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杏林春滿原指是什麼後比喻是什麼
杏林春滿原指杏林春意盎然,後指人們稱頌醫術高明的醫生。
「杏林」—詞是中醫界常用的詞彙,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詞典出漢末三國閩籍道醫董奉。和近義詞譽滿杏林一樣,都是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醫德高尚。
典故由來:
傳說三國時有位醫生叫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隱居江西廬山。
他給人治病從不收錢,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樹五棵,輕病患者每人種一棵。幾年後,董奉治癒者成千上萬,種下的杏樹有十幾萬棵,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養性,這片杏林被稱為「董仙杏林」。
每逢杏熟,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穀換取,一斗稻穀換一斗杏。董奉又用換來的稻穀全部用來救濟貧民百姓。這樣來,董奉更是聞名遐邇,頌聲載道。
廬山一帶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後,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道醫。因此,後世常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醫德高尚。
(1)故事杏林春滿的本意是什麼擴展閱讀:
近義詞解析:
妙手回春
【解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將快死的人救活。指醫生醫術高明。
【出自】:現代巴金《談〈新生〉》:「總之我絕不是沖鋒陷陣、斬將搴旗的戰士,也不是對症下葯、妙手回春的醫生。」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神醫扁鵲經過虢國聽說虢太子猝死,就問中庶子太子的症狀,認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就叫弟子子陽磨好針,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幾針,太子就蘇醒過來,再經湯葯調解,20天後就完全康復,扁鵲贏得妙手回春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