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二生肖龍的故事是什麼
生肖龍,一個虛構的動物,不過在十二生肖卻有它,而關於生肖龍的來歷大家又知道嗎,對此十二生肖龍的來歷和傳說故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十二生肖龍的傳說
龍年說龍,龍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辰」,說起來這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只有這龍是唯一虛構的動物,那龍生肖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古時候,先有天干與地支配合的「干支紀年法」。在實踐中,我們的先祖覺得干支紀年法比較復雜,不易在民間流行。以十二生肖來紀年得到了黃帝的首肯並命倉頡具體承辦此事,這年正月初一,倉頡召令天下所有動物到黃帝宮殿前候選。動物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個個歡呼雀躍,爭先恐後准備赴會。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
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游,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於是,人間產生了龍虎鬥的說法,結果是難分難解。最後,玉帝覺得它們斗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到天宮評理,話說龍本來生得威風凜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頭頂光禿禿的,總覺得缺了點什麼。而那時的大公雞不僅羽毛漂亮,頭上還長著一對美麗的角。
龍剛從潭中躍出水面後,一眼發現了大公雞的角,不由得怦然心動,於是上前向大公雞借頭上的角。大公雞搖了搖頭說:「不成,我明天還要參加生肖競選大會呢!」龍奉承說:「你的角長在頭上也是多餘,就憑你那一身五彩斑斕的綵衣,准能入選。」大公雞愛聽奉承話,有心把角借給龍,但還是捨不得。這時一條大蜈蚣為龍幫腔說:「雞大哥,你就把角借給龍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作保怎麼樣?」大公雞便答應了,龍也是萬分歡喜。
再說其他動物,牛知道自己腿腳遲緩,大年三十晚上就離家動身,結果趕了個第一名。第二個趕到的是虎,第三個是兔,第四個是龍,後邊排著是蛇、馬、羊、猴、雞、狗、豬、鼠。最後因為鼠投機取巧,卻排了個第一,龍也就順理成為了第五名。而大公雞被排在龍的後面,心裡很不服氣,後悔自己不該把角借給龍。散會後,大公雞急忙去找龍討要自己的角。
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後面一些。於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么丑能服我管呢?於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而龍被玉帝選為水族之王後,又不想把漂亮的角還給大公雞,於是見到它,龍自知理虧,就跳進身邊的深潭躲起來了。大公雞不會游水,只好去找作保的蜈蚣。蜈蚣說:「你還得找龍去討要你的角,他硬是不還,我有什麼辦法?」說完,蜈蚣也躲了起來。從此以後,大公雞頭上沒有了角,只留下紅紅的雞冠。每天早晨登上高處大叫:「龍哥哥,角還我!」平時,到處用爪子刨尋蜈蚣,只要見到蜈蚣就啄。
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中國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人們發揮出無限的想像力,將龍說得神奇而偉大,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於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並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文人的潤色後,更加令人神往了。人們敬龍、愛龍、的心理更升華為一種崇拜。也許,這也是龍成為生肖的文化因素。
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全們的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龍與皇權掛鉤的歷史也很久遠,從黃帝時就開始了。
在傳說時代,有著龍的血緣的黃帝曾四處巡視體察民情。他叫人開采首山的同,然後運到荊山腳下鑄鼎以紀念自己大戰嗤尤的輝煌勝利。過了一段日子,鼎終於鑄完了,黃帝專門在荊山舉行了一個慶功大典來慶祝巨鼎鑄成。應邀出度典禮的不僅有各路神靈,而且還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黃帝鑄的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時辰一到,大概還是皇帝親自揭幕,只見一隻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銅鼎閃著耀眼的金光呈現於神、人之前,眾人嘖嘖稱羨,上前細看,鼎身刻著一條矯健的游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周圍是四方鬼神和各種珍禽異獸,可謂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正當眾人眾神懷著崇敬的心情欣賞巨鼎和上面的圖案時,忽然天空中濃雲密布,擋住了陽光,天色很快陰暗下來,大家都以為要下雨了,認知一道金光穿透濃雲,一條披著金甲的神龍破雲而來,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雲中,腦袋靠在寶鼎上,長長的龍須順著鼎足垂到地面。黃帝明白這是自己完成了人間的使命,上天派神龍來接他上天了,他縱身一躍,跨上龍背,飛回天庭。人間百姓捨不得放黃帝這樣賢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夥兒扯著龍須不讓走,結果扯落了好多龍須,黃帝和神龍還是走了。據說這龍須落在地上,便生出許多細小修長的小草,人們以後就把這草叫做「龍須草」了。
傳說時代的著名君主,大都與龍有著說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淵源關系。堯在位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大洪荒,到處是洪水泛濫,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鯀去治水。鯀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辦法治水,勞而無功,被憤怒的天帝殺死在羽山,而燭龍剛好是這里的守護神。羽山這地主陽光照不到,常年靠燭龍嘴裡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
天帝惟恐鯀會復生找自己報復扯皮,真實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個名叫「吳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里邊咎出一條虯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它就是鯀的兒子--禹。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化成了一條蛟龍時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
禹繼承父志,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卧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畫龍點睛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
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龍--生肖是怎樣來的呢
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游,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於是,人間產生了龍虎鬥,結果是難分難解。最後,玉帝覺得它們斗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時,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卻不及老虎威風,怕玉帝小看自己,當不上獸王也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不防借來戴上,這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龍聽大喜,便同蜈蚣來找公雞借角。
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陸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擔任保道。「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雞見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
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後面一些。於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么丑能服我管呢?於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也遷怒於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鑽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公雞見到蜈蚣總是一口一個吃掉,並且總是在喊:「龍哥哥,還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中國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人們發揮出無限的想像力,將龍說得神奇而偉大,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於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並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文人的潤色後,更加令人神往了。人們敬龍、愛龍、的心理更升華為一種崇拜。也許,這也是龍成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時(「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