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餃子有什麼故事
張仲景發明餃子的典故
餃子原名「焦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張仲景
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河南省南陽)人。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 張仲景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女媧造人說
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蘇巧生發明餃子說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名廚陸續被送到京里,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竟不知該怎麼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麵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里煮熟當作最後一樣飯給皇上端去。蘇巧生正木獃獃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竟穿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後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② 關於餃子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關於餃子的民間故事有民間流傳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
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吃餃子不凍耳朵的原理
說的是老早以前,在南邊有戶人家,王家老夫妻有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相差沒半年,都是住在一個院子里,管家的還是公公婆婆,倆個中搭媳婦都孝順。可是不同的是,大兒媳婦眼尖心思多,和丈夫一個樣。弟兄倆抬木頭,大兒子抬小頭,小兒子抬大頭。
耕地時小兒子牽牛扶著犁,大兒子甩鞭子趕牛。老大夫妻倆常常夜裡悄悄商量咋能哄著爹娘開心,將來分家多得些,日常幹活弄些巧花樣兒,讓弟弟弟妹沒少被爹娘責備。
老二夫妻一個樣,是實誠人,挨了責備也不辯解,笑笑就過去了,因此王老頭和老太婆就有些偏心大兒子和大兒媳婦。
新媳婦過門沒多久,王家都盼著抱孫子啦!那裡的習俗是把「餃子」諧音「嬌子」,逢年過節都要包,以求早些抱上胖娃滲蘆娃。
大兒媳婦就是心眼多,包餃子不見她多出力,煮餃子分餃子時她搶著先。我娘說南叢培帶方吃餃子和北方不一樣,都是一人一碗,帶著湯兒的。大兒媳婦數著個數,公婆碗里稍多些,顯得孝敬。
③ 餃子有著怎樣的故事你知道嗎
餃子這個視頻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相信都會處於一種不可替代的位置,並且十分的特殊,因為餃子不僅好吃,味道鮮美,而且有著豐富的寓意和歷史故事。因此在過年這個重大的節日當中,每個人都會去吃餃子,其中就因為餃子象徵著吉祥和合家團圓這個意象。此外還流傳了吃餃子是為了紀念盤古的開天闢地結束了當時混沌的狀態,還有人說,與女媧造人也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餃子中包的各種餡,也寄託著人們對新年的期望。
當然在民間還有著不同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因為餃子的形狀和元寶很相似,因此在新春來臨的時候吃餃子就有著招財進寶的意義。另外人們常常將各種吉祥的物品包在餃子中,放進餡里,用來寄託對美好未來的祈願。
④ 關於餃子的小故事簡潔
今天是周末,媽媽說:「咱們中午吃水餃吧!」我說:「好,我和你一起包吧!」以前
看見媽媽捏水餃,
總以為媽媽擔著玩似的。
媽媽是包水餃的能手,
因為媽媽以前開過水餃店,
所以我覺得包水餃子是一件簡單的勞動任務
,
可我今天包過餃子之後
,可不那麼認為了!
我洗好了手,興致勃勃地坐到桌子前,說:「開始包餃子吧!」 我迫不及待的抓起一張
餃子皮用手拖著,又用筷子弄了一點餃子餡,抱了起來,這個餃子可真難包,才包第一個就
流露餡了,算了
這個就交給媽媽處理吧!然後我又先看了看媽媽是怎麼包的。因為我想汲
取教訓,看了一遍之後,我明白了。我又一連包了好幾十個,進步了不少,但是和媽媽比起
來
還差的很遠,繼續努力吧!過了一會,餃子終於包完了,累死我了。我終於知道了媽媽的
辛苦了!
中午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等著我包的水餃出鍋,過了一會,媽媽把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的水餃端了上來。我看了看我報的奇形怪狀的水餃,心裡美滋滋的,這總是勞動成果。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把我盤子里的餃子吃了個精光。雖然我包的餃子沒有媽媽的好看
。
但是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加倍練習,爭取爆出像媽媽包的元寶似的水餃。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相信我一定能能夠做到。
⑤ 餃子的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張仲景發明的,張仲景在冬至回鄉的時候,老百姓非常的飢寒交迫,兩個耳朵都已經凍傷了,死了很多人,當中已經結合了一些醫書上的東西,然後熬制了一些辣椒,還有熬制了一些驅寒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把這些東西贈送給窮人,治好了凍傷。
⑥ 餃子的兒童故事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餃子的兒童故事,歡迎閱讀。
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裡沒有白面,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面。和好面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裡。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不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裡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
但是在黑龍江部分地區的農家,餃子卻不能擺成圓圈。據說把餃子擺成圓圈,會使日子越過越死。必須橫著排成行,這樣方能使財源四通八達地涌來。
年三十的夜裡,小兔子們放完煙花,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跑。媽媽煮的餃子香味已經飄過來了,一個勁兒地往鼻孔里鑽。
小兔子們跑回家,媽媽已經把碗筷擺放得整整齊齊,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擠在小碗里,就像一隻只爭先恐後要啟航的小船。
「孩子們,今天我又只包了一個幸運餃子,誰吃到了就一定會在新的一年裡快快樂樂,順順利利。不過,還是老規矩,吃到了也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不靈了。」
兔媽媽包的韭菜餃子可香了,小兔子們吃得津津有味。不過,他們最盼望地還是吃到甜甜的幸運餃子。甜甜的幸運餃子,會一直甜到心底。
小兔子們吃得眉開眼笑!
「我吃到了幸運餃子!」最小的那隻兔子激動地喊了起來,他是第一次吃到幸運餃子,興奮得滿臉通紅!
「七七,說出來就不靈了!」六六趕緊制止她的弟弟。接著,她驚訝地張大了嘴:「好像,我也吃到一個幸運餃子!」
「我也吃到了!」「我也吃到了!」小兔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喊起來。不是說好只有一個幸運餃子的嗎?兔子們疑惑地看著媽媽。
兔媽媽的小把戲被戳穿了,有些窘:「孩子們,我希望新的一年裡,你們每一個都會快快樂樂,順順利利的。」
「媽媽,我希望您也一樣。」一隻小兔把吃了一口的餃子夾到了媽媽的碗里。一隻、兩只、三隻……兔媽媽的碗里堆了七隻缺角的幸運餃子,像一座小小的雪山。
幸運餃子甜甜的,會一直甜到心底!
這一天,小豬想吃媽媽做的餃子,可是媽媽有事情急著出門,臨出門的時候,豬媽媽把包好的餃子放在了桌子上,豬媽媽說:「小豬乖,媽媽有事情要出去,餃子你只要放在熱水裡煮10分鍾就可以吃了。」
小豬撒嬌的說:「不嘛!我要媽媽給我煮。」
豬媽媽說:「小豬已經長大了,這點小事情應該自己做,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小豬打電話叫來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狗,可是小狗也不會煮餃子,小豬和小狗忙活了半天,終於把水燒開了,小豬把餃子倒進鍋里,10分鍾後,一個個香噴噴的餃子就出鍋了。
小豬和小狗高興的吃著自己煮的餃子,它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因為這是它們靠自己的力量做的,現在小豬和小狗覺得,煮餃子也沒那麼難,小豬心想「下次一定要讓媽媽教自己包餃子。」
在北方,過年,是不能沒有餃子的。因為,在北方人心中,它是迎新、招財的象徵。只要過年餐桌上有了它,人間的一切福祿都招來了。
若說起餃子,就不得不說起他的祖師爺,張仲景。建安初年,瘟疫流行,他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決心為百姓治病。他在回鄉路上,看到許多窮苦百姓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回到鄉里,在冬至的時候,他搭起了醫棚,專門舍葯為窮人治凍傷,還用麵皮與羊肉包成耳朵樣子下鍋煮熟分給鄉親。鄉親們的耳朵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在此以後,餃子就成了北方過年的必備物了。如今,在寒冬季節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依然是一種對心靈的慰藉。
大年三十,外婆早早地起床和面。和面看似簡單,可是實打實的技術活兒。只見外婆一推,一拉,動作老練且嫻熟。但時間長了,額頭上也沁起了一層薄薄的汗珠,像抹了油般光亮。看到面團漸漸成型,外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她小心翼翼地蓋上布,便開始准備餡料了。
當再次掀開布,當看到面團,你一定會驚訝地叫出聲。因為這時的面團像是吸足了養分,腫脹也松軟了許多。外婆端出來早已准備好的各種餡料。這些餡料顏色多樣,都有各自的寓意。黃色的是象徵步步高升的發糕,紅色的則是代表早生貴子的棗泥,還有給小朋友的的砂糖餡,最受歡迎的便是寓意著百財之意的白菜豬肉餡。旁邊還有一碗老早消過毒,而現在泡在清水裡的硬幣,38個硬幣,將被包入38個餃子,這就是「幸運餃子」。吃到最多的「幸運餃子」的人,便是下一年幸運星,一年財運亨通。
外婆開始包餃子了!揉捏、干皮,一氣呵成。外婆將餃子皮放在手心,挖取餡料的小竹板在外婆手中用得行雲流水,只在餡料盆里輕輕一擦,再往手邊一蹭,不多不少的餡料就留在了餃子皮上。外婆左手托著餃子,右手手指輕輕翻飛,一個飽滿的餃子就成了!包了一會兒,媽媽和舅媽也來湊熱鬧。相比於外婆,旁邊幫襯的老媽、舅媽,就遜色了許多。餃子又小又扁,看著讓人發笑。不過他們仨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在外婆的操持下,餃子在傍晚包好了!一個個餃子排滿了竹板,就如一群大白鵝似的。外公端起竹板,將餃子「撲通撲通」都送進了鍋中。餃子在鍋中翻騰,像極了一艘艘晶瑩剔透的小船。屋裡就散發出了一種迷人又幸福的香氣。
不一會兒,餃子出鍋啦!不過這時候,可不能立馬下筷,餃子的擺放也是有講究的。俗話說:「千忙萬忙,餃子不能亂放!」擺餃子時,要將餃子圍成一個個圈,而且要在中央放幾個最像元寶的餃子,看起來就像將元寶圈住了,俗稱,「圈福」。
終於到了吃餃子的時間了!大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雙雙筷子在餃子里進進出出,「太好吃了!」「我吃到錢了!」「我吃到棗子了!」「這個是糕餡兒,給熊熊吃,來年長高高!」…… 一頓餃子吃得熱熱鬧鬧,一家人的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來!
回到家鄉,嘗一口家鄉的味道,才會明白,故鄉是我們疲憊時永遠的溫暖港灣。所以,每年,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回老家,我都會嘗到外婆的那一碗香噴噴的餃子。
放學了,我興奮地跑回家!一進門,看見廚房的桌子上有好多餃子,原來媽媽和小姨在包餃子,晚上有餃子吃嘍!
因為餃子的誘惑,我忘了寫作業,擠在廚房看媽媽們包餃子。桌子上擺著麵粉、餃子皮、餃子餡、裝餃子的大盤子。只見小姨抓了一把麵粉,均勻地灑在大盤子上,這和餃子有什麼關系呢?原來盤子上灑麵粉是為了防止包好的餃子被粘著破了相!撒完麵粉,我們就開始包餃子。
媽媽先拿起一張餃子皮,攤開平放在手掌心,再用勺子把餃子餡舀到餃子皮中間,最後左右兩手配合把餃子封皮。封皮的時候有小竅門,那就是用手指蘸點清水抹在餃子皮邊緣一圈,餃子皮就能牢牢地合住了。看著媽媽和小姨輕松地包著餃子,我也躍躍欲試。在媽媽的允許下,我小心翼翼地拿著餃子皮,按著媽媽的步驟包了起來。可我不是餡放得太多餃子破了皮就是餃子開口封不了皮,在媽媽的補救下勉強包了五六個歪歪扭扭的餃子,但那也是我的戰鬥成果,我還是為我自己驕傲!
很快,我們把餃子擺滿了盤子,整齊的餃子顯得十分有精氣神,一個緊挨著一個,猶如精神飽滿的解放軍叔叔,「隊伍」是那麼地整齊、壯觀,很有氣勢。我都捨不得把他們吃掉!
媽媽燒開了水,可以煮餃子了!媽媽和小姨把餃子放進鍋里,餃子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地進了鍋,好像一個個勇敢的跳水運動員,「撲通」一聲跳下了水,整齊有序,不時會來一個360度旋轉。但是「運動員們」不能一次進去太多哦,要不然一下子煮不熟,還會粘在一起呢!
過了幾分鍾,一陣香味撲鼻而來,「哇,好香啊!」我高呼一聲,拿著筷子迫不及待地想吃了。等餃子出了鍋,我飛快地拿著碗裝起了餃子,一個、兩個……我足足裝了八個!顧不上餃子的燙,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湯汁濺到了臉上,那也不管了,三兩口就解決了一個餃子。「太好吃了!」在贊美聲中,我們把一大鍋餃子吃得乾乾凈凈。
那天的餃子可真好吃啊!不時回想起它的味道,多麼的誘人啊!
名人簡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名人軼事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里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准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發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周四放學後,我又馬不停蹄地去上英語課,兩個小時的英語課結束,已經晚上7點多了,我餓得前胸貼後背,肚子咕咕直叫,走在秋風瑟瑟的街道上,我不禁打了個冷戰。媽媽帶我到附近的餃子店,點了三份水餃:牛肉餡、豬肉白菜餡和素三鮮餡。
熱氣騰騰的餃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沖著牛肉餃子下筷子,嗯!牛肉滑嫩、汁多味美,直吃得我胃暖心舒啊!「你嘗嘗豬肉白菜的,也挺好吃!」媽媽把盤子往我面前推了推。我咬了一口,皺起眉頭:「全是大白菜,哪有肉呀?也太素了!」說完,我把沒吃的`半個餃子塞進嘴裡,勉強囫圇吞棗咽了下去,然後,繼續與牛肉餃子奮戰。
「好吃不過餃子,我吃著挺好的!」媽媽輕輕嘆了口氣,「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不逢年、不過節,哪能吃上一頓餃子啊!」
「啊?你們家很窮嗎?」我吃得滿嘴流汁,看著媽媽。
「我小的時候,家裡是比較窮啊!我們兄弟姐妹4人,爸爸媽媽,我的奶奶,全家7口人,一年也就只買一袋白麵粉,大約50斤,剩下的全吃粗糧。只有過年時能吃上幾頓餃子,說是肉餡餃子,其實,也不是純肉的,一半菜一半肉,那是我吃過的最好的食物了!」媽媽一臉陶醉。
「你們家有50斤白面呢,能吃好多次吧?」我很不解。
「我奶奶年紀大,身體不好,白面這種細糧主要是給我奶奶一個人吃!媽媽不許我們吃的。記得有一次,我奶奶的外甥來看望我奶奶,午飯吃的就是餃子,當然是給我奶奶、客人,還有陪客的我爸爸吃。我媽媽和我們照樣吃玉米餅子!客人吃完後,還剩了一盤餃子,我媽媽給我們每個人分了2個,剩下的還得給我奶奶留起來!那次,吃的是豬肉大蔥餡,別提有多香了!嘖嘖」媽媽竟然咂起嘴來。
「老媽,你當時也很饞啊!」我忍俊不住。
「是啊!我記得,當時我跟我媽說,等我長大有錢了,一定天天吃餃子!」
怪不得,一到周末,老媽就愛包餃子呢!原來如此,雖然老媽包的餃子不如姥姥包的好吃。
「老媽,你的願望成真啦!」我都忍不住鼓掌慶祝了,「就是,你的調餡水平有待加強!」
老媽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努力改進!」
我夾起一個豬肉白菜水餃,大口吃了起來,味道似乎很好!我們被籠罩在餃子熱騰騰的熱氣中,從未有過的溫馨和暖意,趕走了秋日的涼意。
經常在外邊買餃子吃,我一直不知道餃子是怎麼包的。星期天媽媽說:「今天我們在家包餃子。」我一聽特別高興,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我可不能錯過。
等到媽媽把餡調好,餃子皮擀好的時候,我洗了手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餃子皮,准備包餃子。我把餃子皮放在案板上,用勺子挑了一點餡放在皮中間,用手指捏住餃子皮的兩邊就往一起捏,剛捏了一半就覺的不對了,還有好多餡露在外面,越捏越麻煩,餡都被我給擠出來了,媽媽竟然在旁邊一聲不吭,眯著眼睛笑嘻嘻望著我。我抬起頭,用求救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為什麼我捏的餃子會變成這樣,餡在我手裡一點都不聽話。」媽媽低下頭,對我說:「包餃子也有小竅門在裡面。首先拿一張餃皮放在左手上,放餡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太多,尤其剛開始學包的時候,放好餡以後,開始捏邊。捏的時候注意要先捏中間,然後往兩邊慢慢捏。」我一聽:哇,捏個餃子還有這么多的小竅門。我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去做,把皮放在左手上,放少一點餡,先捏中間......這次餡終於沒有跑出來了,雖然沒有媽媽捏的漂亮,扁扁的,象睡覺一樣,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捏成功的餃子。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一個比一個漂亮了。
現在,家裡包餃子的時候,我已經是媽媽的好幫手了,每次包餃子,我都會想起第一次學包餃子時的情景。
星期天中午,奶奶和媽媽圍在桌子旁邊包餃子,我一時心血來潮,對她們說:「我也來幫你們包餃子吧。」媽媽吃驚地說:「嗬,我們家琪琪長大了嘛。」我一聽,頓時羞紅了臉。
我洗洗手,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個餃子皮,小心地往中間放上餃子餡,揪起兩個邊使勁捏了一遍,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我得意極了,心想:這哪能難得倒我!可是等我把餃子放在媽媽包的餃子旁邊時,頓時自慚形愧。媽媽包的餃子腰板挺的很直,儼然一個大將軍,而我的餃子就像是泄了氣的皮球。媽媽和奶奶看著我的餃子還一個勁地誇我:「恩,很不錯,琪琪包的餃子很成功!」,可我知道她們是在安慰我,真想放棄,可又想起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於是,我仔細看著媽媽的手法,一步一步地跟著媽媽包,果然,包出的餃子有模有樣了。奶奶和媽媽眉開眼笑。我也樂了,包了一個又一個。
很快,餃子就上桌了,吃到自己包的餃子,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你們大家一定都吃過餃子吧!餃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比如,可愛的小兔子餃子、大大的章魚餃子、像包子似的餃子
那天,我和奶奶去菜市場買回了一斤五花肉、綠油油的蔥、新鮮的胡蘿卜、新鮮的玉米和餃子皮。先把新鮮的玉米剝下來,再把五花肉切好,然後把胡蘿卜切成向正方形一樣的,再把綠油油的蔥,洗好,切好,就這樣吧,材料處理好了。
洗完手後,媽媽把肉、蔥、玉米和胡蘿卜混合起來,再撒點鹽,撒一點點醬油,攪勻攪勻,盛一碗水,拿一根筷子,再拿出餃子皮。正式開始了,我右手拿筷子,左手拿餃子皮,學著媽媽的動作,做了出來,嘿嘿!我覺得我做的餃子什麼都不像,而媽媽做出了一朵花的形狀,對了,我忘記給它點水了。我問媽媽,你是怎麼做出來的呀?媽媽告訴我方法。我明白了,終於我學會怎麼包出很好看的餃子。
過了一個鍾頭,媽媽說餃子可以吃了,我興奮極了!我聞了聞,啊!好香啊!媽媽讓我把餃子,放到桌子上,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桌子上,嘗了嘗,好好吃呀!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可是我還沒有吃飽,我好想把弟弟的那一份吃了,媽媽看見我還沒有吃飽,媽連忙說:我吃不下了,你就把我這份吃了吧。她把她的餃子倒進了我的碗里,我知道,她沒有吃餃子。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母親是多麼的偉大,是多麼的慈祥,是多麼的辛苦呀!
我和一般人不一樣,打小,夥伴們在我身後喊「拐子妮」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冬天,穿著厚棉衣的孩子們愛玩沙包,但我是孤單的。沒人願意和我在一起。回到家,我纏著媽媽給我縫一個。媽媽摸著我的頭,淚珠兒就一顆一顆掉下來,掉進我脖子里。冰涼冰涼的。
然後,我就拿著媽媽給我縫的新沙包,興沖沖地跑到街上。我學他們的樣子跳著往前踢,結果,重重地摔在地上,手上擦出了血,旁邊是夥伴的嘲笑聲。我咬著嘴唇,強忍著不讓眼淚流出來。媽媽來了,她沖過來把我緊緊抱住。
我在她懷里掙扎著哭喊:「為什麼我玩不成?為什麼?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是拐子?是不是?」
媽媽沒有回答,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給我擦淚。
就在那一年,8歲的我,終於知道自己是個拐子,是個沒用的殘疾人。
從此,我開始沉默。在學校,課余時間我除了看作文就是讀童話:回到家,就縮在自己的小屋裡把媽媽的碎布拼成美麗的房子、小樹和小女孩。我在封閉的空間里幻想著自己的未來能像白雪公主一樣。
過年了。媽媽破天荒包了一個紅糖餃子。她說,老家過年,總要包一個紅糖餃子,誰吃到誰就是最有福氣的人。我站在爐火旁,看媽媽把餃子下到鍋里。我想當那個最有福氣的人。吃年夜飯時,媽媽一再叮囑:小心點哦,紅糖餃子不知在哪個碗里呢!盡管這樣。我還是被紅糖餃子「甜甜」地燙了一下,我興奮地大叫:「我吃到紅糖餃子了!我是咱家最有福氣的人!」媽媽笑了,哥哥姐姐也用近乎嫉妒的眼光看著我。我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也就是在同一年,我的成績穩居年級前三名,我的手工製作得了全市三等獎;我的作文也在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我開始忽略身體的缺陷。
以後,每逢過年,媽媽都要包一個紅糖餃子,我每年都吃到了紅糖餃子。於是,每一年、每一天我都自信地生活、學習,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
大一寒假,媽媽和往年一樣包了一個紅糖餃子。往碗里盛餃子的時候,媽媽讓我去外面叫爸爸吃飯。忽然想起有什麼事兒忘了,我往回走。走到廚房門口時,我看到媽媽端著一盆餃子,就著燈光仔細尋找,神情慈祥而專注。過了一會兒,她從那堆餃子里夾出一個放到我的碗里……
剎那間,我明白了一切。因為我又會吃到一個與眾不同、有個小小缺口的紅糖餃子。吃飯的時候r我笑得很燦爛,但在低頭的一瞬,淚水滑到了碗里。
母親給我包的紅糖餃子,真的很甜很甜……
小獅子巴巴住在高高的山頂上,他開了個餃子店,名字叫巴巴餃子店。
巴巴用山上的小麥磨麵粉,用山上的露水來和面,用山上的好東西做餃子餡。
花貓來了,吃了一小碗山蘑菇餃子。熊貓來了,吃了一碗山野菜餃子。
大熊來了,要了一大碗松籽餃子。巴巴餃子店的餃子,都是綠色食品,別的地方可沒有。
一天,小獅子巴巴包香蕉餡餃子,不小心,一朵白雲飄進餃子餡里。別忘了巴巴餃子店在高高的山頂上,山頂上有白雲飄來飄去。巴巴包了兩個白雲餃子。
小猴子和小松鼠一人吃了一個白雲餃子,兩個人飛了起來,飛到了天上。原來誰吃了白雲餃子,誰就會飛到天上。飛呀飛,小猴子和小松鼠飛過大山,飛過大河,一直飛到自己家裡。原來白雲餃子還會帶你飛回家。
動物們都知道了神奇的白雲餃子。狐狸來了,老虎來了,斑馬來了,連平時不愛上山的大象也來了,巴巴餃子店裡擠滿了人,大家都要吃白雲餃子,都想到天上飛。
山頂沒有一絲雲彩,小獅子巴巴自己可造不出白雲,有了白雲才能包出白雲餃子。大家等啊等,不吃也不喝,從大清早等到中午,又到下午,山頂上還是沒有白雲,大家又累又餓,一個一個睡著了,小獅子巴巴也睡著了。
這時,山頂上飄來一朵大白雲,巴巴餃子店隨著白雲飛了起來,風兒吹著巴巴餃子店飛呀飛,巴巴餃子店裡的動物們一點兒也不知道,他們都在睡大覺。
大家醒來時,正在天上飛,啊!原來巴巴餃子店自己就會飛,用不著吃白雲餃子,只要坐在巴巴餃子店裡也可以在天上飛。
不知不覺,風兒改變了方向,巴巴餃子店開始往回飛,飛呀飛,大白雲越來越小;飛呀飛,巴巴餃子店又飛回高高的山頂上,白雲也不見了。
啊!巴巴餃子店可以飛到天上,又飛回到山頂,大家好象都明白了。小獅子巴巴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巴巴餃子店明天還會不會飛。
⑦ 關於餃子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 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 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
張仲景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過年為何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知遲和現搭罩李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悶哪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http://www.oldbj.com/bjlife/bjfolklore/bjfolk00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