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忍辱負重最終成就大事的典例
一、凱攔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吳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負重傷
身亡。
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
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
勾
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卻暗中訓練精兵,
強政勵志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
勾踐害怕自己會因貪圖眼前的安逸,
消磨報仇雪
恥的意志,
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
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
只鋪些柴
草(古時叫薪)
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
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加勞動,在越國人民的同心協力之
下,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找到時機,一舉滅亡了吳國。
二、忍辱負重寫《史記》
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青年時期曾經游歷全國各地,接觸社
會、體驗民情、考察史跡。
後來他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閱讀了國家國家珍藏的
許多古代文獻。
在此基礎上,他開始秉承父親的遺志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專心著書的時候,發生了李陵事件,司馬遷秉公直言,盯遲胡觸怒了
漢武帝,被處以宮刑( *** )
宮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見笑親友。
讓一個男人
不是男人。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強忍屈辱,在痛苦中發憤著書,用
畢生精力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魯迅贊譽其為「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三、頭懸梁,錐刺股
漢朝有個人名叫孫敬,自小就喜歡讀書,勤奮好學。
孫敬每天晚上都學得
很晚,為了避免發困,影響讀書,他想了個辦法: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頭發,一頭
拴在房樑上,一打盹,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來,這
樣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孫敬勤奮學習,收獲很大,後來成為了一個有學問的大家。
戰國的時候,有個人名叫蘇秦,他總想干一番大事業,然而旦早由於學識不夠,
總也早不到合適的事情。
他心裡想,
一個人難道能這么沒有志氣嗎?從此,
他下
定決心發奮讀書,讀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鮮血直流,
睡意全無,於是他又振奮起精神,堅持學下去。
蘇秦就是這樣勤奮讀書,持之以恆,最終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Ⅱ 古人有很多忍辱負重的故事,有哪些呢
一、勾踐「 嘗糞辯疾」的故事。
話說有一次,夫差得病卧床不起,勾踐前去看他。此時的夫差,正好要大解枯笑凳,勾踐取了他的糞便,嘗了嘗之後,對夫差說:大王,你的病馬上就要好了。
夫差問他:你怎麼知道?
勾踐笑著回答:患了重症的人,他的糞便是苦的;而得了小病的人,他的糞便是甜的。
三年之後,勾踐的苦役已滿,他回到故國,始終不忘在敵國所受到的種種侮辱。最後,終於奮發圖強,滅掉了吳國,令夫差自殺。
任何的侮辱,在堅定信念的面前,都可以忍耐、承受,最後將其化為內在的力量。
二、晏子使楚。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
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於偷東西的嗎?」
當此之時,晏子沒有表露出任何不快的神情,而是恭恭敬敬的離開了座位,不卑不亢的回道:「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這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東西嗎?」
當冷靜的人遭受侮辱時,首先想到的是接受與忍耐,而不是直接露出敵對的態度。然後,通過道理和事實折服對方。
三、蘇武牧羊。
天漢元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下來。
匈奴單於為了令他臣服於自己,不斷的折辱於他。而蘇武則持節牧羊,在異域堅持了十九年之久,最終得以脫身,回到了故地。
十九年的時光,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珍貴的。一個人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渡過十九年,除沒旅了對故國的忠誠之外,若是沒有極高的忍耐力,又怎能存活下來,獲得盼望已久的自由?
四、司馬遷受刑。
創作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司馬遷,因替他人辯護,而惹怒漢武帝,要將其處死。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司馬遷選擇了以宮刑替代死亡的做法。
宮刑,是對男人最大的一種侮辱。但司馬遷寧願承受這種侮辱,也要完成他的志願。
他成功了,後世的人每每提起他,沒有人會在意他是否是個完整的男人。因為他所忍耐下來的一切,已化為了一種偉大的光輝。
五、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韓信並升答不是膽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有傳說韓信富貴之後,找到那個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為韓信要殺他報仇,沒想到韓信卻善待屠夫,並封他為護軍衛,他對屠夫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