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曹國舅歷史傳說故事
在民間的八仙形象中,曹國舅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著他的官服,腰系玉帶,手持玉板。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曹國舅的 傳說 故事 ,供大家參考。
一、曹國舅基本介紹
曹國舅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現最晚,在宋代就被內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於有關記載之中。有關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後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州搭孫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二、曹國舅概述
曹國舅,名佾,亦作景休,為八仙之一。《宋史》因他為慈聖光獻皇後之長弟,故稱國舅。
曹國舅乃北宋開國王曹彬之孫、吳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冊鏈以上世居在寧晉,曹芸的父親及以上曹氏諸人死後均葬於其原籍寧晉縣延白村曹氏祖塋,後世遷徙靈壽,遂靈壽成為籍里,但曹彬卻讓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寧晉,守護寧晉縣之曹氏祖墳,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後被仁宗封為吳王,曹玘之女應詔入宮被宋仁宗冊封為皇後,而後曹皇後之長弟曹佾成為曹國舅。根據此歷史記載,曹國舅為邢台寧晉人,曹皇後之弟。後世被尊奉為道教八仙之一。
曹國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貴的人物,盡管地位很高,被封為國舅,而且天資聰明,但是他並不喜歡享受富貴的生活,不喜歡利用特權,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
曹國舅有一弟自恃為帝室的親戚,逞強行惡,搶奪百姓的田地據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門。國舅自始至終竭力規勸他,都不能使其改過自新,最後竟被其視為仇人。國舅說:「天下之理,積善者昌,積惡者亡,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積陰功,才有今日之富貴。如今我弟積惡至極,雖然明裡他能逃脫刑典的制裁,但暗裡卻難逃天法。如果一旦禍起,家破身亡,到那時想牽只黃狗出東門,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恥辱又害怕真的會發生此事。」
於是他散盡家財,周濟貧苦之人。最後,他辭別家人和朋友,身著道服,隱跡於山岩,修心煉性。數年之後,他已達到心與道合、形隨神化的境界。突然有一天,漢鍾離和呂洞賓游至他修道之處,問他:「你閑居時修養什麼。」國舅答:「其他的無所作為,只修道而已。」二仙問:「道在哪裡?」國舅指著天。二仙問:「天又在哪裡?」國舅指著心。鍾離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於是授他《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漢鍾離、呂洞賓引入仙班。曹國舅 事跡 見於《純陽帝君神枝咐化妙通記》、《宋史》、《陔余從考》、《歷代神仙史》、《神仙通鑒》等記載。
三、曹國舅歷史傳說
八仙中的曹國舅原型為宋代國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經被內丹道收編,成為呂洞賓弟子,並在宋金元時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現於八仙隊伍之中。
歷史上的曹國舅曹佾是曹彬之孫而不是內丹道所說的曹彬之子,是一位「寡過善自保」的皇家勛戚。《宋史·曹彬傳》指出:「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聖光憲皇後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弈射,喜為詩。」「高麗國獻玉帶為秋蘆 白露 ,紋極精巧,詔後苑工以黃金仿其制為帶,賜佾」,「坤成節獻壽,特綴宰相班。」並指出他是一位「寡過善自保」者。《宋史·後妃·曹皇後傳》載其姐於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被立為皇後,宋英宗即位後曹佾曾被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年老時曾入宮親侍太後疾。七十二歲而卒,追封沂王葬於饒陽大曹庄西南,小堤南約三里鐵鼓寺遺址北六百米。有清朝宋鳳池有詩為證:樂鄉高冢應晴空,何代英雄侯王公,當年哥兒並舞女,紅燭翠帳華堂中,一朝捐館歸泉壤,樵夫牧豎卧西風,人生在世如朝露,冥冥長埋天地終。又有詩雲:秋色荒涼樂鄉東,禾黍油油搖西風,忽見寺邊有高冢,傳疑傳信遍村翁,僉雲昔年見古穴,穴門四面石門通,石門重重陰氣濕,燈火無光暗淡中,邑侯聞之命掩覆,幽室一閉千年空,茫茫宇宙多遺跡,我欲把酒問鴻濛。據縣志記載大曹庄西北二里,有大冢一座,傳為國老墳。是曹彬之子曹國舅之父曹玘從靈壽遷來葬於此。另外縣志又載曹國舅墓:大曹庄西南,小堤南約三里鐵鼓寺遺址北六百米。一九五八年挖大水池,挖通墓之西耳室。中室為方形,東西耳室長方形,通中室的門框為石條,南北各有東西長方二室,與主室僅一壁之隔,未有出土物,墓磚大著十九斤多,質量極佳。此墓曾記載於乾隆志,百年前曾塌陷,深饒二縣官,檢查後封閉,那時聽說有人進去過。由此可見曹國舅辭官後來到饒陽樂鄉,在今大曹庄村定居生活並且重建了樂鄉鐵鼓寺,曹國舅曹庄生活期間,因為厭倦了官場生活,開始研究道教還真秘術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並且留下了諸多傳說,至今為人們口口相傳。為以後成為八仙之一打下了基礎。曹國舅在大曹庄、樂鄉長期生活歸隱,並且死後葬於樂鄉鐵鼓寺北600米處,至今遺跡猶存。根據這些履歷,明清以來的學者曾指出曹國舅成仙似虛幻不實。《玉芝堂談薈》卷十七雲:「獨曹國舅,考諸仙傳曹姓無外戚,而諸史外戚曹姓無得仙者。」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十四雲:「考諸仙傳,曹姓無外戚,而諸史外戚無曹姓、無得仙者。檢宋世惟曹佾為後弟,見重於時,年七十卒,初不雲得仙。」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四也指出:「曹國舅,相傳為曹太後之弟。按《宋史》慈聖光獻太後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嘗有成仙之事。此外又別無國戚而學仙者,則亦傳聞之妄也。《道山清話》記晏殊乃仙人曹八百托生。所謂曹八百者,豈即其人耶?然又非國戚也」等。有鑒於此,浦江清甚至作出如下之猜測:「畫工取其貴顯美儀度,亦特綴於八仙慶壽班中歟?因此起呂洞賓弟子之說。」
不過,只要我們翻檢道經,我們就會發現,曹國舅加入八仙乃緣出於內丹道的收編。道經《西山群仙會真記》將曹國舅和陳真君(即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列為呂洞賓弟子;道經《玉溪子丹經指要·混元仙派之圖》亦把曹國舅、鐵拐李等人列為呂洞賓弟子。南宗大師白玉蟾《詠四仙》即詠及曹國舅、陳七子、何仙姑和韓湘子等四人,這和《西山群仙會真記》可以互相參證。白玉蟾的《詠曹國舅》後來被收入《御定歷代題畫詩類》中,證明《詠四仙》中的四首詩均是題畫詩。這類畫像直至明代還很盛行,王直《抑庵文集》中就有《曹國舅贊》。白玉蟾詠曹國舅詩曰:「竊得玉京桃,踏斷京華草。白雪滿蓑衣,內有金丹寶。」王直贊辭曰:「耽嗜玄虛,脫略聲利。采葯海隅,煉丹雲際。龍藏虎伏,髓綠色。南極東華,允賜長生。」兩首詩贊均宣揚內丹道的宗教理念。在內丹道的這種宣傳下,有關文獻也就認同了曹國舅為呂洞賓弟子之說。比如,清宮夢仁《讀書紀數略》卷中就指出:「曹國舅,丞相彬子皇後弟,遇純陽而得道。」有關文獻甚至舉出了曹國舅隱修升仙之遺跡。比如《新議錄》引《徐州府志》雲:「宋曹國舅,紹聖四年(1097)蟬蛻於縣東南五十里玉虛觀,更名騰雲寺。」《集說詮真》引《江南通志·徐州》「仙釋」條也記載了此一內容。《山堂肆考》卷18「霧豬山」條說的更具體:「霧豬山,在徐州蕭縣東南以下,有霧豬泉,故名。宋人曹國舅隱此山,因蟬骨於此。」但是不知何故,《山堂肆考》卷150卻提出了另外一個成仙說法:「洞賓度張果老度何仙姑,果老又度曹國舅。」
作為呂洞賓的弟子,曹國舅在宋金時期就出現於八仙隊伍之中,且形象頗為固定。在金代古墓磚雕八仙像中,曹國舅均躋身其間。董明墓曹國舅磚雕形象為:「頭挽雙鬢,身著蓑衣,披蓑裙,赤臂跣足,滿面堆笑,頷蓄長須,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雙手持一把笊籬。」65H4M102墓曹國舅磚雕形象為:「散發束箍,袍服束帶,面目慈祥,儀表端莊,手持笊籬。」曹國舅在兩個磚雕畫像中均攜帶著笊籬這一象徵性標志(4)。在元明雜劇中,上述象徵性標志始終伴隨著曹國舅。《岳陽樓》(水仙子)雲:「這一個曹國舅是宋朝的眷屬。」《城南柳》(水仙子)雲:這個是提笊籬不認椒房。」《鐵拐李》(二煞)則謂「張四郎曹國舅神通大」。《南極登仙》、《蟠桃會》、《仙官慶會》中的曹國舅均手持「笊籬」;《神仙會》則謂曹國舅手持「千年竹罩」,也即「笊籬」;《長生會》、《群仙祝壽》還在笊籬之外加上了一個「金牌」或「金符」。最為奇特的是,《八仙慶壽》劇尾:「穿關」列出了曹國舅的所有裝扮設計:「雙髻陀頭、雲鶴道袍、不老葉、執袋、雜彩絛、金牌、笊籬。」不過,自元代雜劇《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中以何仙姑代替曹國舅,並「拿走」了曹國舅的「笊籬」始,明清的作品中便出現了新的曹國舅扮相。《東游記》中的曹國舅手持玉板,《邯鄲記》中的曹國舅則手握象簡朝紳,《芥子園畫傳》中的曹國舅手執拂塵,已經跟當年的形象迥然有別了。
在永樂宮壁畫《八仙過海圖》和元代吟詠八仙的散曲中,其中曹國舅也有。無名氏(雙調·水仙子)雲:「玉堂金馬一朝臣,翻作昆侖頂上人。腰間不掛黃金印,閑隨著呂洞賓,林泉下養性修真。金牌腰中帶,笊籬手內存,更不做國戚皇親。」此曲將曹國舅的身世、師承、修仙和打扮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可以說是對宋元曹國舅形象的總體概括。
曹國舅歷史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漢鍾離歷史傳說故事
★ 安豐塘的民間經典傳說故事
★ 呂洞賓簡介及歷史傳說
★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精選5篇
★ 歷史上四大賢母的歷史典故傳說故事
★ 鳳凰山來源的經典傳說故事
★ 正宗川菜的歷史典故傳說故事
★ 民間經典傳說故事大全
★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匯總5篇
★ 民間傳說故事精選5篇
㈡ 八仙過海中原本沒有曹國舅,他是怎麼成為八仙之一的
八仙是指中裂散國傳統民間神話故事中的八位道教神仙,在明代之前,八仙還不統一,有漢八仙,即淮南王《淮南子》中的八公;唐八仙,即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所寫的李白、賀知章等八位大文人;宋八仙,各不相同。到了明代,吳元泰在《東游記》里對八仙進行了統一,分別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因為正義得罪東海龍王而被打下凡間,圍繞著著故事情節不斷延伸發展成東游時與東海龍王的個人恩怨演變成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相傳白雲仙長邀請八仙參加宴會並觀賞牡丹花,回來時遭遇東海龍王的阻撓,結果雙方展開了一場鬥法較量,最後八仙獲得勝利,順利地越過大海。
其實,他們七男一女,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其各自的原型。今天,就來說說純陽子呂洞賓吧。自幼聰明伶俐、秉性純良。成年的呂洞賓生得一身道骨仙風,但凡認識呂洞賓的人,皆稱之為「人中之仙」。於肆段氏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下山雲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
㈢ 曹國舅的民間傳說
按照八仙故事演變的一般規律,內丹道收編八仙時一般會出現相應的故事,八仙形象的定型也與一定的故事相聯系。可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未見宋金時代文獻中出現過相關故事的記載。直至元明時期,內丹道營造的曹國舅故事才浮出歷史的地表。
第一個被記載下來的內丹道曹國舅故事出現在元代苗善時的《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中。苗善時在《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序》中指出:「仆不揣井觀管量,於諸經集、唐宋史傳,摭收實跡,削去浮華,績成一百二十化,析為一百二十化。」據此可知,其中的「度曹國舅第十化」當出現在宋代。故事大略雲:
曹國舅本傳,丞相曹彬之子,曹皇後之弟。美貌紺發,秀麗敏捷,本性安恬,天資純善,不喜富貴,酷慕清虛。年十二三歲,三教經書,一覽精通。自幼出入禁中,上及後妃皆愛敬之。上每與語,惟言清靜自然,無為治政。襪攜好上甚喜,嘗錫衣黃袍紅條,惟稽首謝而已。一日辭上及後,上問:「何往?」曰:「道人家信意十方,隨心四海。」
上與後阻擋數次,賜鞍馬人從,皆不受。上賜一金牌,刻雲:「國舅到處,如朕親行。」遂三五日忽不知所往,惟持笊籬度日。忽到黃河渡,艄工索渡錢,曰:「我道人家沒錢。」艄工毀罵,逐下船。遂於衣中取出金牌與艄工准渡錢。舟中人見上字,皆呼萬歲,艄工驚懼。有一籃縷道人坐船中,喝叫:「汝既出家,如何倚勢驚欺人?」
曹躬身稽首曰:「弟子安敢倚勢?」「能棄於水中否?」曹隨聲將金牌擲向深流,眾皆驚拜。道人呼曹上岸,「同我去來。」曹諾,遂隨道人上岸,同行數里,在一大樹下歇。道人問曹曰:「汝曾識洞賓否?』曹曰:「弟子濁夫,何識仙人?」道人嘆曰:「吾是也。特來度汝。」曹再拜,復同往,授以道妙口訣,修證仙果。亦有仙文集傳留於世雲。
(3)鐵拐李曹國舅出自哪個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曹國舅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現最晚,在宋代就被內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於有關記載之中。有關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隱圓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後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讀書紀數略》:清宮夢仁卷中指出「曹國舅,丞相彬子皇後弟,告鉛遇純陽而得道。
《新議錄》:引《徐州府志》「宋曹國舅,紹聖四年(1097)蟬蛻於縣東南五十里玉虛觀,更名騰雲寺。」
《集說詮真》:引《江南通志徐州》「仙釋」條也記載了此一內容。
《山堂肆考》:卷18「霧豬山」條說的更具體:「霧豬山,在徐州蕭縣東南以下,有霧豬泉,故名。宋人曹國舅隱此山,因蟬骨於此。」
《山堂肆考》:卷150卻提出了另外一個成仙說法:「洞賓度張果老度何仙姑,果老又度曹國舅。」
㈣ 請問,我國民間故事八仙過海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是出自哪裡
說到八仙過海這個成語,大家可能都並不陌生,因為它在我國民間是流傳非常廣泛的一個神話傳說,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故事是來自什麼地方,並且他具體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嗎?可能大家也只是了解一點點,並不是完全知道,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來具體的說一說。
最後,這個故事它是流傳於民間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並且可以說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是知道的,它最早是出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去讀一讀,以上內容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㈤ 想知道曹國舅是誰
曹國舅,是中國民間傳說及道教中的八仙之一。
曹國舅在宋代就被內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於有關記載之中。班友書在考察黃梅巧此枝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人物形象
《東游記》中的曹國舅手持玉板,《邯鄲記》中的曹國舅則手握象簡朝紳,《芥子園畫傳》中的曹國舅手執拂塵,已經跟當年的形象迥扒空然有別了。在永樂宮壁畫《八仙過海圖》和元代吟詠八仙的散曲中,其中曹國舅也有。
無名氏《雙調·水仙子》雲:「玉堂金馬孝敏一朝臣,翻作昆侖頂上人。腰間不掛黃金印,閑隨著呂洞賓,林泉下養性修真。金牌腰中帶,笊籬手內存,更不做國戚皇親。」此曲將曹國舅的身世、師承、修仙和打扮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可以說是對宋元曹國舅形象的總體概括。
㈥ 八仙過海神話故事
故事之一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一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褲告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譽喚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慶純凱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盪,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花龍太子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隻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花龍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過了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