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贈劉景文改寫故事怎麼改

贈劉景文改寫故事怎麼改

發布時間:2023-06-13 11:43:52

㈠ 古詩兩首贈劉景文講的一個什麼故事

贈劉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於元佑五年 (1090)在杭州任知州時送給好友劉景文(名季孫)的一首勉勵詩,該作品是蘇詩中的經典之作,膾炙人口。
詩詞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㈡ 《贈劉景文》改編成四百字小故事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炙,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刀。「已無刀、「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里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曾將此詩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相提並論。兩詩雖構思和描寫手法相似,藝術工力悉敵,內容卻以蘇詩為勝。這是因為,韓詩雖也含有一定哲理,卻仍只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蘇詩則不然,它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體,借物喻人,贊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韓詩所贊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為好的早春;蘇詩卻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意和詩意,於此也可見他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淺語遙情,耐人尋味。蘇軾這首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因此如果以情韻與理趣來看,蘇詩卻似略勝一籌於韓詩。

㈢ 如何將 贈劉景文 這首詩的內容發揮想像寫成小故事

眼下已是深秋,百無聊賴中,我觀那荷塘,裡面的荷葉敗盡,盛夏時節的那些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那樣亭亭玉立了,稍顯出秋的味道.我那房前種植的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所以,請您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那燦爛炫目的顏色,不正是生命的色彩么?不需去輕看自己年華已去,黃昏時自有好景緻.看到這些秋景,我便思及你,正是初冬年紀,還有精彩人生呢.
你自己在編點內容吧:P

㈣ 贈劉景文

蘇軾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及注釋】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1、劉景文:劉季孫(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宋仁宗嘉祐間,以左班殿直監饒州酒務,攝州學事(《石林詩話》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庫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因蘇軾薦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傳,性好異書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祿賜盡於藏書之費。劉景文的父親劉皴是北宋的將軍,所以也養成他豪放的個性。因此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2、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
3、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4、君:你,指劉景文。
5、蓋:車蓋,這里比喻荷葉。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麼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於橘,因為橘象徵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熔寫景、詠物、贊人於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贈劉景文的詩意


贈劉景文的詩意

《贈劉景文》

作者:蘇軾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1、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2、已無:已經沒有辦法,沒有能力。
3、擎:舉,向上托。
4、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5、菊殘:菊花凋謝。
6、猶:仍然。
7、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9、須記:一定要記住。
10、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詩意: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
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歌,詩中所託為秋天景物。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之象徵,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雲: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蘇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和貞亮之節,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重在傲字上。擎雨之蓋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於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又呈現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

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里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贈劉司戶蕡


李商隱 贈劉司戶蕡

江風揚浪動雲根,
重碇危檣白日昏。
已斷燕鴻初起勢,
更驚騷客後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萬里相逢歡復泣,
鳳巢西隔九重門。

【賞析】
劉蕡,敬宗寶歷二年(826)進士,博學能文,性耿直,嫉惡如仇,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隱對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847),詩人奉鄭亞之命出使南郡和鄭肅通好。次年正月南返時,與被貶去柳州的劉蕡在長沙一帶相遇,李商隱寫此詩相贈。
詩的開頭從相遇的地點黃陵廟寫起。黃陵廟在黃陵山上,相傳為舜妃葬處。山在湘江匯入洞庭的咽喉,山峰兀立,水勢奔騰。時間正是初春,漫天陰沉,加上江風浩浩,越發揚起了濁浪。看來好似雲根一般的岸邊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的猛烈沖擊。船上高高的桅桿,在江風中搖搖晃晃,分外顯得日暗天昏。這是湘江驚濤駭浪的實景,更是晚唐王朝政局動盪和險惡的寫照。詩人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勾畫了劉蕡悲劇遭遇的社會背景。
頷聯表現劉蕡的坎坷遭際,字里行間充滿同情。已斷句把劉蕡比做展翅萬里的北國鴻雁(劉是燕人),剛剛要施展的雄圖偉略就很快夭折了。這是隱指劉蕡應試未第。唐文宗時代,劉蕡曾應召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在對策中切論宦官專橫誤國,應予誅滅,一時名動京師。但因遭宦官忌恨,未予錄取,初試鋒芒,就遭挫折。旋被令孤楚、牛僧孺召為從事,後授秘書郎,不久即遭宦官誣陷,貶為柳州司戶參軍。更驚句即指此番遭貶。詩人把劉蕡比做受讒而被放的屈原,遠貶南荒,難歸鄉土。前一已字,後一更字,緊湊有力地把劉的生平遭際中兩件大事聯結起來,通過沉痛憤慨的筆調,表現了詩人對劉的遭遇深致扼腕。
頸聯又借用歷史人物進一步抒寫對劉蕡的敬仰和同情。漢廷急詔用賈誼遭貶三年後又被漢文帝召回長安,拜為梁懷王太傅的故事。這句是說,如果皇上急召賢臣,以先生之才,應是首先被召去的,還有誰可以比你先回朝廷的呢?這里高度稱贊劉具有賈誼的抱負和才華,相信他一定會受到重用,敬慕和勸慰之情溢於言表。楚路高歌用楚國狂人接輿的故事。而劉蕡身貶楚地,恰與接輿彷彿,借劉的遭遇來抒發自己的滿腔憤激。自欲翻,體現了詩人對摯友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結尾萬里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不僅是真摯深切的友誼之歌,更是對當時腐朽政治的憤激的控訴。兩位摯友在遠離家鄉、遠離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興奮和喜悅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這是歡的來由。然而為什麼又歡而復泣呢?原來這意外相逢,恰同在他們患難之時:一個是得罪被貶;一個是長期受排擠而萬里投荒。大體相同的坎坷命運和對國運的憂切,又使他們不得不泣。歡不過是知音乍見時一剎那間的快事,而泣則是經過悲憤交加的長期醞釀。歡而復泣,感情復雜而沉痛,包含著個人的失意,但主要卻是為國運難扶而泣。末句中這一點表現得很顯豁。鳳巢,比喻賢臣在朝。《帝王世紀》說:黃帝時,鳳凰止帝東園,或巢於阿閣。現在賢臣一時都已星散,遠謫窮荒,備受排斥,君門九重,他們又如何可能竭忠盡智呢?詩人長期目擊黨爭的翻雲覆雨,又飽經天涯飄泊的生活,對唐王朝的黑暗現實的認識就更深切了。因而這首感情深摯的投贈之作,揉合了同情知友和憂時憤世之情。結尾的殷憂和憤懣,表面落在鳳巢西隔、急詔無從上,但實際更和首聯呼應。劉、李的遭遇,不都同是晚唐王朝重碇危檣白日昏的必然結果么?
這首詩以感慨蒼涼的雄渾聲調和高昂挺拔的沉鬱氣勢,表現自己哀時憂國的情感。詩在憤激之中,寓有深諷;景語之中,滲透情語;由眼前江風的險惡聯想到國家的隱憂;從同是天涯淪落的遭遇引起了歡泣交加的復雜感情,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劉熙載《藝概》),寓哀愴憤激於深沉凝重之中,具有似矛盾而又統一的深厚蘊藉的獨特風格,可說是古典詩歌中的藝術珍品。

劉禎 贈從弟


《贈從弟》

作者:劉禎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釋:

1、亭亭:聳立的樣子。
2、瑟瑟:寒風聲。
3、一何:多麼
4、慘凄:凜冽、嚴酷。
5、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翻譯: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
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
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
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賞析:

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於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鳳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筒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松和風之間沖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沖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後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復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不重在工筆細描,而以層層深入事物的內核見長。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用松樹象徵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徵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這種象徵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的桔頌,劉楨之後,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徵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藉以勉勵從弟。全詩關於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嘗。

閱讀全文

與贈劉景文改寫故事怎麼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會寫故事設局的人怎麼樣 瀏覽:113
王剛在哪個台講故事 瀏覽:232
在家裡健康碼為什麼變紅了 瀏覽:386
佛山美女喝什麼湯好 瀏覽:553
幸福梅林有多少梅花 瀏覽:159
蘋果手機怎麼點兩下後面健康碼就出來 瀏覽:535
感冒身體健康狀況怎麼填寫 瀏覽:770
經濟聯社和居委會有什麼不同 瀏覽:327
文秘應該熱衷什麼事業 瀏覽:91
兒童健康證要帶什麼 瀏覽:785
聽的曲子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290
蘇見信愛情怎麼讓每個人都心碎 瀏覽:775
健康碼迎客松是哪裡的 瀏覽:177
健康之路怎麼用手機注冊 瀏覽:198
目前有哪些健康產業 瀏覽:864
全家的飯團哪個減脂健康 瀏覽:601
去過哪些地方健康碼顯示嗎 瀏覽:406
祝你也祝我平安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549
政府可能為了哪些而對市場經濟進行 瀏覽:900
月詠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