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是指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
從前,有個人帶著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裡去了。
怎麼辦呢?他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著。
劃船的人很著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著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里下去找就行啦!」
劃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裡,劍又不會跟著船走,怎麼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夫的話,於是,船夫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裡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麼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裡,現在船走了這么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舟」是「船」,「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精彩推薦:
成語故事:望梅止渴
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成語故事:一寒如此
B. 刻舟求劍古代成語故事
1、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2、刻舟求劍的材料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用法】連動式;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多含貶義。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應當記取~的教訓,使我們的思想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3、刻舟求劍的點評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C.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如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里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里刻上了記號,現在怎麼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成語寓意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
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裡落下去,就從哪裡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
D.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的意思是指在劍落水的船幫上刻上記號,船停後,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比喻不會隨著事物的變化來進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舊的、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出自《呂氏春秋·察今》。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吧!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舟 是 船 , 求 是 尋找 。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成語】:
刻舟求劍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都紛紛的大笑了起來,說:船是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後評論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出處
《呂氏春秋》。
在戰國的時候,一位楚國人很喜愛劍術,總是隨身攜帶一把寶劍。他做事非常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學劍時師父怎麼教的他就怎麼練,甚至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來不肯改變一下。
一回,他經過山林,看見一位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把斧頭掉進山谷去了。從山上往下看,不知斧頭落在何處。只見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去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一直在旁邊瞧著,心裡十分佩服那位樵夫,於是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中。
有一天,這位楚同人搭乘一條渡船過江去。大家站在船上一邊觀看江景,一邊談天,這位楚國人恰好站在船舷邊。渡船行到江中,忽聽「撲通」一聲,楚國人不小心,將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同船的渡客見了,急忙請船家停船。一位好心的渡客勸這位楚國人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笑著搖搖頭,不慌不忙地說:「我自有妙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劍是從這里掉下去的!」然後他站起身,招呼船家繼續行船。一位會游泳的青年要幫他下水打撈,也被他笑著謝絕了。
渡船在江上行了好久,終於到了岸邊。這位楚國人這才慢慢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他所刻的記號那裡跳下水去。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他浮出水面驚訝地說:「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渡客見他這副模樣,全都哄然大笑起來。那位青年更是笑痛了肚子,他說:「渡船已經走了這么遠,而掉在水裡的劍是不會走的,怎麼能刻舟求劍呢?你是不是太糊塗了?」
釋義
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這個可憐的楚國人就這樣被人們談論到今天。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是幸運的。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成語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可以憑主觀做事情。人不可以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可以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