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走麥城是什麼意思
走麥城,指關羽落敗失荊州走麥城被斬於臨沮的悲劇。現特指失敗,慘敗。
典故梗概是這樣的:
麥城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戰役,在《三國演義》里被濃墨重彩地描寫。當時,關羽已經失去了荊州,損失慘重。只有三百人馬來到了麥城(今湖北宜昌當陽市兩河鎮)。關羽向遠在西川(今四川)的大哥劉備和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的劉備的義子劉封、孟達求救。但是,脊遲劉備遠在西川,救兵無法准時到達,而劉封、孟達見死不救。關羽無奈突圍,結果遭到了吳國將領潘璋、朱然等人的埋伏。關羽被吳國擒獲,寧死不屈,被孫權斬殺。麥城之戰的故事後來被演義成敗走麥城而聞名天下。
兵敗走麥城的過程是這樣的:
當時,關羽中了呂蒙的白衣渡江之計,荊州各郡縣,除了麥城外,均已丟失。蜀將糜芳、傅士仁已經投降東吳關羽損失慘重,到麥城時,關羽手下只剩300餘人。而且,麥城城內根本沒有軍糧,更是雪上加霜。
這時,呂蒙認定關羽兵少,不會從大路逃跑。麥城正北有小路,關羽必從小路逃跑。他令朱然引精兵五千,埋伏於麥城之北二十里,只可在後掩殺關羽而不可正面交鋒,關羽必然往臨沮(今湖北南漳)逃跑、再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於臨沮的山僻小路,就可擒住關羽。
這時,東吳已經開始攻打了麥城的東門、西門、南門三門,只剩北門沒被圍住,等著關羽落入圈套。
關羽向在遠在成都的大哥劉備和在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劉備雖有心相救,但因為西川到麥城萬里迢迢,救兵無法及時到達。劉備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劉封、孟達處,因為關羽不許立劉封為皇帝,說劉封不是劉備親生的,不可立。招致劉封的嫉恨。再加上孟達的挑撥離間,劉封、孟達最終見死不救,坐觀關羽滅亡。
這時,東吳的諸葛瑾來麥城勸降關羽。關羽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關羽誓與孫權決一死戰,寧死不降。還把諸葛瑾趕出了麥城。
救兵不至,關羽在麥城只能等死。就是姜子牙復生,也無可奈何!
關羽准備從麥城突圍,要走小路。關羽部下王甫勸諫道:「小路有埋伏,應該走大路。」可關羽仍然是本性不改,說:「就算有埋伏,我還怕什麼。」於是,關羽令王甫、周倉率一百人左右守住麥城,以牽制吳兵。而自己和長子關平、趙累率兩百人從小路突圍。
關羽行至二十餘里,被吳將朱然掩殺。掩殺過後,關羽士卒漸漸稀少。走了約四五里路,潘璋又殺過來。關羽出來與潘璋迎戰,戰不三合,潘璋便大敗逃走。關羽不敢戀戰,繼續前行。
此時,趙累已經死在亂軍之中,隨行士兵只有伏雹十幾人。而後,關羽在小路又遭到了埋伏,他的赤兔馬被絆馬索絆倒,關羽被潘璋部下馬忠所擒。而潘璋、朱然一同殺來。長子關平也被擒住。上演了關羽「敗櫻廳李走麥城」的千古悲劇。
關羽被孫權擒住後,大罵孫權是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孫權想留住關羽,讓他為自己效力。但孫權的主簿左咸說當年曹操好好對待關羽,關羽仍然過五關斬六將,都留不住他。而孫權不除掉關羽,必為大患。於是,關羽被孫權殺害,其長子關平也死在孫權的屠刀下。
關羽的赤兔馬被孫權送給馬忠,赤兔馬也因為數日不吃草料,被活活餓死,為它的主人殉難。
王甫和周倉在麥城聽到關羽遇難的消息後,也雙雙自殺殉國。
㈡ 三國演義夜走麥城的故事
1、故事梗概
夜走麥城:話說關羽守住襄陽城,吳魏聯合來攻取荊州。東吳呂蒙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騙過烽火台的守兵,奪了襄陽。無奈,關羽只得棄城而走, 半夜到了麥城,卻被眾軍圍住。.最後被捉。
2、人物簡介
關羽知罩(?-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3、原著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搭鉛鬧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激純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㈢ 關雲長敗走麥城 故事概括
當時,關羽已經失去了荊州,損失慘重。只有三百人馬來到了麥城(今湖北宜昌當陽市兩河鎮)。關羽向遠在西川(今四川)的大哥劉備和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的劉備的義子劉封、孟達求救。
但是,劉備遠在西川,救兵無法准時到達,而劉封、孟達見死不救。關羽無奈突圍,結果遭到了吳國將領潘璋、朱然等人的埋伏。關羽被吳國擒獲,寧死不屈,被孫權斬殺。麥城之戰的故事後來被演義成敗走麥城而聞名天下。
(3)走麥城講的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敗走麥城失敗的原因:
關羽是人人敬仰的英雄,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還水淹七軍,生擒魏將於禁,殺死魏將龐德,名震華夏。卻落了個敗死麥城的悲慘下場。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以下:
1、關羽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結果中了呂蒙、陸遜的計策,丟了荊州,敗死麥城。在麥城時,關羽已經面臨巨大的危險,還說即使有埋伏,有何懼哉之類的話,狂妄自大,驕兵必敗,失敗成為必然
2、《三國志》評價關羽和張飛:「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關羽盡管愛惜士卒,卻瞧不起士大夫之類的人,導致劉封、孟達懷恨在心,見死不救。由此,關羽的失敗也就不難得出了
3、魯肅曾對孫權提出《榻上策》,其中占據荊州也是東吳成就帝王之業的基礎,因此無論如何,孫權是一定會奪取荊州的。
4、荊州被劉備先佔領,而之前一直努力維持孫劉兩家友好關系的魯肅已經病逝,東吳謀臣中很少有人主張聯蜀抗曹了。正好此時關羽攻打樊城,給了孫權機遇,辱罵東吳使臣又給了孫權出兵的理由,機不可失,於是孫權派遣呂蒙襲取荊州。
5、關羽水淹七軍後名震華夏,劉備有這樣的人才不免令人忌憚,而且如果關羽攻下了樊城,襄樊之地與漢中的水路就可以暢通無阻。北可攻打曹操,南可以攻打孫權,為了避免這樣的局勢發生,曹操和孫權就不得不聯手將關羽鏟除。
㈣ 敗走麥城的故事梗概100字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諸葛亮進四川前專門交代,要關羽守住荊州這個戰略重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誰知關羽水淹七軍,打得曹操要遷都。關羽要乘勝追擊,大意被東吳偷襲,不戰而奪回荊州。關羽連夜走小路在麥城中了埋伏,平日炫明侍槐耀過五關斬六將的名將,竟然被無名小將斬下首級。
後以「敗走麥城」比喻陷入絕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
(4)走麥城講的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1、敗走麥城,是漢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將關羽在激友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後以「敗走麥城」比喻陷入絕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談核距市平陽鎮20餘公里。
2、《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論及關羽與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還說:「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確如此。
㈤ 夜走麥城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
夜走麥城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問,因為,葉走麥城這個故事是非常經典的,我們在很多地方也了解過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所講述的故事內容是非常精彩的,也是歷盡艱險的,所以說,這個故事非常的經典,而且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但是,很多人的情況就是僅限於了笑世解,並沒有深入的去認識這個故事,而且,也沒有去解讀這個事,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比較不錯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項羽,在那個年代,項羽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大英雄,但是,他自身也有缺點,也就是他非常的驕傲,並且剛愎自用,自身多疑,對於身邊的人也十分懷疑,最終還是沒有一個好亮伍的下場。也是因為他的性格,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城池,讓他人佔領,當然了,在我們後輩人的心中,項羽仍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將領,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古代驍勇善戰的將領。
㈥ 「關羽走麥城」這個典故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關羽敗走麥城故事情節:
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扎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漢族,並州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跡多有描寫和誇大,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另外,古代有地名關羽,但其確切位置不明。
㈦ 走麥城的故事是怎樣的
關雲長敗走麥城 故事概括:
關公起盡荊州兵伐曹,不克。吳呂蒙趁虛,偷襲荊州(其實是江陵)。關公回救荊州,兵力不足,而曹軍援軍已到,關公不僅荊州未奪回,反陷入曹孫兩家前後夾擊,腹背受敵之勢,於是引殘兵退守麥城。最近的援軍在上庸,守將劉封孟達選絕睜擇不救(其瞎宏御實上庸兵力不足,去救,自己也很可能搭進去),於是關公全軍覆沒。
源自 《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麥城在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市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志》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西保麥城即此」。
意思就是:
1.走麥城形容失利的局面。
2.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磨岩喻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