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福建有哪些歷史故事

福建有哪些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25 10:01:07

⑴ 搜集長征小故事,福建紅色先鋒故事,革命歷史故事。

1、金色的魚鉤

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指導員的囑托,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魚鉤」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途中,陳賡看見一個非常瘦小的紅軍,於是便要把自己的糧食分給他。小紅軍拒絕了,並拍拍自己包說還有很多糧食。

分開後,陳賡再一次看到小紅軍時,發現他已經死了,打開他裝糧食的袋子,發現裡面是一個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剛強的小紅軍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意拖累別人,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

3、豐碑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依靠在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

4、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5、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里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及他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令人震撼。

⑵ 福建重大歷史事件

歷史沿革

福建簡稱「閩」。

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

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

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 *** 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建在歷史上曾經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

在宋、元時期,隨著港口的對外開放,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福建與海外貿易往來頻繁,進入經濟鼎盛時期,在全國占據重要的位置。

明清兩代,福建的絲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造船業、造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冊閉。

但自從封建統治階級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以後,福建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

尤其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福建經濟每況愈下,基礎脆弱,結構畸型,到1949年已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省份之一。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

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侍姿好,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

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

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

始有「福建」一詞。

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

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

宋後基本延襲舊制。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

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

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

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

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

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

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老鉛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

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

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

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

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

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

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

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在中國 *** 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

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⑶ 誰知道關於福建的傳說

世代以來,安溪流傳著很多生動感人的茶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是茶鄉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或追溯名茶起源,或剖析特色,或渲染神奇,或頌揚機智,或寄託希望,雅俗共賞,眾口相傳。 「打獵將軍烏龍」的傳說從某種意義上總結了安溪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經驗。「烏龍太子傳烏龍」的傳說傳頌著古老茶鄉美麗的愛情故事。「佛手茶起源」的傳說展現了安溪先人美好而豐富的想像,濃縮著歷代安溪人民不斷積累生產經驗,精心培育茶樹新品種,從而獲得名茶的艱辛歷程。而鐵觀音發源的兩個傳說「魏說」和「王說」,更為茶鄉人民所津津樂道。

「魏說」一一觀音托夢

相傳,清雍正三年 (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鎮松岩村),老茶農魏蔭(1702一l774年)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曰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奉清茶一杯,從不間斷。有一天晚上,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第絕拆指二天清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它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御搏,葉葉油綠。便適時採制,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乃視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嘉賓臨門,才取出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贊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就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說此茶是在岩石中發現,岩石威武勝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墊師聽後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王說」一一皇帝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岩(今西坪鎮南岩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讓,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車,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卒任上。士讓平時喜歡收集奇花異草,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乾隆元年(1 7 3 6年)春,士讓告假回家,訪親問友,常與親朋好友聚於南軒。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它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壓枝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士讓奉召赴京,在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時,以此茶饋贈。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轉獻內廷。乾隆飲後甚喜,召見十讓垂問堯陽茶史,士讓如實稟告此茶發現始末。乾隆細察、並配掂量此茶,認為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⑷ 福建的歷史

名稱由來
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

建制沿革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閩越國北遷之後,自漢始元二年(前85年)漢承認冶縣、置東部都尉開始,中經東部都尉從冶縣遷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縣,隸屬於會稽郡,到設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軍事管制之下。[12]

三國時屬吳國,設建安郡,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建陽)、東平(松溪)、昭武、吳興(浦城)以及候官、東安(南安、同安)共9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為建安、晉安兩郡,到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又從晉安郡分出一個梁安郡,轄興化、泉、漳等地。自晉宋至齊梁,福建初屬於揚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屬下的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又歸東揚州管轄。陳朝永定時(557~559年),陳武帝為羈縻陳寶應而設「閩州」,這是福建歷史上第一個省級建制。州治設在晉安(今福州),下領建、晉、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閩州罷,還屬東揚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把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合並為一,稱建安郡;原設置的15個縣裁並為四(即閩縣、建安、南安、龍溪)。郡治由建安(建甌)移至閩縣。唐武德初年,設泉、建、豐三州,下轄10縣。州數和縣數均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福建屬江南道。景雲二年(711年),立閩州都督府,領有閩、建、泉、漳、潮五州。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隸屬於江南東道,為福州名稱出現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12]

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先後為閩國、殷國、南唐、吳越各國所據,區劃名稱幾經變遷。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稱東都,領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府、州、軍實際是同一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福建號稱「八閩」。這時,福建全省有42個縣,成為東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破宋都臨安(今杭州),宋帝趙顯被俘。益王趙昰、廣王趙昺逃到福州,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立趙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力圖恢復宋室江山。後因王積翁叛變,南劍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擁戴渡海去廣東。
元朝時期,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於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遷福州,次年還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並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復置。次年,改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並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書省。大德元年(1297年),設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銷。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復被廢為縣的福寧州,直隸於布政司。終明一代,福建設八府一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殺。鄭鴻逵、蘇觀生等迎唐王朱聿鍵來閩。六月,朱聿鍵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翌年,隆武政權覆滅。 [8]
清代,福建區劃繼承明制,設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轄有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寧、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寧州。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改廈門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後,改台灣為東都,設承天府,置天興、萬年兩縣,又在澎湖設安撫司。鄭經治理台灣時,把東都改名東寧,升天興、萬年兩縣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統一台灣後增設台灣府,屬福建統轄,下設三縣一廳。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寧州為福寧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龍岩兩縣為直隸州。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府單獨設省。到清末統計,福建省共設有9府、2州、58縣、2廳。省與府之間還設4個分道作為派出機構:寧福道駐福州,轄福州府、福寧府;興泉永道駐廈門,轄興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龍道駐漳州,轄汀州府、漳州府、龍岩州;延建邵道駐南平,轄延平府、建寧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設置閩浙總督(駐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撫。督、撫原屬臨時設置,可是後來迄未取消。由於督、撫權力很大,成為全省最高軍事、民政長官,原來正式的省一級長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屬官。另外,清朝還設置管領滿洲駐防旗兵的鎮守將軍,原和地方行政無關,卻兼管海關和糧儲道、鹽法道,遂也成省級官員。

辛亥革命後,歷屆中央政權均置福建省。民國2年(1913年),廢除府、州制度,分設東、南、西、北四路觀察使。民國3~16年(1914~1927年)改設閩海、廈門、汀漳、建安4個道;合並閩縣、侯官為閩侯縣,建安、甌寧為建甌縣;改永春州、龍岩州為永春縣、龍岩縣;廢除廳制,改平潭、雲霄為縣;析出同安縣的廈門島成立思明縣。經過改革,全省計有4道、61縣,仍然是省、道、縣三級建制。民國23年(1934年)末,廢除道的制度,成為省、縣兩級制;設10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別駐長樂、福安、南平、仙游、同安、漳浦、龍岩、長汀、邵武、浦城等地。這是福建劃分專區的開始。經過一段試行,又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在這前後,對縣、市也作了調整。民國17年(1928年),從龍溪縣劃出華安縣;民國22年(1933年),改思明縣為廈門市;1934年,把光澤縣劃給江西省(1949年劃回);民國29年(1940年),從沙縣、明溪、永安縣各劃出一部分設立三元縣,從建甌劃出一部分設水吉縣;民國34年(1945年),柘洋(原屬霞浦)、周墩(原屬寧德)兩個特種區改建柘榮、周寧二縣;民國35年(1946年),把閩侯縣的鼓樓、南台、倉山等地劃出設立福州市。這樣,從民國35年(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個行政督察區、2市、67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省人民政府駐福州市,直轄福州、廈門2市,分設8個專區、67縣。

1950年4月1日起,將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冠以各該署駐地之縣名,即將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建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南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福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閩侯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晉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溪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岩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1年,設立縣級市泉州市、漳州市,分別劃歸晉江專區署和龍溪專區署管轄。建甌專區改名為建陽專區。
1953年,原由晉江專區領導的泉州和龍溪專區領導的漳州二市改由省轄。

1956年,設南平市,為省轄市;撤銷閩侯、永安、建陽三專區。原閩侯專區所屬閩侯縣改由省直轄,原閩侯專區所屬閩清縣改歸南平專區管轄,連江、長樂、羅源三縣改歸福安專區管轄,福清、永泰、平潭等三縣改歸晉江專區管轄。撤銷永安專區,將所轄明溪、三元二縣改歸南平專區管轄,大田縣改歸晉江專區管轄,永安、寧化、清流改歸龍岩專區管轄。撤銷建陽專區,將所轄建甌、浦城、邵武、建陽、崇安、松溪、政和、光澤、水吉九縣全歸南平專區管轄。撤銷水吉、柘榮、寧洋三縣,並將三元、明溪二縣合並改稱三明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泉州市劃歸晉江專區署管轄,漳州市劃歸龍溪專區署管轄,南平市劃歸南平專區管轄,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同安縣劃歸廈門市管轄。
1959年,恢復閩侯專區,轄閩侯、閩清、連江、長樂、羅源、福清、永泰、平潭等八縣,專署駐閩侯縣。

1960年,設立三明市,由省直轄,設立清寧縣,撤銷清流、寧化二縣。撤銷南平縣,將其並入南平市。
1963年,設立三明專區,三明市劃歸三明專署管轄。
1970年,原南平、福安、閩侯、晉江、龍溪、龍岩、三明等7個專區改為地區。
1971年,閩侯地區改為莆田地區,行署駐莆田縣;福安地區改為寧德地區,行署駐寧德縣;南平地區改為建陽地區,行署駐建陽縣。
1973年,莆田地區所屬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
1975年,恢復柘榮縣,屬寧德地區管轄。撤銷松政縣,恢復政和縣、松溪縣,屬建陽地區管理。
1981年,撤銷龍岩縣,改為龍岩市(縣級),由龍岩地區行署代省管轄。

1983年4月,改莆田地區改為莆田市,擴大福州的管轄范圍。原由莆田地區管轄的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五縣和寧德地區管轄的連江、羅源二縣劃到福州,加上原轄的閩侯縣,福州共轄8個縣。9月,設立莆田市(地級),原莆田地區管轄的莆田、仙游二縣劃歸莆田市領導。撤銷邵武縣設立邵武市(縣級),劃歸建陽地區行署代省管轄。

同年,還撤銷三明地區,三明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原由三明地區管轄的永安、寧化、清流、明溪、建寧、泰寧、將樂、沙縣、尤溪、大田10個縣劃歸三明市管轄。
1984年9月,撤銷永安縣設立永安市(縣級),劃由三明市代省管轄。
1985年,漳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龍溪地區;龍海、雲霄、漳浦、詔安、長泰、東山、南靖、平和、華安縣劃歸漳州市。泉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晉江地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縣劃歸泉州市。1987年新設置石獅市、廈門市湖裡區兩個縣級行政機構;廈門市的郊區更名為集美區。
1988年,建陽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由建陽縣遷至南平市,並更名為南平地區。南平行署仍轄南平市、邵武市、建陽縣、建甌縣、順昌縣、浦城縣、崇安縣、松溪縣、政和縣、光澤縣。撤銷寧德縣,設立寧德市(縣級市)。為寧德地區行政公署駐地。
1989年8月21日起,撤銷崇安縣,設立武夷山市(縣級市)。11月13日,撤銷福安縣,設立福安市(縣級市)。

1990年8月15日起,撤銷漳平縣,設立漳平市(縣級市)。12月26日,撤銷福清縣,設立福清市(縣級市)。

1992年,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市)。原行政區劃均不變,亦不增加機構和編制。
1994年,撤銷南平地區,設立南平市(地級市)。撤銷南平市(縣級市),設立延平區。撤銷長樂縣,設立長樂市(縣級市);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縣級市)。
2014年5月,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同年12月,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岩市永定區。
2017年11月,撤銷長樂市,設立福州市長樂區。

⑸ 福州有過哪些輝煌的歷史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建省第一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建城已有兩千兩百餘年,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秦時稱福州為閩中(此時泉州廈門還不見蹤影),宋元明時期福州位列十大城市,清朝時福州曾是閩浙總督府駐地,此時福州管轄福建、浙江以及後期加入的台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城市,近代以來,五口通商、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福建水師、閩系海軍更是讓福州名檔手聞中外,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沈葆楨等名人更是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經濟發展迅猛,曾經一度追平南京,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機,福建被當做備戰一線,好蠢改除了特區廈門之外,整個福建的發展陷友判入低迷,直到今天福州還沒有重現輝煌。

⑹ 只要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福建有關的神話傳說!

1、福建有個叫徐慶散族登的人,他是由女子變成男人的。他與東陽郡的趙 都善於方術,當時兵荒馬亂,二人在溪水邊相遇。他們開始都認為自己的本事大。徐登先露出一手,讓溪水停住不流;趙 接著施展本領,讓枯死的柳樹長出茂密的枝葉。二人不由相視一笑。徐登年齡大些,趙便拿他當作老師對待。後來徐登死了,趙 便向東進了長安城。這里的百姓都不認識他。他便跳上房頂,用鼎來燒火煮飯。這家的主人感到很吃驚,便大聲責怪他譽弊。趙 卻笑而不答,房子也一點沒有損壞。接著,他又來到河邊想渡過去,船家不許他上船;他便打開雨傘坐在當中,一聲長嘯,呼來一陣狂風,將他送到了對岸。於是,百姓們都很敬服他,拜他為師的人如潮水般涌來。長安縣令對趙 深惡痛絕,便將他殺害了。老百姓在永寧為他修了一座祠堂,連蚊蚋之類的昆蟲都無法入掘渣內。
2、少女李寄斬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襯手法,寫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機智。
3、武夷山觀音石的傳說。
4、龍井茶的神話傳說。

⑺ 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名單,並了解他們的相關事跡

福建歷史名人: 閩王無諸 漢初 生於戰國晚期,卒於漢初 不詳 開閩始祖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劉邦即帝位,封無諸為閩越王。

無諸為閩越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 董奉 三國 220—280 長樂 神醫 與華倫齊名於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病人多以在其宅周圍種杏樹以示報答。

3 嚴高 西晉 生卒不詳 福州 開鑿東、西湖 任原本(今福州市)首任太守,勤政愛民,以治城隘,開城北鑿東、西湖,溉田數萬畝,被後人愛戴。

4 王審知 唐 862—925 固始 開閩王 王審知為福建的經濟、文化、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後人好評。

5 陳元光 唐 657—711 河東 開漳聖王 他開漳立州,為漳州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6 薛令之 唐 683—? 長溪 福建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官至太子講學。

7 林鼎 五代 生卒不詳 侯官 五代著名書法家 書法造詣深厚,影響後世,官至丞相。

8 朱熹 南宋 1130—1200 尤溪 著名理學家 進士、中國大儒集大成者,「閩學」創始人。

9 游酢 宋 1058—1123 建陽 卓越理學家 集理學、政治、教育、文學為一體。

10 楊時 宋 1044—1130 長樂 理學家 宋代著名理學家。

11 李侗 宋 1093—1163 南平 理學家 朱熹老師,平民布衣,著作多。

12 蔡元定 南宋 1135—1198 建陽 理學家 終身布衣。

13 劉勉文 南宋 1092—1149 武夷山 理學家 教育家,布衣。

14 胡安國 宋 1074—1138 崇安 理學家 進士、太學博士沒旦。

15 羅從彥 宋 1072—1135 羅源 著名理學家 教育家、布衣。

16 劉棠 宋 生卒不詳 漳平 進士 學問造詣深。

17 鄒應龍 宋 1172—1245 泰鉛察氏寧 廣佑聖王 任四個部尚書,民間稱之「廣佑聖王」。

18 葉祖洽 宋 1046—1117 泰寧 狀元 與鄒應龍等3人被稱為「五位科舉名人」。

19 黃應南 宋 生卒不詳 泰寧 省元 與鄒應龍等4人被稱為「五位科舉名人」。

20 江廷賓 宋 1109—1166 泰寧 解元 與鄒應龍等5人被稱為「五位科舉名人」。

21 肖舜咨 宋 生卒不詳 泰寧 解元 與鄒應龍等6人被稱為「五位科舉名人」。

22 陳普 南宋 1244—1315 寧德 著名政治家 理學家。

23 劉子羽 宋 1096—1146 崇安 北宋名戰 戰功卓著(年輕)。

24 留正 宋 1129—1206 泉州 丞相 魏國公,從政40年,清正廉明。

25 嚴羽 宋 逝於元初 邵武 一代詩歌宗師 被譽為宋、元、明之桂,詩話第一人。

26 蔡襄 宋 1012—1067 仙游 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植物學家。

27 吳夲 宋 979—1036 同安 醫神 曾任御醫,醫術高,深受人民愛戴。

28 李鋼 宋 1083—1140 邵武 抗金英雄 進士、金兵南犯,他冒死上 *** 抗金,任宰相,後被貶,含恨去世。

29 宋慈 宋 1186—1249 建陽 傑出的醫學家 一生經辦刑案。

著《洗冤集錄》。

30 柳永 宋 987—1053 武夷山 著名詞人 北宋第一個專業槐散的詞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

31 蘇頌 宋 1020—1101 南安 宰相科學家 以制永運儀象台聞名於世。

33 陳文龍 宋 ?—1276 莆田 民族英雄 文官,抗元軍,絕食而亡。

34 吳玠 宋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將 曾大敗金兵兀術部,官至四川宣撫使。

35 吳璘 宋 1100—1166 武夷山 南宋抗金名將 紹興初與吳玠共抗金兵,管至太傅。

36 楊億 宋 974—1020 浦城 進士 管至工部侍郎,性耿直,重氣節。

32 浦壽庚 元 1205—1290 泉州 著名商業領袖 初為宋官,後入元,成為元商人。

37 盧奇 元 1306—1362 惠安 進士 詩人,做官清正廉明。

38 張以寧 元 1300— 古田 文學家 進士,詩人,有較大影響。

39 李贄 明 1527—1602 晉江 著名思想家 文史學家,其實想影響後世,官至國子監博士。

40 隱元 明 1592—1673 福清 明末高僧 攜徒東渡日本揚法,為日本黃檗宗始祖。

41 黃道周 明 1585—1646 漳浦 著名學者、書畫家、民族英雄 通天文,理數諸書,精詩文,書法,世人尊稱聖人,官至尚書,抗清殉國。

42 曾鯨 明 1568-1657 莆田 著名人物畫家 專門從事人物肖像創作,是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人物畫家。

43 顏思齊 明 1589-1625 海澄 開台第一人 生性豪放,仗義疏財、身材高大魁梧、率眾進台灣、開拓台灣。

44 張瑞圖 明 1570-1641 晉江 著名書法家 進士、文學史家、書法影響後世。

45 葉向高 明 1559-1627 福清 明朝名臣 任明朝首輔大學士。

46 曹學佺 明 1574-1646 福州 明末名臣 著名官員、學者、藏書家、閩劇創始者、自縊殉國。

47 游朴 明 1526-1599 柘榮 進士 萬曆年進士、刑部郎中,廉史、愛民。

48 江日彩 明 1570-1625 泰寧 進士 官至少卿、引薦袁宗煥掛帥(四品)。

49 陳第 明 1541-1617 連江 旅行家 71-75歲游遍五嶽、曾任游擊將軍。

50 馮夢龍 明 1574-1646 長州 著名作家 明末文學家,著《三言二拍》。

51 劉中藻 明 1605-1649 福安 名族英雄 崇禎年刑部尚書,清兵進攻時,他率兵堅守福安城4個月不降、自殺。

52 鄭成功 明 1624-1662 名族英雄 戰勝侵略台灣的荷蘭統治者,一舉 *** 。

53 威繼光 明 1528-1588 登州 抗倭英雄 與余大猷齊名,被後世推崇。

54 余大猷 明 1504-1580 晉江 抗倭英雄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戎馬47年,四為參將、六為總兵,身經百戰、守海防,抗倭一生。

55 鄭和 明 1371-1438 晉寧 航海家 官到四品、率明朝艦隊七下西洋。

56 蔡新 清 1707-1799 漳浦 帝師 為官50年,任五部尚書,乾隆、嘉慶師傅。

57 林鴻年 清 1804-1886 福州 清代名人 道光間狀元,任雲南巡撫,福州下誼書院院長。

58 林則徐 清 1785-1851 閩侯 民族英雄 管至一品,兩度受命欽差大臣,主張嚴禁鴉片,「虎門銷煙」。

59 施琅 清 1621-1696 晉江 維護國家統一名將 初為台灣鄭部將領,後降清。

任福建水師提督, *** 。

60 甘國寶 清 1709-1776 屏南 清朝名將 戎馬一生,平匪患,保衛邊防,威懾一方。

61 陳化成 清 1776-1842 福州 抗英英雄 著名將領,英艦船侵犯吳淞口時,他率軍守炮台,痛擊英軍,英勇犧牲。

62 李光地 清 1647-1718 泉州 名臣 康熙年間名臣,政績顯著。

63 陳壽祺 清 1771-1834 福州 著名經濟學家 清代經濟學家、史學家。

64 陳夢雷 清 1650-1741 福州 進士 清代康熙年間進士,入翰林。

65 尹秉綬 清 1754-1815 寧化 書法家 清代名臣、揚州知府。

66 梁章鉅 清 1775-1849 長樂 清代名臣 文學家,楹聯大師。

67 黃乃棠 民國 1849-1924 閩侯 愛國華僑 與陳嘉庚共為華僑領袖

68 張享嘉 民國 1847-1911 福州 教育家 近代著名教育家,任京師大學總督。

69 沈葆楨 清 1820-1879 閩侯 洋務運動重臣 林則徐女婿,洋務運動重臣。

70 辜鴻銘 清 1857-1928 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 精通9國語言,對古漢語文化修養極深。

71 嚴復 清 1854-1921 福州 近代著名思想家 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天演論」一書。

72 林紓 清 1852-1924 福州 著名文學家 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畫家。

73 林覺民 清 1887-1911 福州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7年考入日本慶應大學,入同盟會,參加同盟會起義,從容就義。

74 林森 民國 1868-1948 閩侯 中華民國主席 早年追隨孫中山,入同盟會。

75 弘一 民國 1880-1928 「新文化運動」啟蒙者,高僧 精通文學、音樂、美術、書法、詩詞,原名李叔同,高僧。

76 上官周 清 1665-1749 長汀 著名畫家 終生布衣,精詩文、書法、繪畫。

77 黃慎 清 1687-1768 寧化 著名畫家 活80餘歲,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

78 華喦 清 1682-1762 長汀 著名畫家 工詩善畫、山水、花卉、人物皆精,「揚州八怪」代表人物。

79 陳衍 民國 1856-1937 福州 近代文學 清末詩壇「同光體」代表人物。

80 林白水 民國 1874-1926 閩侯 報界先鋒 參加過同盟會,1926年被軍閥殺害。

81 高魯 民國 1877-1947 長樂 天文、氣象家 現代中國天文、氣象事業奠基人。

82 陳寶琛 清 1848-1935 福州 著名教育家 清末帝師,教育家,福建教育事業的奠基人。

83 薩鎮冰 民國 1859-1952 福州 著名海軍將領 曾任民國代(屏蔽字眼),解放後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愛國人士。

84 陳紹寬 民國 1889-1967 福州 著名海軍將領 解放後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愛國人士。

85 陳嘉庚 現代 1874-1961 集美 著名華僑領袖 一生興辦教育事業,將全部資產用於興建廈門大學,集美大學。

86 林旭 清 1875-1898 福州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反清英烈。

87 林語堂 民國 1895-1976 龍溪 中國文化大師 早年留學哈佛大學、萊比錫大學,獲博士、北京大學教授。

一生著作頗豐,對文學影響深遠。

88 林祥謙 民國 1892-1923 閩侯 「工人運動」的領袖 「二、七」大 *** 領袖之一,中國工人運動先驅,被軍閥殺害,31歲。

89 李周 清 1662-1795 惠安 石雕大師 康熙、乾隆年間惠安石雕史上第一位石雕大師(身材小)

90 吳清源 現代 1914- 閩侯 棋聖 少年圍棋神童,曾橫掃日本棋壇。

91 楊成武 現代 1914-2004 長汀 軍事家 中國人民 *** 上將、軍事家。

92 葉飛 現代 1914-1999 南安 軍事家 中國人民 *** 上將、軍事家。

93 劉亞樓 現代 1910-1965 武平 軍事家 中國人民 *** 上將、軍事家。

94 冰心 現代 1900-1999 長樂 文學家 任中國文聯副主席、著有大量文學作品。

95 陳景潤 現代 1933-1996 福州 著名數學家 因發表《哥德巴赫猜想》論文名譽世界。

96 高士其 現代 1905-1988 福州 科普作家 中國現代科普文學奠基人。

97 林巧稚 現代 1901-1983 廈門 著名婦產科專家 中國婦產科學界的帶頭人。

98 林微因 現代 1904-1955 閩侯 著名詩人、建築師 用現代科學之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文採好、詩歌佳。

99 鄭振鐸 現代 1898-1958 長樂 著名文學家 「五四」運動會時期創辦《小說月報》,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謝謝

閱讀全文

與福建有哪些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理解愛情生活 瀏覽:109
關於革命事業的領袖人物有哪些 瀏覽:860
去哪裡找膠州第一美女 瀏覽:686
美國經濟霸主多少年 瀏覽:408
美女怎麼這么不愛笑 瀏覽:856
寮國美女嫁到中國辦證需多少錢 瀏覽:664
有哪些英雄以及故事讓你難忘 瀏覽:244
幸福置業哪裡最好 瀏覽:157
蛇跟羊女婚姻如何 瀏覽:200
使命召喚戰區故事模式怎麼搞 瀏覽:864
事業單位工人的技術工有哪些等級考試 瀏覽:9
你幸福嗎拼音怎麼寫 瀏覽:544
美女用什麼眼妝好看 瀏覽:585
經濟學有哪些選修課 瀏覽:841
小孩子體脂率多少才算健康 瀏覽:748
有什麼由囍轉悲的故事 瀏覽:76
王者榮耀如何出健康系統 瀏覽:141
醴陵市疾控中心辦健康證要多久 瀏覽:843
你是怎麼看待現在的婚姻 瀏覽:115
渝中婚姻登記檔案在哪裡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