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龜兔賽跑」是中國的寓言故事嗎
不是。龜兔賽跑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
出自: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1)龜兔賽跑故事出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兔子飛快地跑著,烏龜拚命地爬著。不一會兒,兔子與烏龜已經離的有很大一段距離了。兔子認為比賽太輕鬆了,它要先睡一會,並且自以為是地說即使自己睡醒了烏龜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爬呀爬呀,到兔子那裡的時候,它已經累得不行了,但烏龜想如果這時和兔子一樣去休息,那比賽就不會贏了,所以烏龜繼續地爬呀爬呀。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
寓意:
此故事告訴大家:不可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才會取得成功。
㈡ 故事《龜兔賽跑》的起源
《龜兔賽跑》出自伊索語言原名《烏龜與兔》
公元前4—3世紀之交,雅典哲學家德米特里厄斯(Demetrius Phalereus)編輯了第一部伊索寓言集:《伊索故事集成》(Assemblies of Aesop's Tales),據介紹,書中包含早期的伊索寓言故事大約200則。可惜的是現在這本書已經亡佚。公元1—2世紀,費德魯斯(Phaedrus)和巴布里烏斯(Babrius)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編訂了詩體的伊索寓言,但是流傳不廣。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與抒情詩主要反映貴族奴隸主的思想感情不同,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
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
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例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勸告人們不要對敵人仁慈;《狗和公雞與狐狸》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智
慧,戰勝敵人;在《獅子與鹿》、《捕鳥人與冠雀》、《兩個鍋》等故事裡,作者揭露出當政權掌握在貪婪殘暴的統治者手中時,貧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
的。
14世紀初,東羅馬帝國的僧侶學者普拉努德斯搜集和整理了當時聽到的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抄本,編成《伊索寓言》。1479年印刷。書中有150則寓言。這就是現在我們常識的「伊索寓言」的最初版。此後數百年間的各 新版《伊索寓言》種版本都是從這個版本發展而來。
1484年,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將《伊索寓言》英譯出版。
19世紀,喬治法伊勒湯森(George Fyler
Townsend,1814—1900)的英譯本《伊索寓言》問世。這是流傳最廣的一個英譯本。有學者稱這個版本為「湯森本」。2009年,世界圖書公司
出版英語世界名著,童話—神話卷收錄的《伊索寓言》就是湯森本。據介紹,剔除重復後,總共選取了312個寓言故事。
另外,Ben E. Perry曾經做了一個分類索引(Perry Index),是研究《伊索寓言》的重要參考書之一。如有興趣,可以參看。
㈢ 龜兔賽跑的原故事是什麼
龜兔賽跑說的是英格蘭和西班牙爭霸的故事,英格蘭就是那隻老烏龜,西班牙就是那隻兔子。現在朝鮮就是那隻老烏龜,韓國就是那隻兔子。烏龜經濟發展很慢,但是遇到大河就會大航海提速,兔子跑的快,到了河邊就只能自嗨罵烏龜。不是兔子要睡覺,兔子的實力決定了兔子只能在河邊睡覺,烏龜早就知道贏定了。現在朝鮮就是那隻老烏龜,韓國就是那隻兔子。
㈣ 龜兔賽跑故事全文
有一天,兔子和烏龜比賽跑步,兔子嘲笑烏龜爬得慢,烏龜說,總有一天他會贏。兔子說,我們現在就開始比賽。兔子飛快地跑著,烏龜拚命地爬,不一會兒,兔子與烏龜已經離的有很大一段距離了。
兔子認為比賽太輕鬆了,它要先睡一會,並且自以為是地說即使自己睡醒了烏龜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
(4)龜兔賽跑故事出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寓意: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才會取得成功。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芝諾確實提出了這類問題,並論證說「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阿基里斯是全希臘跑得最快的快腿。據說在特洛伊的戰將赫克托耳殺死了阿基里斯的朋友帕特洛克勒之後,阿基里斯在為朋友報仇中,以「快腿」的優勢刺死了敗逃中的赫克托耳。
就是這樣一位「快腿」,芝諾卻論證他追不上烏龜。芝諾提出,龜先行,阿基里斯在趕上龜以前,必須首先到達龜的出發點,而在他追至這一點時烏龜又爬行了一段路程。
於是阿基里斯又必須趕上這段路,而此時龜又向前爬行一段路。這樣一直追趕下去,雖然愈追距離愈近,但阿基里斯卻始終追不上烏龜。
亞里士多德曾精闢地分析過芝諾的論證,他說:「認為在運動中領先的不能被趕上,這個論斷是假的,因為當它領先時是不能被趕上的,但如果允許它可以越過規定的有限的距離,那麼它也是可以被趕上的。」
亞里士多德指出了芝諾觀點的一個要害的問題,就是:先給定了一個不允許最快的超過規定的有限的距離的前提。事實上最快的可以越過有限的距離,從而超過最慢的。
顯然芝諾只承認兩個彼此分離的不同的時空點,而否認它們之間的互想聯系,進而否認運動的真實性,這無疑是片面地強調了時空的無限可分性,是形而上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