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誰知道關於革命烈士的故事
一, 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1、照片說明:事隔70年,參加淞滬抗戰和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老兵們重訪四行倉庫。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
淞滬地區位於長江下游黃浦、吳淞兩江匯合處,扼長江門戶。由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變以後,即在上海虹口、楊樹浦一帶派駐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兵力有海軍陸戰隊3000餘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華北擴大戰爭的同時,又積極策劃侵佔上海。8月9日,駐滬日軍挑起戰端,日本駐上海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齋藤要藏驅車闖入虹橋軍用機場挑釁,被中國士兵擊斃。駐滬日軍以此為借口要挾中國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隊,撤除所有防禦工事。日本的無理要求被中國拒絕後,即動員駐上海4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艦艇登陸人員和「日僑義勇團」共萬餘人緊急備戰。
至此,淞滬會戰爆發。
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中國軍隊雖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區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禦,忽視側翼安全;日軍裝備優良,取正面強攻,屢遭挫敗,改從側後登陸,迂迴成功。日軍參戰達9個師團22萬餘人,傷亡9萬餘人;中國軍隊參戰6個集團軍約70個師共70餘萬人,傷亡25萬餘人。淞滬守軍浴血奮戰,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忱。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會戰中的一個分支戰事。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的西北角,地址為光復路117號。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創建於1931年,它原是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所以稱為「四行」。
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謝晉元中校率領數百名士兵由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抵抗了日本軍隊的進攻四天,掩護88師撤退到上海郊區。十餘名士兵戰死,三十餘人負傷。四日後,由於國民黨軍已達到拖延日本軍的目的,於是接受英國調解。10月31日凌晨二時,由宋子文電話轉達蔣介石撤退的命令後,謝晉元和國民黨士兵才撤退到英租界。在英租界,全體官兵被英國軟禁長達四年。團長謝晉元於1941年4月24日,遇刺身亡。
2、照片說明:抗日戰爭中的謝晉元中校軍官
一方面,由於當時四行倉庫臨近南岸的公共租界,謝晉元的防守盡為當時逃避到租界的大量平民和外國人士所目睹,其中上海戰時服務團的女童軍楊惠敏在10月28日午夜冒險夜渡蘇州河送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給守庫士兵。
謝晉元進駐倉庫當夜,曾有英國士兵詢問駐兵有多少人,謝晉元為了壯大聲勢,回答八百人,遂造成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事實上只有四百多名士兵防守。
現時四行倉庫歸屬上海百聯集團,仍然用作倉儲用途。
二, 楊養正、郭興發和王文川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倖存者
2007年「8•13」淞滬抗戰70年,93歲的老兵楊養正、92歲的老兵郭興發和90歲的老兵王文川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三位倖存者。
非常難得的,兩年前,《重慶晨報》的夏顯虎記者、甘俠義記者曾經帶我采訪了老兵楊養正。那時,他92歲了。這次,在上海見到了92歲的老兵郭興發。當時,我不知道北京還有淞滬抗戰老兵倖存者。今年2月,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沈建中副館長來北京,告訴我,他去了90歲王文川老兵的家,並給他頒發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榮譽館員」的證書。
90歲的王文川老人的夫人於今年2月病逝,家屬在收拾王夫人遺物的時候,翻查出王文川的70年前的一張照片。王文川當時身穿國民黨軍人軍裝,容光煥發。解放以後,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文化革命等等,王夫人擔心王文川的歷史出麻煩,所以,把王文川一身戎裝的照片「齊脖子」下面剪了下去。這下,國民黨軍隊領章、肩章都沒有了!反革命的證據也就沒有了。——這件事情,一轉眼就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
等王文川子女拿著這張照片,才知道70年前的事情。
今年是淞滬抗戰70周年,所以,子女才給淞滬抗戰紀念館打了電話。沈副館長是中國國內眾多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在其位、謀其政」的館長;敬業!他第二天就趕到了北京。
——原因很簡單,淞滬抗戰紀念館不但有重機槍手王文川的名字,還保留有他當年的照片!
沈副館長動員我盡快去王文川家采訪。
沈建中副館長的「邏輯」是獨特的:
「從1931年『9•18事變』至今76來,抗戰歷史的學術研究已經是透徹萬分。時至今日,惟有親歷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是研究的最後課題。如果還抱著老的研究題目,我抄抄你,你抄抄我,這樣的研究成果,不知研究者自己臉紅不紅?」
沈副館長還有其他看法一語中的:
「我們如果年年出版類似70年前定稿的淞滬會戰、四行倉庫的新書,那還要我們干什麼?戰爭博物館的責任除去展覽舊的,還要挖掘新的,這樣的歷史才是連貫的。」
沈建中副館長的「語錄」還有其他:
「昨天,前人把歷史留給今天的我們,我們應該把今天的歷史留給明天的人們!」
湯明德館長、沈建中副館長還說:
「人證、物證、口述史,是戰爭博物館巨鼎的三足。我們一個不少地要抓住它們!」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已經出版《口述淞滬抗戰》一、二、三集。沈建中說,近幾年,參加淞滬抗戰的老兵都會相繼謝世,因為,淞滬抗戰是70多年前的戰爭。所以,采訪散落在各地的淞滬抗戰老兵迫在眉睫!估計《口述淞滬抗戰》一套叢書會出版到八集,就會終止了。
我知道沈副館長的弦外之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戰爭的警世恆言卻不同。」
這次參加淞滬抗戰、四行保衛戰70年的老戰士們在8月13日聚齊後,沈副館長邀請上海電視台、文匯報、上海廣播電台、上海寶山電視台的記者們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毫無疑問,這些資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將是最後的珍貴影視資料。這些影視資料的價值將在僅僅數年之後,就可以向公眾顯現其獨有的珍貴性。
我很尊重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各位領導。我認為,面對歷史,他們問心無愧。
我認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應該表彰這樣的戰爭博物館。因為,愛國主義精神是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們傳承的;「精神食糧」是通過無數具體的、紛雜的、艱苦的群體勞動而完成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們正在實施這些勞動;他們種下的果實,會在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中開出新的花朵,結出實在的果實來!
「8•13」淞滬抗戰70年紀念日前夕,我從北京陪同王文川一家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車之前,曾經給在重慶的楊養正打電話。93歲的楊養正談吐清晰,思維清澈。他說健康狀況良好,希望參加紀念淞滬抗戰70年的各種紀念活動。我說:
「我已經給一位抗日戰爭博物館的館長打了電話,我希望他去重慶拜訪您老人家。他的抗日戰爭紀念館有無數物證,就是缺少人證、口述歷史!就是沒有那位館長和您楊養正老兵的一張合影照片!他能一擲千金買文物,為什麼不能采訪一下您,並且,把您今天的照片,和800壯士在孤軍營的照片放在一起展覽?四行倉庫士兵的70年前後!不但是人類戰爭歷史的奇觀!而且,是人類戰爭歷史的見證!是人類戰爭歷史滄桑的縮影!」
4、照片說明:戰友相隔70載 重聚惟有淚千行
93歲的楊養正說:「你和我說了幾次了,我一直等著這位抗戰博物館的館長呢。」
我這次在上海淞滬抗日戰爭紀念館還目睹了92歲郭興發、90歲王文川、103歲張葆琛,和90歲張啟元見面的情景,這個場面真是令目睹者百感交集,令旁觀者為之動容!
尤其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兩位老戰友郭興發、王文川見面,更是舉座震驚。
當時,所有的旁觀者都是鴉雀無聲。
只見他們二人雙手緊握,半日無語,惟有千行淚!
三,在光榮和恥辱之間徘徊的人生
我是研究抗戰史的人,我是中國當代抗戰文學的作家,我是記錄抗日戰爭歷史巨著最後一頁的人。如果,我說:「90歲的王文川是一個一生徘徊在光榮和恥辱之間的人」的話,您可能不信。總之,在實話的海中,您第一次聽到以實話組成的驚濤駭浪的聲響時,您可能還有些彷徨。我有很多實實在在的事例可以證明我的論點;我們的觀點,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後人的真實歷史。祖祖輩輩,我們中華民族正是在自己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汲取經驗教訓的。
王文川會背誦毛主席語錄:「八百壯士、民族典範」。毛主席的這句話,是在1938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說的。王文川是八百壯士之一,這應該很光榮吧?
王文川一生沒有告訴子女自己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英雄。
王文川把在抗日軍隊的幾乎所有信息都銷毀了,這是恥辱?還是光榮?
王文川一生沒有領到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章。
王文川住在又黑又舊的房子里,所有傢具都是半個世紀前的,除去電視。
王文川月收入900元,醫葯費可以報銷80%。真是:貪官一席宴、文川一年糧。
王文川子女給相關單位打了無數電話,希望改善待遇。結果可想而知。
王文川在文革中不但自己受到沖擊,而且,殃及子女的人生命運。
王文川及其家屬這次去上海時,開始是打算自費的。這是光榮?還是恥辱?
王文川這次從上海回來,淞滬抗戰館和上海市民分別給他,及其家屬,報銷了全部車費和住宿費用。這是光榮?還是恥辱?
王文川70年前為上海作戰,他和前市委書記陳良宇怎麼比?那真是,天壤之別。
「8•13」淞滬抗戰紀念日過去了,年逾九旬的王文川,除去在相關抗日戰爭的紀念日以外,再也不會有人能想起他來,他將在那間陳舊的屋子裡默默地生活下去。直到自然消失。
你說他「恥辱」吧?他自己感到很是「光榮」。
你說他「光榮」吧?他自己又感到很是「恥辱」。
——現實就是這么矛盾!
而且,90歲的王文川自己不「蹦鐺」,很可能就被淹沒在「恥辱」的海里。
所以,他在七月,就給我來電話,希望在八月去上海。在「8•13」淞滬抗戰70年的時候,他想去上海參觀淞滬抗戰紀念館,想去參觀分別70載的四行倉庫。他說:「我在練習走路,我雖然癱瘓37年了,但是,在四行倉庫,在謝晉元團長的雕塑前,我想站著敬禮!」
王文川是國民黨的士兵,這是無疑的。國民黨軍人在中國已往的社會狀態中,受到各種待遇也是歷史在「那些階段」的必然!——國民黨因為腐敗,被人民請出歷史舞台!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年的紀念章只發到原國民黨抗日軍人的少將軍銜的,這也是歷史的史實。我這次陪同王文川參觀四行倉庫博物館的時候,館領導親口告訴我:
「謝晉元的夫人原來也是倍受歧視的。謝晉元的兒子還是拉送煤車子的工人哪。」
——我將信將疑。我看見一件小事兒:有記者希望和他交換名片,他一臉的鄙夷。他哪裡送過煤?送過煤的工人,一生都應該是偉大、謙和、友善、友好和善良的。
已往,就是已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58年了,多少風風雨雨!
——關鍵的問題就在這里:「8•13」淞滬抗戰爆發70年!他王文川這次,如果自己不去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和四行倉庫的話,這最後「光榮」的機會就會永遠地失去了。
「8•13」,淞滬抗戰70年的時候,淞滬抗戰紀念館的湯館長、沈副館長都是希望僅存人世的三位老兵光臨淞滬抗戰紀念館的。但是,三位老人都90歲以上,誰能承擔「發生意外」以後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及其「道德責任」?所以,需要一個現代抗戰文學作家穿針引線、陪同前往。於是,我不但有幸目睹了四行倉庫老兵王文川完成自己最後的人生夙願,而且,親眼見證了原國民黨軍人90歲的王文川,103歲的張葆琛,90歲的張啟元,92歲的郭興發老兵少有的人生光榮時刻!
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在四行倉庫保衛戰舊址現在的四行倉庫,他們確實是光榮的;他們的面前有攝像機、照相機、錄音機,有一群漂亮的女記者和帥氣、高大的男記者。幾乎是幾個小時,記者都在采訪他們;車輪戰術、輪番轟炸。鮮花、掌聲、微笑、贊揚、攙扶、尊敬、感嘆、敬畏、嘆息、關心、呼喚、贊美、美食、美酒,——完全是沉浸在美好的海里。
總之,腐敗份子們天天過的生活,幾個抗戰老兵也嘗了幾天!
5、照片說明:王文川在家裡練習走路,他說要站著給謝晉元團長敬個禮
我是一直希望英雄是永遠光榮的。
雖然如今的社會是「各領風騷」兩三天的時代。
我現在也這么認為:即使光榮幾天也不錯。也是時代的進步。
我甚至希望中國人向美國人學習,他們的南北戰爭以後,一方的恥辱並沒有延續。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年,很多國家的元首不但在物質上,而且在精神上善待為國作戰的老軍人。我還沒有聽到參加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戰役、和倫敦保衛戰的軍人們有待遇不同的報道。
我從1991年在日本采訪原侵華日軍老兵。
我一直研究原侵華日軍的戰鬥力(在侵華戰爭初期)為什麼比中國軍隊強。
我一直研究區區不到200萬日軍,居然佔領我半壁江山、奴役我數億同胞!
我一直研究侵華日軍怎麼佔領了我們中國15年?從1931年到1945年。
四,淞滬抗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機槍手王文川在上海的浮光掠影
6、照片說明:事隔70載老兵王文川一下火車就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
上海的歡迎儀式非常實惠,人雖少,意更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副館長沈建中和王文川握手,代表政府、代表歷史的瞬間。上海小學生樂隊三人演奏了管弦樂《思鄉曲》,代表上海人民對為保衛上海流血、犧牲軍人們的思念和尊敬。上海教師二人,打出橫幅「歡迎抗戰老兵回家」,讓王文川老人看了老淚縱橫。上海記者去了數人,有上海電視台、上海寶山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文匯報等媒體。
7、照片說明:王文川在淞滬抗戰紀念館門口受到歡迎
8、照片說明:參加淞滬抗戰的老兵們在四行倉庫陳列室門口敬禮
90歲王文川撫摩老團長謝晉元雕像失聲痛哭
❷ 3分鍾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紅色經典小故事3分鍾篇1:海娃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紅色經典小故事3分鍾篇2:小偵察員張嘎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紅色經典小故事3分鍾篇3:小衛生員孫大興
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❸ 紅色革命故事 紅色革命故事有哪些
1、《一袋干糧》的故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2、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3、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4、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5、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6、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7、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8、「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9、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10、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❹ 海軍故事
貓抓老鼠(1)
八十年代某一天,我觀通站發現在我領海附近有一支快速運動的不明國籍的艦隊。那天正趕上海面有強風暴。在一陣緊急出航的鈴聲中我們出發了,軍艦一出港口大家就慘了,左右上下前後天旋地轉,鼻孔里,嗓子里塞滿了面條,吐不出咽不下(海軍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出海期間不吃面條和油條)。不過大家都在戰位上准備了三寶之一的油漆罐掛在胸前。距離目標不遠了,幾艘軍艦變換隊型小心接近,打開強光燈一照,哈哈,原來是英國皇家海軍駐香港艦隊的七八艘巡邏艇,看來他們也怕大風浪。一組信號打過去,命令它們離開我領海,否則就不客氣。從舷窗探出一個胖胖的腦袋打了一個OK手勢。幾艘英艦起錨
轉了一圈突然加速向我大陸方向開去。「撞它們,趕出去「,接到命令後我三艘艦艇直插過去擋住去路。看著它們小小的艦身(我唯一一次感到自豪)在涌浪里漂浮不定,艦長倒犯難了。撞太重了它會翻沉,撞太輕了它還跑。我噸位大,它數量多,一會趕跑了這艘那艘又往裡闖。一夜就這樣過去了。天慢慢放亮,搞得大家精疲力盡。新鮮事又來了,它有兩艘艇派人拿雞蛋和土豆砸我們。我們艦務長則組織人用洋蔥回敬。還有一弟兄拿來一個菜筐,裡面墊上毛毯專們迎接它們的雞蛋,當然一完好的也沒接著,自己倒成了蛋製品。老這樣也不是辦法呀,副長想了一個好辦法,我一弟兄內穿全村防化服外套防火服頂著對方打來的棍棒,把纜繩掛在它的攬拄上,在它砍斷前可把它們拖好遠。
中午傳來好消息,我方增派了十艘護衛艇接替我們。對方看站不到便宜,灰溜溜地加速跑遠了。
結果:我輕傷三人。損失洋蔥六筐。艦身輕微刮傷。竹竿四根。菜刀一把。纜繩一根, 對方輕傷數人。土豆雞蛋不詳
海軍故事(專欄)八十年代的台海軍事對峙(2)
發生在八十年代的台海軍事對峙
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對全世界宣布,台灣海峽及其周邊海域的海圖繪制完畢,結束了長期使用外國人繪制的海圖。一紙聲明看似平常,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參加海繪和為其護航的我東,南兩艦隊的官兵心裡才清楚。
為了順利完成任務,我海測船一律被漆成白色。當時,東南沿海出現了一支白色的奇怪的艦隊。就是這樣的一支大規模的艦隊(建國以來最大一次海軍積結)讓台灣當局大為緊張,台灣也出動了所有戰斗艦艇與我在台海展開軍事對峙。
這次軍事對峙歷時半年。其間,大小磨擦不斷,雙方最終沒有攘成大規模戰斗。
海軍故事(專欄)偵察美海軍編隊行動(3)
一次近乎實戰的偵察美海軍編隊行動(本人親身經歷 )
路線:台灣南部雲澳島——香港
時間:上世紀 我方:八艘獵潛艇
美方: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四艘,護衛艦二艘,補給艦兩艘
海情:十級風浪,獵潛艇搖擺40度
過程:雙方有互相追逐,有信號聯系。武器均裝實彈,雙方最近100米
結果:我方完成預訂任務,錄像,像片清晰。美方進入香港
總結:我方所有艦員嘔吐,大批艦員吐血。一艘獵潛艇電舵失靈
❺ 紅色故事有哪些
紅色故事有哪些?有很多,下面是一部分。1、《小英雄雨來》,2、《烽火三少年》,3、《狼牙山五壯士》,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5、《井岡山的故事》,6、《劉胡蘭傳》7、《誰是最可愛的人》
(5)海軍紅色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紅色故事主要指革命期間的故事。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系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系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里,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