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告訴我一些有關結婚的習俗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納租:婚禮隱汪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灶茄仔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
B. 婚禮寓意都有哪些
婚禮是神聖的,婚禮是庄嚴的,婚禮是喜慶的,婚禮是各式各樣的。對於那些即將結婚的新人來說更是無比激動的,隨著人們對於西式婚禮的越來越追求,那麼大家對於婚禮中的一些細節是否了解呢?下面就讓北京婚慶公司的策劃師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婚禮中新娘要挽著父親出場寓意:最開始由新娘挽著父親的手出場,是寓意出生開始到現在出嫁,都是由父親陪伴在身邊,保護她和呵護她;然後走到主禮台交給新郎,是寓意以後愛護/保護/呵護/珍惜她的任務,託付給新郎了,象徵女子出嫁的意義,也寓意著家人對新郎新娘的祝福。 交杯酒的寓意:新郎、新娘在婚禮上喝「交杯酒」是婚禮上的重要儀式之一。這種習俗在古代就已經有,起源於秦代。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兩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有相同的地位,婚後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才將容器更換成酒杯,如今,交杯酒儀式已經和當初有了很大變化,但是不管這個習俗的表現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它的寓意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徵著結永好、不分離,鄭斗也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新娘手捧花:據說捧花是來自古代歐洲,男方向女方求婚時,在去女方家的路上採摘下來的野花,並將花束作為禮物送給女方。女方如果願意接受求婚的話,就將花束中的一支插在男方的上衣口袋中而這也是男士胸花的由來。能夠接到新娘拋出的捧花的人就是下一位新娘--這是一個源於歐洲的浪漫傳說,拋出的是快樂,接到的是幸福,分到新人的甜蜜,又很有時尚的味道,誰說不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呢! 新娘站位寓意:男右女左 ;因為古時候,盎格魯撒可遜的新郎時刻准備挺身而出,以保護新娘不會被別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站在自己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拔出佩戴在右手的劍,英勇擊退敵人。 新娘要帶面紗:最初,新娘的面紗象徵著青春和純潔。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紗以表示清純和歡慶,或戴藍色面紗以示如聖女瑪麗亞般純潔。據說,當年美國首位第一夫人瑪莎華盛頓的孫女妮莉華萊士在結婚時別出心裁地披著白色的圍巾,掀起一種風尚。這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念冊紗習俗的由來。 新娘穿白色禮服: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就象徵著歡慶。在1850年到1900年的維多利亞女皇時代,白色也是富裕、快樂的象徵。後來則加強了聖潔和忠貞的意義,形成了純白婚紗的崇高地位。而再婚的女性,可以用白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如粉紅或湖藍等,以示與初婚區別。 迎親找鞋的由來:兩個鞋子都找到湊成一對意為和諧,取吉祥和諧的寓意。新郎找新娘的鞋子,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本喊高磨意,其實是考驗新郎對新娘感情和愛情程度。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她有一隻十分珍貴價值連城的水晶鞋丟失了,於是公主的父親也就是老國王張布皇榜:誰能為我的女兒找回水晶鞋,我就把女兒嫁給他。鄰國有一個王子,揭了皇榜王子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為公主找回了水晶鞋,於是,老國王也信守諾言,把公主嫁給了王子,王子和公主過起了幸福生活,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就演繹成了新郎接新娘要找鞋的風俗............. 手印泥:新郎新娘在婚禮中,將雙方的手按在印泥上(男左女右),表達出新郎新娘「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的鏗鏘誓言,48小時內印泥自然風干,堅固如石,留下夫妻清晰的手印模,寓意著婚姻的穩固長久,風雨路上他(她)們同心永結,牽手一生。 以上這些內容就是大家在西式婚禮上經常看到的東西,希望這些內容對於各位即將結婚的新人來說能有一定的幫助,讓您能對於這些細節有一個清楚地人之,以上就是北京婚慶公司的全部介紹,希望能為大家解答一些不明白的疑惑。
C. 中國傳統婚慶有哪些習俗
我們這因為是有名的竹鄉,有結婚准備竹席的習俗,基本上親朋好友結婚都會在嫁妝或者聘禮中放竹席。席子有襲兄晌「喜得子」的寓意,所以大家在婚慶上送給新人婚慶席是祝願她們生活幸福美滿、早生貴子。我們這最出名就是夢之秀這個牌塵陵子
夢之秀婚慶席根據吉祥的概念而進行設計、製造與銷售;「折」是不祥之詞,所以夢之秀婚慶席不做折席,不打折賣產品,因為健康不能折拍鋒,財富不能折,幸福不能折,把有折的商品帶回家就等於把惡運帶回家
D. 有哪些奇葩的婚禮習俗
各國奇葩婚禮習俗每個國家之所以可以發展這么多年,和他們自己文化底蘊脫不開關系,也正是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碰撞才形成了現在這個美好的世界,文化可以展現在許多方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的婚禮。一蘇格蘭:Blackening在蘇格蘭傳統的婚禮儀式上,有個看起來就很臟的習俗。就是每位新人滾衡頌夫婦需要被親友們投擲飯菜殘羹。比如,臭雞蛋、魚、爛菜葉等,就像潑水節的說法一樣,在婚禮上被扔的越臟越好。二吉爾吉斯斯坦:綁架新娘吉爾吉斯斯坦有句古老的格言攔拿:婚禮上的眼淚將鑄造婚後的幸福生活。所以他們就想盡辦法要把新娘整哭。一起來看看他們想的辦法。直到1991年政府規定婚禮中的綁架違法之前,很多新郎父母贊同在婚禮上綁架新娘,女孩哭得越厲害越好。當然我想女方父母應該是不太同意的吧,不過這種方式想像也夠野蠻,綁架個女孩兒回家當老婆三印度:嫁人先嫁樹在印度的某些地方,流傳著一種說法:女孩子誕生在星宿被詛咒期間,這樣就會造成丈夫的過早離世。解除詛咒的唯一方法就是女孩子先嫁給一棵樹,然後再把樹砍到就行了。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也讓人聽了覺得很神奇的習俗。四法國:喝馬桶水以浪漫著稱的法國,古代結婚,新郎新娘竟然要喝下從馬桶里盛出來的殘液。現在這個習俗已經用從廁所端出來的香檳和巧克力代替了馬桶水。法國人相信這樣做可以在新婚之夜給予新郎新娘力量。五德國:能摔的全摔碎德國人給人的感覺是嚴謹、認真,但是德國婚禮卻是熱烈而瘋狂的。在新娘新郎進入婚禮現場後,來賓就開始了摔碗砸盤大賽。摔東西持續的時間越長,摔壞東西越多越吉利,代表新人婚後生活越幸福。這個說法類似中國的碎碎平安!六茅利塔尼亞:以胖為美在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新娘婚前將會被送往「增肥農場」進行訓練,每天攝入大量食物,專心睡覺養肉。作為一個相對貧窮落後的國家,他們依然以胖為美,認為肥胖的女人是財富的象徵。如果哪家的小伙將要迎娶一個非常豐滿的女子,那麼這場婚禮就會受到家人、親戚、街坊的高度重視!七保加利亞:新娘塗白顏料出嫁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210公里外的Ribnovo村以獨特的婚禮慶典而聞名,這座村莊雖然曾遭到數十年的迫害,但是Ribnovo村的村民還是保留了傳統的結婚典禮習俗。婚禮的亮點就是畫在新娘臉上的妝容,出嫁的新娘面部塗抹著厚厚的白漆,並用彩色亮片點綴,乍看上去十分的嚇人,再加上冬天白雪茫茫,更突顯出婚禮的詭異氣氛。此刻新郎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八柬埔寨:蔽日期不能見任何男性柬埔寨流行早婚,傳統婚俗對女子的約束也甚為嚴格。女孩子到了結婚年齡,父母就要把她關在房間里,請僧侶來誦經祝福,到了規定日期才能出門,這期間被稱為「蔽日期」。如吃飯、睡覺、洗澡都只能在自己的房間里,不能見任何男子,即使是父親和親兄弟也不能例外。「蔽日期」的長短按照家庭的貧富程度不同而不同,可以是3個月、6個月或者一年。「蔽日期」結束前父母不會允許女兒找對象結婚,而女兒也不能吃魚和肉,否則就將遭遇不幸。九坦尚尼亞:婚前捉迷藏婚禮舉行前夕,新娘娘家人把新娘送到新郎所在的村莊,在村中找個隱蔽的地方把新娘藏起來。而後去新郎家報信,請新郎前去尋找。運氣好的新郎,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就可以把大鄭新娘迎娶進門;有些新郎可能要找幾個月才能找到新娘。盡管如此,當地人依然對藏新娘樂此不疲!十阿拉伯人婚俗:新郎要守空房多數阿拉伯人認為,登記還不是真正結婚,只有舉行儀式,熱熱鬧鬧的,才算正式結婚。阿拉伯人的結婚儀式一般先在女方家舉行,然後移到新郎家繼續進行。婚禮上張燈結綵,鑼鼓喧天,歌舞不斷。儀式持續的時間根據財力而定,但沒有少於3天的。阿拉伯人也有鬧洞房的習俗。在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新郎先要獨守空房,直到凌晨時分,新娘才在母親的陪同下進入洞房。
E. 誰有關於中國古代婚禮的故事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歷史的東方古國。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孕育出了一個又一個具有特色的習俗,中式婚禮就是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一種民俗。
八抬大轎、儀仗開道、花轎迎親、獅舞引門,選擇中式婚禮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丟失了的華夏民族婚俗!到中國來舉行一個傳統的中式婚禮,將會讓你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
通過中式婚禮,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國友人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輕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並且,新人會在婚禮中留下最富有傳奇和美好的回憶。
中式婚禮必將在短期內大行其道。
中式婚禮之必備元素
★花轎:花轎作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兩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女迎親者坐一乘,其餘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親回來時新娘、迎親、送親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藍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轎子曾流行於廣大地區。自古以來歷代相襲。因時代、地區、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肩輿、檐子 、兜子、眠轎、暖轎等。現代人所熟悉的轎子多系明、清以來沿襲使用的暖轎,又稱帷轎。木製長方形框架,於中部固定在兩根具有韌性的細圓木轎桿上。轎底用木板封閉,上放可坐單人或雙人的靠背坐箱。轎頂及左、右、後 3側以帷帳封好,前設可掀動的轎簾,兩側轎帷多留小窗,另備窗簾。歷代統治階級都曾制定過轎子的形制等級,體現在轎子的大小、帷帳用料質地的好壞和轎夫的人數等方面。民間所用的轎子分素帷小轎和花轎兩種。前者系一般婦女出門所用之物,後者則專用於婚嫁迎娶。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素帷小轎 、花轎都被旅遊業啟用。花轎多設置在旅遊點,與中國帝王傳統的結婚禮服——鳳冠、霞帔配合,用來接待中外遊客,舉行中國古代婚禮儀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轎則作為江浙山區的一種民俗交通工具,用來迎送中外遊客。由柳洪平創建。
中式婚禮的一般流程
●抬轎起程:在鑼鼓、嗩吶、舞獅的伴隨下,花轎開始起程。按傳統,新娘應該被兄弟背出來送上轎子。不過現代人多獨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勞,通常也改背為抱了。花轎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兩家特別近,要不從上海這頭抬到那頭,肯定累趴下。不過按照慣例是要給轎夫紅包的,否則他們會有意顫動花轎,讓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禮中是新娘坐花轎過炭火盆,不過現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攙扶下直接跨了。然後在下轎之前,新郎還得拉弓朝轎門射出3支紅箭,用來驅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氣。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後有的還要跨過馬鞍,徵兆新人婚後合家平安;然後才由新郎用條紅布包著的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這時,一對新人就該正式拜堂了。拜堂後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巹酒),而是給雙方高堂敬茶,通常這個時候是弄得一群人聲淚俱下,場面之感人,在熱烈的喜慶氣氛中也透滲透著濃濃的親情。
●同心結發和謝媒:現代的娶親儀式,很多都是把該在洞房裡的事搬出來展示。比如說結發,應是新人在洞房裡相互剪些頭發,作為夫妻關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現在則是當眾表演。之後雙方母親同點龍鳳燭,新人交換香書美玉做信物,再請出媒人贈送蹄膀。
中式婚禮花銷
辦一場地道的中式婚禮環節可真不少,比如會場布置雖然可以省略鮮花,卻多了無數道具。化妝師也會比較辛苦,因為除了新人,還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妝。至於主持人,價格就更高了,因為復古婚禮套詞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後還得請一位相當於導演性質的現場總監,以協調扮演各種角色的人,婚禮督導更非請不可,因為花轎的路線以及酒店方面的協調始終得有人去搞定。
婚禮現場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樣的場景想必一般人都會感覺熟悉。不過,本文的圖片可不是電影電視中的劇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厭倦了草坪婚禮、燭光婚禮、游輪婚禮等西式婚禮後,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變得傳統起來,一場場鞭炮聲、嗩吶聲、鑼鼓聲此起彼伏的復古婚禮借著春節前後的好日子,紛紛隆重「上演」。
★鳳冠霞帔服裝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兒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是十分的講究。內穿紅襖,足登綉履,腰系流蘇飄帶,下著一條綉花彩裙,頭戴用絨球、明珠、玉石絲墜等裝飾物連綴編織成的「鳳冠」,再往肩上披一條綉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霞帔」。
大紅衣服穿在身上怎麼看怎麼喜氣,尤其是頂帶花翎,身著蟒袍玉帶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禮中的黑西裝,另有一種富貴氣。
★旗鑼傘扇:它位於迎親隊伍之中、花矯之前,可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鞭炮:迎親禮車在行進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蓋頭:古時新娘著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以遮羞避邪,紅色取吉祥之意。
★馬鞍:「鞍」與「安」同音,取其「平安」長久之意。多放於洞房的門檻上,表示新娘跨馬鞍,一世保平安。當新娘前腳邁入門檻,後腳抬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這時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於大門口的一盆火,讓新娘邁過去,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天地桌:多置於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鏡子、算盤和秤,稱為「六證」。意思是:可知家裡糧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顏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常有隻有「三媒(媒人)六證」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等到吉時舉行的結婚典禮,就俗稱為「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
★秤稈:入洞房後,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花燭:在婚禮儀式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點燃於廳堂及洞房之內。因其上多有金銀龍彩飾,故稱為「花燭」。
F. 婚禮的意義和象徵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對禮儀非常重視,特別是在重大的節日或慶典,禮節有非常多的講究。說起中式婚禮,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花轎,拜堂,中式禮服,跨火盆,被子下放紅棗,喝交杯酒……中式婚禮給人一種幸福圓滿,紅紅火火的印象。中式婚禮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四大必要習俗,想辦中式婚禮的快來看看有什麼吧。
一、傳統中國婚禮有何象徵的意義
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中國人喜愛紅,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徵。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
二、四大中式婚禮必要習俗
一、送禮
一般賓客都要用紅紙或專門印有雙喜字的紅包,裝上適當的賀禮金,作為對新人的一份小小的賀禮。禮金最好取雙數,含六為祿,八為發,百為白頭偕老的意思,以示對新人的祝福,至於禮金數額就由賓客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以及和新人關系的遠近親疏來定了。
二、入席
參加婚禮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導就座,如果沒有人引導,可以和熟悉的親友坐在一起,但應注意不要主動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間取菜、吃食要講究禮貌。
三、敬酒
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謝時,大家起立舉杯,和新人先輕輕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時間控制在3分鍾內,以讓他們圓滿結束宴會,早入洞房。
四、鬧洞房
新婚之夜,親戚朋友圍坐房中,對新娘百般戲謔,稱之為鬧房、戲新娘。鬧的方式因各地而有所不同,總的概括起來有文鬧和武鬧。鬧洞房時,平輩的、晚輩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紛紛擁入新房,喜笑逗樂,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們極盡所能,想出種種方式,讓新娘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但客人應注意不可鬧得太過,要注意文明,盡量避免粗野的鬧洞房方式,或者口出穢言,對新娘動手動腳,以免傷了和氣。
三、中式婚禮擺盤都擺什麼東西
1、水果——平安順遂
結婚擺盤必須有水果,如蘋果、桔子、香蕉、桂圓等,切忌不要放梨,因為梨的諧音是「離」,有分離的意思,因此結婚忌諱用梨作為擺盤水果。紅彤彤的蘋果有平平安安的美好寓意,代表新人婚後生活順順利利,平安順遂。
2、花生紅棗桂圓——早生貴子
結婚擺盤中也有花生和紅棗,一顆顆紅紅的棗子,飽滿的花生和桂圓,代表婚後日子紅紅火火。在中國人眼中,年輕人結婚就意味著生育下一代,因此長輩希望新人早日成婚,盡早抱上孫子或孫女。其實,這也寄託了他們對下一代的期盼與祝福。
3、喜糖——喜慶熱鬧
喜糖是結婚擺盤不可或缺的物品,婚禮當日,收到最多的就是喜糖,吃在嘴裡,甜甜的,好像戀愛時的味道。看著在場的每一位賓客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作為婚禮的主人翁,心裡一定也是美滋滋的!
4、餅干瓜子——美滿幸福
在生日宴會、婚宴、春節擺盤都會見到餅乾和瓜子,親友見面,格外親切,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說家常,順便嗑著瓜子,吃著餅干,是一件特別享受的事情。大家難得有時間相聚,好好的聊上幾個小時,說出對新人的結婚祝福,願他們美滿幸福。
中式婚禮滿足了很多人對婚禮的想像,緩緩掀開紅蓋頭,跟摯愛的人喝一杯交杯酒,向對方許下一生的承諾,這真是浪漫極了。如今新中式婚禮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新中式婚禮的寓意跟舊中式婚禮大同小異,中式、西式各有千秋,你更喜歡哪種婚禮呢?
G. 常見婚禮的習俗有哪些 習俗的意義
一、傳統中式婚禮習俗
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
「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
「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
「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是指由求親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
「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
「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隱含不盡之意。
「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早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訊,婚後如意吉祥。
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和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險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鏈攔敗頃等等。當然各地的風俗語和講究都不一樣。
上頭:男女雙方都要旱災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攙扶中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二、傳統中式婚禮流程
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婚嫁習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傳統的婚禮流程依然呈現在美滿幸福的吉祥狀態,無論在中國舉辦何種形式棚顫的婚禮,中式婚禮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
基本流程:
亮轎:花轎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昭示。
發轎:新郎來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轎。
起轎:轎夫起轎,兩面開道鑼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顛轎:意在擋煞。
娘下轎:地鋪紅氈,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末來和生活美滿幸福。
過火盆:象徵日子紅紅火火。
跨馬鞍:馬鞍上放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掀蓋頭: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
喝交杯酒: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
敬茶改口:怍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進入洞房:上棗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傳統中式婚禮用品
我國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喜悅的寓典禮,所以稱為慶典。結婚典禮全部使用體現吉祥的婚禮物品來裝飾。如張貼大紅喜字,給新娘遮上紅蓋頭,穿上大紅襖,新郎胸前佩上大紅綢等等。這些紅鈀的吉祥物品不但給婚禮帶來喜慶的氣氛,同時也暗示著新婚夫婦婚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漢民族傳統婚禮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么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
後來,當「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寫作「婚禮」的時候,親迎便不再限於靜謐的黃昏了,當然這一儀式的神聖意識也逐漸淡去。
昏禮屬於嘉禮之一,嘉禮以親萬民。周制昏禮是後世婚禮的範本,後世的婚禮在各種異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發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習俗,不過從納采至親迎、合巹而入洞房,即使內涵風韻數易其容,但基本儀制的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 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 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衡並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 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傳統婚俗儀式
1.傳統婚俗之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 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
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了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 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2.傳統婚俗之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
「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 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3.傳統婚俗之說媒篇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結絲羅」,「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建國之後,「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被人們雅稱為「月老」,俗稱為「媒人」,後來改稱為「介紹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簡稱。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
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 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所以,人們便說「千里姻緣一線牽」。「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可見人們對媒人的敬畏。
媒人還被稱為「紅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一篇《鶯鶯傳》,其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設機謀,終於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西廂記》,其中紅娘的形象更加聰明可愛。人們以「紅
娘」代稱媒人,顯出了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說媒不是一件輕松事,這從媒人被人雅稱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索解釋這個夢說:「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徵著你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看來,做媒是需要熱情和毅力的。
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說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詩經》詠嘆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准確地向男婦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盡可 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說「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說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 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
H. 結婚有什麼講究
第一、結婚前首先要准備的是一系列的紅喜字,以及一些婚禮需要的爆竹和煙花,這些東西都要准備好兩份,一份是男方的,一份是女方的。准備好以後,男方要給女方送過去。
第二、結婚前要有一個訂婚的儀式,這主要是兩家的家長見個面,相互將孩子的婚事定下來。酒席需要男方做准備,另外男方好准備一件小金飾,算是送給女方的訂婚禮物。
第三、結婚前要派婚紗照,這是中國目前統一 的結婚標志,婚紗照一般要選擇在結婚前的兩個月內完成即可。太早的話不符合結婚的程序。因此大家要把握好這個時間點!
第四、結婚前的男性,要准備一些婚禮需要的東西,比如各色的糕點一定要准備好,特別是結婚的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過去,這個禮儀是比不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點心要以四色為准。
第五、結婚前男方要給自己准備伴郎,伴郎不是隨隨便便的選擇,而是有很大的講究,首先 伴郎必須是單身,其次伴郎必須是父母雙全、爺爺奶奶健在。這叫做三代全,預示著新郎的婚姻會圓圓滿滿。
第六、結婚的前一天,男方和女方都要准備好餃子,因為根據中國狀態的講究,新郎和新娘結婚的前一天,要在凌晨的時候吃餃子,誰先吃完餃子,誰就能夠掌握話語權,這兒講究目前很流行,大家要注意哦!
第七、新郎和新娘結婚的前一天不能夠見面,但是新郎和新娘要找一些自己的好朋友,晚上出去玩一會,因為這是一個傳統的講究,預示著兩個新人要結束單身生活,因此狂歡一下,算是對婚姻生活的一種期待!
I. 婚禮是一個神聖的事情,世界上有哪些有趣的婚禮傳統
婚禮是一個開心快樂的事情,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婚姻是一個受很多風俗習慣和傳統管束的事件。他們一直儲存到今天,並代代相傳。那麼世界上有哪些有趣的婚禮傳統呢?
在部分中國地域。一種原始的婚禮習俗稱為「為夫抽泣」。這是一種傳統式,準新娘抽泣代表著她背井離鄉後的憂傷和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媽媽、奶奶、姊妹和小姨都是會喝喜酒。
英國民間故事新娘務必穿著「一個新的、舊的、借來的、藍色的和鞋內的六便士」才能有美滿婚姻。這一傳統式之後傳遞到美國,說閑置物品應該是新娘未來孩子的祝福,從幸福的新娘那邊借來的物能帶來好運,新物意味著將來。光彩照人。對於深藍色,它意味著忠實,硬幣應當產生興盛。
在印度和孟加拉,新娘家的女性參與蓋伊霍魯德儀式,直接翻譯為「身體上姜黃」。該活動在新娘家舉辦:他們用研缽和杵將姜黃碾磨成粘稠,隨後塗抹在新娘的身體和臉部。這一習俗是為了能辟邪。姜黃因其抗感染和延緩衰老特點而聞名,它有利於在大喜之日之前提條件亮新娘的膚色。
儀式的前一天,新娘和新郎的親戚被邀請到新別人中,盡可能多地打破菜式,以祛除邪靈,防止發生糾紛。
在法國,傳統式是客人在儀式完畢時往年輕夫妻扔米飯。這類儀式應該是年輕夫妻興盛和生孕的願望。這是一種異教徒儀式,包含將種籽撒到另一半的身上,以將力量和生育功能傳遞給她們。這類風俗習慣後來被扔花瓣兒所取代。
在印度尼西亞,在一些小區,習俗是兩個家庭在婚禮當天新娘和新郎不認識的前提下商議婚姻生活。為了能公布即將到來的傳統婚禮現場,椰子葉被置放在房子前邊。儀式期內,年輕夫妻從主教堂到達,換掉傳統服裝,與父母一起坐在眾人面前的網站上。新娘和新郎的家人給他承諾的陪嫁:紗籠、裝飾的盤子和珠寶首飾都放在新娘和新郎的面前。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婚禮習俗嗎?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