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認父的故事有哪些

認父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30 11:11:23

『壹』 《憑畫認父》中讀書人的父親離開家去做什麼了

離開家經商。

母子二人一直拿著畫像來找尋丈夫和父親,他們的做法似乎沒錯,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則螞搭因素,人的外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變化著的。

故事內容:

歙地風俗習慣:許多人外出經商物行。有個讀書人,他的父親在壯年時去陝西、甘肅一帶做生意,離家已三十多年了,只有在廳堂里還懸掛著父親的畫像。一孫拿天,父親回來了。

他兒子一看,感到不像自己的父親,就暗自將畫像與他比,果然沒有一處相同。於是拒絕接受說:「畫像上,我父親又胖又白,而你又瘦又黑。我父親胡須很少,而你胡須很多,鬢毛也白了,連帽子,衣服,鞋子和鞋帶子都是完全不同啊!」母親走出一看也說:「唉!果真很不一樣呀。」

他父親眼看被拒之門外,急忙與他母親講起往事,直說到畫家的姓名,畫像前後經過,他母親才愉快而親昵地說:「這真是我的夫君。」因此,他兒子上前行禮,認了父親。丈夫、父親是天下最親近的人,竟受一幅畫像束縛,以致妻子和兒子產生懷疑。

那些讀書人偏偏不懂得經書、史書正如帝王聖賢的畫像一樣,他們專門拘泥於經書、史書上的記載卻忘了去深入探求聖人的思想,這就是所說的拘泥於畫像而拒絕真正的父親啊!

『貳』 歷史上有那些孝順父母的故事,求解

歷史上孝順父母的故事:

1.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4.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叄』 女兒一眼認出爸爸石像含淚擁抱,這背後有著怎樣令人感動的故事

這背後的故事十分動人,原來,小女孩的父親張曉林在他39歲就罹患肝癌去世。在他生前,他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盡其所能幫助四川大涼山的孩子們能夠有學上,有書念。因為他長期和妻女分開,女兒經常只能在照片和視頻上見到父親。小女孩父親走的時候,她只有一歲多。當小女孩到了三歲半時,小女孩媽媽吳美麗帶她到畢帆大涼山她父親參與捐建的學校里去。當小女孩一看到父親的塑像,就情不自禁地抱住塑像的頭,摸著塑像的各個部位說著:“這是耳朵、鼻子、眼睛......”

妻子代丈夫完成遺願

張曉林走的時候,他還有心願未完成。妻子吳美麗了解丈夫的心思,所以,在從丈夫離開的打擊中恢復之後,吳美麗決定接續他未竟的事業並完成了第39所希望學校的捐建。

『肆』 四川一小女孩一眼認出爸爸石像,含淚擁抱,背後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7月15日,一條名叫「3歲女兒一眼認出來父親雕像含著淚相擁猛謹」的視頻霸屏互聯網,這則新聞報道背後的「愛心故事」也打動千萬網民,女生爸爸張曉林從2014年開始在四川大涼山做姿知野公益,依次協助本地修建了39座希望學校。2020年正月初七,張曉林因胃癌晚期醫治無效過世。但是,事兒卻疑是產生翻轉,微博上前不久發生一則相關張曉林借公益慈善捐款謀利的曝料貼。

小女孩的父親叫張曉林,從2014年逐漸,他一直堅持在大涼山做公益,死前協助本地修建了39座希望學校,2020年正月初七因胃癌晚期醫治無效過世。他去世的時候,閨女才一歲,他給成千上萬的孩子們帶去了期待,交給女兒的,卻只有期待。

『伍』 丁郎認父 是什麼樣的故事

蒲坦臘薯劇傳統劇目<<對菱花>讓者>。
又名《丁郎認父》。
敘明代嚴嵩專權,害死忠臣杜鸞,並抄殺杜家滿門。杜鸞之子杜文學發配湖廣,改名胡文學。一日,文學浪跡大街,與年老辭局大官之胡丞相相遇。胡見文學神態非凡,又詢其為同姓,遂供其攻讀詩文。胡丞相無子,只有一女鳳英,留文學招贅之。文學身在胡府,心念舉家不幸,每日鬱郁不樂。胡特命家僮人等隨其街頭散心。文學出逃時,妻已身懷有孕。數年後其子長大,起名丁郎,特奉母命湖廣尋父。走前其母將相認之證半片菱花交與丁郎。丁郎來至湖廣,有鄉約苗青,與文學同鄉,聞丁郎尋父之事,特將其留於家中,待文學外出,以便引見。巧逢文學大街行走,苗青急命丁郎攔馬認父。文學問明丁郎家世,又見半片菱花,確系已子無疑;但因家人相偕,恐露破綻,反忍痛責打丁郎冒認官親。苗青甚為不平,讓丁郎前往胡府喊冤,復被家人拉至花園毆打,致昏迷不醒。適胡鳳英為母花園降香,見情用姜湯灌醒丁郎。丁郎出示菱花,說明原委,鳳英以子相認,後稟明其父,責文學無情,文學向其認錯,父子團聚。

『陸』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一、湧泉躍鯉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柒』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請列舉

1、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

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

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2、董永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

年齡稍微長大一點後就下田勞動來贍養父親。

董永因為家裡貧窮經常幫人做工謀生。

農活忙的時候,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

3、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他在宋仁宗天聖五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

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4、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

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 *** 到床底下了?」母親看弊並哪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

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租碼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蔽瞎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5、閻元明從小就孝順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孝子。

太和五年,閻元明被任命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為赴任遠離家鄉,不能奉養母親,甚是悲痛。

母親也很捨不得元明離開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淚,以致失明。

元明強忍悲痛向皇帝上書,請求歸家侍奉母親,皇帝准許元明回家侍養母親。

母親得知皇帝准許元明回家養親,眼睛馬上就復明了。

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

後來,刺史呂壽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詔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並准他母親頤養天年之後再出仕。

母親故去,服喪過後,元明依然悲傷,每逢忌日都慟哭不止,鄰居都很為他感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包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毅

『捌』 女兒一眼認出爸爸石像含淚擁抱,你知道哪些關於這位爸爸的故事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緊緊擁抱自己的爸爸,而有一位特別的女孩,一眼就認出了那悄迅座石像是自己的爸爸,而她也僅僅只能和石像相擁,現場令人無比感動,這位爸爸是一個英雄,他一心都撲在了公益事業,偏偏卻患上了癌症離世的時候僅僅39歲。


他用自己的行動在為這些孩子們奔波,慈善公益從未停止,可是他卻患上了肝癌,在病床上無法行走的時候,大涼山那些孩子們依然在他心中牽掛,哪怕是在住院期間,他還簽下了“曉林愛心基金”的捐贈協議,更是作為發起人注資5萬元,可最終他依然不幸去世,哪怕是在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募集善款,疫情爆發之後,他更是自己掏錢給家鄉的那些父老鄉親們購買了上萬只口罩。

被他幫助過的學生們都親切的叫他張爸爸,在他離世的時候,他的親生女兒僅僅才一歲多,每年媽媽都會帶著孩子去大涼山,孩子一看到爸爸的石像立刻撲啟棗此了上去,妻子為了完成丈夫的公益事業,完成了第39所學校的捐建,而張曉林去世的時候剛好39歲,但他永遠活在大家心中。

『玖』 三國演義為何沒有關索認父

《三國演義》中為何不記載關羽的三子關索認父??下面我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一天,忽有小校前來報告,說是門外有個小,叫做花關索,身長七尺,面似桃花,要求進見。關羽說:「喚他入來見吾。」小校傳令給關索,關索叫隨同前來的母親和妻子在門外稍等,自己先去見父。關索進府後,跪在關羽面前,流淚訴說父子多年分散原由,說自己三四歲時見父親不在家,常問母親,母親說父親自從殺了本地一個霸豪,逃難江湖,一直沒有音訊,不知在哪裡。當時家中貧困,哥哥由外公胡員外撫養成長,才知父親原先在桃園結義,現今在荊州,故而特來尋見。關羽聽了關索這番話,遲疑不信。關索哭昏於地。後經張飛詳細詢問關索,關羽與妻子胡氏敘情,才知關索叫花關索的由來,於是釋疑相認,一家人在荊州團聚。

以上這段情節,在《三國演義》最早的刊本***明嘉靖壬午即1522年***《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沒有,但在《三國演義》有的刊本中有此記載。如明代金陵人周曰的校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在第九卷中寫及此事。《全像通俗三國志傳》中也有,寫關索從荊州認父到隨孔明南征,鎮守今雲南,參加了不少軍事行動,寫得較詳細。在現今《三國演義》通行本,即清代毛宗崗父子評定本中,則去掉了關索荊州認父這一情節,只在孔明南征時提到關索。《三國演義》第87回寫孔明南征***七擒孟獲***出發之初有這樣一段文字:「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曰:『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聽得東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征南之兵,特來投見。』孔明聞之,嗟呀不已;一面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

毛宗崗在「特來投見」四字後評點道:「關索蹤跡直於此處敘出,補前文所未及。」毛宗崗評點中說「關索蹤跡直於此處敘出,」只是交代了關索本在荊州,荊州失陷後所以遲遲到南征時才入川的原由,未提及「荊州認父」之事。關索隨孔明南征,一般也只是點一下他的名字,一筆帶過,未見具體情節。整個通行本《三國演義》共有9處提到關索,其中第87回5處,88回3處,89回一處,其後再也見不到關索之名了。毛宗崗評定的《三國演義》既提到關索又沒把關索荊州認父坦孝慧故事加進去,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首先是因為關索故事流傳很久,至少在宋代已流傳很廣,他似乎感到不點到不行。六十年代末發現的《花關索傳》一書,對關索荊州認父的情節寫得十分細致。此書的後集即叫做《花關索認父傳》。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就有關索荊州認父故事。上面所提及的金陵周曰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全像三國志傳》關於關索荊州認父的情節,可能就是據《花關索傳》和元代《三國志評話》而來。毛宗崗所說「補前文所未及」,大概指的就是關索荊州認父這件事前文所沒寫。

毛宗崗為什麼只加了關索隨孔明南征而沒寫他荊州認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索其人未見史書,只是民間傳說人物。按《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只有兩個兒子,一是長子關平,隨關羽守荊州,失荊州後與關羽一起被吳將擒獲遇害;再是關興,承襲父爵,史載其少年時慎扒就有美名,「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二十歲時就任侍中、中監軍,幾年後不幸去世。其子關統繼承爵位,娶後主劉禪之女為妻,官至虎賁中郎將。關統無子,去世後由關興庶出之子關彝延續爵位。

歷史上,關羽就關平、關興兩個兒子。《三國演義》提到的關羽兒子除了關平、關興外,還有關定、關寧、關索,連關羽孫子關彝也成了關羽之子,這都是小說家的創造。可能是作者顯示關羽雖遭不幸,但其後代人丁興旺,「武聖」家門香火不絕。

關索其人雖然史無所載,但在宋代已廣為人們知曉。讓答如《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楊雄,綽號為「病關索」,宋代還傳說有綽號為「小關索」、「賽關索」等綠林好漢或江洋大盜之類人物。先前的民間傳說還講關索儀容俊美,是個年少的美男子,他一人原有兩個妻子。鮑家莊的鮑三娘也看上了他,殺死自己奇醜的男人隨關索私奔,於是關索一人有了三個妻子。

民間傳說中的關索是個俠義勇為的復雜人物。在封建社會里,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俠義勇為必然要對抗朝廷,帶有「賊」名,跟關羽掛上號就有損關羽英名。所以羅貫中《三國演義》原著中未將關索寫進去,清初毛宗崗父子加工修改的《三國演義》也只是在南征時點了一下,關索形象給人不深。

毛本《三國演義》未寫關索荊州認父,還因為關索荊州認父涉及關羽的身世以及 「亡命奔涿郡」前的一些傳說,這也是史書中所沒有的,而且有些說法明顯不合情理。說關羽在老家因為殺死欺壓鄉親的霸豪逃難江湖,還是一種俠義行為,可顯出關羽年輕時就有一副俠肝義膽,無損關羽形象,但說關羽在老家已生有關索及其哥哥,則近乎荒誕。因為關羽離家時年紀並不大。按清代《關公年譜》等載,關羽生於公元160年,他逃難江湖是在十九歲的時候。史書中對關羽「亡命奔涿郡」既未交代原由,也沒記明在哪一年,他跟劉備、張飛在涿州聚首起事的時間則是很明白的,那就是黃巾大起義那一年,即公元184年***漢靈帝中平元年***。那時關羽也只25歲,逃難江湖已有數年。說關羽在十九歲時就有了三個兒子?而且第三子關索已有三、四歲,即便在封建時代也是不可能的。

關羽的後代,在蜀亡時曾被龐德兒子龐會殺盡,事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裴松之引注的《蜀記》。龐會當時隨鍾會、鄧艾伐蜀,蜀破,為報其父之仇,「盡滅關氏家。」在荊州,則有關羽後代一脈代代相傳。據清光緒年間的《荊州府志》和《江陵縣志》載:關平隨父鎮守荊州時,娶趙雲之女為妻,生有一子叫關木越。吳兵襲取荊州時,關平妻子抱著才八歲的兒子逃出荊州城,易姓改名,避居鄉下,到西晉滅吳統一全國時,才回荊州城,恢復關姓,世代相居荊州,以守陵冢為家。清代雍正年間,關木越嫡系奉祀當陽關陵,乾隆年間奉祀荊州關廟,特准世襲五經博士,並免除一切雜派差徭。這一記載雖未見於史書,但據荊州關姓祖上相傳,他們確是關羽的後裔。荊州應是關羽後代唯一之鄉。

關索簡介:

關索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也曾登場於小說《三國演義》。在《演義》中,他是關羽第三子,荊州失陷後逃難到鮑家莊養病,傷愈後聽說東吳仇人已死,乃回歸蜀國,並隨同諸葛亮南征。

關索的出身見於《全像通俗三國志傳》,其中提及關索為關羽因殺人而逃難在外之時出生,後劉備占據荊州後,關索前來荊州投奔父親;此後劉備攻下益州,關索帶兵鎮守雲南一帶。至今雲南一帶仍流傳以關索為主角的"關索戲"。

關索的出身

劉關張桃園結義時,為了去牽掛,絕「回心」,分頭殺了對方的家小。張飛見關羽之妻胡氏身懷有孕,就領走關平,放其逃生。胡氏回到娘家,生一子。其子七歲時,觀燈走失,為索員外拾得。九歲時,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為弟子。其間,「先教黃公三略法,後學呂望六韜文,學取十八般武藝雙全」。十八歲時思念父母,回到索家,問明出身,遂以三家姓為姓名,取名「花關索」。之後,和母親一起去西川認父。途中,收拾兩伙強人,並打敗鮑家莊和盧塘寨的兵馬,娶了鮑三娘和王桃、王悅姐妹為妻。

關索荊州認父

張飛隨帶輕騎前到荊州,見雲長曰:「哥哥令吾特來替守荊州,欲兄建功。」雲長大喜,設宴敘情。忽有小校報曰:「門外有一小,姓名花關索,身長七尺,面似桃花,他要進見,特來報知。」關公曰:「喚他入來見吾。」小校傳令與索。索謂母曰:「母親與婦暫且在此片刻,兒先入見爹爹。」索入見關公,雙膝跪下,垂淚曰:「兒三四歲時,見父不在家,常問於母。母道父親自殺本處霸豪,逃難江湖,雁杳魚沉,不知何所。又值家貧,只依外公胡員外家撫養長成,指教說父昔日在桃園結義,今聞在荊州,特來尋見。」關公遲疑不信。索曰:「父不認兒,兒無所倚。」哭昏在地。張飛扶起,謂雲長曰:「吾看此子,必不妄認。兄出外日久,家中事恐忘懷了。可仔細思想,逃難之時,嫂嫂有懷孕否?」關公沉吟半晌,曰:「吾逃難時,妻小果有懷胎三個月。但此子既是吾兒,宜姓關。何姓花,名關索?吾故不肯遽認。」索答曰:「七歲時,元宵觀燈,迷失道路,被索員外拾去,養至九歲,送與班石洞花月先生學習武藝。因此兼三姓,取名花關索。」關公聽畢,掩面哭曰:「吾兒若不來,怎知你子母艱辛。」隨問曰:「今母何在?」索曰:「就在門外。」關公曰:「快請進相見。」

荊州認父考證

關索荊州認父,宋、元以來流傳很廣,講的是關羽第三子關索,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老家輾轉到荊州尋父,跟關羽父子相認的故事。其基本情節是這樣的: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一天,忽有小校前來報告,說是門外有個小,叫做花關索,身長七尺,面似桃花,要求進見。關羽說:「喚他入來見吾。」小校傳令給關索,關索叫隨同前來的母親和妻子在門外稍等,自己先去見父。關索進府後,跪在關羽面前,流淚訴說父子多年分散原由,說自己三四歲時見父親不在家,常問母親,母親說父親自從殺了本地一個霸豪,逃難江湖,一直沒有音訊,不知在哪裡。當時家中貧困,哥哥由外公胡員外撫養成長,才知父親原先在桃園結義,現今在荊州,故而特來尋見。關羽聽了關索這番話,遲疑不信。關索哭昏於地。後經張飛詳細詢問關索,關羽與妻子胡氏敘情,才知關索叫花關索的由來,於是釋疑相認,一家人在荊州團聚。***以上這段情節,在《三國演義》最早的刊本***明嘉靖壬午即1522年***《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沒有,但在《三國演義》有的刊本中有此記載。如明代金陵人周曰的校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在第九卷中寫及此事。《全像通俗三國志傳》中也有,寫關索從荊州認父到隨孔明南征,鎮守今雲南,參加了不少軍事行動,寫得較詳細。在現今《三國演義》通行本,即清代毛宗崗父子評定本中,則去掉了關索荊州認父這一情節,只在孔明南征時提到關索。***

《三國演義》第87回寫孔明南征***七擒孟獲***出發之初有這樣一段文字:

「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曰:『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聽得東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征南之兵,特來投見。』孔明聞之,嗟呀不已;一面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

按《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只有兩個兒子,一是長子關平,隨關羽守荊州,失荊州後與關羽一起被吳將擒獲遇害;再是關興,承襲父爵,史載其少年時就有美名,「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二十歲時就任侍中、中監軍,幾年後不幸去世。其子關統繼承爵位,娶後主劉禪之女為妻,官至虎賁中郎將。關統無子,去世後由關興庶出之子關彝延續爵位。歷史上,關羽就關平、關興兩個兒子。《三國演義》提到的關羽兒子除了關平、關興外,還有關索。這是小說家的創造。可能是作者顯示關羽雖遭不幸,但其後代人丁興旺,「武聖」家門香火不絕。關索其人雖然史無所載,但在宋代已廣為人們知曉。如《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楊雄,綽號為「病關索」,宋代還傳說有綽號為「小關索」、「賽關索」等綠林好漢或江洋大盜之類人物。先前的民間傳說還講關索儀容俊美,是個年少的美男子,他一人原有兩個妻子。鮑家莊的鮑三娘也看上了他,殺死自己奇醜的男人隨關索私奔,於是關索一人有了三個妻子。

閱讀全文

與認父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儒家經濟觀點是什麼 瀏覽:333
商業和愛情哪個更重要 瀏覽:585
什麼時候的愛情是純真的 瀏覽:976
怎麼說服長輩辭職事業編去經商 瀏覽:817
不幸婚姻給了你什麼呢 瀏覽:344
愛情里怎麼才能成熟一點 瀏覽:868
有多少人追求幸福 瀏覽:79
兵團事業編哪些地方招生 瀏覽:785
幸福限的音量是多少 瀏覽:745
大舌頭美女叫什麼 瀏覽:216
幸福之門有哪些鑰匙 瀏覽:665
經濟環境污染如何治理 瀏覽:542
如何看待當今西方經濟學的階級性 瀏覽:930
中民循環經濟怎麼樣 瀏覽:636
健康達人做什麼的 瀏覽:219
順風局也會輸什麼意思愛情 瀏覽:414
成都幸福里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70
宮中美女數第一是什麼生肖 瀏覽:228
大連疫情健康碼叫什麼 瀏覽:184
美國經濟危機有哪些教訓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