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自清的 散步 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散步》講的是春天的時候,作者帶著老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走著走著發現路岔開了。母親要走平坦的路,兒子想走陡峭的小路。這時候,作者決定走大路。但母親卻說走小路。遇到母親走不過的地方,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都很小心翼翼。想告訴我們的是,要珍惜我們愛的人。
2. 散步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文章講述了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這個生活側面,在這個三代人的家庭里,「我」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每當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刻,「我」總是主動地站出來,消除分歧,維護團結,增進親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親不想去。原因是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了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覺得累。母親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極的表示順從,而是積極地提出建議。「我」勸說母親,正因為年老體弱,「才應該多走走」。「我」的話滲透著辯證思想,飽含著對母親的深切的愛,有利於母親身體素質的增強,有利於家庭溫馨氛圍的營造。母親聽了「我」的話,不是固執己見,而是從善如流。兒子敬愛母親,母親尊重兒子,家庭出現了融洽、祥和的氣氛。
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的時刻,母親忽然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了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於是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孫兒的心願。
小路不好走,母親對「我」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怕摔傷了自己所背的親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穩,很仔細。他們的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以小見大生動的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 《散步》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散步》的主要內容
課文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4. 《散步》概括了什麼故事(簡潔)
《散步》講述的是一個窮困的循規蹈矩而又孤苦無依的小職員—勒拉在晚上散步後突然自殺的故事。體現了莫泊桑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同情與憐憫,同時也揭露了十九世紀法蘭西社會的黑暗。
《散步》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的循規蹈矩而又孤苦無依的小職員勒拉在晚上散步後突然自殺的故事,寫法非常有特點,故事結尾出人意料。
(4)散步故事情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散步》語言描述平易雋永:語言構思上並無極力鋪陳辭藻,採用華麗文采進行敘述,而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進行渲染,達到哲理與內涵的有機統一,情感 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 情感與內容的共鳴,以平易見真知,以樸素刻情感內涵,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平實的語言,哲理蘊含的內容,達到一種巧妙的散文升華,其語言功底不可不謂之深厚。
《散步》結構編排獨具匠心:主要採用了雙線式結構,明暗交織,情景交融,展現作者內心,命運的跌宕起伏與作者感悟,寓情於美,自然流暢。作者多變的藝術風格和高超駕馭文字能力躍然紙上。
5. 散步一文主要講了什麼一件事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