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如何運用沖突律來對故事進行布局

如何運用沖突律來對故事進行布局

發布時間:2023-05-29 04:59:54

A. 十五. 怎樣改稿,讓文章成為精彩好故事

人們常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但我們往往身在其中,不辨對錯。除了容易發現的字詞句的錯誤,自己的文章自己很難看出破綻來。

文章的五大修改技巧,讓我們知道如何對標,從而輕易的發現文章存在的問題,通過修改,讓文章更加引人入勝:

故事結構:將故事的各要素進行排列搭配組合,從而形成一條從開端向前發展直到高潮結尾的、完整的脈絡和線索,是否主幹突出,層次分明,通過對結構的完善和修改,讓文章言之有序。

1.  故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有過程缺一不可。

以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來構成整體結構框架,將故事的各要素進行排列搭配組合。從而形成一條從開端向前發展,直到高潮結尾的完整的脈絡和線索。

所以修改時首先要看故事的起因、發展、結尾是否缺失,如果缺失了其中任何一環,故事就存在問題。

新手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有頭有尾,有始有終,但是中間的過程一帶而過。結果導致層次不分明,原因就在於沒有設置好過程中的矛盾沖突。

2.  故事結構必須緊緊圍繞著「事件」來形成,在發展到結尾的過程中,矛盾沖突要不斷遞增,直到達到高潮,這樣才能主幹突出,層次分明。

如果寫作過程中偏離了主線,文章可能就雜亂無章。

文章的邏輯、內在的因果關系,是不是嚴謹、有沒有漏洞?是否經得起推敲。通過對邏輯的梳理和完善修改,讓文章言之有理。

文章邏輯不清晰,主要原因有兩個:

1.  故事裡的人物和事件之間,事物和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不是唯一的合理性的存在,導致故事經不起推敲。

在一個故事裡,因果關系是唯一的,只有一種合理性的存在,也就是這個因加上各種合理性的存在,必然推出的這個果 ,如果因果關系經不起推敲,文章就存在問題。這時就要理清思路,理清故事准確的發展脈絡來補上漏洞。

2.  故事中的人物設置,不合情理,不符合故事發展的要求,事件的發生,與人物的特徵沒有必然的聯系和內在的因果關系。

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構成了環環相扣的形態,缺失了一環,就是說缺失了中間任何一個因或者果,邏輯就不嚴謹,故事就會經不起推敲。

如果無法一眼看穿其中的因果關系,用以下的理論來修改:

情有可原理論: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有他可以原諒,可以理解的地方。

用情有可原理論探尋因果關系時,就是從事件和事件的相互關系中,從人物的相互關系中,找到故事主人公所作所為可以原諒、可以理解的地方。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是對情有可原理論的一種詮釋。

一個人並非生來無情或多情,也並非生來就是罪大惡極或勇敢無畏,性格的形成,後果的造成許有許多因素,這才是真實的人性。正是人性的逆變,故事才因此讓人唏噓,讓人感嘆,讓人深思。

情有可原理論,讓我們把故事中的因果關系找出合情合理的原因,同時還讓故事中的主人公立體,有血有肉,而不是那種好到極致,或者壞到極致的臉譜化人物。

情有可原理論,在案件故事中,使用時需要注意掌握度。

這個度的標準是,探尋主人公人性變異或者扭曲的原因和過程,揭示出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歸根結底,依然是自我的選擇,在各種原因面前,是選擇善還是選擇惡,就是個人的問題了。

情有可原理論,不是為主人公的惡來開脫,將主人公造成的後果完全歸結於他人,甚至受害人。

舉例

當年隔開東德和西德的柏林牆沒有倒塌前,經常有東德的青年企圖翻牆逃亡到西德,先後有300位東德逃亡者被士兵射殺。當東西德統一之後,這些士兵被送上了法庭。這些士兵覺得自己很冤枉,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我是一個軍人,我是為了執行命令,罪不在己,軍人最大的使命就是執行命令。

最終法官認為作為士兵開槍是執行上級命令,但是選擇打的准還是選擇打不準,就是個人的問題了。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你是選擇善還是選擇惡就是個人的問題。在良知面前,在生命面前你可以選擇將槍口抬高一厘米。

那就是著名的將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故事。

情有可原,理論尋找原因不是為主人公開脫,而是要在展示原因後告訴讀者正確的選擇。我們用它去探尋原因,最終的目的是要把善良的本性給打撈起來,是為了警示和救贖。

不論採用任何形式的開頭和結尾,都要和文章的內容有關聯,是一脈相承,有著內在的因果關系的。否則再精彩,都是無用的。

注意避免犯兩種錯誤:

1. 開頭避免枝蔓太多,行文啰嗦。要直奔故事,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寫文章要鳳頭、豬肚、豹尾,鳳頭就是指文章的開頭要漂亮而精緻,凡是沒必要的形容詞、人物描寫、場景背景描寫、情緒的大段堆積,細節的過多設定等都一律刪除,要直奔故事,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不管哪種方式的開頭簡潔、明晰、緊湊,都是它們的一個共同特點。

開頭要明快,要環環相扣,沒有一句廢話,不給讀者任何閱讀停頓和喘息的機會。

有作者在寫開頭時,一下會將故事中幾個主要人物的背景,一股腦的分別按照時間的順序鋪陳出來,使得開頭不僅臃腫啰嗦,而且還造成行文主次不明,枝蔓橫伸,脈絡不清。

還有一種情況,故事給人一種頭重腳輕之感,究其原因往往就是作者將故事的開頭情節寫得過於復雜,情節中涉及的人物眾多,對話沖突,人物情緒堆積。

有時還造成後文要使用大段的篇幅對前文進行解釋,尤其是有些作者在採取倒敘懸念,或者截取一個矛盾沖突片段來寫開頭時,最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故事鋪陳渲染很多,而到故事結尾時,因開頭都已點了出來,便寥寥收場匆忙結尾,因此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

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開頭寫過的內容,比如截取了故事中矛盾沖突的一段開頭,那在後文中按故事發展的時間脈絡用重復的寫一遍。這種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對一些懸念式開頭,倒敘式的開頭的掌握,還欠火候,還不能夠運用自如。

給寫作新手支招:

(1)如果故事復雜曲折,開頭就使用平鋪直敘式、引用式、場景式等開門見山,簡潔明晰的開頭。

曲折的故事本身就具備了強烈的吸引力,不需要再通過開頭設置懸念提出疑問,來吊讀者的胃口。只要順其自然,按故事的走向,引領讀者一步步跟著時間和故事發展的順序走,就可以讓讀者深陷故事之中,閱讀體驗也更有力量。

對於新手來說駕馭復雜曲折的故事,本身就有些難度,開頭如果使用設懸念的那種吊胃口的方式,處理的不好反而適得其反,讓本身就復雜傷腦的故事,因為懸念設置,而雲里霧里成為閱讀障礙。

(2).  如果故事簡單,沒有多少波折和起伏,線條單一,開頭就使用懸念式、對比渲染式、道具式等故弄玄虛、充滿暗示、不合常理、引發疑問的開頭。

對新手來說,好處在於以懸念式的開頭能夠吊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彌補故事簡單的不足,更能呈現出故事的特點。其次,因故事簡單、線條明晰,設置懸念式的開頭後,後面的內容比較容易能夠自圓其說,對於新手來說不難駕馭。

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簡單的故事因為線條明晰,所以相應的故事的波折性就有一定的局限。在寫簡單故事時,開頭採用懸念式等方式,能夠彌補這一局限,也能更好更強烈的呈現故事的特點。

2  開頭要避免把整個故事的故事核給泄露了,結尾要精緻而有餘味。

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核,是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包袱,如果在開頭就將整個故事的故事核拋出來,就等於漏了後面的故事,無論寫的多麼精彩,都缺少了吸引力,讀者都很難再上鉤了。

我們經常看到故事的開頭,就是一個故事的簡介,這樣就失去了吸引力。還有一種情況也是,作者在採取倒敘懸念法的開頭時,在點出故事或主人公結局的同時,也點出了導致這種結局的原因,前因後果都點了出來,那麼這個故事的核心內容都在開頭展現出來了。

故事的情節是為主題服務的,緊緊圍繞著主題,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不斷向前推進,並且疏密得當,張弛有度。

文章沒有層次感,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1.  情節很好很動人,但與主題無關,給人枝蔓旁雜的感覺。

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對人物,對故事發展起輔助作用的情節外,輔助作用的情節吧,有些情節無論有多精彩,只要與主題無關,就要堅決的放棄,或者對情節進行徹底的改造。

2.  相同或相似的情節太多,導致故事在平行的層面打轉轉,無法向前有力推進。

在一堆相似的情節中,選擇出一兩個精彩的,具有代表性的,代表性的能夠服務於主題的,那其他的叫果斷的舍棄,

3. 對於主要情節、對故事起關鍵性作用,推進故事發生質的發展的情節,讓該增加的增加,該詳細的詳細。

總之就是通過對情節的觀照、選擇、排列、搭配、修改、增刪,從而讓文章言之有物。

雖然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但語言文字還是要為所要表現的主題、人物和內涵服務,不同的主題,對語言文字風格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的。

文章的修改,當然還有涉及到文章的語言,雖然每一個作者都有各自的語言風格,但是語言文字說到底也是為所要表現的主題人物和內涵服務的,不同的主題,對語言文字風格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兩者相符就能夠相得益彰,兩者違和總會有些別扭

蔡長輝曾經是時尚雜志的編輯,還在東方衛視做過主持人,策劃了由劉儀偉主持的中國第1檔時事脫口秀節目東方夜談,他自己也是第二主持人。

他為人非常的詼諧幽默,但是他的生活從他年僅兩歲的兒子喜禾,被診斷為高功能低智能自閉症開始發生了改變。在那天之前,蔡朝暉是一個善於插葷打嗑、嬉笑怒罵的文人,人生沒有什麼風浪能擊到他。

然而兒子確診以後,面對這樣一個天外來客般的兒子,他一籌莫展。他寫道:「從那天開始我胡作非為的時代過去了,四環滾滾的車流掩不住我的哭聲。郭敬明說的對,我的悲傷逆流成河。」

他從無法接受現實到勇敢承擔,開始在微博中給兒子寫家書。他沒有流露悲傷與絕望,而是帶著濃濃的愛,還飄著幽默和豁達的味道。以自強不殘,愛開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戲劇性的細節場景,小心翼翼地繞開了悲劇的漩渦,展現出來的是笑中帶淚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

他以第一人稱來寫的,當時確診那天的狀況他是這樣展示的,我們來感受一下他的文字風格:

你知道那天我們是怎麼回家的嗎?對,開車。你父親失態了,一邊開車一邊哭,30多年樹立的形象,那一天全毀了。你姥姥緊緊的摟著你,就像在防著我一下子把你扔出窗外。你母親沒哭,她沒哭不是因為比你父親堅強,你父親哭聲剛停,你母親就續上了。哭得那麼流暢自然,難道這就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無縫續哭」?

在展示兒子的現狀的時候,他是這樣寫的:吾兒喜禾,你喜歡撕紙,撕了就把它們吃掉。爸爸昨天看了國外的一個視頻才知道,你撕的不是紙也不是寂寞,你的世界中你是在爬樓梯,撕一條就爬上了一個台階。你喜歡仰望飛機,從你的思維出發你是想家了,你的家在火星。

吾兒,我能想到你收到這封信的反應,是你撕開信封扯出信紙,然後再撕成一條一條的放進嘴裡咽下去,你這么做我認為原因有3:

1.信的內容讓你生氣了。2. 你不識字。3.你是自閉症。

撕紙就是你的一個特徵,不知道你是哪一點,盼兒回復。

這是展示對兒子的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跡。而兒子喜禾就是一個神跡。這封信本來打算兒子18歲的時候寫給你的,這封信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寫的好處是,有16年的時間來修改更正、增補,壞處是16年裡都得不到回應,父母對你最大的期待和願望是你能夠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你父親年輕時情書寫得才華橫溢,以為會收獲愛,結果只得到兩個巴掌,非常意外。你父親後來總結出的經驗可以作為家訓世代流傳下去,寫給a的情書務必裝到a的信封里,而不能是B的那個信封,子孫後代切記。

但父親這次給你寫信真情實感,句句發自肺腑,尤其沒有裝錯信封,希望能得到你的愛。

這個文字風格與曾是脫口秀主持人的主人公以及文章的主題,相得益彰,笑中帶淚,極具感染力。因此語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根據文章的語言風格、文字張力、修辭手法等是否能夠傳神的展現和表現文章的主題和內涵。

總而言之,文字風格適合文章的格調和內涵,它能夠使文章言之傳神,那麼綜合以上的這些內容呢,我們主要是通過對文章的結構邏輯,所謂情節文字,風格,5個方面的修改完善,讓文章 形神兼備,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味,言之有物,言之傳神。

B. 編導編寫故事技巧

2017編導編寫故事技巧

編導具體是指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價值的題材進行策劃、采訪、制定拍攝提綱、組織拍攝、編輯製作,最後對作品進行把關檢查的系統性創作活動。那麼作為藝考編導考生如何掌握編寫故事技巧呢?下文是我為大家展開一系列技巧方法,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戲劇故事

戲劇故事是以人物為中心,以事件為紐帶,以情感為依託進行展開的語言藝術。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礎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內涵的延伸。好的戲劇故事要給人留下想像和聯想的餘地,具有品味不僅無窮的興趣,猶如撞鍾餘音裊裊。戲劇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製造矛盾沖突,就是要設置戲。這種沖突的設置要求考生敢於想像,要有設置懸念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戲劇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這個人物要有鮮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懷的點。另外,還要求文中的人物性格,要有立體感,要抓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戲劇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糾葛太繁復就會很難駕馭。

所有小說都得講個故事,而並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小說,這里就出現了個問題:什麼叫故事?什麼叫小說?

1、從材料來說:故事要有核心情節和精彩的細節,稱為故事核。故事就像相聲的包袱一樣,一切都是圍繞這個核來展開的。講相聲開始是賣關子,等到包袱一打開,人們就會發笑。寫故事也是先把讀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有一篇故事叫“愛在肚裡。

2、從表現方式上來說:故事用的是敘述的方法,小說用的是描寫的方法。

小說最常用的場景、人物肖像、動作形態描寫和對話,故事就很少用。

3、從表現的主體來說,小說是寫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場景、心理活動、語言、動作描寫,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節也是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並發展的。有時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結尾是什麼,只能按照書中主人公的性格走下去。如果把寫小說比作走路,事先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岔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充滿曲折,走到哪裡是哪裡。因此,一部好的小說,留給你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事。現在年輕讓人寫小說,是不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說的都是作者自己的話,人物立不起來,活不起來,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徵。

故事是寫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故事核進行的。文章所運用的各種手法目的都是先將讀者引向歧途,最後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作者就像黑心的計程車司機,帶著讀者這個乘客兜圈子,繞彎子,欺騙他,引誘他,讓他看沿途的風光,最後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當,跟你繞了那麼多圈子,其實路這么近,就在眼前。但乘客還是很高興,他願意掏這個錢,因為他看到了沿途的風景。因此,故事留給讀者的事情,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幾十年後不忘的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當然,故事本身也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但這只是副產品。

二、好故事的標准

故事如果一直是不溫不火的溫吞水狀態,讀者恐怕會覺得不過癮不滿足,這時候需要一個沸點,一個高潮,一個在層層有聲有色的鋪墊積累中的矛盾的總爆發。沖突的雙方都有足夠的沖擊力,一觸即發,甚至像一對山羊地角。兩只蟋蟀格鬥,沒有調和的餘地。大師德爾泰就認為:每一場戲必須表現一次斗爭。推及到故事,每一個故事最好也有這么一個矛盾沖突。

1、矛盾沖突集中

常常有一些文章,故事情節是很熱鬧,大高潮小高潮不間斷爆發,但作者到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於是東拉西扯把故事拼抽成了,殊不知,這樣會使作品頭緒繁雜,意義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不要把故事寫的太艱深復雜,一個故事就是一對主要矛盾,明確、集中、單純。從頭到尾貫穿情節,所有的鋪陳展開也緊緊圍繞這對矛盾,不要隨意橫身枝節。《換鎖》是父與子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寂寞英雄》是兩個情敵之間的矛盾等等。

2、人物關系集中

故事這種文體,限於篇幅的關鍵,一般不像小說那樣,可以活靈活現的表現和塑造那麼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講述情節,是一門情節的藝術,所以人物的設置和刻畫上天然的就就應該配合情節的安排,想著怎樣可以使情節更為清晰更為流暢。

故事在人物關系的設計上要盡量簡練、集中,把戲劇沖突都集中在幾個,甚至是兩個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來說,也就是三、五個主要人物貫穿始終,並且這些人物之間是矛盾對立的關系,不斷製造誤會、製造沖突,從而推動情節的發展。

3、情節進展集中

在現實生活中,矛盾沖突的進展一般需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醞釀過程,而戲劇沖突則不同,必須比生活矛盾更為集中、更為迅速。

三、常見的編講故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戲劇故事考查形式的寫作時多種多樣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命題類。命題類是一般性的考查方式。這是招生高校考查戲劇故事寫作能力的主要方式。題目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限時離別》、《喜出望外》等。

(2) 續寫類。續寫類是戲劇故事的續寫,即故事開頭應該給出,要求考生編織主題情節和故事結尾。例如有這樣一個考題:“老王是山裡的一位獵戶,家裡一直養了兩條狗,一隻家狗,一隻獵狗。一天,老王出去打獵,錯把獵狗留在了家裡,把家狗帶了出去……”這類題目有很強的發散思維特點。後面怎麼寫,就看考生的思維延伸到何處。這種考查方法不讓考生禁錮在一個題目上絞盡腦汁,它會讓考生有更大的發揮餘地。

(3) 組詞類。組詞類是將毫不相關的幾個詞編織成一個戲劇故事。當然,題目中已經給出的詞是一定要用到的。例如這樣一個考題:“書架、相片、電影”。這類題目類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組接、整合以及故事的分層構架能力。

1、詞語概念式:即以一個詞語或短語為命題編講故事。如:一束鮮花

2、形象組合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即給出幾個不相乾的詞語要求在故事中出現,不必分順序。如:郵票、金魚、台燈或改變、同桌、禮物。

3、給定材料式:這種模式的活動性很高,比如高校會給你一個故事大綱,讓你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4、續寫式:續寫式包括短片、電視劇或成語、小故事之類的續寫。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後。

5、改寫式:將成語、唐詩等改寫為故事,在這種模式中改寫與擴寫是並重的。如改寫: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6、情節拼塊式:如同小時玩魔方,有幾個混亂的情節拼塊,要把他們用你認為比較合理的順序增加適當情節拼回原狀。

四、戲劇故事的基本特徵

1、內容的情節性

戲劇故事是以情節見長的一種語言藝術。戲劇故事的生命力在於流傳。一個生動、有趣的戲劇故事會使閱卷老師回味無窮,深深的印刻在其腦海里。拿小說的流傳過程為例,其中大量的描寫、議論都會被淡化了,最終留下來的都是情節,這就是靜態描寫、議論的難講難記之緣故。

2、線索的清晰性

戲劇故事要求線索清晰,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戲劇故事是為了讓考官看的明白、看的下去,即要求故事的線索清晰、單一、簡潔、有條理。如果線索多了,或者像有些小說那樣,線索相互交叉糾纏,勢必會給考生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讓考官看不明白。看不下去。考官面對那麼多份戲劇故事的文章進行批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像自己在讀小說一樣,讀不懂、理不清還要經常返回去仔細再回味。

3、情節的趣味性

戲劇故事光有清晰地情節還不夠,還得有懸念。所謂懸念就是觀眾對戲劇情節的發展變化、劇中人物的命運、舞台現實的心理狀態的一種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後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戲劇故事如果沒有懸念,情節就不會抓人,這樣的作品是得不到考官的青睞的。這就要求考生在戲劇故事的寫作時要認真把握情節的趣味性。

4、立意的新奇性

如果一篇戲劇故事情節很強,線索也很清晰,懸念也有,文字也很流暢,但是考官最後看到卻沒有得到她(他)想得到的東西,就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這樣的作品同樣得不到考官的青睞。鑒於這一點,要求考生在進行戲劇故事的寫作時有一個新奇的立意,立意要“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5、語言的口語化

和書面語相比,口語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實、形象生動、朗朗上口、易傳易記等特點,因此戲劇故事一般採用口語化語言,而不用文縐縐的、晦澀、艱深的書面語言。

五、戲劇故事的基本元素

1、題材

題材,即我們所選的那部分材料。要選自己熟悉的、容易把握和運用的題材。如家庭題材、校園題材等,不要貿然涉足婚姻題材、軍事題材、政治題材、工農業和商業題材。

2、背景

背景,一個故事的發生,必然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種情況下發生的,考生要注意戲劇故事中時間、地點的確定,即事情發生的背景。確定好了背景,就為故事的發展和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情節

情節,即故事情節,這是戲劇故事的主要內容。情節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沖突、細節等構成。戲劇故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故事的情節是否生動、曲折,是否具有戲劇性,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個完整的戲劇故事,一般應有一個中心事件,矛盾沖突和細節圍繞這個中心事件展開。好的情節應該具有戲劇性,即故事中要有懸念、沖突、發現、誤會和突轉巧合,要有跌宕和變異,要製造並使之產生驚奇,有趣的效果。但不宜使用科學幻想、荒誕、說神弄鬼的情節,從而破壞了故事的真實性和邏輯性。

4、懸念

懸念,是戲劇故事的基本因素。懸念要引人入勝、抓住了考官的好奇心理。有的考生寫故事,平鋪直敘、枯燥干吧,一點兒也不吸引人,盡管花了大力氣,語句也很優美,有的還用了比喻、誇張和擬人,甚至還用上了詩詞歌賦,但由於沒有懸念,還是吸引不了考官的眼球。因此,在寫戲劇故事時,要花大量的心血去設計懸念。

5、主題

主題,即立意,或戲劇故事的思想內涵、思想觀念,亦可理解為考生對所表現生活的態度。有了一個主旨思想,就有利於材料的組織、構成和發展,直到朝哪個方向走,圍繞著什麼展開。

6、人物

人物,是戲劇故事中的角色,是戲劇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戲劇故事的體現者、推動者,也是戲劇故事的'最終歸宿。要注意從兩個方面構思人物,一方面是對人物的靜態把握,即人物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愛好、地位、性格特點,以及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文化程度、人物閱歷等方面,給人物以定位,使人物成為真實可信、有根有據、扎實確定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考慮人物的動態變化,即在戲劇故事的發展過程中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著情節的發展變化,人物也會變化,要特別注意和把握這種變化,已達到戲劇性的效果,並使人物成為活動、變化、有血有肉、有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啟示意義的藝術形象。

7、結構

結構,即在寫作過程中對故事的布局、組合、節奏的把握,講究結構對構思戲劇故事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考生要擅於前鋪後墊,巧妙地設置懸念,製造對比,一步步把情節推向高潮。一般來說,在構思故事時要有結構意識,並注意把故事中的情節、人物有機的加以組織,按要求進行布局,以免虎頭蛇尾,輕重失衡,造成結構上的失敗。

8、語言

語言,指人物對話的書面文字形式,是簡單性的口頭語言,而不是動作語言。人物的對話要盡可能的簡練生動,符合人物的性格,對話不宜過多,能透漏出人物想要表達的意思即可。要注意人物講話的對象和環境,講話的語氣和態度,亦可運用雙關語、比喻、潛台詞,不宜把意思說的過於直白透徹。書寫和講述故事時,都要注意語言的准確和精煉。

六、怎樣進行戲劇故事的寫作

1、題目

如果戲劇故事寫作考查的類型是續寫或者片語連接,那題目的設置是十分重要的,講究有故事性,有一種吸引力和攻擊力。比如《太陽從西面升起》,考官乍一看題目,便迫切需要知道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標題往往會使考官不屑一顧。

2、開頭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頭,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些話不僅體現在為人處世當中,也從某一個角度揭示了戲劇故事創作的規律性。對於作品的開頭,考生要注意簡潔和精煉。小說的開頭,可以寫景抒情、狀物繪人,洋洋灑灑幾千字,寫的越詳盡越精美越細越得到讀者的青睞,但戲劇故事卻不行,如果開頭三句話都吸引不了考官,那還有什麼理由讓考官繼續讀下去呢。考生在進行戲劇故事寫作開頭的時候,切忌:一、沒完沒了的介紹環境;二、記敘平淡、熟悉的事情。

3、中間

設定好戲劇故事的開頭後,中間就盡可能合乎邏輯,盡可能曲折離奇的情節把故事、事件連貫起來。首先要定好一個主題,選擇一個敘述方法(例如倒敘、漸進、伏筆、並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構思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讓它自由發展,並逐步發展到高潮。

4、結尾

戲劇故事的結尾是升華主題的“點睛”之處,決定一篇戲劇故事的成敗。正所謂“編筐織簍,重在收口”。收口時,一般要用順理成章的神來之筆,抖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結局。戲劇故事的結尾要簡明扼要,新穎獨特,要使懸念最終被清晰地解開,並點名、深化

七、戲劇故事寫作的注意問題

第一:多寫、多看、多讀,多寫一些好故事、小說,多看一些故事片、舞台劇,多讀一些短篇小說、小小說、戲劇故事集,電影文學劇本,多看一些故事性較強的電影、戲劇、電視劇等。要編織好故事,首先要在自己的知識儲存中有一些好的故事素材,作為編寫戲劇故事時的借鑒和參考,但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可能缺乏戲劇性,道聽途說的事情不一定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戲劇故事,所以這些都只是構思戲劇故事的參考材料。

戲劇故事的知識來源和材料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個人直接的實際生活經歷;二是間接地道聽途說;三是從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中借鑒。

第二:把握好各個元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乍一聽“戲劇故事”,往往會把它理解為編一件事,這似乎很簡單,但真的讓考生自己編織起來則覺得挺難,不知從何入手,“怎麼個編法”、“怎麼能編好”,這主要是因為對戲劇故事的構成元素不夠了解,因此我們在上面重點講解了戲劇故事八大要素,即題材、背景(包括時間、地點)、情節、懸念、主題、人物、結構、語言的構成,考生要把握好以上幾個元素的關系,缺了哪個元素都會影響戲劇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戲劇故事在題材的選擇上,講究的是一個“新”字和一個“奇”字,寫新鮮的東西,普遍熟悉的素材不要去寫,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四:有一個能夠貫穿到底的線索,也就是說戲劇故事有一個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個人物從頭到尾的聯系在一起。

在這個問題上考生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使前面已經出現的人物和情節與後面出現的人物和情節沒有聯系;二是最好不要同時出現多個線索;三是最好能使這個線索成為一個前後呼應的鏈狀結構。

第五:戲劇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切忌無主次,旁枝雜葉,喧賓奪主。

第六:戲劇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的主人公)要典型而有特色。短小的戲劇故事只要能寫好一兩個人就已足夠,人物多了,平分秋色,無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

第七:戲劇故事的情節要曲折多變,跌宕起伏。

短小故事的情節也要轉三個彎,切忌平鋪直敘,滿篇大道理或是景物、心理、語言的描寫。故事不是小說,講究的是簡練,言之有物,要注意有的放矢。

第八:戲劇故事對語言的要求與其他文學樣式不同。

故事要用敘述的語言,比較接近通俗性的口語。戲劇故事要注意“講”的特性,但切忌過多的對話。只要懂得和掌握了用“講述”的語氣來寫戲劇故事,那麼就意味著你寫出來的故事起碼是“戲劇故事”了。

;

C. 寫作經驗談:故事與沖突

故事與沖突的關系,我們一定要弄明白:

沖突分大沖突,小沖突,故事沖突是大沖突,情節沖突是小沖突,一個故事,大沖突會有好幾個,但最重點的大沖突只有一個,一個情節,小沖突會有幾十個,但最關鍵的小沖突也就是那麼幾個,幾個大沖突同幾十個小沖突用合理的、藝術的形式柔和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完美的故事。這就是我的故事沖突理論。

最好的故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魯迅的喜劇小說《阿Q正傳》、悲劇小說《祝福》,哈代的愛情小說《遠離塵囂》,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莫泊桑的《一生》等都是根據這個故事沖突理論去構建的。人們喜歡看發展過程——人物情感發展的過程和事態發展的過程,這是因為人類天生是好奇的、愛湊熱鬧、好看稀罕,喜歡探秘、追根問底,——對別人有興趣,關心別人勝於自己。

知道了故事與沖突的關系,再去理解如何創設故事沖突就容易了。

在創設故事沖突之前,我們首先再來了解一下故事的生成規律。

古希臘戲劇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那本著名的《詩學》文藝理論書中講道,故事(即事件),必須遵循一個生成規律,也就是四個步驟,開始、發展、高潮、結束。每個故事都是由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缺一不可。每個故事又是由很多情節組成的。每個情節也是由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組成的。故事中的沖突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節中的沖突就是情節的高潮部分。故事中的沖突是大沖突,情節中的沖突是小沖突。

故事有了沖突,就有了矛盾(故事中人和事的矛盾),進而就有了戲劇性。故事的戲劇性正是故事生成的根本。沒有戲劇性的故事,那就不叫故事了。

那麼,怎樣在故事中創設(建立)沖突呢?這個問題對於要創作一個好故事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沖突,不能一蹴而就。沖突,也是一步一步產生的,所以,沖突也有開始,沖突也有發展,沖突也有高潮,沖突也有結束。我們根據沖突的這個生成規律,就能很好的創作和設計出好的沖突來。

比如,有一個復仇的故事,故事一開始,就是復仇人把仇家殺死了,一下子達到故事沖突的最高點,也就是高潮,然後,故事結束了。這樣的故事,一點兒看頭都沒有。我們必須要讓沖突有「前戲」,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讓沖突有開始,有發展,有高潮,有結束,這樣,才是最好的創作和設計沖突的步驟和方法。只有這樣,讀者或觀眾才能在一步步中,慢慢的,融進故事和情節中,對故事中的每個人物有了認知和感情,對事件有了吸引度和關注度,這樣,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就成了讀者或觀眾最最關心的了,故事中事件的結局就成了讀者或觀眾一定要弄明白的事了。沖突產生的前兩個步驟(前戲)——「開始」和「發展」,起到了蓄勢待發的作用。沖突的「高潮」就「突然爆炸」——一般沖突的高潮部分都是很短的,這個很短的沖突高潮部分就是故事審美戲劇性的精華點。沖突的「結束」一定要有,它起到了讓讀者或觀眾「回味無窮」的作用,在他們回味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故事帶給他們的閱讀或欣賞快感。這樣,故事的沖突就是成功的,我們的故事也就是優秀的了。

那麼,怎麼去構思沖突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束呢?這又是一個復雜難解的問題。但只要用心,就不難。

沖突,說白了,就是戲劇性,用更通俗的字眼來說就是「看點」,如,一本小說的「可讀性」,一部電影的「可看性」。一個故事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性,沒有戲劇性,就不是好故事了。戲劇性包括,喜劇和悲劇。我們找到故事中,喜劇和悲劇產生的高潮點,那我們就找到了沖突。故事中喜劇產生的高潮點,比如,「中了彩票」、「老來得子」、「生了大官」、「發了大財」、「幹了壞事沒被逮到」、「壞人倒霉」、「幸災樂禍」,這些就是故事沖突(喜劇)的高潮點。故事中悲劇產生的高潮點,比如,「失去了最愛的人」、「復仇成功」、「奮斗失敗」、「家族敗落」、「孤獨一生」、「謀殺親夫」、「兄弟自相殘殺」,這些就是故事沖突(悲劇)的高潮點。

認識了沖突的高潮點,我們可以運用沖突產生的四個步驟,開始、發展、高潮和結束,就能一下子創設出一個完整、好的沖突來了。

沖突的產生,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兩個矛盾體,或多個矛盾體,這矛盾體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人與人的接觸,性格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立場不同(如好人與壞人的立場就不同),目的不同(如婚嫁,男方希望少出彩禮,女方則想多要彩禮),素質修養不同,這些都會產生沖突。事與事的沖突,大都是因為利益引起的,一方損害了一方的利益,導致沖突產生。如一國與鄰國的邊界紛爭,就是事與事的沖突。一人半夜睡覺打呼嚕,吵的別人睡不著,這樣就會產生沖突。物與物的沖突,他家的糧食大豐收,另一家的糧食大減產,她家的兒女漂亮聰明,另一家的兒女醜陋愚笨,這樣都會因為嫉妒而產生仇恨,進而發生沖突。

此外,矛盾的產生並不是單一的人與人、事與事、物與物的沖突,很多時候,矛盾的產生,是人、事、物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的結果。這樣的矛盾更加復雜,一時半會是很難理解的,需要大家在現實中多多找出一些例子,慢慢去分析,慢慢去研究,這里我就不多講了。

以上寫的都是故事沖突理論方面的內容,對接觸文學少的人,可能是比較難理解的。這些內容全部是我是嘔心瀝血之作,是這些年,我在文學領域的經驗心得,希望這些內容對那些故事創作者和小說創作者有所

D. 好萊塢電影三段式情節模式是什麼

三段式情節模式是指結構分為頭、中、尾這樣的三段式傳統劇作模式。

相關介紹:

在電影劇作的教學領域里有一本廣泛流傳的教材:悉德.菲爾德撰寫的《電影劇本的寫作基礎》。其中在論述結構的部分依然將「沖突律」作為劇作家必須嚴格遵守的定律。

他認為:一部影片的開端就是建置沖突;中段就是發展沖突並使沖突雙方反復地較量;所謂高潮就是沖突的總爆發是沖突的至高點,因此也就是沖突的決戰時刻;至於結尾,無非是沖突過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

(4)如何運用沖突律來對故事進行布局擴展閱讀

黑格爾總結出「沖突律」的結構思想的,他認為戲劇沖突是布局的依據,他進一步發展了亞里士多德關於「頭、身、尾」的三段式說法:「合式的起點就應該在導致沖突的那一個情境里,這個沖突盡管還沒有爆發,但是在進一步發展中卻必然要暴露出來。

結尾則要等到沖突糾紛都已解決才能達到。落在頭尾之間的中間部分則是不同的目的和相互沖突的人物之間的斗爭。」其實,從那以後,直到今天,這已經成為包括電影在內的劇作藝術所普遍遵循的結構法則。

可以說,以這樣的原則創作出來的電影劇本在今天仍然是電影結構類型的主流。這種被今天的人們稱作「戲劇式結構」的原則依然是我們進行電影劇作教學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沖突律來對故事進行布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是怎麼看待現在的婚姻 瀏覽:110
渝中婚姻登記檔案在哪裡 瀏覽:899
事業單位編制工勤崗位有什麼用 瀏覽:848
美女賽車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56
屬兔跟屬馬的人婚姻如何 瀏覽:23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有哪些課程 瀏覽:264
新婚姻法規定哪些行為可以坐牢 瀏覽:158
寓言故事老鼠嫁什麼 瀏覽:973
愛情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瀏覽:498
儒家經濟觀點是什麼 瀏覽:335
商業和愛情哪個更重要 瀏覽:587
什麼時候的愛情是純真的 瀏覽:978
怎麼說服長輩辭職事業編去經商 瀏覽:818
不幸婚姻給了你什麼呢 瀏覽:346
愛情里怎麼才能成熟一點 瀏覽:870
有多少人追求幸福 瀏覽:81
兵團事業編哪些地方招生 瀏覽:787
幸福限的音量是多少 瀏覽:747
大舌頭美女叫什麼 瀏覽:217
幸福之門有哪些鑰匙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