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統節日故事有哪些
傳統節日故事有:紀念介子推、祭祀屈原、鵲橋相會、嫦娥奔月、驅趕「年獸」等。
1、紀念介子推
清明節,祭祀和掃墓的重要節日。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名臣義士介子推,下令在冬至後第105天禁止生火,吃冷食,也就是寒食節。後來清明節融合寒食節和上巳節,保留了祭祀、踏青、盪鞦韆、郊遊等習俗。
2、祭祀屈原
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眼見國破家亡卻無力回天,憤而投江,百姓聽聞紛紛乘舟救助,卻未見屈原屍體,後來人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紀念屈原,還用竹葉將米包出三角形防止祭祀屈原,防止水族搶食,形成了現在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3、鵲橋相會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又稱乞巧節。相傳牛郎織女在七月七日在天河鵲橋相會,後來婦女們趁織女和牛郎團員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綉花的技藝,同時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4、嫦娥奔月
八月十五,秋季之中,秋高氣爽,圓月當空,故有賞月、祭月、團聚之俗。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傳說嫦娥為長生不老偷吃王母仙葯,遂奔月成仙,但每年八月十五月圓之日,返回人間與夫君團聚,後世人每逢中秋焚香拜月,男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5、驅趕「年獸」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告知了人們驅趕「年獸」的辦法。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Ⅱ 中國傳統故事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故事有孔融讓梨、鐵杵磨針、亡羊補牢、愚公移山、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嫦娥與玉兔、白蛇傳、孟母三遷、木蘭替父從軍、懸梁刺股等。Ⅲ 傳統的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1、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2、鐵杵磨針
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於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恆求學的名言警句。
3、懸梁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4、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選備人物去楚時,自贊自薦,並以囊錐為喻,說如讓自己處於囊中,早已脫穎而出。在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時,毛遂威言並加,才華畢露,談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認識了毛遂的一言有重於九鼎的能耐。後遂用「毛遂自薦」謂自我推薦,自告奮勇。
5、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Ⅳ 中國的傳統故事有哪幾個
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於是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9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1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 小人蓬蒙在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後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傍晚,後羿知道此事後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進3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