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史記當中的故事還有哪些

史記當中的故事還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30 18:35:48

1. 《史記》中有那些故事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 學習幫助
問題描述:

說出名稱就好,越多越好!

解析:

《魏其武安侯列傳》,《史記·李將軍列傳》。」

《史記·司馬遷傳贊》

240.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1.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2.(帝嚳高辛)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4.舜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5.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7.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8.余(指司馬遷)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249.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國,三百里諸侯。侯服外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綏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0.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4.故天子聽政,頌則基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256.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7.驩欣奉教,盡知法式。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野謹,故不久長。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59.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箸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0.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盯散,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1.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2.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征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263.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264.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缺,輒補之。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7.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僇,而民不犯。何則?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吾甚自愧。故夫馴道不純而愚民陷焉。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8.帝親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軍吏卒。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269.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雲「出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270.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271.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5.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風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7.散軍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稅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悌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78.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學:

151.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152.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153.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154.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155.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156.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157.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58.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59.繆公享國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繆公學著人。生康公。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160.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161.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2.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3.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164.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表見春秋、國語學者所譏盛衰大指著於篇,為成學治古文者要刪焉。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165.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166.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167.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168.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悌也。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習:

50.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5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52.(始皇)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庄。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53.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54.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55.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後威耳。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56.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57.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58.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於樂府習常肄舊而已。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59.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 *** 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60.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61.而衛靈公之時,將之晉,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聽而寫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靈公曰:「可。」因復宿。明日,報曰:「習矣。」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2. 你還知道《史記》中的那些故事

1、《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釋放回國。他一心想要報仇。為了激勵自己,他直接躺在柴鋪上,在房裡掛著一個苦膽,睡覺前拿到嘴裡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被俘的痛苦和恥辱。

2、《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讓他的門客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呂不韋覺得其中詳細記述了天上地下世間萬物從古至今的事情,稱為《呂氏春秋》。讓人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請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3、《史記·高祖本紀》:父老鄉親們苦於秦朝的嚴苛法律已經很久,但是偷偷議論的要被處以死刑。先入關的人就稱王,現在和父老鄉親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的判處死刑,傷人的要坐牢。剩下的法律全部取消,所有悔正官宦和平民都能一樣生活。

4、《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從年輕的時候就學習兵法,認為沒有人能夠比他還要厲害。母親問趙奢原因,趙奢說:「事關生碧野悔死的事情,趙括把它說得太簡單。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讓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脊瞎國的一定是趙括」。

5、《史記·陳涉世家》: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陳涉小時候家裡很窮,被人僱傭耕田賺錢。一天,他對一旁一起做工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有錢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同伴聽了他的話,都笑他白日作夢。

3. 史記中的10個經典故事有哪些

1、負荊請罪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一起在趙國當官。藺相如比廉頗的功勞大,所以官位也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數次圓咐差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的利益,不與廉頗計較。後來廉頗感到慚愧橘皮,於是光著上身,背上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後來用負荊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

2、鴻鵠之志

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陳涉小時候家裡很窮,以被人僱傭耕田賺錢。一天,他在休息時,對當下社會不公平的現象越想越是氣憤,就對一旁一起做工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有錢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同伴聽了他的話,都笑他白日作夢。他不禁嘆息說:唉,燕雀怎能理解鴻鵠的遠大志向呢!後來用鴻鵠之志比喻胸懷遠大志向。

3、毛遂自薦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攻打趙國,平原君到楚國尋求幫助,毛遂便主動要求跟著一起前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也沒有得出結果。這時毛遂挺身而出,與楚王講述了利害關系,楚王立馬答應派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

4、破釜沉舟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帶領全軍渡過河後,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都沉入河底,砸破做飯的的鍋,燒掉宿營,每個士兵只帶三天的糧食,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後來用破釜沉舟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5、韋編三絕

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孔子反復閱讀《周易》,看的多了而導致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後來用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

6、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釋放回國。他一心想要報仇。為了激勵自己,他在晚上睡覺時不用被褥,直接躺在柴鋪上,警示自己國恥末報,不能貪圖舒服;在房裡掛著一個苦膽,睡覺前拿到嘴裡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被俘的痛苦和恥辱。後來用卧薪嘗膽表示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一到楚國,而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鍾名。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過百萬雄師。後來用一言九鼎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8、一字千金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讓他的門客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了有二十多萬字冊子。呂不韋覺得其中詳細記述了天上地下世間萬物從古至今的事情,稱為《呂氏春秋》。讓人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請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後來用一字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9、約法三章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簡型《史記高祖本紀》

父老鄉親們苦於秦朝的嚴苛法律已經很久,但是偷偷議論的要被處以死刑。先入關的人就稱王,現在和父老鄉親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的判處死刑,傷人的要坐牢。剩下的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宦和平民都能一樣生活。後來用約法三章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10、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就學習兵法,對於如何用兵打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認為沒有人能夠比他還要厲害。曾經與父親趙奢談論戰事,趙奢無法難倒他,但是父親就是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母親問趙奢原因,趙奢說:事關生死的事情,趙括把它說得太簡單。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讓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的一定是趙括。後來用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4. 關於史記的故事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那你知道關於史記的 故事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史記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史記的故事:商代秦人
費昌是大費的玄孫,生活在夏桀的時候。他看到夏人 政治 黑暗而商族正在日益興盛,便率領族人離開夏朝去投奔商族。他本人做了商湯乘車的御者,幫助商湯在鳴條戰役中打敗了夏桀。孟戲、中衍二人是大廉的玄孫。中衍長著鳥一樣的身體,但是卻能像人一樣說話,非常奇特。太戊帝聽說此人以後,打算任命他為自己乘車,但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吉利,因此進行占卜以定吉凶。結果是吉,於是,太戊帝把中衍召來為自己駕車,並且把自己美貌的女兒嫁給了他。從太戊帝以後,中衍的後代子孫里每世都有人建功立業,成為商朝的輔政大臣。因此,嬴姓一族在商朝大都顯貴,勢力也非常強大,最終成為了諸侯。中衍的玄孫名叫中潏,中潏與他的族人居住在西戎地區,保衛商朝的西垂疆域,他的兒子名叫蜚廉。

蜚廉生了個兒子叫惡來。惡來力氣過人,而蜚廉則善於奔跑,父子二人都憑借各自的特長侍奉商紂王。周武王興兵伐紂的時候,一並殺掉了惡來。此時,蜚廉正在北方為紂王製作石質棺材。事成以後,蜚廉准備回京復命。但是,紂王已死,蜚廉無處復命,於是他在霍太山建築祭壇,祭奠紂王並向他復命。在修築祭壇時,蜚廉得到了一具石棺,上面的刻文說:“上帝詔令處父(蜚廉的別號)不要參與殷人的叛亂,特意賞賜給你這具石棺,來光大你的氏族。”蜚廉去世以後,就被安葬在霍太山。
關於史記的故事:賢者百里奚
秦穆公是宣公的弟弟。宣公去世以後,他的弟弟成公即位。成公去世以後,穆公即位。他登基第一年,便親率軍隊攻伐今陝西省平陸縣的茅津,取得了勝利。三年以後,他將晉國公主,即晉國太子申生的姐姐迎娶為夫人,藉此與晉國結好。

此時,晉獻公滅亡了虢國、虞國,俘虜了虞國國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被俘以後,以秦穆公夫人僕役的身份陪嫁到秦國。此後,百里奚從秦國逃跑,打算逃到楚國去,不料,在邊境上被楚人捉住了。穆公聽說了百里奚賢能,便想用重金贖回他來輔佐自己。但是,他擔心重金會讓楚人產生更大的貪欲,反而不會釋放百里奚,想了好久,穆公就派使者對楚人說:“我國的陪嫁奴僕百里奚現在被你國捉住,我國打算用五張黑色公羊的毛皮來贖回他。”楚人並沒有多想就答應了這個要求,把百里奚交還給了秦國。

當時百里奚已經有七十多歲了,被關在監獄里,秦穆公親自到監獄里把他釋放出來,和他討論治國的道理。百里奚辭謝說:“在下是亡國之臣,哪裡還值得君王您的詢問!”穆公回答說:“虞國的國君不能重用你,因此而亡國,這是他不識人才,這並不是你的罪過。”穆公執意向百里奚請教,兩人促膝長談了三天三夜,秦穆公很受啟發。穆公很賞識百里奚,便讓他輔佐自己,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因為百里奚是用五張黑色公羊的毛皮贖回來的,所以秦人稱之為五羖(黑色的公羊)大夫。對於如此的尊崇,百里奚推辭說:“我有一個朋友叫蹇叔,我的才能還不如他呢,只不過他的賢能不被世人所知。從前,我在游歷齊國的時候,落魄到了討飯的地步,就是蹇叔收留了我。後來,我曾經打算追隨齊國國君無知,蹇叔阻止了我,不讓我去。不久齊國就發生了內亂,於是我也因此而免於禍亂。此後,我又到了周朝。周王子頹特別喜歡牛,我就借養牛來接近他。等到頹要任用我的時候,蹇叔再次勸阻了我,讓我離去,這才又一次倖免於難。我侍奉虞國國君,蹇叔不同意,我雖然知道虞君不會重用我,但是因為貪戀功名利祿,我仍然留了下來。我兩次聽從蹇叔的勸告,都得以倖免於難;但只一次沒有聽從他的 意見 ,便遭遇了虞君亡國的災禍。因此,我深深地了解了蹇叔的賢能。”於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禮迎請蹇叔,任命他為上大夫。
關於史記的故事:千里奔襲
穆公三十年,秦國協助晉國圍困鄭國。鄭國派使者向穆公闡明了秦晉兩國滅亡鄭國的利害關系,語重心長地說:“滅亡鄭國只會使晉國的實力增強,這對秦國不但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晉國的強大會使秦國產生更大的憂患。”秦穆公聽了之後感到很有道理,於是罷兵回國了,晉國也隨即撤兵。

後來,鄭國的內奸向秦國獻計說:“我把守著鄭國城門,秦國可以派兵來襲擊鄭國。到時候,我們雙方里應外合,此事必成。”對於此事,穆公詢問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見。而他們卻都回答說:“我軍途徑好幾個國家、行程千里去襲擊他國,很難取得 成功 。既然有人出賣鄭國,誰又能知道我國會不會也有內奸隊動向告訴給鄭國呢?所以,此次奔襲不能進行。這一次,一向英明、仁義的穆公卻沒有聽從賢臣的建議。他任命白乙丙、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和蹇叔之子西乞術為,率軍襲擊鄭國。軍隊出征那天,蹇叔和百里奚前來送行,卻痛哭不止。穆公聽說此事,不高興地問他們說:“軍隊出發作戰,你們卻在此痛哭,這是什麼意思啊?”二位老人回答說:“臣下不敢打擊軍隊的士氣,只是我們的兒子從軍出征,而臣下已經年老,恐怕他們回來晚了就無法相見了,因此在這里哭泣啊。”二位老人退下後,私下裡對他們的兒子說:“秦軍如果失敗,一定是在崤山這個險要之地。”

秦軍一路東行,先是越過晉國領土,接著經過周王室都城洛邑的北門。王室成員王孫滿見狀,感慨地說:“秦軍行動不合禮法,肯定會失敗的!”當秦軍行進到滑這個地方時,正巧碰見了鄭國商人弦高。弦高當時驅趕著一群牛,准備到周地去做買賣。他遇見了秦軍,看出他們要去攻打自己的國家,擔心自己被捉去殺掉,便隨機應變,把自己的牛獻給了秦軍,並且對他們說:“聽說貴國打算征伐我國,因此我國國君正在認真謹慎地准備抵抗貴軍,並且派在下用這些牛來犒勞各位。”聽了弦高這番話,秦國的三位互相合計道:“我軍准備奇襲鄭國,不料鄭國已經知曉我軍動向,等到我軍趕到鄭國,最佳的進攻時機早已經錯過了。”於是,秦軍滅掉了晉國的邊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偃師市東南),就班師回國了。

猜你感 興趣 :

1. 史記中的故事有哪些

2. 《史記》中的故事

3. 史記中的故事內容

4.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

5. 史記中的故事10個

1、負荊請罪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廉頗和藺相如同在趙國做官。藺相如因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想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處處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感到很慚愧,就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請他責罰。後來用「負荊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

2、鴻鵠之志

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是當時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

陳涉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被人僱傭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時,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越想越是氣憤,就對一塊休息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富裕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同伴聽了他的話,都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白日作夢。他不禁嘆息說:唉,燕雀怎能理解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3、毛遂自薦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族粗。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借指自己推薦自己。

4、破釜沉舟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5、韋編三絕

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兆寬鎮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6、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傳》。

釋義: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追求富貴,只要能鍾鳴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罰而死也無所謂,我好不容易獲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寧願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雖飽學卻窮困,在齊地被眾儒生排擠,不容於齊,借錢借不到,去北方燕、趙、中山等地,還是不遇,入關希望衛將軍引薦給聖上,沒有消息,手中沒錢,諸賓客都討厭他,最後豁出去伏闕上書,竟然獲得重用。

大臣紛紛向他行賄,有人勸他說:「你這樣太過分了!」

主父偃說道:我從青年時就出外游學,達四十巧運多年,弄得雙親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朋友不願收留我,投在將軍門下時其他賓客都厭棄我,我困厄的時間太久了。現在我有了權勢,為了榮華富貴,法場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願!

這說法類似於後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7、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張耳陳餘列傳》。

釋義:當初兩人互相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誠懇,最終卻反目成仇,非置對方於死地不可,這是為何?

張耳和陳餘早年刎頸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陳餘比張耳小,他對張耳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

後來項羽分封天下,張耳為王,陳餘為侯,陳餘大大不服,因為張耳、陳餘對於恢復趙地的功勞是同樣的。

陳餘用武力趕走張耳,使得張耳逃到劉邦那裡。

劉邦與項羽爭斗時,劉邦要求陳餘歸到自己一方,陳餘提出的條件竟然是要劉邦殺了張耳才會答應。

劉邦殺了一個和張耳長得像的人,把人頭送給陳餘。陳餘發現受騙後,就投向了項羽一方。韓信與張耳破趙地,斬殺了陳餘。

8、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出自《刺客列傳》。

釋義:有本事的人只會為賞識自己的人做事。《刺客列傳》後面還有類似的一句「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是說把我當成普通人來對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態度報答他;把我當成國士來對待的君主,我就以國士的態度來報答他。

女為悅己者容,可以說是對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

9、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出自《儒林列傳》。

釋義:學者要依據學術真理發言,不要為了阿諛世俗權勢而撒謊。

漢武帝徵召轅固生入朝廷做官時,公孫弘也在被徵召之列,當時轅固生瞪著眼睛對公孫弘說了上面那句話。

公孫弘做官後果然曲學阿世,證實了轅固生的先見之明。

10、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出自《李斯列傳》。

釋義:一個人是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選擇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年輕的時候做一個小吏,在上班地方的廁所里,看到老鼠在吃臟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在官府的糧倉里,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

於是李斯深有感慨,說了上面那句話。

人類社會有不同的階層,有貧富差距,人追求好的生活環境和地位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保障社會的公平和諧也是很重要的。

6. 史記中的故事

1、《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一忍再忍的故事: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pīyí「圯」為橋的意思)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張良能夠一忍再忍老頭的很顯然故意的折辱,終於抑制住了剛銳之氣,塑造成能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謀略者。「張良忍於取履,終有封侯之榮。」

2、劉邦能忍而得天下

劉邦首先攻佔咸陽,如按楚懷王之約,劉邦本應封為關中王。項羽40萬大軍入關,劉邦不但沒做成關中王,連封地都變為漢中,劉邦一肚子怨氣,但沒有發作,忍了。

在楚漢對峙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興分我杯羹』」項羽用劉邦的老父為籌碼,要挾劉邦。

劉邦真有忍耐力,說您要烹食老父,請分我一杯羹,硬是搞得項羽沒有一點辦法,只好作罷。

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進入關鍵時刻,垓下之戰一觸即發,憑劉邦的力量肯定打不過項羽,於是派人給韓信、彭越送信,令其率領人馬齊聚垓下與劉邦合圍項羽。

《淮陰侯列傳》載:「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劉邦能夠忍住韓信趁他形勢不利時伸手要王的憤怒,並立即派張良帶著印綬去加封韓信。韓信做齊王後,與劉邦等軍包圍項羽,直逼項羽自刎。劉邦終於得天下,開漢代基業。

3、韓信忍於胯下,卒收登壇之拜。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內心)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於是信孰視之,俛(俯)出袴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其實並不是他膽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有傳說韓信富貴之後,找到那個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為韓信要殺他報仇,沒想到韓信卻善待對屠夫,並封他為護軍衛,他對屠夫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

4、你在地下還要反?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他兒子偷偷買了皇家用的盾牌刀劍給父親陪葬用。後來被告發。

法官:「你要造反。」周亞夫:「我買了陪葬用的,你怎麼能說是造反吶?」

法官:「不管了,即使你在地上不造反,在地下也會造反!」

我猜,一千年後,等周亞夫在地下見了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新來的岳飛,一定會說:這些禽獸們,一千年來整人的套路都不會變變啊!

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絳侯周勃世家》

5、卡住自己命運咽喉的商鞅

商鞅變法,立了一籮筐的嚴刑峻法,也得罪了一大波人。在後台秦孝公崩後,他遭到了敵對勢力的瘋狂反撲。

晚上逃亡到一家賓館准備入住,老闆並不認識他,死活不讓住:客官,您不知道嗎,商鞅有規定,這住店沒驗身份證的話,我也是要跟著判罪吶!面對這戲劇性的一幕,商鞅愕然:沒想到我商君之法,竟然積弊至此了......

他從未這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卡住自己命運咽喉的力度。他恨不得穿越回去,抽那個正在立法的自己一大嘴巴。

如果政策的制定者,當有朝一日被這政策加於己身,依然能覺得合情合理,那麼這就是一條好政策吧。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商君列傳》

7. 史記中的10個經典故事

史記中的10個經典故事如下:

1、勾踐卧薪嘗膽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

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8. 史記中有哪些歷史故事

大禹治水,武王伐紂,烽火戲諸侯,呂後專權,文景之治,退避三舍,孫子兵法,毛遂自薦,卧薪嘗膽,將相和,寒門名將,.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卧薪嘗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沖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閱讀全文

與史記當中的故事還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儒家經濟觀點是什麼 瀏覽:333
商業和愛情哪個更重要 瀏覽:585
什麼時候的愛情是純真的 瀏覽:975
怎麼說服長輩辭職事業編去經商 瀏覽:817
不幸婚姻給了你什麼呢 瀏覽:344
愛情里怎麼才能成熟一點 瀏覽:868
有多少人追求幸福 瀏覽:79
兵團事業編哪些地方招生 瀏覽:785
幸福限的音量是多少 瀏覽:745
大舌頭美女叫什麼 瀏覽:216
幸福之門有哪些鑰匙 瀏覽:664
經濟環境污染如何治理 瀏覽:540
如何看待當今西方經濟學的階級性 瀏覽:929
中民循環經濟怎麼樣 瀏覽:635
健康達人做什麼的 瀏覽:218
順風局也會輸什麼意思愛情 瀏覽:414
成都幸福里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70
宮中美女數第一是什麼生肖 瀏覽:226
大連疫情健康碼叫什麼 瀏覽:184
美國經濟危機有哪些教訓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