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守株待兔出自哪裡,有什麼典故。
守株待兔出自,戰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的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1)寓意故事守株待兔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樹墩子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宋國那個農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常發生的必然現象。
最後落得個田園荒蕪,一無所獲,故事在告訴人們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現在通常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和只知道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人。
⑵ 守株待兔出自什麼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是一個出自《韓非子五蠹》的寓言故事。該成語一般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亦用以諷刺妄想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
《守株待兔》故事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野兔撞在樹樁上死去,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並不意味著,別的野兔也一定會撞死在這個樹樁上。可是,這個農夫竟然以偶然當作必然,不惜放下農具,任其耕田荒蕪,專等偶然的收獲。
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之財,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一點點地創造的,如果總想不勞而獲,那麼人生就會像這個宋國人的田地一樣荒廢掉。
⑶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什麼寓言故事
1、成語「守株待兔」出處:《韓非子•五蠹》——戰國•韓•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