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後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請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慄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樑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精衛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餘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誇父逐日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朝: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朝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朝 :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朝 :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長、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畫蛇添足、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杯弓蛇影、買櫝還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驢技窮、杞人憂天
『貳』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故事 一般由幾大要素組成:時間、 地點、人物和情節演繹。任何一部歷史都不可能缺失這些東西,歷史本身就是一連串的事件組成,每個事件決不能離這些要素而去. 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來源於 歷史故事 的 成語 ,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二卵棄干城】故事的主人公:
苟變,戰國時期衛國名將。開始衛侯並不重用他,因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時曾吃過人家兩個雞蛋。
【二卵棄干城】是什麼意思?
卵:雞蛋;干城:捍衛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
【二卵棄干城】出自哪裡?
《孔叢子·居衛》載:子思向衛君薦苟變為將,衛君亦知變為將材,但因他在一次征賦時食人二雞子,故不予任用。
【二卵棄干城】詞語辨析:
【二卵棄干城讀音】: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
【二卵棄干城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用於用人
【二卵棄干城】如何 造句 :
1、「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也。
2、絕大多數人才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求全責備,就會「以二卵棄干城之將」,「以寸朽棄連抱之材」,最終一無所得。
【二卵棄干城】 典故 :
戰國時期,子思向衛君舉薦苟變為將。衛君也曉得苟變是個將才,但因為他在一次征賦時曾經吃過百姓的兩個雞蛋,所以沒有任用他。子思說用人應該「用其所長,棄其所短」,不能因為吃過別人的兩個雞蛋而放棄大將之才。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釜中游魚】故事的主人公:
張嬰,東漢廣陵郡(長江北岸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今揚州)人。生卒年不詳。
張綱,字文紀(108—143年),東漢犍為郡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 張綱是漢留侯張良的後代(七世孫),父親叫張皓,爺爺叫張胤。他還是蜀漢將軍張翼的曾祖父。
【釜中游魚】是什麼意思?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釜中游魚】出自哪裡?
《後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釜中游魚】詞語辨析:
【釜中游魚讀音】:fǔ zhōng yóu yú
【釜中游魚的 近義詞 】:釜中之魚
【釜中游魚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
【釜中游魚】如何造句:
1、匪徒已被重重圍困,有如釜中游魚。
2、道盡途窮,不過一釜中游魚,你能逃得到哪裡去呢?
3、七大高手已去其五,剩下的領頭人孫福海和另外一個手下也不過是釜中游魚,小命不長!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孫福海,乃是閻羅殿前偏殿的殿主。
【釜中游魚】典故:
張綱是東漢人,為人剛直不阿。
當時的大將軍梁冀貪贓枉法、殘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後和皇後,他的親信遍布朝廷,沒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張綱和另外7人為監察史,別人都出外去巡查。張綱說:「豺狼當道,為什麼要去查問狐狸呢?」他直言上書皇上,揭露梁冀的十五條罪狀。滿朝百宮為之震驚,但梁冀的勢力太大,皇帝也奈何不得。從此,梁冀對張綱恨之入骨。
不久,廣陵張嬰率眾造反,殺了刺史,活躍在揚州和徐州之間,朝廷也沒辦法。梁冀借刀殺人,派張綱去廣陵當太守。張綱也不害怕,只帶著十幾名隨從就上任了。上任後,張綱親自去勸說張嬰,向他表示了皇恩浩盪,也表示要懲辦貪官污吏。張嬰被張綱的誠意說服了,哭泣著說:「我們只是因為生活所迫才相聚起事的,就好像在鍋里游的魚兒,很快就會死亡,我們願意歸順朝廷。」朝廷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從此廣陵太平無事。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故事的主人公:
呂僧珍、宋季雅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是什麼意思?
比喻好鄰居千金難買。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出自哪裡?
《南史·呂僧珍傳》載: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詞語辨析: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讀音】:bǎi wàn mǎi zhái , qiān wàn mǎi lín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近義詞】:千金買鄰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同韻詞】:仗勢欺人、駟之過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用法】:作分句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典故:
梁武帝很欣賞呂僧珍的才幹。有一次,呂僧珍請求梁武帝讓他回鄉掃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任南兗州刺史的官職,讓他光耀一下門庭。
呂僧珍到任後,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因公會客時,連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準進入客廳。一些近親,以為有了呂僧珍這樣的靠山,可以不再做買賣,到州里來見他,以謀取一官半職。呂僧珍耐公說服他們回去,繼續做自己的小生意。
呂僧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屬下的官舍,平時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議他要那個屬下到別處去辦公,把官舍留下來住。呂僧珍嚴詞拒絕、表示決不能把官舍作為私人的住宅。
呂僧珍這種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們的稱頌。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員告老還鄉到南兗州後,特地把呂僧珍私宅鄰家的一幢房屋買下來居住。一天,呂僧珍問他買這幢房子花了多少錢,宋季雅回答說:「共花了一千一百萬。」
呂僧珍聽了大吃一驚,反問道:「要一千一百萬,怎麼會這么貴?」宋季雅笑著回答說:「其中一百萬是買房屋,一千萬是買鄰居。
呂僧珍聽後想了一會兒才明白,跟著笑了起來。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朗朗乾坤】是什麼意思?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 清明 ,天下太平。
【朗朗乾坤】出自哪裡?
元·李文慰《燕青博魚》第一折:「清平世界,浪盪乾坤,你怎麼當街里打人。」
【朗朗乾坤】詞語辨析:
【朗朗乾坤讀音】:lǎng lǎng qián kūn
【朗朗乾坤的近義詞】:清平世界
【朗朗乾坤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朗朗乾坤】如何造句:
1、一支粉筆,鑄就千百輝煌人生;兩袖清風,掃得一方朗朗乾坤。
2、朗朗乾坤,光天化日,摧毀生態園又悍然搶劫分贓,無法無天。
3、你難道不知男女授受不親,剛剛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眾人親眼所見,你對我姐姐又。
4、如今是什麼世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喪家之狗都敢亂咬人了,還要咬斷人家脖子。
5、朗朗乾坤,難道就沒有一個血性男兒,惡霸逞凶,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出 手相 救?
6、身為華夏兒女,恨不能盪除蠻夷!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7、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你想干什麼?登徒浪子,無名鼠輩!
8、經過不斷的修煉體悟尋覓,歷經身體靈魂情感的折磨,終於將原本妖魔當道的世界激濁揚清,再創一個雲淡風輕之朗朗乾坤。
9、非要有賢侄這樣有大氣魄的俊才,方可盪滌頑疾;還我北冥一個朗朗乾坤。
10、今夜,將只有你陪著我,就讓我們一起,一起殺出個日月無光天翻地覆,一起殺出個快意恩仇血染大地,一起殺出個白日青天朗朗乾坤。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舉足輕重】故事的主人公:
竇融(前16年—62年)新莽末至東漢時期軍閥、名臣,新莽末曾從王匡鎮壓綠林、赤眉,拜波水將軍。後歸劉玄,為張掖屬國都尉。
【舉足輕重】是什麼意思?
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舉足輕重】出自哪裡?
《後漢書·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舉足輕重】詞語辨析:
【舉足輕重讀音】:jǔ zú qīng zhòng
【舉足輕重的近義詞】:至關重要
【舉足輕重的 反義詞 】:無關緊要、無關大局、無足輕重
【舉足輕重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舉足輕重】如何造句:
1、他意識到自己處在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下決心要與國家共存亡。
2、這個工作舉足輕重,我怕是不勝其任的。
3、因為他是銀行界的巨頭,他投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一定要爭取他。
4、他的一言一行對全局舉足輕重。
5、他本來很一般;但由於雙方都爭取他;他便成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6、資訊工業在國內工業發展中無疑是舉足輕重的腳色。
7、他是政壇的大老,一言九鼎,舉足輕重。
8、別妄自菲薄,就是一顆小螺絲也對整部機器的運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9、他是公司里舉足輕重的人物,凡是重要的事情都由他決定。
10、如今,人們的衣著服飾在日常生活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舉足輕重】典故:
東漢時期,有個將軍叫竇融。新莽末年,為將軍,後來投降劉玄,擔任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敗亡以後,他聯合酒泉、,敦煌等五郡,割據河西,號稱河西五郡大將軍,勢力很大。
漢光武帝劉秀取得政權後,中原的局勢越來越穩定,竇融便想歸歸附劉秀。於是他派長史劉鈞攜帶珍寶拜見劉秀。劉秀,很高興地接受了請求,並封竇融為涼州牧,賞賜貢黃金二百斤,還給竇融寫了一封信,分析了當時政治、軍事形勢,肯定竇,融治理河西五郡的政績。
信中說,除朝廷和竇融之外,還有益州的公孫述和天水的隗器,他們都野心勃勃,想稱王稱霸。在此形勢下,竇融的地位舉足輕重,對統一全國起著關鍵作用。
竇融接到光武帝的信後,表示一心一意歸順朝廷,後來,他率兵協助朝廷,平定了隗器的叛亂,又滅掉了公孫述。因此,劉秀封他為安豐侯,讓他擔任大司空。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相關 文章 :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故事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 4個出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5則
★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 來自歷史的成語精選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匯總大全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叄』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字成語
歷史 故事 的定義故事根據發生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三種,但歷史是縱向的,厚重的,真實的,交叉的。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來源於歷史故事的 成語 ,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嘖有煩言】是什麼意思?
嘖:爭辯;煩言:氣憤不滿的話。形容議論紛紛,抱怨責備。
【嘖有煩言】出自哪裡?
《左傳·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嘖有煩言】詞語辨析:
【嘖有煩言讀音】:zé yǒu fán yán。
【嘖有煩言的 近義詞 】:怨天尤人、怨聲載道。
【嘖有煩言的 反義詞 】:交口稱譽、口碑載道。
【嘖有煩言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
【嘖有煩言】如何 造句 :
1、人們對政府官員嘖有煩言,認為他們在凈化空氣方面無所作為。
2、對這件事的處理,大家嘖有煩言,但他並不在意。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一簞一瓢】故事的主人公: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一簞一瓢】是什麼意思?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一簞一瓢】出自哪裡?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一簞一瓢】詞語辨析:
【一簞一瓢讀音】:yī dān yī piáo。
【一簞一瓢的近義詞】:簞瓢陋巷。
【一簞一瓢用法】:作定語、狀語。
【一簞一瓢】 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特別喜歡他的學生魯國的顏回,他出身貧寒的家庭,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儉朴生活,但他十分謙虛,知過必改,從不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待人十分熱情。孔子自豪地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可惜他只活了32年。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竹頭木屑】故事的主人公: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
【竹頭木屑】是什麼意思?
比喻可利用的廢物。
【竹頭木屑】出 處
宋·鄭樵《上宰相書》:「竹頭木屑之積,亦雲多矣,將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所以。」
【竹頭木屑】詞語辨析:
【竹頭木屑讀音】:zhú tóu mù xiè。
【竹頭木屑的近義詞】:武昌剩竹。
【竹頭木屑的反義詞】:雞毛蒜皮。
【竹頭木屑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竹頭木屑】典 故
陶侃,字士行,東晉鄱陽人,後來遷居廬江潯陽,是晉末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曾祖父。由於他為西晉統治者「一貫盡忠」,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二州刺史,並掌管其他六州軍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但他戎馬生涯四十餘年,卻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作風,還經常勉勵部下珍惜一草一木,為國為民多做貢獻。
陶侃少時家境貧寒,父親病後,全家只靠母親一人紡線織布維持生活。為了培養他,母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歲時,在縣里謀到一個小吏的職位,負責管理魚池。剛上任不久,他就給母親弄回去一壇腌魚,這是當時人們喜歡吃的東西。但他母親很生氣,把腌魚封存不吃,並且責備他說:「你拿公家的東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興,反而讓我替你難過!」母親的話使陶侃十分羞愧,從那以後再也沒有拿過公家的東西。
有一年,在荊州刺史的任上,因戰備需要造一批戰船,陶侃常去現場視察督導,發現大量的剩竹頭和木屑扔得到處都是,覺得很可惜。這些東西本來都算是廢物了,陶侃卻叫人全部登記 收藏 起來。別人見他這樣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後來,一次新春集會,恰逢雪後初晴,廳前泥濘難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來鋪在地上。這時,微不足道的木屑發揮了作用。
有一次,東晉大將桓溫要去討伐蜀地,事先需要趕造不少船隻,船板鋸好了,但缺少竹釘,沒法把船身裝起來,陶侃便叫人把藏著的竹頭取出來送給桓溫,削成竹釘,船便裝起來了。陶侃不但提倡節儉,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財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區,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沒有成熟的青稻穗,就問他為什麼這樣,那人說沒什麼,隨手採的。陶侃很生氣,訓斥道:「你自己不種莊稼,還去糟蹋別人的!」當即把那個人抓起來教訓了一通。
公元315年,陶侃率兵擊敗杜弢的反晉武裝,又攻克長沙,聲威很大,權臣王敦因猜忌他,解除了他的兵權,陶侃被貶為廣州刺史。因為公務少,陶侃一下子成了無事可做的閑人。但他並沒有放縱自己,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搬到書房外面,晚上又搬進書房,天天來回地搬進搬出,常常累得滿頭大汗,誰也不知道他是什麼用意。有人不解,甚至笑他,他卻正色道,「我正當壯年,總有一天要平定中原,報效國家,生活悠閑不但會變懶,還會敗壞身體,以後如何擔當重任?」人們聽了不禁肅然起敬。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安身之地】故事的主人公:
劉備(161年-223年),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諸葛亮(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安身之地】是什麼意思?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安身之地】出自哪裡?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安身之地】詞語辨析:
【安身之地讀音】:ān shēn zhī dì。
【安身之地的近義詞】:安身之處、立足之地。
【安身之地用法】:偏正式;作賓語。
【安身之地】如何造句:
1、在車與房之間,首選安身之地的仍是大多數。
2、可憐的燕子只有在悲鳴中到處尋覓安身之地。
3、那些火車沉睡在黑黝黝的軌道上,大家也靜靜地單獨脫離,似乎遭到驚嚇似的,走向一排一排的長途車,企圖找到一個安身之地。
【安身之地】典故:
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派劉備駐守新野。在新野,劉備諸葛亮巧用火攻,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將夏侯惇。劉備擔心曹操會來報復,諸葛亮說:「新野是個小縣,不能久居,最近聽說劉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機會,奪取荊州作為安身之地,也許可以抵抗曹操。」劉備說:「你說得很好,但是我受劉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諸葛亮說:「你今天不取,過後一定會後悔的!」劉備說:「我寧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負義的事情。」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桃紅柳綠】是什麼意思?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紅柳綠】出自哪裡?
唐·王維《田園》詩:「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桃紅柳綠】詞語辨析:
【桃紅柳綠讀音】:táo hóng liǔ lǜ。
【桃紅柳綠的近義詞】:鳥語花香、鶯啼燕語、柳綠桃紅、景色宜人。
【桃紅柳綠的反義詞】:黯淡無光。
【桃紅柳綠用法】:作定語、賓語。
【桃紅柳綠】如何造句:
1、陽春三月,郊外桃紅柳綠的景象令無數城市人流連忘返。
2、江南的春天,桃紅柳綠,鳥語花香。
3、街心公園桃紅柳綠,景色宜人。
4、校園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紅柳綠的春天,花繁葉茂的夏天,楓紅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字成語相關 文章 :
★ 4個出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及典故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4個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 源於歷史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 十個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肆』 出自歷史故事的詞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詞語有指鹿為馬,投筆從戎,老當益壯,嗟來之食。
1、指鹿為馬。
歷史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鹿,只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2、投筆從戎。
歷史故事:東漢初期,班超因為家貧靠幫官府抄寫文件為生,供養老母。但是他覺得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出息。剛好北方匈奴侵漢,他把筆一扔,毅然報名參軍,當了一名軍官,在戰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議與西域各國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3、老當益壯。
西漢末年扶風郡馬援知書達理,武功高強,他哥哥死後,他侍奉嫂子與養育哥哥的兒女。他私自放走可憐的囚犯而只好逃到北方牧羊為生,他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農之後,經常施捨附近的窮人,他的名言是「大丈夫要老當益壯。」
4、嗟來之食。
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嚴重的飢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餓死,貴族錢敖想發點善心,他在大路上擺上食物,准備施捨給飢餓的人群,當有難民經過時,他傲慢地喝道:「喂,來吃吧!」誰知那餓漢表示寧願餓死也不吃這嗟來之食。
『伍』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
成語 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 歷史 故事 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 典故 。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 句子 。 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謚成子。春秋時期衛國(現河南衛輝)大夫。封」先賢「,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麼意思?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裡?
《漢魏南北朝墓誌銘集釋·隋王世琛墓誌》:「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詞語辨析:
【不欺暗室讀音】:bù qī àn shì
【不欺暗室的 近義詞 】:暗室不欺
【不欺暗室的 反義詞 】: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用法】:動賓式;作謂語
【不欺暗室】如何 造句 :
1、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做不欺暗室的人。
2、有道是君子不欺暗室,而窈窕淑女,亦當自守矜嚴,如此看來,你這姓李的小子不是君子,你這小丫頭更不算淑女。
3、洪金兩人趕上了神農幫的隊伍,縱然不舍,洪金還是快速地躍下馬來,他是個正人君子,不欺暗室。
4、貫良這一絲沖動來得甚是突然,讓他心中不由自責起來,要知貫良自小就學過,君子不欺暗室,更何況對面坐著的是自己的嫂嫂。
5、我二哥他是一個滿腹經綸不欺暗室的人,跟他比起來我真是腹笥甚儉。
6、君子不欺暗室,若這時候在月兒身上上下其手,林風會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
7、藍大龍頭請自重,我王朝行得端,坐得正,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時蒲國人,生活的時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衛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優秀的人。「衛地多君子」,歷來人們都將蘧伯玉作為衛國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賢德,人們十分敬重他。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衛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靈公問:「你怎麼知道是他呢?」南子說:「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夫下車,用手扶著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們衛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為現在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所以我覺得是他。」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靈公與夫人開玩笑說:「不是蘧伯玉。」夫人聽後馬上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說:「你為什麼要向我道賀呢?」夫人說:「開始我以為衛國只有蘧伯玉一個人是這樣的賢德之人,現在知道在衛國還有一個和他一樣賢德的人,那麼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國家多賢臣,是國家之福,怎麼能不向您道賀呢?」靈公說:「說得好!」然後就把真相告訴了夫人。
蘧伯玉協助衛靈公把衛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人民富裕,使其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衛國,派人到衛國試探。那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衛國當政,我們如果貿然攻打衛國肯定會吃敗仗的。」趙簡子馬上就取消了攻衛的計劃。
蘧伯玉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 反思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說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一直認真的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無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
孟舒,高祖拜為雲中守。因匈奴犯邊,士卒戰死數百,坐罪免官。文帝立,官。
田叔,趙國陘城人,他的祖先是齊國田氏的後代。
【無出其右】是什麼意思?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無出其右】出自哪裡?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
【無出其右】詞語辨析:
【無出其右讀音】:wú chū qí yòu
【無出其右的近義詞】:天下第一
【無出其右用法】:復句式;作定語、謂語
【無出其右】如何造句:
1、看此片會發覺周星馳在香港喜劇界的影響力真的無出其右。
2、他的棋藝高超,這一帶無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說他的小說好,是無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國以來,張大千執畫壇牛耳,成就之大,無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確,全校師生無出其右。
6、兩年前就已經達到築基境六層,不僅天資卓越,也十分勤奮,風頭一時無出其右。
7、楚國從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對鳳凰的熱愛與崇敬,達到了無出其右的程度。
8、黃言說的話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隱藏的如此完美的組織,勢力之大,確實無出其右。
9、紀春身上立時寒熱兩極,驟寒驟熱之間煎熬萬分,人世間最痛苦的事無出其右。
10、楊錦英自詡天賦才情,整個清風城無出其右,年輕一輩領軍人物,別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無出其右】典故: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鎮壓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於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餚,親自端著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著。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周。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釁,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後,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並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著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泄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並要把他倆押解到都城長安。許多忠於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王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發,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住頭頸,偽裝成趙王家奴,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臣子們謀反的經過詳細他說了一遍。劉邦這才相信趙王確實沒有謀反,但仍借口說趙王沒有 教育 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趙王向劉邦謝恩,並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通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裡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於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做了諸侯的相國,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夏雨雨人】故事的主人公: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夏雨雨人】是什麼意思?
雨:前一個「雨」,名詞, 雨水 ;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夏雨雨人】詞語辨析:
【夏雨雨人讀音】:xià yǔ yǔ rén
【夏雨雨人的近義詞】: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夏雨雨人】文言文
孟簡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齊。齊相管仲迎而問之曰:「吾子相梁、魏時,門下使者如何?」孟簡子曰:「門下使者約三千餘人。」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對曰:「臣與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兄有獄,我為出之。是以得三人來。」管仲曰:「嗟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夏雨雨人】典故
西漢的劉向寫了部書《說苑》,講了如何做人、為政等。其中《貴德》篇中他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德的重要。子路手拿寶劍保護著孔子。孔子問他:「子路,為什麼要這樣呢?」子路說:「對待善良的人,我自然會善待;對待凶惡之徒,我當然要自衛。」孔子說:「君子依靠的是忠厚,護衛他的是仁德。不用走出街口,千里之外的人就知道他。遇到凶惡的人用忠厚化解他、用仁德包圍他,何必要用劍呢?」子路就把劍收了起來。
孟簡子擔任梁國和衛國的丞相,後來犯了事出走齊國。管仲來迎接他,問他:「你當丞相時,你家裡有多少門客?」孟簡子說:「有三千多人。」管仲說:「現在有幾個人跟來了?」回答說:「只有三個人。」管仲問:「為什麼這樣呢?」回答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錢葬,我給他葬了;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錢葬,我也給葬了;一個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幫了他,後來人被放出來了。所以這三個人跟來了。」管仲上了車說:「唉!我一定會衰敗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風一樣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樣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會衰敗的。」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望塵而拜】故事的主人公: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西晉開國元勛石苞第六子,西晉時期文學家、官員、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望塵而拜】是什麼意思?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望塵而拜】出自哪裡?
《晉書·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詞語辨析:
【望塵而拜讀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望塵而拜的近義詞】:望塵拜伏
【望塵而拜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望塵而拜】如何造句:
1、此人權傾朝野,每逢出門,當地官紳士民多望塵而拜,爭相趨奉。
2、仰仗他的鼻息,望塵而拜的人物,無法計算。
3、盡管山鄉野夫們並認不得其中的意思,但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足以讓沿路所有的官員鴻儒們望塵而拜。
4、客廳的沙發上做著以為身材臃腫的老伯,他面色蒼白,但平靜的氣場讓人有種望塵而拜的畏懼。
5、楊風嘖了嘖感嘆一下這位老者的手段,這樣的身手實在是令他羨慕不已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典故:
潘岳,字仁,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他擅長文賦,辭藻華美,與文豪陸機齊名,世稱「潘陸」。
潘岳雖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態賤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趨炎附勢,與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結奉承權臣賈謐。賈謐是當時的國丈賈充之孫,皇後賈南風的侄子。當時的皇帝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這個昏君和隋煬帝、紂王這些人還不一樣,他不是剛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國家發生大災荒,到處都是缺衣少糧的災民,大臣稟告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竟然問:「百姓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所以當時晉朝的政權實際上把持在後族賈氏手中,賈謐就憑仗祖父與姑母的勢力,輕而易舉地成為權傾朝野的重臣,也成為無數小人爭相阿諛的對象。
潘岳與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樣,想盡辦法討取賈謐的歡心。他們為表現其甘願為奴的忠心,每次見到賈謐的車駕時,便對著車輪捲起的塵土叩拜行禮。潘岳的母親對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規勸他說:「你已經做到黃門侍郎了,俸祿豐厚,應該知足了。可你為什麼還是沒完沒了地阿諛奉承呢?難道就沒有一點讀書人的風骨嗎?一旦賈氏失勢,你後悔就來不及了。」潘岳將母親的話當成耳旁風,照舊我行我素。
天有不測風雲,晉朝的王族不甘心賈家一門把持朝政,就想辦法打擊後族的勢力,培植司馬氏的力量,這樣朝廷內部出現了權力之爭,而卻迅速演變成了諸侯王之間的混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在動亂中,賈氏被趙王司馬倫消滅,潘岳被指為賈氏黨羽而處以極刑。這時潘岳想起母親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網開三面】故事的主人公: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網開三面】是什麼意思?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網開三面】出自哪裡?
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網開三面】詞語辨析:
【網開三面讀音】:wǎng kāi sān miàn
【網開三面的近義詞】: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的反義詞】:嚴刑峻法、嚴懲不貸
【網開三面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人。
【網開三面】如何造句:
1、網開三面,危疑者許以自新;耳達四聰,瑕累者期於錄用。
2、國王對他的錯誤網開三面,決定從寬發落。
3、這哪裡是我的萬劍訣?劍奴已經網開三面,給足這小子機會了,若他真有資格當我弟子,必能憑著直覺找出破綻?假如做不到,那就是他天資有限!
4、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贊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網開三面】典故:
商湯王是商朝的開國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商族先祖契的第十四代子孫。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即位後,任命契為司徒,令他施行五倫(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夫婦循禮、對朋友忠誠寬容、同道相謀(君仁臣忠))來教導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更封契於商,賜姓子,這就是商部落的始祖。從大禹到桀,夏朝一共持續了四百多年的時間。夏桀是一個極端殘暴、放盪的人。他的暴政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極度不滿。而商部落的領袖湯是一個賢明的首領,他關心百姓疾苦,勤政愛民,很受擁戴。
一天,湯外出處理政務,在路上看見一人個人正在捕鳥。那人支開一張像籠子般的大網,將四面都攔住,准備捕獲來自各方向的禽鳥。此時,那獵人正向天禱告,期盼能捕獲更多的獵物,嘴裡還喃喃地說:「凡是天空落下的,從地面洞穴里鑽出來的,自四面八方跑過來的,無論是飛得高的還是低的,向東走的還是向西行的,都統統進到我的網里來。」他禱告的聲音剛落,湯就走過去對那個人說:「哎呀,你這種 方法 太殘忍了!這不是把所有的禽獸都打光了嗎?不能幹出這種趕盡殺絕的事情來啊!」說著,湯親手收攏起三面網,只給獵人留下一張網。然後,像做祈禱那樣,他輕輕的低聲說道:「哦,飛禽喲,走獸喲,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向右的就向右;願高飛的盡情飛,樂鑽洞的塊入穴;隨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沒有辦法,無可遁逃,就進入這張網吧!這也是自投羅網,無可奈何!」
四方諸侯聽說了這件事情,都非常感動,無不由衷地贊頌湯的盛德,高興地說:「湯王真是仁德到了極點了,對禽獸都愛護有加,何況是對人呢?真是聖君啊!」於是紛紛來歸順商湯,前後總共有四十六國之多。湯王統治的范圍越來越大,國力也越來越強盛。而夏桀這個貪酒好色的君主,卻拿人命當兒戲,又時常掠奪勞力,導致農民不能按時耕種莊稼,最後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恨桀恨到了極點,都希望他早早滅亡。於是湯順天命,應人心,討伐夏桀,諸侯歸服。湯取代夏桀,平定海內,建立了商朝。商湯還任用伊尹為宰相,輔助國政,使國內政治 清明 ,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治。
【網開三面文言文】: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從天墮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熟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其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網開三面白話文】:
商湯在郊外看見個獵人四面設網,並禱告說:「從天上墜落的,從地上生出的,從四方來的,讓它們都墜落到我的網上。」湯說;「真這樣的話,禽獸就被殺光了。除了桀那樣的暴君,誰還會做這種事呢?」湯收起三面的網,只在一面設網,重新教那人禱告說:「從前蜘蛛織網,現在的人也學著織。禽獸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處去的就向高處去,想向低處去的就向低處去,我只捕取那些觸犯天命的。」漢水南岸國家的人聽說了說道:「商湯的仁德遍及禽獸了啊。」於是四十個諸侯國來歸順商湯。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網未必能捕到鳥;商湯去掉了三面網,只放置一面,卻網羅到了四十個國家的人心,不單單是網鳥這么簡單的。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相關 文章 :
★ 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
★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5則
★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5篇
★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至少5個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 5個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4個出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匯總大全
★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