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還有誰是像包拯這樣的清官請列舉幾個人物和他們的事例
1、楊震
東漢時期名臣,楊震直到五十歲時才在州郡任職。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位賢人,於是舉其為茂才,四次升遷後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當他前往郡里路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縣長,去看望楊震,晚上又送給楊震金十斤。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
後來,楊震轉任涿郡太守。他在任內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請托。他的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布置產業,楊震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2、於謙
明朝名臣,正統年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內閣朝政,都很重視於謙。於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楊」主辦的。到了「三楊」去世,太監王振開始掌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
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
3、海瑞
明朝著名清官,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4、於成龍
清初名臣、循吏。於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仆」。
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
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二十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發妻闊別二十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
5、湯斌
清朝政治家、理學家。湯斌從進入仕途之日起,一直克己省身,依靠俸銀作為全家生活的來源。對於千里做官不為財的清官來說,只有國家發給的這些薪水收入,他們所過生活必定是清苦的。
早在順治年間,湯斌在陝西潼關道和江西嶺北道任職時,幾乎不沾葷腥,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湯為菜,生活非常簡朴,在當地口碑很好,嶺北道的駐地贛州曾有人送給他「三湯道台」的稱號,贊揚他為官清廉。
康熙時,湯斌由內閣學士出任江蘇巡撫,職重位顯,獨當一面,但他不謀私利、不圖享受,堅持過粗茶淡飯的儉朴生活,還是餐餐都有一道豆腐做的菜,久而久之,蘇州老百姓又給他起了一個「豆腐湯」的雅號。
湯巡撫不僅自己苦,家人亦隨其苦,其妻馬夫人一轉身竟有棉絮自襖邊散落;有一天,他檢查出入帳簿,發現其中有一天買了雞,便問從仆:「這是誰買的雞?」問明是長子湯溥所為後大怒,立即命令從仆把湯溥叫來,令其跪在庭下,斥責道:「你以為江蘇雞價如河南老家那樣的便宜嗎?你想吃雞,就回老家去。沒有讀書人不吃菜根而能自立的。」對於買雞的僕人也處以杖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