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鴻雁傳書」源自哪個歷史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漢朝蘇武北海牧羊的故事,當時蘇武自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帶牧羊,一直到漢昭帝之時,由常惠想出“大雁腳綁帛書”的計策把他救出,後世稱這個為“鴻雁傳書”。
蘇武終天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都,後世之人把這個故事加以潤色,最後就有了“鴻雁傳書”的成語,天知道,白雪漫漫沒人煙的二十年,蘇武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②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隨著故事的流傳,鴻雁傳書也廣為人知,並逐漸演化為傳信的象徵了。 漢武帝時漢廷與匈奴之間常有戰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來求和,並把扣留的漢朝使者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回應匈奴的善舉,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一幹人等出使匈奴,沒想到卻出了意外。 單(chán)於想逼迫蘇武投降,蘇武說:「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爛,日從西升。」他寧死不屈,舉刀自刎,經過搶救才倖免於難。蘇武隨後被單於流放到北海無人區牧羊。蘇武一個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萬般艱辛。 沒有糧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飢;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這時漢昭帝已繼位,匈奴老國王也已駕崩,換了新單於,漢匈議和,漢人和匈奴人通婚。漢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蘇武回去,單於謊稱蘇武已經死去,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當漢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時,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設法買通了禁卒,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還活著、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於講:「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就不應該欺騙漢朝。 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牧羊,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於聽後大為震驚,以為蘇武的忠_感動了飛鳥,連鴻雁也替他傳送消息了。他無法再抵賴,只能向漢使道歉,把蘇武放了回來。 這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隨著故事的流傳,鴻雁傳書也廣為人知,並逐漸演化為傳信的象徵了。 來源: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③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④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這個故事流傳以後,人們就用鴻雁傳書來代指信使,或者傳遞書信,在不少詩歌中都會引用這個典故。
早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詩
最早寫鴻雁傳書的詩,來自南北朝齊梁時期,齊梁時期的詩人何遜有一首《學古詩》。
當年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博望侯張騫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歷十三年。後又奉命出使烏孫,以功封博望侯。 詩的結尾處寫到: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這兩句明確地使用了漢書中鴻雁傳書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帶著書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漢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樹。
⑤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是源自蘇武牧羊這個歷史故事。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⑥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漢代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幾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肯放蘇武回漢。
當時,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使用了一個小計謀讓漢使告訴單於;某日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於聽後無奈,只好讓蘇武回漢。此後,人們就用鴻雁喻指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傳書具體解釋如下: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一個漢語成語。
鴻雁傳書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例句:你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一時間鴻雁傳書,玉照紛飛,我不該用報紙上的報道打擊你。
⑦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牧羊這個歷史故事。
蘇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單於對蘇武帶來的禮物並不感興趣,反而聽從小人挑唆,將蘇武等人扣押了起來,單於將蘇武送到被海邊上去牧羊。蘇武在荒無人煙的北海度過了較長的歲月,直到漢武帝死去,漢昭帝即位。
單於並不想放蘇武回漢朝,向漢朝使者謊稱蘇武死了,蘇武身邊的侍衛,用盡千方百計把蘇武的情況告知給漢朝使者,並想出要回蘇武的方法。
漢朝使者再次見到單於,按照想到的妙計,讓單於認為蘇武感動了大雁,讓大雁將他的情況傳遞給漢昭帝,單於承認了謊言,並派人將蘇武送回京城長安。
蘇武沒有因為權勢、金錢屈服,反而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放在漢武帝派發的事情上面,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蘇武侍衛想出的計謀,成就了「鴻雁傳書」這個漢語成語。
鴻雁傳書釋義:
讀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表達意思: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形容詞,修飾主語或賓語
例句:雖然鴻雁傳書,但柔弱的嬌妻抵不住人生的風霜。
鴻雁傳書,雁鳴是期盼的表達;郵差送信,郵票傳遞溫暖牽掛;簡訊祝福,送給想念的他;鈴聲是濃情的酒,震動似馨香的茶,世界郵政日,形式常變,情意不改,祝福依然。
⑧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是哪個歷史故事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於蘇武的故事。
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óngyànchuánshū。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⑨ 鴻雁傳書是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蘇武牧羊」的歷史故事。在漢朝時期,奉命出使匈奴的蘇武被扣留了十幾年,匈奴多年來威逼利誘勸降蘇武,蘇武都沒有投降;後來漢朝與匈奴和親,要求釋放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最後漢使設計欺騙匈奴說:漢皇射下的大雁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蘇武未死。匈奴單於只能放了蘇武。
鴻雁傳書的意思
鴻雁傳書也叫做飛鴿傳書。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有「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望飛鴻」就是盼望書信的意思。鴻雁原本是大型候鳥,每年在秋季時就會南遷,因此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一般用來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鴻雁傳書的出處
《漢書》卷五十四: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⑩ 人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這個成語源自於西漢愛國英雄蘇武被困匈奴這一歷史故事。漢武帝在位期間一心想要解決北方匈奴所帶來的安全隱患,為此沒少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這蘇武就是其中之一。天漢元年,匈奴率先向漢朝示好將早前扣留的漢朝使者送還,漢武帝見狀便也緩和態度,遂派出蘇武前往匈奴送禮。不曾想蘇武抵達匈奴之後就被捲入了一場謀殺計劃之中。
漢朝使者聲稱漢昭帝有一日從天空中射下一隻大雁,底下宮人將這只大雁呈給昭帝時發現這只大雁的腳上系著帛書。該帛書的內容便是說蘇武身在北海。匈奴單於一聽便知道蘇武還活著這件事情已經暴露,所以最後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歸還蘇武。此事之後人們便開始使用“鴻雁傳書”這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