生和崔鶯鶯,他們因為單純而勇敢,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壓迫而追求愛情;同時,他們又因為質朴而專一,沒有男子考中狀元功成名就後就拋夫棄子的套路劇情,有的,是他們的心心相惜,單純而執著。如果將那繁華褪去,必能看到他們兩顆赤誠之心。
2. 西廂記故事源於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3. 西廂記故事源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該劇具有較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具有詩情畫意。4.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的主要矛盾是由崔張二人各自的追求與思想觀念的差異造成的。《鶯鶯傳》中,張生見到鶯鶯「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就想買通紅娘與鶯鶯私合;當紅娘勸其「因德而求娶」,即派媒人通過正當途徑來求婚時,張生答曰「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張生既愛鶯鶯之美色,又難舍功名;他與鶯鶯的婚姻障礙在於唐代社會的門第觀念與自身的思想約束,是其自身「情」與「志」的矛盾造成了鶯鶯的悲劇,而重功名輕別離的選擇,正是唐代士子文人的真實寫照。
(4)西廂記的故事源於哪個擴展閱讀:
《西廂記》以愛情作為婚姻的基礎,賦予西廂題材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了積極的社會意義;從維護禮教及「女人禍水」的說教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對禮教的時代高度,批判了「始亂終棄」的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觀念;
以崔張相偕出走抗議終獲美滿團圓,代替了傳奇中鶯鶯被離棄的悲劇性結局;作品矛盾沖突的性質也由《鶯鶯傳》中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演變為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家長之間的矛盾沖突。
5.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原題《傳奇》。
6.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鶯鶯傳》。
《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6)西廂記的故事源於哪個擴展閱讀:
《西廂記》創作背景:
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台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郁懣。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7. 西廂記說的哪個朝代的什麼故事,作者屬於哪個朝代
西廂記說的是唐朝時期的故事,作者作者王實甫,元代著 名雜劇作家,今保定定興縣人。
故事簡介:
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
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借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7)西廂記的故事源於哪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台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郁懣。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
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作者簡介
王實甫(1260—1336),字德信。大都(今河北定興縣)人。元代雜劇作家。《錄鬼薄》列他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王實甫作雜劇十四種,今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等三種。散曲存世不多,出語俏麗,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