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

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23 12:20:35

1. 「三山五嶽」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三山」指的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以及浙江雁盪山。

「五嶽」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聞名於世,其中迎客松以其獨特的姿態享譽全國,成為黃山代表。黃山有金雞叫天門的故事,主要是古代勞動人民因怪石的獨特造型對神明和希望的美好臆想。也有仙人曬鞋的傳說,都與怪石關系密切。在當地廣為流傳干雲戲王生、吳剛上月宮、神鵲是尹甫的傳聞。

廬山憑借「不是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銘刻在讀者心中。有周烈王、匡甫在廬山得道升仙的故事。

雁盪山素有「海上名山」之美譽,相傳朱元璋當年討伐征戰路徑此處,險些損兵折將,恰遇聖光,馬獸異常,得天賜甘霖,征戰大勝。神秘色彩很吸引人。

我國古代對五行觀念很信奉,故以東西南北中命名這無座雄奇偉岸的高峰。「五嶽歸來不看山」是對五嶽景觀的極度贊美之意。泰山為五嶽之首,孔子曾雲「登泰山而小天下」,有俗語有眼不識泰山,由此可見泰山的地位。沉香救母所劈之山即為華山,因此典故廣為流傳,幾乎家喻戶曉,華山從此與孝心有所結合。相傳衡山是古代仙人居住之地,神農氏采葯醫治病人之所。恆山有姑嫂和睦,遭人迫害,感動山神最後獲得理想結果的典故。至於嵩山有少林傳說。

三山五嶽都因其秀美風景,高聳入雲的山勢聞名,因其險峻神秘有很多美好的傳聞,代表著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很值得一去!

2. 泰山為什麼是五嶽之首,古代祭天也在那裡么有哪些特殊之處和典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五嶽獨尊,雄偉的泰山之所以稱明碰源為五嶽之首,這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

泰山雄偉多姿,景色壯麗,文化氛圍濃郁,引得各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瑰寶。

孔子:《邱陵歌》

司馬相如:《封禪書》

曹植:《飛龍篇》

李白:《泰山吟》

杜甫:《望岳》。

名家的壁畫、石刻、碑碣更是琳琅滿目。

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真是名不虛傳。

3.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飛來石、望夫山、仙人橋。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橋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

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彷彿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

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

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

(3)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4. 泰山的神話傳說故事有哪些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泰山 傳說 是山東省的民間傳說之一,據顧炎武《考古錄》雲,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傳說。下面我介紹兩個關於泰山的傳說 故事 ,希望對你們有用!

泰山的傳說故事: 碧霞元君的傳說

傳說姜子牙輔佐擊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鎬京,滅伐了荒淫無道,沉溺酒色的紂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太俗氣了,而且也沒有什麼意義,用過就完了。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封給大臣們。這樣一來,既顯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說明他對大臣們的信任;既能考驗大臣們是否真的忠君何國;再者,武王這樣也就輕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權交給了軍師姜子牙,讓他分封諸侯。

卻說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 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岳泰山。姜子牙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軍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黃妃是武王最寵愛的妃子,莫說武王已經允諾,就是黃妃自己開口,也得趕快給她。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這塊寶地,可總不能都去坐呀,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只黃氏兄妹就夠姜子牙纏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頭,不過放棄了也怪可惜,他見黃氏兄妹一個憑護駕有功,一個仗武王後台,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堵氣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一聽,不禁拍手叫絕。他想,作風我這一身氣力,泰山還能有黃妃的份?可是身單力孤的黃妃,也沒有一點懼色,一口應允了。

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的向泰山趕來。

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他見黃妃姍姍來遲,便對她說:不行就是不行,別逞能,這回你應該服氣了吧?

真是豈有此理,是我先己到此,我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經繞道趕來。黃妃一本正經的說

你別胡攪蠻纏,你說先到,有何證據?這下黃飛虎還真有點著急。證據嗎?當然有,你來看吧。

黃飛虎跟著妹妹來到玉皇頂,只見黃妃一隻綉花鞋端端正正的放在石坪上。盡管有證有據,黃飛虎卻從心裡不服氣,不禁斥責妹妹:你耍滑頭

黃妃不緊不慢的說:憑本事嘛,怎麼是耍滑頭?

黃妃自知紙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長一人好對付,等姜子牙來就麻煩了。她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對兄長說:咱們兄妹二人,本該是你敬我讓,不分你我才是,這樣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們共管泰山總可以了吧。

這樣一來,先來的黃飛虎倒做了不曉世理的孬種,後到的黃妃倒成了慷慨大度的好人,把個黃飛虎氣得直翻白眼。可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

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

泰山的傳說故事: 石敢當的故事

相傳,石敢當是後晉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貧寒,靠打柴為生。石敢自幼喜歡舞槍弄棒,練得一手好槍法。

這年六月,飄潑大雨一連下了三天,把個汶河灌得八方橫溢,洪水泛濫,河水沖上岸來,連人帶畜,捲起了整個村莊,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樹上,才免於一死。此後,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嶽鎮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幫姥姥做些家務,深得姥姥疼愛。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沒有他跨不過的溝、涉不過的澗,沒有攀不上的樹、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飛禽走獸,只要他舉手投石,說打耳朵不打眼,說打翅膀不打臉,射技高超,可謂百穿楊。

一次東岳廟會,石敢到會上賣柴,見一夥無賴之徒,在大庭廣眾面前竟敢調戲民女,他氣憤不過,掄起扁擔就打。起初,那伙無賴還嘴強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陣扁擔,直把他們打得跪地求饒才住了手。

就這樣,石敢憑著一身本領,一腔的豪情,常常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連官府都管不了的無賴,都被他降服了。此後,凡人們路遇壞人,只要說石敢當來了,壞人便象老鼠聽到了貓叫,聞風喪膽,奪路而逃,石敢這個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傳開了。人們欽佩他見義勇為,敬慕他的膽識武藝,便把石敢尊稱為“石敢當”。

一年冬天,鎮上趙員外的女兒被妖精纏上,終日瘋瘋顛顛,多方就醫未見好轉,把趙家弄得烏煙瘴氣,一家人六神不安。趙家貼出告示,說誰能降住妖精,趙家願與他平分家產;若是未婚男子,甘願將女兒以身相許。多少人為了撈到趙家的半分家產,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見;多少人羨慕趙小姐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餚。從此,再也無人敢登門降妖。趙員外見女兒日益憔悴,神魂顛倒,更是心急如焚。

石敢聞訊,急忙趕到趙家。他問清了妖精的出入時間,夜晚,他把趙小姐挪入別室,自己換上趙小姐的衣裳,手持銅手爐在牙床上等候。三更時分,一陣旋風過後,妖精破門而入,剛要掀帳子,石敢猛地將銅爐扣在妖精頭上,只聽“哎喲”一聲,妖精化作一股青煙逃走了。

第二天,趙員外得知石敢鎮服妖精,便大開宴席,又要分家產給石敢,又是要讓女兒與石敢成親,都被石敢婉言謝絕了。

人們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傳得神乎其神,說石敢會什麼咒、通什麼法,石敢的名字越傳越遠了。

不久,江南杭州來人請石敢,說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脫。妖精曾揚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當的火龍爪。”石敢聽後,就欣然應允,千里迢迢來到杭州。妖精聽說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從此,石敢更是聞名遐邇。每天,從天南海北來求救的,絡繹不絕,石敢應接不暇,便請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字樣,交給求救的人。剛開始,人們還不信這石頭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門里邊,果然妖精見立有此碑,便不再進前。於是,石敢當的碑碣便在民間廣為流傳。

泰山的傳說故事:李斯碑

在碑刻如林的岱廟里,最珍貴、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秦代的李斯碑。它刻於公元前209年,

雖歷經百世,而風韻猶存。

對李斯碑歷來評價很高,魯迅譽之為“漢晉碑銘所從出”,堪稱是一件藝術瑰寶。其遒勁若虯龍飛動,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見其藝術魅力。正因為它舉世注目,被視為珍品,才引來它一段非凡的經歷。

據說,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於貸頂玉女池上,為其歌功頌德。明代嘉靖年間,為防止風蝕雨淋,移於碧霞祠東廡。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風勢,越燒越旺,結果把碧霞祠燒了個一塌糊塗,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飛下落不明,許多人都嘆為可惜。

到了嘉慶二十年,泰安知縣汪汝弼是個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其碑的珍貴,一直為不能親睹而慨嘆。他來到泰安以後,便下決心要把它找到。於是他四處散貼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懸賞重金。

不久,一位九十餘歲的趙氏老翁,由家人攙扶來到縣衙,對汪知縣說:“知縣大人,在下是個瓦匠,以前在山頂修玉女池時,見過一截殘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尋之物。”趙氏老翁把碑的形狀、字跡等,一一告知,說:“當時被人扔進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視。”

汪知縣聽了趙翁的介紹,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勝喜,也不怕山高路險,便邀前任知縣蔣因陪同赴上山。果然從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殘碑,沖洗後,“臣斯臣去昧死請”等字,歷歷在目,確是李斯真跡。於是汪知縣大加慶賀,在山頂造房興宮,於東岳廟西築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寶斯亭”,以後又改為“讀碑亭”。安入之時,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重賞了趙氏老翁,算來,從失而復得,已有七十五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過了一十七個年頭。到了道光十二年,東岳廟因年久失修,西牆在一場暴雨中倒塌,此禍殃及“讀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縣徐宗幹得知,忙差人從瓦礫中找出,將碑移到山下,放置於岱廟道院壁間。

光緒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們將此碑視若珍寶,想畢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個風雨之夜將此碑偷走,事發以後,即任知縣毛蜀雲下令全城戒嚴,大索十日,終於在北關的石橋底下發現,重新置於貸廟。真可謂千載碑文能歷世,失而復得不尋常。

現在李斯碑存於貸廟東御座內。我們今天能一飽眼福,目睹此碑,確是三生有幸,游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泰山的傳說故事:天貺殿

天貺殿踞岱廟正中,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重彩描繪,古樸典雅,重檐疊角,若蒼鷹展翅欲飛;清風徐來,風鈴響動,使四周顯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曠神怡。這富麗唐煌的天貺殿,無論就規模還是形式,都與北京的金鑾殿相差無幾,據說它們之間,還有萬縷千絲的聯系呢!

相傳,很久以前,這里僅僅是個小山神廟,周圍是斷壁殘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風漏氣,不避風雨。廟里的道士為此十分著急,官府又不給撥錢,他就下決心自己攢錢修廟。

一晃一年過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錢和化緣得來的銀子統統收起來,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靜,道士把錢拿出來一查,修廟的錢已經夠了。他虔誠地跪在神像前說:"山神爺,我給你老人家修廟的錢夠了,過不了多久;你就甭擔心風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沒想到,道士的舉動被一個前來投宿的小偷看見了。等道士睡下以後,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錢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發現後,像丟了命一樣急得直哭。抬頭一看,山神爺還依舊笑眯眯地坐在那裡,就埋怨道:"山神爺呀山神爺;我都快急死了,你還笑!我省吃儉用一年有餘,好不容易攢了這些錢,你自己都看不住家,這廟還怎麼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朦朧中,只見山神笑著向他走來:"別著急,廟自然要修,還不用我們自己動手。現在京城裡皇帝的女兒,得了重病,請了各地名醫都沒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給她診治。到那時,廟自然就有了。"說完,從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遞給道士。道士一睜原來是個夢,可手裡確是三包香灰,於是,他便收拾收拾進城。

一到京城,只見城門前許多人都在圍著看告示,一打聽,是皇上最寵愛的公主生了一種怪病:臉上長滿了瘡,醜陋之極。皇上下令誰能治好公主的病,將滿足這個人的任何心願。道士這可高興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搖大擺地進了皇宮。到了後宮,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說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瘡就能修廟,也就什麼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這樣,道士連上了三天,那瘡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結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點疤也沒落。

皇上得知愛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興,就把道士召進金鑾殿,要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納悶,世上還有見了財寶不動心的人,忙問:"你想要什麼?"道士就把他攢錢修廟的事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廟。修座小廟還不是小事一樁,皇帝便一口答應了,向道士要修個什麼樣的。道士哪裡見過世面,他向四周環視了一下說:"我看你這屋不錯,就修個這樣的吧。"一個貧道窮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樣的金鑾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麼給什麼,怎能失信於民?就很不情願地說:"好吧,就修個這樣的,可要比我的金鑾殿矮三磚才成。"矮三磚就矮三磚,道士沒說的,連忙向皇帝叩頭謝恩。

所以,現在的天貺殿和北京的金鑾殿一樣,只不過矮三磚而已。

5. 泰山為什麼是五嶽之首,古代祭天也在那裡么有哪些特殊之處和典故

五嶽獨尊——泰山

導游說:「傲徠高,傲徠高,近看與岱齊,遠看在山腰」。我曾路過傲徠峰還以為是泰山呢。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封泰山、禪梁父山。

按照《史記·封禪書》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導游說,從遠古及秦始皇開始到清末代皇帝,共有多位皇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為什麼那麼多的皇帝熱衷於此呢?

我想一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二是炫耀國力強盛,以此更抬高自己的身價吧。

泰山原有秦丞相李斯手筆刻石,原文222字,歷經滄桑,現僅殘存十字:「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殘缺。秦泰山刻石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魯迅譽之為「漢晉碑銘所從出。」

李斯為秦始皇出謀獻策,可惜晚節不保。「沙丘之變」中上了指鹿為馬的奸臣趙高的賊船,中了奸計,後被秦二世所殺。臨刑前跟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當時趙高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處以五種酷刑:黥刑(在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斷舌、砍趾後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老泰山」,就是把老丈人叫做「泰山」,這里有個故事:

據唐《酉陽雜俎》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順便把他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按舊例,有幸隨皇帝參加封禪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是九品官,張說利用職權,一下子把他連升四級。鄭鎰說:「此泰山之力也!」一語雙關,後人因此稱妻父為「泰山」。

呵呵

漢代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即處於「五嶽獨尊」的地位。

01

五嶽各具特色:泰山雄壯、衡山秀美、華山險峻,恆山奇麗,嵩山深奧。

泰山海拔1532米,在中國的群山中並不高,五嶽中也要比西嶽華山低近1000米。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第一高山。它山勢陡峻挺拔,素有「泰山天下雄」的美譽。

泰山地處山東中部, 山勢陡峭連綿,加上周圍地勢相對較低,從而使先人對泰山產生雄壯、不可征服的感覺。

02

泰山是黃河下游地區第一高山,這個地區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時候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先民依靠泰山以躲避水災,泰山就是他們的避險之處。 久而久之,人們產生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從而漸漸被神話。

古人缺乏對自然界的正確認識,認為一切都是天地所賜,從而產生神秘崇拜。因為當時,人們活動范圍有限,在他們的活動轄區中,泰山是最高的山。古字中「泰」與「岱」,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的意思。

在泰山上,看似與天日最接近。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的刻畫了古人心理,泰山的高大使得泰山更加神話。

由於先人活動范圍,以及泰山在這個區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現祭天、祭神崇拜。這些崇拜被古代帝王利用,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不約而同的宣傳「神權天授」,為了使這種理論得以證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舉動,使泰山祭天祭神的作用得以延續、發揚。

封建統治者的這種行為,讓泰山在人們心中的神山地位進一步強化,每代帝王一生必須的大事之一就是封禪。雖然到宋朝之後不再進行封禪,但是皇帝封禪早已深入民心,百姓都知道了神山泰山。

03

泰山地位所以如此崇高,還有 歷史 原因。

自秦始皇第一個封禪泰山以來,中國歷代共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泰山的詩詞賦。

孔子嘆「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兩點都是其他四岳不能比擬的。

還有,五嶽中,泰山在東邊,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古人是以東為尊的。

結束語

到泰山,既可以飽覽 歷史 文化,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泰山山勢挺拔,氣勢磅礴,似擎天一般,所以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徵,它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說一個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東岳是五嶽之首是因為東岳大帝。

一、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是中國古代 歷史 文化中,出現時間很早的神靈。考慮到中國在夏之前是祭奠天空,星星。祭奠地鬼習俗不會晚於商朝,也就是說,東岳大帝最晚出現於商朝。

商朝經濟發達,重商,但是有個精神的回歸寄託,就是東岳大帝。商朝充滿巫鬼信仰,那麼鬼的歸宿是哪裡?答案就是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從商朝開始就是陰間統治者,而且地位超然,有陰界之主的地位。 絕不是什麼神仙可以比擬的,東岳大帝是超越神的存在。

東岳大帝

二、皇帝的宗教身份

西方 社會 ,宗教身份和政治身份是分開的,所以西方世界有教皇,也有皇帝。但是東方身份,皇帝是政治、軍事、宗教三合一的身份,所以皇帝本人承擔著大祭司的職責。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漢代,皇帝開始只負責祭天,像西方式的偶像崇拜在中國淪為巫祝禮儀,是落後的象徵,雖然在民間還有市場,但是難以登上大雅之台。

政治上,皇帝的最高身份繼承於天子。

皇帝本身其實是行政權的高度統一,從法理上意義並不大。

軍事上不是每個朝代皇帝都是軍事最高長官,但是在中國古代很多時候皇帝是具有最高指揮官的身份的。

皇帝因為承擔著祭祀功能,那麼就有祭祀對象。皇帝的祭祀主要對象是天,主要祭祀地點是明堂,明堂的樣子有屋頂的,就是天壇,也有沒有屋頂。在皇家,皇家先祖與天的身份相同,所以皇帝只祭祀皇家祖宗,以及天。只有特別興盛的時代,皇家才會祭祀地,這就是封禪。其中封是祭天,禪是祭地。皇帝祭祀的時候,需要穿戴正裝,就是冕旒冠那一套特別正式的服裝。

皇帝祭天要穿戴最豪華的衣著

為什麼封禪會多選擇東岳泰山? 不是因為泰山是東岳,而是因為東岳大帝是陰間之主 。皇帝祭祀東岳,意味著皇家會供養陰間之主,這種舉動有讓天下安定的意思。所以東岳大帝才是重要的,泰山是沾了東岳大帝的光,因為泰山是東岳大帝的道場。

皇帝封禪東岳,目的是在安撫黎民百姓。皇帝掌控萬民,而且又通過祭祀的方法讓陰間之主與皇家結盟,目的是讓黎民百姓安貧樂道,不要有妄舉動。

三、其他知名的祭天

中華正統中,封禪主要在泰山,但也有在嵩山的,比如武則天。

其實中國 歷史 最著名的非泰山的封禪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在漢朝時期,匈奴代表的草原勢力和大漢王朝的農耕勢力進行激烈的碰撞。漢高祖自以為自己是親手打下來的天下,擁有天下正統。但是沒想到北上的漢高祖被匈奴的冒頓單於直接堵在了大同城外的白登山。單於的意思就是天子,皇帝的天子之名源自中國法理基礎。冒頓單於是草原正主之後。也就是說,在冒頓單於眼裡,自己是真正天子,劉邦不過是暴發戶的兒子。 所以冒頓單於在白登山圍困劉邦,就是警告劉邦,你沒啥了不起,我冒頓單於才是皇親貴胄真正天子。 劉邦不得已和親進貢改善與匈奴的關系。

冒頓單於

在此之時,草原大興祭天之道。草原的明堂大多沒有房屋,而是在草原曠野舉行,而且要點燃聖火。 嚴格意義上來說,草原的儀式只有祭天,沒有祭地。

改變這一切的是漢武帝。漢武帝手下衛青霍去病都是能征善戰大將,特別是霍去病,打破匈奴不說,而且在狼居胥山上進行封禪,用實際行動告訴草原,大漢才是天下正統,天子之名,只在大漢。

霍去病封狼居胥

而漢武帝開始的祭祀泰山的行為,在草原上也引起很大轟動,因為漢武帝是同時祭天祭地,在漢人皇帝心中是黎民百姓的地位的,哪怕那麼卑微。所以絲綢之路上諸國都服從大漢調遣。自此匈奴不敢再稱單於,改為可汗,相當於國王。

寒言冰語

在泰山封禪祭天和泰山神的關系並不大。 在泰山封禪祭天是因為泰山有東岳大帝,是陰間之主,連皇家都敬畏。在中國古代的文化體系中,五嶽是五座大山神,正牌的真龍天子是天上的星宿,與神是平級的。所以皇上並不畏懼山神,但是畏懼東岳大帝。

五嶽之名源自漢武帝,本身也是漢武帝分封的,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一部分。

五嶽的具體位置一直有爭議。比如北嶽,中原王朝認為在河北保定一代,但是草原王朝認為在山西大同附近。因為北嶽對於草原王朝有特殊意義,山西大同一直是中原門戶,對於草原人來說,能夠得到大同人的認可,本身也是自己文明的標志。所以在亂世,北朝都會最早在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附近舉行祭天大禮,表示進入文明前進一大步,再一步就需要封禪(即同時祭天祭地)。今天山西大同至今還保留古代最早的明堂遺址,西安、洛陽明堂都是據此發展起來的,而集大成者,則是北京紫禁城的天壇。它們的功能都是祭天。

大同明堂遺址

而泰山、嵩山的地位則是封禪,比祭天還要高一些。祭天是年年舉行的,但是封禪非國泰民安做不到的。

泰山封禪大典

泰山在山東濟南府泰安州內,始稱天孫,又稱岱宗。五嶽之長,王者受命,恆封禪之。高四十餘里,山頂東面有一岩石人稱日觀,雞鳴遂可看見日出。故有五嶽獨尊之譽!

「天下第一山」、「中國十大名山之首」、「五嶽之首」等等都是泰山的美稱,它位於山東省中部,矗立在魯地中群山間。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其實要論海拔泰山不如西嶽華山(2160米),只能位居第三,要論位置,其實中嶽嵩山地處古稱「天下之中」的河南地區,那麼泰山是憑借什麼成為五嶽之首的呢?


泰山之名

泰山,古代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等等。遠古時期稱火山、太山。而「太」在甲骨文中則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說,泰山最初的意思其實是大山的意思,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以音同的「泰」字來命名,所以才有了泰山。《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意思就是以大為穩,以穩為安,所以古人將泰山看做是穩妥、安定的象徵,因此就有了累死「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等典故。


五嶽之首

傳說盤古死後,頭化為東岳,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古人有雲「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所謂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將東方視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所以,東方在我國四方位中,大部分時候是處於首位的,因此泰山就有了「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泰山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的節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亘100餘公里,盤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


泰山與封禪

泰山地區作為我國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四十萬年前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沂源人、新泰人、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恰是其不斷發展的證明,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魯國的強盛也在泰山地區留有痕跡,孔子的儒學如今也還是人們奉行的經典。而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


人們將泰山看做吉祥的象徵,祈求風調雨順。而統治者則將泰山看做國家統一的穩定,為了祈求國家的穩定,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

泰山與文化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人杜甫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歷朝歷代有無數文人墨客來到泰山,被泰山的 歷史 和景色所吸引,而留下無數的篇章,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等等。而且還留下了不少的詩文碑刻,它的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 97 處,古建築群 22 處。


結語:泰山,有文化、有底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五嶽獨尊,雄偉的泰山之所以稱為五嶽之首,這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

據神話傳說,盤古開天闢地,造就萬物,是人類的始祖,他的呼吸化成風,他的眼光化作閃電,他開心時就是晴天,他郁悶時就是陰雨天,盤古去逝時,巨人轟然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泰山,腹變成了中嶽嵩山,左臂成了南嶽衡山,右臂變成了北嶽恆山,兩腳變成了西嶽華山,眼睛化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的頭部變成了泰山,因此泰山被稱為五嶽之首。

泰山上供奉著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兩位神仙。

相傳東岳大帝是盤古王的第五代孫,掌握人們的魂魄以及世人得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

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她是影響力非常大的女神。

自古以來,泰山是國家統一及最高權利的象徵。

相傳遠古時代,黃帝、舜帝都到過泰山。秦漢以後,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表達皇位天授,行天子之道,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武則天、康熙到泰山封禪致祭。

泰山被各代君王抬升到了國內其它名勝難以企及的神聖地位。

泰山雄偉多姿,景色壯麗,文化氛圍濃郁,引得各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瑰寶。

孔子:《邱陵歌》

司馬相如:《封禪書》

曹植:《飛龍篇》

李白:《泰山吟》

杜甫:《望岳》。

名家的壁畫、石刻、碑碣更是琳琅滿目。

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真是名不虛傳。


自古以來就有「泰山安則天下安」的說法,因此從秦漢以來就有歷代帝王到泰山封禪、祭拜,如今 「泰山封禪與祭祀習俗」是泰山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精神文化現象。

什麼叫 封禪?

封禪指的是中國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神靈的一種活動,古人解釋說:「在泰山上築土壇以祭天曰封; 在泰山下祭地曰禪。」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崇拜,而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就是對大山崇拜。在三代以前,古人就在泰山極頂古登封台「燔柴以祀天」,即通過點火燒香的方式,與天神溝通,最後演變成歷代帝王在泰山項上築圓台祭天,在山下築方台祭地的「封禪」祭典。其實這些都是古人與大自然的 情感 交流的一種體現。

泰山封禪,最早有正史確切記載、而且有實物證據的,是秦始皇。此後,共有12位帝王來泰山封禪、祭祀。 秦始皇、漢武帝、唐高祖、武則天、宋真宗趙恆等等都舉行過大規模的泰山祭祀活動。


簡單的來說,泰山封禪其實就是政治需要與民間響應相結合。是統治者鞏固地位的一種手段,統治者利用泰山封禪這一「統和天人」的盛典,借泰山神道設教,「鎮服四海,誇示戎狄」,向天下表明「君權天授,上承天命」。這與泰山五嶽獨尊、皇帝九五至尊的說法不謀而合!

說方向的時候,中國人有個習慣:無論是「東南西北中」,還是「東西南北中」,東方都是放在最開頭的。

因為在我們華夏文明的文化概念里,對太陽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而太陽升起的地方:東方,則被視為至尊的地方,乃五方之首。


在各種神話故事裡,太陽升起,便可驅散一切妖魔邪祟。

所以東方一直是華夏文明最推崇的方位,也因此五嶽中的東岳泰山為「五嶽之首」。

除了對太陽和東方的崇拜,泰山成為五嶽之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泰山位於齊魯大地,在這里誕生了太多的文化巨匠,如孔子、孟子、孫子、魯班、墨子等等,承載了華夏文明最深刻的底蘊,而齊魯大地的南北分界線,便是泰山。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深深刻在了上到帝王,下到百姓的腦海里。

據統計,在泰山封禪的帝王一共有七十二個。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去泰山封禪,必須是改朝換代的、還天下以太平的、開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資格。

封禪實際上是兩件事:在泰山頂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為「封」;在泰山腳下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

始皇帝五次南巡,曾有三次到達山東,成為第一個在泰山封禪的皇帝。

有人就產生疑問了,始皇帝家在關中,附近的華山要高過泰山,也險峻過泰山,為何舍近求遠到泰山封禪。

確實如此,泰山的海拔並不高,僅有1545米,在五嶽中的高度僅僅是第三名。

但這是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去審視古代事務所產生的謬誤。


因為古代人是不看海拔的,華山雖然陡峭,海拔也是2154.9米,是五嶽中海拔最高的山。但是由於華山地處山區,附近的群山林立,在古人的印象里,它不過是周圍眾多山峰里最高的一座。

再看泰山就不一樣了,周圍以低地為主,落差十分明顯,在缺乏對海拔進行測量的古代,人們更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如今的中國疆域,早已突破了當年始皇帝時期的九州之地,五嶽也不再是華夏領土的最高所在,但是即使是這樣,五嶽以及泰山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早已經根深蒂固,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認同的文化符號之一。

五嶽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在古代這五座大山是中國人們心目中的聖山,很多人都非常奇怪,按照我國傳統文化思想,應該以中嶽為首才對,為什麼反到泰山成了五嶽之首。其實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泰山獨特的地理位置。

中國對東這個方位非常尊崇 泰山獨特的地理位置


與其他四座名山不同,泰山位於平原地區,它的四周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只有泰山再其中高高聳起,這給人一種非常高的感覺,畢竟周圍沒有任何大山作為參照,其實泰山的真實高度並不高,只是因為附近沒有高山,才顯得他很高,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秦始皇東游到了泰山之後也被深深的震撼,從而登山封禪,後歷代帝王也都開始了封禪,使泰山成為中華文化的聖山。

泰山的特殊還在於泰山的山神


正是因為以上三個原因,才始泰山名聞天下雄震天東,成為歷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最嚮往的聖山。

「五嶽」是中國五座名山的總稱,分別是位於山東泰安的「東岳」泰山、位於湖南衡陽的「南嶽」衡山、位於陝西華陰的「西嶽」華山、位於山西渾源的「北嶽」恆山,還有位於河南登封的「中嶽」嵩山。

「五嶽」的概念最早出現於戰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大力提倡「五行學說」以及「五德終始論」。由於五德終始論流傳越來越盛,五嶽之說也應運而生。因此《詩話》曾說: 「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嶽。」 至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才在《史記》中明確指出五嶽為「岱宗(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高(嵩山)」這五座大山。

徐霞客曾言「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為群山之尊,而泰山又為五嶽之長。不過泰山成為「五嶽之首」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泰山在五嶽中最為高大。據資料表明,五嶽中最高大者為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而泰山(海拔1532.7米)僅排在第三,其高度還不及北嶽恆山(2016.1米)。那它為什麼會成為五嶽之首,山河領袖呢?

一、「封禪」文化賦予泰山不可撼動的地位

「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也是帝王向世人宣傳「君權神授」的獨壹地位。

第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是秦始皇。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並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自始皇之後,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玄宗,還有宋真宗都曾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雖然自真宗後,封禪不再舉行,但歷朝帝王還是會在泰山舉行祭天儀式以彰顯地位的合法。 泰山與皇權的融合賦予了泰山不可撼動的獨特地位。

二、神話傳說中的獨特地位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泰山為「天齊仁聖大帝」的道場,即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是道教的重要人物,是掌管世間萬物生死,主宰幽冥地府的大神。而泰山作為他的道場,也成為赫赫有名的治鬼之所。

泰山神的神話始於商周,在漢代道教出現後,道教將泰山神納入自己的神話體系。在歷代帝王的加封和道教的竭力宣揚下,泰山神的地位越來越高。當然,這也與皇帝在泰山進行封禪的關系很深,自始皇後,歷代君王都會前往泰山封禪,而作為泰山之神的東岳大帝也難免不受到推崇。所以泰山才會成為五嶽之首。

結語:

總的來說,泰山能成為「五嶽獨尊」的原因主要還是與受帝王的推崇有關,從始皇帝開始,歷代帝王都會前往泰山進行封禪,皇帝在泰山向天地祭祀,向天下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同時也表示自己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

6. 關於我國五嶽的神話傳說

「五嶽」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現在公認《周禮》成書於戰國後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們認為五嶽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 五嶽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 封禪的理論起源於戰國時代的齊、魯。而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到了唐代,封禪活動更加頻繁。經過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五嶽的地位更高了。 我國的名山不少,廬山、黃山、峨眉山名氣都不小,唯獨這五座山尊為「岳」,不是沒有道理。拿東、西、中三岳來說,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在我國雖不是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了。「詩經」中有「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於天」等詩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時,由於受到當時一些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對天下名山全面考察,當然也就無法「擇優錄取」了。 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千百年來,皇帝在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這里修行念經,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願,名人雅客也喜歡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嶽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五嶽更加有名森源了。難怪人們登五嶽後,會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的慨嘆。 五嶽既不愧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寬納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岳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而唐代詩人杜甫則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西嶽華山,險居五嶽之首。「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上天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峰嘆。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寶,「懸空寺」便隱匿其中。中嶽嵩山雄險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此巧態:在嵩山留下了覆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奧精深的歷史文化遺產,「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貌」互補爭艷。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恆山如行,嵩山如卧。早已聞名於世界。

7. 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簡短是什麼

具體如下:

一、盤古頭化泰山

其實關於泰山的信仰,無論是在現在還是古代在我們傳統文化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說在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盤古因為過於勞累,身體倒下化作了萬物,而他的頭腹手腳分別化作了我國的五嶽,他的頭變成了東岳泰山,腹則變成了中嶽嵩山,左臂變成了南嶽衡山,右臂變成了北嶽恆山,而雙腳則變成了西嶽華山,也就是金庸小說里岳不群當掌門的那座山。

可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也是三國時候,徐整寫的《三五歷記》中才記載的,所以說盤古頭化東岳的這個傳說應該是在這之後,而泰山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先秦時期已有體現,這個傳說可信度並不高。

二、碧霞元君傳說

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就是關於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故事。

話說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武王認為封賞建立功勛的開國功臣,可思來想去,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禮物封賞給這些大臣們。

在經過幾天的思考之後,他還真的想出了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於是他就將全國的土地分別封賞給了這些建立功勛的大臣們。

這姜子牙在分封諸侯的時候,全國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就唯獨剩下一座東岳泰山,他想將這座山留給自己,可是沒有封賞的人卻還有好幾個。

泰山這塊風水寶地,不僅武王的敬岩護駕大臣黃飛虎看上了,而且還搬武王作為威脅,說是武王答應了自己,把這塊寶地封賞給自己。

三、泰山石敢當

關於泰山還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和神話故事,我們都就不一一贅述了,我們再講一個泰山比較出名泰山石敢當的故事。

傳說原來泰山山腳下住著一個叫石敢當的人,他勇猛異常,在泰山一帶很有威望,泰安南邊五六十里有個叫大汶口鎮的地方。

這里有戶人家姓張,他女兒這年十六歲,生的清新自然,靚麗脫俗。可是貌美的東西從來就是被人覬覦的,這張姓人家裡果然進了一個妖物,每天太陽下山的時候就從東南方突然颳起一股妖風,這股妖風刮開姑娘門直吹她屋裡,天長日久老乎,女孩就面亮含御黃肌瘦,虛弱的不得了。

這家人找了許多先生,也治不好她,於是就抬了頭毛驢跑到石敢當家裡求救。

那石敢當一聽立馬就怒火中燒,於是交代下人說,備下十二對童男童女,男的一人一鼓,女的一人一鑼,再備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捻成很粗的燈芯,准備一口鍋,一把椅子,把東西備齊了,我們一起降妖去。

等這天天黑的時候,石敢當用火把燈芯點著,然後用鍋把盆子扣住,偷偷的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不一會兒,東南風就刮來一陣妖風,眼看著風吹倒跟頭,石敢當當即用腳一踢,鍋翻了,燈光亮起來刺傷了妖怪的眼,同時十二對對童男童女一起將鑼鼓打得通天大響震傷了妖怪的耳朵。

妖怪無奈只好往南方逃了,逃往了福建一帶,後來福建又有農戶家裡姑娘得了這個病,於是石敢當又被請去治妖,可是這方法總是治標不治本,他往哪裡走,妖怪就往反方向逃,治來治去,妖怪還是到處禍害姑娘。

這天石敢當走到泰山底下看到泰山上那麼多石頭,又想要到降妖的難題,妖怪一會兒跑這里,一會兒跑那裡,妖怪的腳程他可跟不上,可是又不忍妖怪禍害人間。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到泰山找了一大堆石頭,上面刻上了泰山石敢當幾個字,誰家鬧妖怪,他就分誰家一個,讓他們放到家裡的牆上。

這樣一來,妖怪果然就不敢到處為非作歹了。

直到現在,泰山石敢當依然是,驅邪避煞,保家宅平安的鎮宅之物。

四、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五、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一說為華山玉女。但一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

8. 五嶽的故事

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一說始於漢武帝。

五嶽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開始在五嶽修建佛寺、道觀,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稱「大帝」、「神君」等)作為掌管該岳的最高神祇。這幾座山上的天然風景亦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山信徒游覽。

於是,五嶽又成為中國以山嶽自然景觀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觀並存。

宋以後,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會勢力彼此展開爭奪。到明清時期,南嶽、北嶽和中嶽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東岳和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8)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五嶽分別是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

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20山(海拔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五嶽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9. 泰山是我國五嶽的東岳,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差宴襲神話傳說:

東岳大帝
東岳大帝為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為歷代道教妙真道重要道場,景區里有眾多道教遺跡和道觀。

道教五行學說,泰山神統管天下九州人類之生死,官員職位之升降,四海偉業恆泰安康。

泰山古稱東岳,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
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姓圖名常龍。」《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張華《博物志》稱泰山神有女,「嫁為西海之婦」。《魏書》卷五十二《段
承根傳》又稱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特別
重要的是: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
「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近祥塌代於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生屬長安,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
(妨)」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沈僧昭少事天師道,「時記人吉凶,頗
有應驗。自雲為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歷代帝王出於神道設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視對泰山神的祭祀,甚至親登泰山封禪
祭拜;另方面不斷崇封泰山神爵。《文獻通考》卷八十三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禪禮畢,詔加號泰
山天齊王為仁聖天齊王;五年,詔加上東岳曰天齊仁聖帝。《續文獻通考》卷七十四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詔加東岳為齊天(或作「天齊」——引者注)
大生仁聖帝。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時託名東方朔的《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曰:「東岳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
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AC道教齋
醮科儀中,常以之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禱,南宋《道門定製》卷二《申東岳狀》,即有「謹具狀申聞東岳天齊仁聖帝,……乞體行符命,告下有司,釋放亡魂
來臨法會,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語。隨著泰山神之封號由王晉升為帝,道教賦予它的威權也愈來愈大。明代的《東岳大生寶懺》曰:「東岳天齊大生仁聖帝,應乎
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鎮彼幅員之域,與天齊久。……奉行天令,子
陰司,……知人壽之短長,設七十五司,以掌權衡。有三十六岳以懲凶惡,永綏邦社,大庇民區。」AE《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經》曰:
「泰山元帥累朝節封東岳大生天齊仁元聖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懲奸
罰惡,錄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聖帝,撫育六合萬物群生。」AF由只管鬼魂的陰王變為「掌人間善惡之權」「注死錄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東岳傳》為了
推尊東岳大帝,更為之編造了一個離奇的譜系,曰:「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
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東岳帝君也。金蟬氏即東華帝君也。金虹氏
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封為太歲,為太華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諱崇。其太歲者,乃五代之前無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經此改造後,東
岳大帝便成為「掌天仙六(錄)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東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舊時全國各地皆有東岳廟,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傳說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大帝生
日,該日,各地皆於廟中舉行盛大慶典。明田汝成《熙朝樂事》雲虛兄:「三月二十八日,俗傳為東岳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
香,或奠獻花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鍾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雲:「(順天府宛平縣)城東有古廟,祀東岳神,規模宏廣,
神像華麗。國朝歲時敕修,編有廟戶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為(神)降生之辰,設有國醮,費幾百金。民間每年各隨其地預集近鄰為香會,月斂錢若干,掌之會
頭。至是盛設鼓幡幢,
戴方寸紙,名甲馬,群迎以往,婦女會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聲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雲:「(三月)二十八日,為
東岳天齊仁聖帝誕辰。城中玄妙觀有東岳帝殿。俗謂神權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謂之『借壽』,或病中語言顛倒,令人殿前關
魂,謂之『請喜』。祈恩還願,終歲絡繹。至誕日為尤盛。雖屯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婁門外者,龍墩各屯人,賽會於廟,張燈演劇,百戲競陳,游觀若狂。……俗
以誕日前進香者,鄉人居多,呼為草鞋香。」

盤古開天頭化泰山
盤古開天東岳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
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
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
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
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祖先,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
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來歷: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捨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
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進香許願。可是,他們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來歷。碧霞元
君,全稱「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

碧霞元君,現在史學界認為其源起於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時的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女首領!

也有認為是女媧和早期中原女首領的演變融合統一。

但不能就確定是一人!只能說是先祖母系的偉大人物的融合祭拜!

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
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預先派
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說為華山玉女。但—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王之綱《玉女傳》:
「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一說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
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
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
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
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另一傳說為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
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分給大臣們。卻說他讓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
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岳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備把泰山留給自己,
可誰知半路里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
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姜子牙見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賭氣地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
山就是誰的。"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
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趕來。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
煩了。黃妃趕到後兩人爭論起來互不服輸,她建議自己住山上讓哥哥住山下。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道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
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泰山奶奶選地方的時候,曾到過徂徠山一
次,她發現太平頂周圍有一片大荒地,長滿各種各樣的葯材,還有各種花草,共三百多種。泰山奶奶很喜歡這個地方和這些花,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
泰山長久居住以後,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徠山賞花。她來的時候,讓人用小車推著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車轍印,這就是車轍山的來歷。她認為這些花雖好,但也需好好
管理,她就從泰山上領來一個和尚,讓他在花坡為她養花養葯,所以花坡旁還有個山,樣子很象一個和尚的頭頂,叫"和尚頭"。和尚就常年在這里為泰山奶奶澆
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來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幾個問題,讓他老人家想辦法:第一,這里水不充足;第二,這里經常有牛來吃花。泰山奶奶根據和尚的要求,在花
坡附近點了兩個池,一個叫"上池",一個叫"下池",兩池水供澆花用;在人們進山經常走過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來了兩塊石頭,叫"夾牛石",如果牛到這
里,就會被夾住。第三年她又來了,坐在一個地方歇了一會兒,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條和荊條纏一纏還繼續穿。泰山奶奶覺得很可憐,
覺得應該給老百姓點兒施捨,於是她把頭上的簪子拔下一個說:"你變作一個錐子,為老百姓錐鞋。"這簪子就變了個閃閃發光的錐山。她又讓葛條和荊條圍著錐山
轉了一圈,讓老百姓補鞋用。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見到了和尚,跟他說:"你的花養得不錯,可還沒達到我的要求。"和尚說:"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
不了,得想個辦法既要澆了花,又不能讓它澇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來個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澇,它總是一點一滴地往下淌水澆花。它就是
現在的"滴嗒泉"。泰山奶奶後來又覺得每年都這樣來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對和尚說:"你能不能給我想個辦法,讓我每年來了能舒舒服服住幾天?"和尚說:"你
讓底下那些人給你修個觀音樓吧!"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裝成一個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裡叫老百姓給泰山奶奶蓋個觀音樓。老百姓就獻石獻料,在花坡上蓋了個觀音
樓。泰山奶奶覺得老百姓出了力,也應該酬謝酬謝,於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個大縫,縫里有兩個瓮,一個叫"米瓮",一個叫"面瓮",在這兩個瓮里種莊稼,
年年都大豐收。老百姓上山來拾柴,吃完了煎餅,用包煎餅的包袱從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後來,泰山奶奶邀了她身邊的男女隨從一起來看花。這樣
呢,上廁所就很不方便,於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現了三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叫"三人不見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帶著回去,可是沒法拿。她
的一個女隨從就對她說:"你不是帶著臉盆、鏡子和梳頭匣嗎?咱把花裝在梳頭匣里不行嗎?"泰山奶奶說可以。打開梳頭匣,裡面有把梳子和一個簪子,泰山奶奶
把梳子帶走了,覺得簪子沒什麼用,就隨手丟下山去了,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塊很象簪子的石頭。岱宗坊相傳,當年碧霞元君為了獨占泰山,用各種方法,戰勝了
很多對手,終於成了一山之主。雖如此,碧霞元君仍貪得無厭。她依仗自己父親玉皇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范圍向四周擴張。這樣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憤慨,大家
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的姜子牙那裡去告狀。一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范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
地面小,當場就和姜子牙爭吵起來。姜子牙不氣不火,好言勸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怎麼商量法?"碧霞元君問。姜子牙不慌不忙
地說:"你可以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裡,你就管到哪裡,你看行不行?"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是沒問題的!便答應
說:"好,就這樣辦!不過,咱可要說話算數,誰也不許反嘴呀!""一言為定,絕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經,十分認真地說。這時,碧霞元君弓腰揀起碗口大的
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家神仙不承認也不好辦啊!依我看,還是扔件別
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碧霞元君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喃喃自語道:"這可叫我扔什麼東西好呢?"姜子牙慢吞吞地啟示道:"依我看,
你穿的這綉花鞋別人都沒有。你將它扔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帳!"碧霞元君聽了,心想:對,我把一隻綉鞋扔下山,一隻拿在手中,誰敢不認帳?!於
是便脫下一隻綉鞋,用上全身氣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綉鞋以後,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齊在山腳下,找到了那隻綉鞋。只見那隻綉花鞋跟朝上、頭朝
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門。他們一算里程,從這地方到極頂,只不過二十來里。這時,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計,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認了。

10. 三山五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三山五嶽」泛指中原地區及南方地區的八大名山,「五嶽」分別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三山」分別指的是傳說中的蓬萊、方丈山和瀛洲,因為「三山」屬於海上的神山,故現代特指黃山、廬山和雁盪山為「新三山」。

「三山五嶽」不是最高的山峰,但卻都陡峭秀麗,而且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封建時期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其典故如下:

「五嶽」的叫法起源於漢武帝時期,在中國古代民間人民崇歲緩拜山神進行拜祭,而且也是封建帝王用以圍場狩獵,受命於天,問鼎中原的象徵,古代帝王多在五嶽矩形封禪、祭祀的盛典,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佛教、道教開始在五嶽修道觀、寺廟,尊奉「岳神」供信徒朝拜。

而「三山」最早記載於秦始皇時期,曰:「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還有徐福幫始皇去蓬萊球長生不老葯的傳說,因此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神話,即定了新的三山黃山、廬山和浙江雁盪山。

(10)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江西廬山的美景

廬山的山體整個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大鍵九疊屏乎仿模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歷代題詩極多,以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閱讀全文

與五嶽有什麼神話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辣木籽對人健康有什麼好處 瀏覽:245
農信公務員事業單位哪個更適合你 瀏覽:984
從什麼時候開始五年計劃開始改為國民經濟和 瀏覽:375
如何委婉的表達婚姻 瀏覽:350
幸福樹長了黃斑怎麼辦 瀏覽:214
哪些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瀏覽:927
幸福樹施什麼 瀏覽:990
愛情走到分手路口怎麼辦 瀏覽:243
2020上海事業考試滿分多少 瀏覽:945
37歲婚姻不好離婚怎麼辦 瀏覽:972
怎麼製作健康寶掃碼登記表 瀏覽:975
以故事得已故事什麼意思 瀏覽:352
幸福的羅如是說明什麼 瀏覽:17
女人經濟停留多久 瀏覽:279
被塵封的故事奇跡石是什麼 瀏覽:911
古代兒童早慧故事有哪些 瀏覽:391
如何理解愛情生活 瀏覽:113
關於革命事業的領袖人物有哪些 瀏覽:864
去哪裡找膠州第一美女 瀏覽:691
美國經濟霸主多少年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