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語典故及其意思
成語是一種相沿慣用、結構固定的特殊詞彙。它具有完整的意義和固定的結構,語法功能與一般詞彙大致相同,書卷氣息濃重。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成語典故及其意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很久以前,楚國有個書生,一天,他從書中得知,螳螂捕蟬時遮蔽自己的身體的那片葉子,有隱身的功效。書生放下書,暗暗竊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這么一片樹葉,豈不是能夠擁有隱身之術?
於是,書生放下手中的書,來到郊外的樹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終於在一棵大樹下,看見一隻螳螂躲在葉子後面,正准備捕蟬。書生顧不得禮儀體統,脫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樹。
嗬,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書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體的葉子了。情急之下,書生把整個枝頭的葉子都摘了下來,然後背起葉子,哼著小曲兒回家了。
一到家,書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進房間,拿出一片葉子擋在眼前,問妻子:“夫人,你能看見我嗎?”妻子不明白緣由,老實地點點頭說:“能看到。”書生扔掉這片葉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擋在眼前,問:“夫人,你能看見我嗎?”
他們試了一片又一片,最後,妻子不耐煩了,把眼一斜,說了句“看不見”就離開了。書生大喜,把樹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裡,喃喃地說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終於可以擁有隱身之術啦!”
書生來到集市,一個老農正在路邊叫賣:“賣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來買啊!”書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靈,頓時饞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錢也沒帶,這可如何是好呢?
忽然,書生一拍腦門,說道:“哎呀,我怎麼把這么重要的寶貝給忘了呢?”說完,便掏出那片寶貝葉子,擋在自己眼前,大搖大擺地來到老農的攤前,伸手拿了一個梨扭頭就走。
誰知,剛邁出一步,書生就被老農一把抓住,“好大膽的賊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書生一臉茫然地說:“我有隱身之術,你是看不見我的,你是看不見我的…”老農可沒功夫聽他解釋,將他送上了公堂。
書生跪在公堂上,羞愧地說:“我從書上看到的,誰如果擁有螳螂捕蟬時遮身的葉子,別人就看不見他。”縣官聽了哈哈大笑:“你啊,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解釋】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麼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葯,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葯,結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解釋】想抓住風和影子。比喻以虛無縹緲的跡象作為根據,而沒有事實依據。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yóu],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B.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和意思
成語 故事 則是歷史 文化 的智慧凝結,是各個歷史時代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關於 歷史故事 的成語大全,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一 )
畫蛇添足:是一個人畫完蛇以後,又給蛇添了腳,最終沒有得到賞賜的那壺酒。寓意是做事無需多此一舉,無中生有做法是錯誤的。要實事求是,根據事實去完成任務。
刻舟求劍:一個人認死理,以為劍掉到水裡在船上刻記號就能找到,可忽略了船是動的,劍是靜止的,一味模仿樵夫刻記號下山找斧頭的做法是錯的,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他不知變通、不會隨機應變。
一葉障目:是拿一片樹葉擋在眼前,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別人是能看到我們,不存在隱身的效果。這個成語警示我們不要被局部現象蒙蔽,不能盲目輕信,要全面、客觀、科學的看待問題。
三顧茅廬:是劉備三次 拜訪 請諸葛亮並請他出山,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求和誠意。
道聽途說:毛空總把在道上聽來的消息誇大其詞以後講給鄰居艾子聽,比如鴨子一次下100個鴨蛋,天上掉肉等,還說得有模有樣,實際上一點根據都沒有,不可信。
按圖索驥:講的是伯樂的兒子按照圖畫去找千里馬,結果找到了癩蛤蟆,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規辦事的人,也可表示按線索尋找。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二 )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歷史上最著名的6個 典故
1.知恩圖報: 感激他人的恩惠並設法報答。
秦穆公外出巡視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戰馬弄丟了,等他找到的時候,一夥人已經把馬殺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愛馬身死,雖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經無可挽回,再追究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失去民心。
於是,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肉怎麼可以不喝酒?」又命隨從給他們斟酒喝。國君不罰反賜酒,挽救他們的性命,讓這一夥殺馬人心中慚愧不已,秦穆公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幾年後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被晉軍包圍,危在旦夕。當時吃秦穆公馬肉的那伙人聽說了此事,決定報答秦穆公的恩德,他們在危急時刻沖破晉軍包圍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軍來援,大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這就是知恩圖報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東吳大將呂蒙因為讀書少,被稱為吳下阿蒙。孫權看不下去,就對呂蒙說:「你之仗軍務,不讀書怎麼行?」呂蒙感覺軍務繁忙,無暇讀書。孫權批評呂蒙:「不要求你學富五車,涉獵一些歷史罷了,你難道比我還忙嗎?」
呂蒙為了不再挨批,就開始讀書,學識漸長。有次魯肅跟呂蒙商議國事非常吃驚:「世人都說將軍不過一介武夫,沒想到今日一敘學識淵博,已非吳下阿蒙。」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日,就應當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鬥角:被世人誤會最多的詞語。
只要說起勾心鬥角,大家馬上聯想到陰謀詭計,其實這個典故最初不過是形容建築構造的精美,與明爭暗鬥沒有任何關系。
阿房宮還沒有建成秦朝就滅亡了,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燒個干凈,世人對這所雄奇的宮殿心嚮往之,不少文人騷客對其緬懷,杜牧就寫出《阿房宮賦》,警醒晚唐的統治者。其中有這樣幾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大意是說: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築,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屋心,並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鬥。這就是「勾心鬥角」的來歷。
4.天經地義:天地間亘古不變的規則,理所當然的事情。
織布時,需要先把縱線(經)布設好,然後再用橫向(緯)的線穿梭交織。所以,經線是很關鍵的。由這個意思引申出規范、原則,不能改變也不容置疑的道理。「義」指准則。「天經地義」是「天之經地之義」的濃縮。在古人眼中,天覆蓋著,地承載著,天與地都是至高無上的。「天經地義」就是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5.食言而肥:違背諾言,只圖對自己有利。
魯哀公的貼身僕人郭重發現季康子與孟武伯兩人有不臣之心,就匯報給魯哀公,請他借機責問。魯哀公借口舉行宴會,摸摸兩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魯哀公敬了個酒,接著便挖苦郭重:「你怎麼吃的這么胖?」
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郭重的主人是國君,季康子連忙出來打圓場:「孟武伯需要罰酒,郭重跟隨大王事務繁忙、舟車勞頓,我看著都瘦了一大圈,你怎麼能說他胖了呢!」魯哀公看兩人一個囂張跋扈,一個口蜜腹劍,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心中非常惱怒,指桑罵槐地說:「吃的假話太多了,只知道顧自己不顧別人,能不胖嗎?」這便是「食言而肥」的來歷。
6.養兒防老:養育孩子是為了防備老年無依無靠。
宋朝有個百姓醉酒鬧事,誤殺鄰居的老婆,被判處死刑。他的兒子願意替父受刑,於是上堂稟明上官:「養子待老,積谷防飢,代父償命,留名萬世。」辦案的官員被他的孝心感動,就赦免了他的死刑。
百善孝為先,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大家在追求人生目標和價值得同時,切勿: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三 )
八斗之才(曹植)
[釋義]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語出]清.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二四》:「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
[正音]斗;不能讀作「dòu」。
[辨形]才;不能寫作「財」。
[近義]才高八鬥文江學海
[反義]胸無點墨綉花枕頭
[用法]贊頌文人富有才學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結構]偏正式。
[例句]李白雖有~;在唐王朝也很難一展抱負。
[英譯]full of literary talent
59、陸海潘江(陸機、潘岳)
[釋義]比喻文才很大。
[語出]南朝.梁.鍾嶸《詩品》上卷:「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有文才的人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四 )
嘔心瀝血(李賀)
[釋義] 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於文藝創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
[語出] 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正音] 嘔;不能讀作「ōu」;血;不能讀作「xiě」。
[辨形] 嘔;不能寫作「漚」。
[近義] 煞費苦心挖空心思
[反義] 無所用心粗製濫造
[用法] 含褒義。多用於文學創作;也適用於其他腦力勞動方面。多用於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搜索枯腸」有別:~多用於較長時間或一個時期的工作;語意重;「搜索枯腸」用在較短的時間過程內;語意較輕;中性;正反兩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例句] 李老師~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國家棟梁。
[英譯] workone』sheartout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 文章 ,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五 )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釋義] 蕭何定下的政策 規章制度 ;曹參全盤繼承。借指後人沿襲前人遺制。蕭:蕭何;西漢初年丞相;規:規矩;規章;曹:曹參;蕭何死後;繼任丞相;隨:跟隨;沿襲。
[語出]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X。」
[正音]隨;不能讀作「shuí」。
[辨形]隨;不能寫作「誰」。
[近義]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一如既往
[反義]興利除弊破舊立新
[用法]比喻後人完全比照前代的成規辦理事務。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
1)~固然省事;另闢蹊徑卻另有一番樂趣。
(2)社會的發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種~的態度是不可能推動社會前進的。
[成語故事]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納悶,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願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惠帝左想右想總感到心裡沒底,有些著急。
有一天,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曹參的兒子)說:「你休假回家時,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你就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又年輕,還沒有治理朝政的 經驗 ,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閑聊,一不向皇上請示 報告 政務;二不過問朝廷大事,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你問完後,看你父親怎麼回答,回來後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個機會,一邊侍候他父親,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閑談,並規勸了曹參一番。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後,大發脾氣,大罵曹窯說:「你小子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還是該你管的呢?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
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後,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並向漢惠帝大訴委曲。惠帝聽了後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參為什麼會發那麼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你為什麼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後,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漢惠帝叫他起來後,又說:「你有什麼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C. 描寫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及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描寫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匯總及解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戰無不克: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2、血戰到底: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後時刻。
3、屢戰屢敗: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4、烽火連年: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5、百戰不殆: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6、枕戈寢甲: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7、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8、龍血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9、決一死戰: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10、能征慣戰: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11、速戰速決: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12、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13、朝秦暮楚: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14、連戰皆捷: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15、孤軍奮戰: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16、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17、百戰百勝: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18、背城一戰: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19、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20、以戰去戰:用戰爭消滅戰爭。
21、禍結兵連: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22、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 混亂不安的景象。
23、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拚死戰斗。
24、短兵接戰: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25、休兵罷戰: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26、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鑄甲銷戈: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止戈興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止戈散馬:停用兵戈,放還戰馬,意謂結束戰爭。枕戈寢甲: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有事之秋: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以戰養戰: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以戰去戰:用戰爭消滅戰爭。
以逸待勞:逸:安閑;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准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偃武息戈: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休養生息:休養:何處保養;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盪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休兵罷戰::〖解釋〗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矢石之難: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上兵伐謀:上:上等,引申為最好的。兵:指戰爭,引申為用兵。伐:討伐,攻打。伐謀:用計謀粉碎敵人的計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取勝。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士兵。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現有指沒有組織的集體隊伍里獨自行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