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穿漢服的禮儀
漢服是我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一種服飾,深得人們喜歡愛戴。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那麼你們知道穿漢服都有什麼樣的禮儀嗎?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穿漢服的禮儀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碰如,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鑒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
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茄嫌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踞臀部著地、兩腿叉開或趺坐佛教盤腿都行。
三、行禮:
1、正規揖禮:
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起身時手隨著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
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
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
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
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
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
但出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
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
5用於一般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
6用於雅坐時。
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
如果在與人交談時,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
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
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
主人請客人上座坐到右邊的椅子,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由於現在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笑納啟,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② 穿戴漢服的具體禮節
漢服基本禮儀
【拋磚引玉,不免訛謬,歡迎指正!】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鑒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臀部著地,兩腿叉開)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盤腿)都行。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孫鬧,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前絕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慧凱姿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③ 穿漢服的基本禮儀與禮節是什麼
穿漢服的基本禮儀與禮節具體如下:
1、穿漢服禁忌衣冠不整:話說「君子大都衣冠楚楚」,穿漢服一定要整潔大方與得體,參差不齊、皺皺巴巴的會給人一種萎靡不振的形象。所以在穿著漢服時,必須要保持頌鏈漢服服飾整體的整潔,服飾要沒有污跡和褶皺。
2、選擇適合身形的漢服:個子嬌小的可能要少穿齊胸,骨架大且豐滿的則要少穿宋制,氣場偏弱的要注意明制的選擇。
3、穿著方式:穿上漢服後交疊衣領,右衣領在上,左衣領在下,右領壓住左領使左右兩衣領形成交叉狀;到腰部將右領下角的衣帶與左腰側的衣帶系在一起打上結;穿上漢服後不用交疊衣領直接將左右衣領上的衣帶系在一起打成結。
4、選擇適合場合的漢服:穿著深衣玄端做背包客總有些違和,莊重場合裋褐半臂又太顯隨意。
5、顏色的選擇:顏色的選擇是漢服的重要標志,一般是按性別分類:男子的衣緣(顏色)主要是單一的一種顏色,通常所取的顏色應為像棕黑、青、灰這樣凝重扎實的深色調,少用些亮色、花色、淺色。女子的衣緣(顏色)上可綴有各種圖案如刺綉等等,如果是單一顏色的話則多選擇鮮艷的顏色。
6、漢服的搭配要合理:漢服一般都是多個部件組成,穿整齊,穿正確,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至於配色款式是個人審美,這里就不多說了。可以穿深色西褲,不能穿牛仔褲和帶條紋的運動褲。在鞋子方面,提倡穿漢服時穿著布鞋段缺,男士的布鞋一般為黑色,女士可以穿除了純白的任何布鞋。男女的搭配也是不野燃孫同的,女士穿漢服時,配飾的選擇同樣以服裝風格為准:滿頭珠翠適合禮服,清新典雅配合常服。
④ 有關於漢服的傳說或小故事
文化部長孫家正2006年5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的表示。他說:「有些地方有些青年人在提倡穿漢服,但是我到現在都搞不清楚什麼服裝是能夠真正成為代表中國的服裝,這恐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困惑。總體上我的觀點是,吃飯也好、飲食也好、穿戴也好,各有所愛,百花齊放,都是他個人的事情。但是我也衷心地希望我們能夠創造出廣受大家歡迎的有中雹罩皮國民族特色的服裝。」[
2006年悶晌7月21日,在「天涯在小樓」的倡議下,中國政府網為漢族更正圖片為「漢服」圖片,新華網不久之後也更正了圖片。這明確地表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終於正式認可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這是自漢服消失360年以來的一個真正回歸的里程碑。
2007年3月11日,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即提議,確立「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則建議,應在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三大學位授予時,穿著漢服式樣的中國式學位服。這是漢服第一次進入全國兩會議案。
2007年5月,福建漢服天下經文化局批准成立,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記。成為全國首個官方認可的漢服文化協會。
2008奧運會組委會的態度:官方多次公開表態,以「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主要理由拒絕「北京奧運禮服應當採用漢服」的要求。(重點開始)——然而在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上,仍有多個單元節目由演員穿著漢服表演,可見在民間、藝術層面上,中國政府不會多干預。
2008年,中國政府官方網站的「中國56個民族」介紹的服飾,漢族服飾採用漢服女裝的圖片作為代表 。
2013年3月,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改琴倡議由國家源差層面的權威機構設計和規范漢服標准,以便保護、傳承、弘揚民族文化。
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