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圍魏救趙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什麼國和趙國與什麼國的桂林之戰
圍魏救趙是桂林之戰。
桂鏈氏蠢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棚陪,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核鬧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❷ 簡要介紹桂林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
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近年來有一說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據載秦軍前後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被後人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戰後,山東諸侯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探討它的得失。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顫兆逗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
桂陵之戰是南長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擊戰。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猜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馬陵之戰:中國戰國時期,齊軍在馬陵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魏發兵攻韓,韓向齊求救。齊應允救援,以促韓竭力抗魏。但鑒於戰事初起,魏、韓雙方實力未損,過早出兵對齊不利,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見桂陵之戰),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茄賣軍回救,以解韓圍。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❸ 桂林之戰的介紹
桂林大捷是永核緩滾歷六年(1652年)五月至九月,明安西王李定國率部攻克桂哪燃林(今屬廣西),迫使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盡的作戰。關於抗戰時期的桂林之戰,請參見:桂林保衛戰改余
❹ 圍魏救趙的故事是什麼
魏國被秦國打敗後,魏惠王看到魏國內外交困,國勢一天天衰落,很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來幫他治理國家。魏國人龐涓和齊國人孫臏是同學,一起跟鬼穀子學習軍事,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龐涓聽說魏王招賢就去應召,擔任了大將,兼任軍師,幫助魏惠王打了好幾個勝仗,他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後來龐涓也來到了魏國,魏惠王讓他擔任客卿。
這次戰役的結果是孫臏殺死了龐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齊國為什麼能夠戰勝當時強大的魏國呢?關鍵是當時齊國得到了一個曠世人才---孫臏。孫臏用他的聰明和智慧幫助齊國打勝了魏國。不管過程是如何,起碼我們看到了人才在這兩個國家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可以這么說,正是因為孫臏這個人才,才使得齊國在兩國的對抗中取得勝利,所以我們看到了人才對一個國家是何等的重要。贏得人才就贏得未來,所以人才戰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
❺ 桂陵之戰交戰雙方是誰
桂陵之戰是 歷史 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下面是我分享的桂陵之戰交戰雙方是誰,一起來看看吧。
桂陵之戰交戰雙方
桂陵之戰,交戰的雙方是齊國和魏國,說的是戰國七雄爭霸,魏軍派大將龐涓進攻趙國,趙國雖說實力不如魏國,但是畢竟是有基礎的大國,就只樣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這魏國確是越戰越勇,沒 辦法 趙國就向齊威王求援。
齊威王當時正在擴張領土,就讓田忌率領大軍前往援救,讓孫臏作為 軍事 參謀,制定戰略方針。當時孫臏心生一計,他讓田忌去階段魏軍的交通要道,並伺機奪取魏軍 政散咐念治 中心大梁,當魏軍回防的時候在路途中央埋伏。魏軍長期大仗一定疲憊不堪,我們可以抓住先機,制敵取勝。
孫臏和龐涓有著血海深仇,雖當年一同師從鬼穀子學習兵法,但是龐涓卻害的孫臏終身殘疾,在幫助趙國的時候,孫臏讓田忌放棄前往邯鄲,而是將兵力引導魏國都城,這樣既救了趙也對魏國造成打擊。
齊軍先假裝攻打魏軍的平陵,但是此處有魏軍重兵把守,龐涓也就不急著回救,全力攻打邯鄲,直到魏軍耗費兵力需要整頓的時候,孫臏放出消息,說齊軍要攻打魏國都城,魏王這下自己也慌了,此時的魏國不是一攻就破的時候嗎。
他下令龐涓回救,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日夜兼程往回趕,當行軍之桂陵的時候,埋伏在路邊的齊軍一擁而上,魏軍縱使有天大的能耐,這下也插翅難逃了。魏軍大敗,龐涓也被俘虜。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簡介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說的是齊國謀士孫臏“圍魏救趙”的 故事 。當時魏國攻打趙國都城的時候,孫臏獻計攻打魏國,逼迫魏王回救,然後在半路打劫,達到救下趙國的目的。
公元前353年趙國派使者祈求齊國的幫助,謀士段干朋就建議可以借攻打襄陵來消耗魏軍的戰鬥力,齊王於是兵分兩路,一路打襄陵圍攻魏國,一路去救趙國。
此時的魏軍已經攻破趙國的都城邯鄲,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主力作戰,但是孫臏阻止了,孫臏認為魏國的主力已經消耗在對付趙國上,他本國的國力空虛。我們應當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直接進軍簡脊魏軍的大本營,這樣魏軍必然會回都城防守,趙國也就得救了。
孫臏還建議田忌先佯攻魏國的平陵,吸引魏軍主力,然後田忌派輕裝部隊直搗魏國首都,讓魏軍忙於回救的時候又陷入兩線作戰,這樣一點一點削弱魏軍戰鬥力,不僅可以避免兩軍相撞時的重大損失,還可以很好的迷惑魏軍,給魏軍主將造成齊軍將領帶兵無能的錯覺。
這一計真是妙哉,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都大敗,唯有孫臏派出的輕甲部隊直搗黃龍,逼的魏軍大獎放棄了裝備就帶一小隊人馬回救,這時候,田忌早就帶著部隊埋伏在路邊,龐涓也被抓起來。
桂陵之戰雖說沒有擊潰魏軍,但是在不怎麼費兵力的情況下,保存了趙國,與趙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同時讓魏軍失去一員大將對魏軍來說也是慘痛的 經驗 教訓。這漂亮的襲擊戰打的好。
桂陵之戰的 典故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截擊戰,公元前354年,魏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雙方打的是難解難分,有來有回,打了一年多了也沒分出個勝負成敗。
這魏軍素來是作戰勇猛,雖然是異地作戰,打的倒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反而是趙國有點吃不消了,趙國想魏王你倒好也不用管軍隊,只要在國內安心發展,隨便派個大將來制約我,我這邊可是連國家都要滅亡了,你這招真是毒。
沒辦法,誰讓人家在你家門前為非作歹呢,但是打不過啊,打不過咋辦,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然後齊國那邊沖困就接到了一封求助信,齊王啊,念在我兩之間的情誼,如今我家都要被那魏國老賊拆了,不如這次你拉我一把,今後我們互相也好有個招引,咱一起來個株連壁合,雙劍合璧,以後就是兄弟了我尊你一聲大哥,你叫我一聲二弟,咱哥兩就此結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齊王冷笑一聲,趙國老賊這個時候倒想起我來了,也好不如我就賣個順水人情,反正早就看魏國那一派不爽了。孫臏說的好,這部隊我是派過去了,但是多久到我也就沒法預計了,這趙國好兄弟一定要撐到我軍的到來啊,你們一定要死守城池,不能給我軍的到來造成半點閃失。這魏國嗎,勝利就在眼前,就算趙國視死如歸,那就成全他們,盡早結束戰斗,你們只要拼個你死我活,我齊國軍隊一到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統一兩國了。
孫臏告訴田忌,你不用管齊國大部隊,反正這齊王的部隊看著聲勢浩大,其實和魏國打起來,指不定誰厲害呢!你一會統領一支部隊繞路直接去打魏國都城大梁,我就不信這魏王不讓部隊回救,到時候我們在魏軍的必經之路埋伏,讓他嘗嘗四面楚歌的滋味。
魏王聽說了,開始有點慌了,本來主動權在自己手中,現在怎麼自己開始有威脅了。讓龐涓快快回救,結果正中齊國下懷。
孫臏創造的圍魏救趙的戰法,成為軍事史上誘敵就範的典型。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是戰國中,齊魏兩大國家碰撞後爆發的著名戰役,當時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兩場戰爭對於結束魏國在中原地區的稱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整個戰局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從此戰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並將一直爭斗到多年以後。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後,任用了一大批賢才,進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 成功 ,國家很快富強起來,在軍事上魏王加強軍備,提高戰鬥力,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齊國自西周以來都是大國,現如今也面臨領土擴張的時期。
原本安心謀求自身發展的兩國開始敵對,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爆發了桂陵之戰,當時為了擺脫魏國的控制,趙國和齊國結盟。魏國借趙國想要攻打衛國為由,發兵前往趙國。
齊王在接受了段干朋的一石三鳥之計後, 決定 進攻襄陵,牽制魏軍,讓魏軍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向趙國拜師支持,出兵援助,保證兩國的友好往來,讓魏國和趙國繼續焦灼消耗雙方的實力,到時候齊國就左手漁翁之利。
這魏軍剛才還在趙國打的風生水起,發現齊軍來了,不僅如此,齊軍還並分兩路,有一支部隊往自己的首都去了,這下,就有點忙不過來的感覺,因為兩線作戰,魏軍大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魏國不愧是大國,在吃了敗仗後並沒有一蹶不振,整頓軍隊後又要攻打韓國,並且率領大將龐涓,帶領十萬部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一次孫臏又施一計,他判斷魏軍一定會急於求戰,決定利用地形誘敵深入再一舉殲滅。
魏軍與齊軍交戰的當天,齊軍假裝不敵造成逃亡的現象。魏軍窮追不舍,哪知孫臏早就派田忌率小部隊前往魏國都城。龐涓聽了也顧不上軍隊的裝備,只叫了部分人馬和自己同行回救。正中了孫臏和田忌設下的圈套,龐涓也被齊軍抓獲,這就是著名的以假亂真欺敵誤敵的馬陵之戰。
猜你感 興趣 :
1. 台兒庄戰役的交戰雙方都是誰
2. 桂陵之戰簡介
3. 秦晉崤之戰交戰雙方有什麼結局
4. 三峰山之戰簡介
5. 春秋時期的主要戰爭
6. 中國古代十大戰役
❻ 圍魏救趙的故事是什麼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胡辯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含扮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
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
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談做灶下,世傳其兵法。
出自《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圍魏救趙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林之戰。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❼ 二戰時期桂林戰役
在二戰時期,桂林戰役從1944年10月28日由日軍發動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淪陷而告終,僅戰斗旬日,但就戰斗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孤軍奮戰,英勇抗擊。被稱為“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二戰時期桂林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二戰時期桂林戰役背景
一號作戰計劃
1944年,日軍在其海空主力被美軍消滅、海上交通線被切斷之後,實施“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建立從華北到越南的“大東亞交通線”以支撐戰爭,並摧毀美軍在華中、華南的空軍基地,削弱美軍利用這些基地轟炸日本本土的能力。在打通平漢線、陷長沙、衡陽之後,日軍即南下展開“桂柳戰役”。
1944年10月26日,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主攻桂林市的第十一軍團(軍團長橫山勇)於27日開始行動。
敵我力量懸殊
日軍在1944年發動了被中國稱為“豫湘桂戰役”的大規模作戰,連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陽遭到了中央軍第10軍的頑強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國民黨軍大部分潰不成軍,日軍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大量重炮集結於桂林一線,准備進攻桂林。
桂林守軍原為國民革命軍第31軍(下轄第131師和第188師)、第135師及部分地方守備部隊,系桂系部隊。在戰役開始之前,上層又把第188師調出,以第46軍的一個大部分是新兵的後調師第170師來替換,同時把第31軍副軍長馮璜及第131師第391團調出桂林,後又把第135師和地方守備部隊也調走,這就使得桂林守軍只剩下缺少一個團的第131師和第170師。第170師說是一個師,其實兵力也僅僅相當於一個團而已,在後來的戰斗中也編入了第131師(也有一種說和悔液法是第170師沒有直接參加桂林戰役,只是和日軍接觸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國民黨政府統帥部的開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棄桂林、柳州一線,但是後來白崇僖又要求堅守桂林,為日後反攻爭取贏得時間,所以在15萬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前,桂林守軍只有廣西桂軍第131師這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城的廣西地方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加農炮2門,山炮12門,高射炮4門,戰車防禦炮4門),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而已,但是桂林守軍都抱著必死決心與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氣十分高漲,而且守軍立足於主
要與日軍打巷戰,他們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禦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實行焦土抗戰。廣西地方民團更是組成了數千人的敢死隊,他們的任務是身上綁上手榴彈或者炸葯,然後用自己的身體炸毀日軍的坦克和登陸艇。
二戰時期桂林戰役經過
戰役開始
1944年10月28日,日軍十幾萬人馬大舉進攻桂林,桂林保衛戰開始。
城外防禦戰斗
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風山、貓兒山等四個據點進攻,駐守該地的桂軍2個營700餘官兵頑強抵抗到次月4日屏風山、貓兒山等陣地失守,日軍開始直接進攻桂林城,並且派登陸艇試圖從水路攻擊桂林,桂林守軍進行了異常頑強的抵抗,日軍曾經27次沖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使得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日軍曾經想從灕江迂迴進攻桂林,但是被桂軍准確的火力殺傷大半,地方民團敢死隊甚至身上綁上手榴彈劃著竹排去炸毀日軍的登陸艇,日軍僅僅在灕江上就付出了陣亡7000餘人的代價,在水上戰斗激烈的同時,城區巷戰也始終處於白熱化狀態,日軍第58師團師團長在日後的戰報中稱:“我師團在桂林遭到了廣西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日軍下級軍官也有過這樣的記錄:“自小聽說之桂林景色宜人,為世之罕見,但今日我軍遭到了自戰爭以來最兇猛的抵抗,城中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隊900餘人在戰役結束後僅剩70餘人,且多為傷兵,在戰後從敵軍死屍上發現桂林之敵軍的武器竟然大多為我國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槍,如此簡陋的武器居然令我們遭受到如此巨大的傷亡,雖為敵人,但亦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從此也可以看出日前坦軍傷亡之大和士氣的低落。
喚物日軍毒氣攻城
1944年11月7日,日軍見強攻傷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氣彈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守軍中大多數沒有見過毒氣,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傷,其中800名桂軍士兵(多為傷兵)在七星岩抵日軍數日,日軍在損失了近千人後向七星岩內施放毒氣,七星岩內桂軍官兵大量中毒,日軍此時沖入其中,很多桂軍士兵用剩下的一點點力氣 射擊 日軍並同日軍肉搏,但終因中毒後力竭和彈盡糧絕而全部犧牲。
二戰時期桂林戰役結果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按照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室《一號作戰:廣西會戰》的記載,國民黨軍隊“戰場遺屍5665、俘虜13151人”。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斗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民黨軍隊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餘人。
二戰時期桂林戰役 歷史 評價
由桂林保衛戰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陽保衛戰之前,原因是桂林守軍的裝備要比衡陽守軍的裝備差得多,且不少還是地方武裝,更重要的是桂軍始終沒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狀態下投降(被俘虜的守軍全部是被毒氣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彈盡糧絕,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據不少日本人的回憶錄,在參戰的廣西民團中,有不少還是滿頭白發的老人,而衡陽守軍怎麼說也是裝備較好的中央軍,怎麼說最後衡陽守軍也投降了。
桂林保衛戰是地方軍抗戰的縮影,在抗日戰場上,桂軍、西北軍、湘軍、川軍、滇軍等等,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時期,他們依然表現出了中國人應有的血性,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像淞滬抗戰中,湘軍士兵在進入戰地時都要對周圍的人說:“來世再見”,桂軍士兵光著膀子挺著刺刀與日軍坦克“肉搏”,川軍的一個師與日軍激戰僅存數百人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徵。
❽ 桂林之戰的簡介
永曆六年(1652年)三差巧月,安西王李定國奉孫可望之命,與馮雙禮率兵8萬,出師湖廣。至五月,李定國連下湖南沅州(今芷江)、靖州(今靖縣)、武岡、寶慶(今邵陽)。清定南王孔有德正欲出師貴州,聞訊急由柳州返回桂林。李定國遣西勝營張勝、鐵騎右營郭有名,率精兵由便道直取嚴關(桂林東北),扼桂林入湘之路;親率主力攻下全州,撤桂林之屏障。攻下全州後,李定國未及進城,便急趨桂林。六月二十九日,孔有德命其部將孔龍、李養性奪嚴關,被包抄擊敗。次日,孔有德親率精兵於桂林城外大榕明型江,迎戰大西軍,被李定國之象陣沖亂陣腳,大敗而回,孔有德負傷。因嚴關、全州皆陷,清軍只得退守桂林。七月初二日,李定國開始攻桂林。戰斗延續至初四日,明軍由雲梯攻上桂林西北環山城,破武勝門,孔有德逃回府內,其妻命一老嫗攜幼子出逃,說:苟得脫,度為沙彌;毋效乃父作賊,一生下場乃有今日耳。」隨後自虛槐鍵縊,孔有德之妾亦自縊,孔有德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