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貳』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
1、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師敬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毛澤東尊師美德故事。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鑿壁偷光。
匡衡年青時十分好學。但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不能讀書。他見鄰居家有燭光,就在牆壁上鑿了個小孔,讓微光透過小洞照在書上。就這樣他常常學習到深夜。他們鄉下有個大戶人家,並不識字,但有很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卻不要一個工錢。主人家很奇怪,問他要什麼,他說:「只要能讀遍你家藏書,我就滿足了。」主人很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終成西漢有名的學者,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5、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叄』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大禹治水、柳公權、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管鮑之交
『肆』 10個中華美德故事簡短有哪些
1、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現在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如願以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