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理想的故事5篇
「當存高遠!」夢想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絮的至高境界。為了夢想,人們可以不顧一切,孜孜以求,甘灑血汗。夢想給人生鋪砌了一條五彩斑斕的路途。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成功者總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無頭蒼蠅一樣在人生之旅中四處碰壁的人頭上。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理想的 故事 ,歡迎閱讀!
關於理想的故事1:
國慶節 前夕,北京殘奧會勝利閉幕。看著那天夜晚「鳥巢」上空盛放的禮花,看著殘疾人朋友在賽場上生龍活虎的表現,我想起了自己。
人的兩只手都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右手好像要比左手大一點,我的左手和右手的區別就更大一些。其實我很怕別人看到我的右手,它有些粗糙,手背上的血管凸起盤虯著,就像老人的手。我右手的幾個關節處還磨出了一層厚厚的繭,健康人的手掌會磨起繭,而我的繭在手背上,因為我坐著的時候習慣把手握起來,支撐身體右側的做培重量,時間長了就磨拿漏起繭了。我的左手就好多了,皮膚要白皙一些,淡青色的血管隱藏在皮下,像年輕人的手,我喜歡看我的左手。小時候,有一次我用兩手又勾又彎,在牆上照出各種動物影子,比如兔子、老鷹、狐狸,還有小鹿和馬。爸爸看了就對媽媽說我的手很大很漂亮,是一雙彈鋼琴的手。可那時候的孩子很少能擁有鋼琴。過了很多年我才買了鋼琴。我發現我的手彈鋼琴真的很有優勢,一隻手不用費力就可以彈八度呢。
平時我要用雙手做很多事情,首先是處理自己的生活,殘疾女性——特別是脊髓病患者要想自理生活是非常困難的,要想與健康女性一樣干凈整潔就更不容易了。今天回想很多往事,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克服了那麼多的困難。我十歲的時候還是一個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的孩子,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因為我連續幾年做了三次大手術,脊椎完全失去了支撐能力,大小便也沒有知覺,純敏唯身上還有幾塊總也不能癒合的褥瘡。父母上班時,我就躺在家裡,媽媽回家我才能換尿布。我的臉色蒼白沒有一點活力,那是面對困苦最無可奈何的日子。我總是照鏡子,和鏡子里的自己說話,也舉起鏡子看看外面的情景,盡管那是很狹小的,固定不變的一片天空,對我也是一種安慰,畢竟我用自己的 方法 看見了外面,那塊蔚藍色也讓我對生活有了無限的嚮往。
後來我掙扎著坐起來,忍著疼痛盡可能坐得時間長一點,我要求自己坐著洗臉刷牙,我把床的四周收拾干凈。我的手給了我希望。有一次媽媽看我穿褲子很困難就說,要為我做一條穿起來「方便」的。我知道媽媽說的是什麼意思,我臉上熱烘烘的,眼淚就要湧出來,可我心裡不願意,我想的是要像別的孩子一樣。我低著頭不讓媽媽看見我的眼淚,我把線褲絨褲和燈芯絨褲子套起來,費力地穿好。健康的孩子可能幾下就做好的事情,我卻要花很長時間。現在想來,孩子有很倔的性格也許是件好事情。
我能擁有今天的生活,真的很感謝我的雙手,它們讓我學會寫字,在翻閱過一本本書之後,知識悄悄地改變了我的命運。十五歲在農村的時候,我曾經給很多鄉親針灸,治好了他們的病痛。我給那裡的孩子們剪頭發縫書包。我還會編麥秸莛辮子。有一年我和村裡的姑娘們一起到黃樓店供銷社賣草辮,我用賣草辮兒的錢買了一塊花格布,又自己裁剪,做了一件平方領、緊袖口的襯衫。那在當時算是最時髦的衣服了。
再後來,我就能做更多的事了,一年又一年之後,我開始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已經成了我的習慣,成了日常最平凡的事,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我甚至忘了自己的殘疾。我有洗衣機,可有些衣服我還是用手洗,比如冬天的毛衣,夏天的襯衫。我喜歡收拾家,能夠著的地方都要擦乾凈。前兩年我還能拖地,有時會把整個屋子都拖一遍,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是看著整齊干凈的房間卻很高興,也許健康的人不會在意這些事,而對我卻意味著真正的快樂——我的精神解放了。
我的左手和右手幫我創造著健康人想像不到的生活,我轉著輪椅行走,只要是平坦的地方我都能去。我能收拾家,做飯洗碗、晾曬衣物、拉窗簾澆花,轉動電動縫紉機做針線。我能給客人開門,也能給客人沖茶煮咖啡。我的雙手讓我有機會嘗試和摸索原本不可能的一切,盡量像健康人一樣生活。我的手更是我的工具,它幫我寫字、打字、畫畫。我的手是友誼的橋梁,它們握過很多人的手,代我向人們傳達著友愛。我握過老人的手、孩子的手、青年們的手,還有殘疾人兄弟姐妹的手。很多和我握過手的人都說,海迪,你的手真有勁兒啊!其實這是鍛煉的結果,還有我對人們發自內心的熱情。熟悉的朋友都說我的手很像我父親的手,和他握手總會感受到一種溫暖和真誠。
說到左手和右手,我想起恩格斯說過的話,人脫離動物界,最初是從手開始的。人從直立行走開始,解放了自己的雙手,讓手從事勞動和創造,思維、語言、情感等等從此產生了,由此誕生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人類。為了從事復雜的勞動和創造,人的兩只手也產生了分工,因為這樣可以更方便地處理各種事情,在進化的過程中,人的大腦也發生了變化,大腦的兩個半球也形成了分工,各個部分具有了自己獨立的職責,使得思維、語言和情感等等更加豐富、復雜,同時也使得手更加靈巧了。啊,原來決定人能不能成為一個人的,竟然是人的手!人的手也決定著人的未來,因為人的進化歸根到底還是來自手的使用。
我想,一個人即使終生都在輪椅上生活,但只要有頑強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和勤勞的手,就能克服重重困難,創造自己嚮往和理想的生活。
關於理想的故事2:
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並不難,難的是能夠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自由;「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還是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依然是自由。
對呀!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呀!管他什麼老闆客戶、前程薪水,我要的是開心,是自由!這樣才不枉過一生!
真的有自由又快樂的人生嗎?
自由就是你可以不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但,作為對等,你想做的事也不能太多。你最好像孔子所推崇的顏回似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你喜歡這種「自由」嗎?假如你喜歡,很容易,只要你夠「各色」,你無須考慮任何人的感受,凡是不高興的事不喜歡的人,直接擺一張臭臉,揚長而去。別說他是你的老闆上司客戶,即便是天王老子聯合國秘書長又怎麼樣?
很早以前看過一個美國電影,片名叫《真情假愛》,劇中有一個物質女郎,聰明、漂亮、性感地周旋於富人之間。有一天,邂逅電影中的男一號,男一號問她為什麼要這樣?是為了錢嗎?她有一句著名的台詞是這樣說的:我並不愛錢,但我知道錢能帶來獨立和自由,我喜歡的是獨立和自由的生活。
什麼叫獨立和自由的生活?說穿了,就是自主——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不喜歡住在破胡同里,好,你可以住別墅;你不喜歡你的婚姻,沒關系,結束它就是;甚至,你想要挽救瀕臨滅絕的華南虎,沒問題,去做吧。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並不難。難的是能夠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並且不必考慮成本。
很多年前曾經聽過一個笑話,說是一個富人到海邊度假,感慨道:我努力賺錢,終於可以躺在這里無所事事。漁民聽了,說:我一直躺在這里無所事事啊!這個笑話似乎是嘲笑富人不如漁民自由,但,難道人們賺錢就是為了無所事事嗎?對於漁民來說,躺在海邊曬太陽固然容易,但假如他想去阿爾卑斯山看雪呢?當然你可以和我抬杠,說為什麼要去看雪,知足常樂才是幸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說的是另一回事,不是自主。自主是奢侈品,從來就不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就像奢侈的生活一樣。
西方有句 諺語 ,女人要吻過很多隻青蛙,才會吻到王子。自主的生活也如同我們夢想中的王子,在得到他之前我們可能也要做一些不那麼愛做的事,干一些不那麼愛乾的活兒,要經歷好多青蛙,然後才會夢想成真。
關於理想的故事3:
我表姐大約非常不喜歡過節,因為小城的七大姑八大姨總會記性不好似的,一遍遍問她:你今年有30了嗎?表姐把臉轉向一邊,很小聲地說:32了……周圍的聊天聲 麻將 聲立馬消停,撲面而來的是:你都這么大了啊,怎麼還不結婚?!一時間人神共憤,表姐簡直想自絕於人民。
表姐是見過世面的,在日本待過兩年,在歐洲待過4年。雖然不過是打工而已,但變得獨立,衣著有品位,還有著對一切見怪不怪的包容心態。那些一直住在家裡的年輕人,多半像依附在岩石上的牡蠣般,硬撬開了殼,也帶著一股黏糊糊的不爽利。
表姐有一個LV的包,盡管她現在在家鄉每月工資只有一千塊,但那包是花了一萬塊買的,包含著煽情、勵志、苦情的往事。
4年前,25歲的她去了英國,白天打工,晚上學英語,省吃儉用努力賺錢,一直囑咐她媽媽不要再大冬天的生豆芽出去賣,以及給韓國服裝廠打雜兒——主要是剪光衣服上的線頭,每件兩毛錢。表姐覺得那太辛苦,起早貪黑一個月也就掙自己打幾天工的錢,寧願自己多做一些。
表姐很少花錢,什麼都不捨得給自己買,但有一次偶然和舍友去奢侈品店閑逛時,看上了Louis Vuitton家的一個900多歐元的包,長著她夢寐以求的模樣。
第一次,自然是看看就放下了。後來又一個人去,那包還在,心裡起了波瀾。等到 感恩節 的時候,她已經去了不下10次。想想幾年來什麼也沒給自己買過,就狠狠寵愛了自己一次,買了下來。拿到那隻沉甸甸的包時,覺得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並且——離幸福很近。
當她4年後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時,略微有些失望。那隻包也無人問起。小城鎮沒人認識LV,盡管那標識再明顯不過;又或者相對於她在小城鎮微薄的薪酬,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假的——她又沒有大款男友或老公。表姐漸漸覺得索然寡味,這只包與她先前綺麗的夢想毫不相干。哪怕別人問問價錢,說聲「好貴呀」,她也可以講講之前帶著體溫的奮斗故事。可是都沒有人問。大家說的都是:你年紀好大了,趕緊找個靠譜的人嫁了吧。她說:不急,還是先找個工作吧。
兜兜轉轉,能接納她的,只有工資一千元左右的地方。周圍的女孩子,大多在超市、商場、飯館或者電子廠、服裝廠工作;外面回來的人,有關系的做了公務員或者去了事業單位,念師范的成了老師——這是小縣城僅有的「高端」工作。為什麼年輕人都喜歡蝸居在大城市?答案不言而喻。
跟我說起這些時,她恬淡地微笑。
後來某一天,表姐淡淡地跟我說:北京有沒有寄賣二手名牌包的店?幫我把這個包賣了吧。
我知道,她很快要嫁人了。也許她想明白了:你剩,或者不剩下,青春總在那裡,不來只去。
關於理想的故事4:
一個夢想是當一名作家的小男孩兒,十分喜歡寫作,可是語文課成業卻很糟糕,因為他覺得語法又復雜又枯燥,所以他討厭冗長的、毫無生趣的寫作訓練。因此,語文老師並不看好他的 作文 。
不過小男孩兒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夢想,他對語文課的態度也沒有變,直到有一位叫弗里格的先生擔任了他的語文老師。一天,弗里格先生發給學生們一張家庭作業表,上面列滿了作文題,要大家任選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寫一篇作文。
小男孩兒發現這個老師好像很不一樣,於是他開始選擇題目,他看了幾行作文的標題,都覺得沒意思,一點寫作的慾望也沒有。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吃義大利通心粉的藝術」這個題目上,生動的記憶便從他腦海中傾瀉出來:那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夜晚,窗外圓月高掛,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庭院,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靜靜地等著姑姑端來義大利通心粉;雖然這是姑姑第一次做通心粉,味道怪怪的,可是全家人吃得很認真,還不停地贊美和鼓勵姑姑,其樂融融,樂在其中,整個屋子裡充滿了銀鈴般的笑聲。
男孩立即把它寫下來,當然仍以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寫,而將學校里學的那些作文技巧和語法規則統統拋在了腦後。幾乎是一筆呵成,男孩兒覺得渾身舒暢,那是從來沒有的寫作經歷,他也幾乎忘了自己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作文交上去之後,男孩兒並不報期望會受到表揚,因為這種事從來都不會發生到自己身上。可出乎男孩的意料,他的 文章 竟被老師當 範文 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而同學們也都在認真地聽著他的文章,教室里只有老師渾厚好聽的聲音在回盪。老師讀完後,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贊嘆的掌聲。
後來,男孩長大了,在一家地方報當上了記者,由於寫作和選材敏感超人被主編派駐白宮,後又受聘於《紐約時報》,成為著名的專欄作家。
他就是羅素貝克,兩次普利策新聞獎的得主,後來又擔任了普利策新聞獎的評委,他的理想真的實現了。
人生感悟: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美麗的夢想,可是總是出於某種原因,尤其是環境的壓力,使我們改變了最初的想法,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羅素貝克,他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堅守著自己最初的夢想,為了自己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最終走向了成功。
看過「關於理想的故事」的人還看了:
1. 關於理想的勵志故事
2. 關於理想的名人故事5篇
3. 關於理想的名人小故事7篇
4. 關於夢想的小故事
5. 堅持理想成功的故事
Ⅱ 關於夢想的故事有哪些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Ⅲ 夢想的故事有哪些
夢想的故事有如下:
1、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2、劉偉,一個雙手截肢的年輕人,可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熱愛上了鋼琴,為了追求他的鋼琴夢,為了實現他的音樂夢,他開始了夢想之旅。沒有雙手,只好用雙腳來彈奏樂曲,那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是,劉偉卻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練成了這個特殊的本領。悠揚的鋼琴聲響起,那是用腳趾彈奏的音樂,那是夢想的聲音。
3、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刑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
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5、著名童話大師安徒生年少時,曾夢想成為劇作家,為了這個夢想,年輕的他離家隻身去了哥本哈根。無依無靠的他,顛沛流離,但他並未因此而退縮放棄。1835年,他試寫了幾篇童話,很受兒童喜歡,此後他改變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童話大師成了他的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