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故事三是什麼山

故事三是什麼山

發布時間:2023-05-23 06:04:20

1. 三清山的故事

很早以前,三清山南麓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家窮人。他家有個十七八歲的女兒叫伏英,長得五大三粗,俊秀灑脫。她經常上三清山砍柴撿蘑菇。她還練得一身好射技,可拉300斤強弓,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她為人和善,樂意助人。鄰居們都很喜歡她。

有一天,她到南天門撿蘑菇,忽然聽見:"救命呀!救命呀!"的喊聲。她大吃--驚,尋聲望去,見天空中一隻老鷹捉住一隻小鳥,正是這只小鳥在喊救命。她取下弓箭,張弓搭箭,"嘎"的一聲,救了小鳥,而老鷹卻不見了。小鳥一落地即變成一個笑貌女子。這女子方臉大耳,濃眉細眼,她對伏英說,"你別怕,我是三清山山神的女兒,大家都叫我"三清公主",那個老鷹是個惡魔變的。它打傷了我的爸爸,要抓我去做它的夫人。謝謝你救了我。今後如果你有什麼急難之事,請來找我。你只要站在這里拍3下手,喊3聲"三清公主",我就會站在你面前。"說完就不見了。過了幾天,伏英正在天門峰砍柴,突然,三清公主出現在她面前。她拉著伏英的手說:"救命恩人,為了我,你的災難就要臨頭了。那個惡魔已經養好了箭傷,逗滲為了報一箭之仇,今晚要撞開山泉,讓洪水暴發,洗平全村。你趕快跟我走吧。"伏英說:"不!我得回去告訴鄉親們,叫他們趕快離開這里。"三清公主說,"不行,你告訴了別人,魔鬼知道了更要加害於你。"伏英說:"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就是剝皮抽筋,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決不連累鄉親們。"說完立即下山。三清公主滿含熱淚,目送她下了山。鄉親們都悄悄地離開了村莊,伏英最後一個走。這時,天已暗下來了。伏英往三清山走去,准備去找三清公主。剛翻過兩座山,就見電閃雷鳴,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天崩地裂,山洪暴發了。洪水像一群發怒的猛獸,咆哮著俯沖下山,洗平了村莊。伏英想到鄉親們已全部脫險,臉上露出了微笑。坐下來想休息一下。洪水過後,惡魔發現村莊里空無一人,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一口吞下伏英。它正要騰雲駕霧去找伏英,卻見她已經上了三清山。它想:"一爛鬥口把她吃掉,太便宜她了,要叫她永世受難。方解心頭之恨。"魔鬼使出妖法,口吐黑煙,喊了聲"變"。伏英剛要往上走,已經起不了身,變成了一尊石像。

後來,這山下的村庇就叫平(坪)溪,村中河邊黑壓壓的那一堆大石頭就是山洪暴發時沖下來的。因為伏英心地善良,與人為善,玉皇大帝本想救她,但見已成石火,也無可奈何,就把伏英的靈魂照進天宮,封她為女神。人們認為她不僅救了三清公主,還救了全村人的生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因此又稱女神峰為觀音石。

東皇太乙原是遠古時代,三皇五帝之一的神農帝的女兒。她從小就喜歡花木和綠的顏色。性格堅強,心地純潔,長大起來,體格豐滿,健康俊美,臉色如美玉,白里透紅,光彩照人。頭發烏黑發亮,長長的披在肩上。她身高個大,很有力氣,雖是帝王的女兒,尊為公主,但她從不仗勢欺人,也沒有貴族驕橫和生活奢侈的嬌氣,遇事敢和哥哥們比試高低。因此,神農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出巡天下。

那時候還是遠古社會,還有許多人住在山洞裡,有些地方知道鑽木取火了,有些地方還是靠打野獸來吃,過著"茹毛飲血"的野人生活,野獸越打越少了,生活也越來越困難。不知道什麼是糧食?什麼是衣服?生了病也不知道用葯而在痛苦中自生自滅。神農帝決心要為民眾改變這種野人似的生活方式,於是他帶領兒子們大臣們和東皇太乙,出巡天下,去做三件大事:第一、教民眾種五穀,生產糧食。第二、教民眾種麻織布,穿上衣服。第三、教民眾採用葯草,治療疾病。東皇太乙緊緊跟著父親,邊做邊學,從黃河流域到大江南北;從湖北、湖南、又到了江西,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她遇事非常認真,而且搶在前頭去做,學會了耕種五穀、織布縫衣、采葯治病,成為神農帝的得力助手,過了好幾年,神農帝年紀老了,又操勞過度,在湖南去世了。臨終前囑咐東皇太乙要秉承遺志繼續去推行這三件大事。哥哥們安葬了神農帝,回京都接位去了。飢指磨東皇太乙帶領幾個得力大臣繼續東巡,到達江西東部與浙江交界處。東皇太乙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自己帶頭親手做出樣子來給民眾看,因此民眾很親近她,敬愛她,願意照她教的那樣去做,深得人心。她看到這地方很不錯,有山有水,水碧山青,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土地肥沃。不僅能夠種玉米、小麥,還可以種水稻。可是當地民眾沒見過種莊稼,於是東皇太乙就一件件做給他們看。

東皇太乙帶領助於們親自下田,從耕耘到播種,從插秧到收割,春出了大米,煮出了香噴噴的大米飯,成千上萬的人來看東皇太乙端著飯碗,感動得雙手顫抖,熱淚盈眶,他們望望碗里的白米飯,再看看東皇太乙,她的手磨出了血泡,她那美麗的臉曬得紅彤彤的,滿頭大汗,她那白玉般的雙腳沾著泥巴,人們的心顫抖著,激動著,由衷地發出齊聲呼喊:"東皇太乙"!難怪人們如此激動,因為從此結束了野獸式的生活,大家學會了種田,從此吃上飽飯了。

可是卻有一件事壓在東皇太乙的心上。因為她看到大家沒有衣服穿,男女老幼都赤身露體,特別是寒冬臘月十分可憐。心裡非常的難過。於是她從成千上萬的野草叢中,找到了芋麻,把它們收割回來,浸在溪水裡泡上幾天,再剝開發漲的皮,然後在溪邊石塊上用木棒槌打,打出了銀絲般的雪白纖維來,再分成一根根掛到術制的織機上去,一上一下分成兩排交錯的緯線,用織梭穿上經線,橫插在緯線之間,踏動織機,經緯線就緊緊織在一起,麻布也就織成了。婦女們:很快學會了織麻布,縫製成衣。從此,人們第一次穿上了自己創造的衣裳,很快傳遍了江南,傳遍了中國。人們穿上了衣服,又住上了用樹乾和草搭成的房屋,學:會種田生產糧食,生活好多了。然而,我們的東皇太乙卻沒有停止她的腳步。她看到人活得好好的忽然生病死了,一家人總是很悲傷,很不幸,這件事一直叩擊著她那善良慈愛的心扉,她決心把父親神農帝.的第三件大事去完成。

她來到三清山,進入那原始洪荒的大森林,親口去品嘗了那成千上萬的野草,區分它們酸、甜、苦、辣的滋味,辨別它們"溫、平、寒二熱"的治療作用。

有一天,她碰上了一點有毒的草,她中毒昏迷過去,同去的助手以為她死了,傷心地哭喊著她的名字,把她從山上背下來。她又從死亡的邊緣活過來。她很高興地說:"我終於認識了哪些是良葯,哪些是毒草"。有一天,東皇太乙又到三清山森林裡采葯,冷不防竄出一條毒蛇,在她腳上狠狠咬了一口,女神撿起一根樹枝狠狠打那毒蛇。毒蛇裝死躺下,一動也不動了。東皇太乙感到頭昏,心裡作嘔。她知道蛇毒在發作,循血脈上行,要是進入心臟就要死了。幸虧身邊有顆毒草,生有七片綠葉,曾經使她中毒過。她想:"能不能以毒攻毒呢?就讓自己做個試驗吧"。於是,她摘下七片綠葉,放入口中嚼爛,咽下那苦澀的毒汁,又將嚼爛的葉敷在腳上蛇咬處。她等待死亡的到來,可是那苦汁在她胃裡翻騰攪動了一陣,傷口處流出了紫黑色的血'她知道這蛇毒被葯草解除了口她非常高興地采葯下山,因為她為民眾找到了急救良葯口從此,東皇太乙更加熱愛三清山,這里山青水秀,還有采不完的葯草,父親留下的第三件大事不愁沒有用武之地了。這里民眾純朴善良,她願意和他們在一起,經常為他們除害治病,然後制定丹方葯書,再傳到天下去,這該是多好啊!她哥哥接了皇帝位,派大臣來接她回宮享福去。她讓使臣轉告她哥哥:"她不願回去過宮廷生活,她要秉承父皇遺囑,把第三件大事推行下去"。過了許多年之後,本來很安寧的村莊,忽然又鬧起巨蟒精來。鬧得最厲害的是龍王廟附近幾個村子,有人看到了巨蟒精吞吃了人和牛羊牲畜,巨蟒精能雲來霧去,凶惡非常。東皇太乙知道了這件事,就帶領得力助手,用竹木製成鋒利的箭和強硬的弓弩。教練民眾練習射擊,然後埋伏起來,以敲響竹在為號,等待巨蟒精來。巨蟒精不知道東皇太乙布下伏兵,又一次借著陰雲黑霧,竄到村寨上空,剛要張牙舞爪撲食牛羊,忽聽得篤、篤、篤……一陣梆子響,無數利箭象飛煌一般向空中飛來,差點兒射中了她的眼睛,有幾支已經射中七寸致命處,痛得巨蟒精翻下雲頭,一連滾了十八個跟頭,逃回洞穴。後來這地方成了十八龍潭。!巨蟒精逃回洞穴之後,拔掉利箭,箭上有東皇太乙四個火印,從此結下仇恨,決心要報此仇。但又不敢再飛到村寨上空,害怕利箭飛來。於是心生毒計,伏在溪水上流,將毒汁吐入水中,要毒死東皇太乙和襯里人。村上人哪知水中有毒,飲用之後,全都中毒病倒,面色發紫,嘔吐腹瀉,十分危急。東皇太乙得抱後,趕緊背上葯囊來到村子裡,察看病情後,知道這是中毒所致,連夜煎熬解毒湯葯,讓病人喝下她為民眾找到了急救良葯。從此,東皇太乙更加熱愛三清山,這里山青水秀,還有采不完的葯草,父親留下的第三件大事不愁沒有用武之地了。這里民眾純朴善良,她願意和他們在一起,經常為他們除害治病,然後制定丹方葯書,再傳到天下去,這該是多好啊!她哥哥接了皇帝位,派大臣來接她回宮享福去。她讓使臣轉告她哥哥:"她不願回去過宮廷生活,她要秉承父皇遺囑,把第三件大事推行下去"。

過了許多年之後,本來很安寧的村莊,忽然又鬧起巨躋精來。鬧得最厲害的是龍王廟附近幾個襯子,有人看到了巨蟒精吞吃了人和牛羊牲畜,巨蟒精能雲來霧去,凶惡非常。東皇太乙知道了這件事,就帶領得力助手,用竹木製成鋒利的箭和強硬的弓弩。教練民眾練習射擊,然後埋伏起來,以敲響竹棒為號,等待巨蟒精來。巨蟒精不知道東皇太乙布下伏兵,又一次借著陰雲黑霧,竄到村寨上空,剛要張牙舞爪撲食牛羊,忽聽得篤、篤、篤……一陣梆子響,無數利箭象飛煌一般向空中飛來,差點兒射中了她的眼睛,有幾支已經射中七寸致命處,痛得巨蟒精翻下雲頭,一連滾了十八個跟頭,逃回洞穴。後來這地方成了十八龍潭。

巨蟒精逃回…蜘利箭叩馱乙四個火印,從此結下仇恨,決心要報此仇。但又不敢再飛到村寨上空,害怕利箭飛來。於是心生毒計,伏在溪水上流,將毒汁吐入水中,要毒死東皇太乙和村裡人。村上人哪知水中有毒,飲用之後,全都中毒病倒,面色發紫,嘔吐腹瀉,十分危急。東皇太乙得披後,趕緊背上葯囊來到村子裡,察看病情後,知道這是中毒所致,連夜煎熬解毒湯葯,讓病人喝下去,不能起床行走的,又親自送湯葯上門,接連幾個日夜治療,村裡人漸漸恢復健康,為防止再中毒,就把解毒葯交給村民,教他們放些在飲水中,就不會再遭害了。東皇太乙背起葯囊離開時,村裡人紛紛送到村頭,拉著她的手,牽著她的衣裙,熱淚盈眶,依依難舍,久久地望著她那遠去的身影。東皇太乙象春天的風,她到了哪裡,哪裡就溫暖如春,生機蓬勃,她又象春天的雨,灑到哪裡,哪裡就萬物復娃,欣欣向榮!東皇太乙的功德,感動天地仙靈。有一天女神來到三清山的玉台,忽見玉台上大放光明,當中坐著一位自須白發老,人,慈肩善目,鶴發童顏,手執五明寶扇,身背七寶葫蘆,i 背後閃耀著八景光華。她心中一動,想到"這莫非是天上仙軍靈嗎?"便趕緊行禮參拜。忽昕老人笑呵呵地說:"吾乃三清教祖太上老君,知你功德感天,特來點化,有何所求,不妨直說"?東皇太乙福至心靈,趕緊對教祖說:"求教祖讓我終身永留三清,一為黎民消災除害,二為三清仙境培育更多更美i 的松杉喬木,珍卉奇花,仙草靈葯,永濟世間人"。教祖昕了連說:"善哉!善哉!難得你有此一片至誠至善自至美之心,我今封你為三清仙子司春女神,執掌萬物生機。'務使人間花常開、樹常綠、五穀豐盛、年年有春天二並賜你'九轉仙丹一粒,你可以騰雲駕霧,白日飛升,與天地同壽,'山嶽同存,好自為之"。教祖說罷,便從七寶葫蘆中倒出一粒E 仙丹,芳香四溢,東皇太乙俯首服下仙丹,再拜叩謝教祖。忽見教祖周圍金光閃耀,祥雲朵朵,結成七寶蓮花,托起教祖,'冉冉向玉京飄去。女神服下仙丹之後,頓覺紫府通明,如同脫胎換骨,神采煥發,容光照人,腳下生雲,身體飄飄,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女神得道之後,就把玉台作為洞府,留下人間化身。

有時化成原來模樣,常去山下村裡走走。後來村裡人都知道東皇太乙在三清山得道成神,也常來玉台參拜女神的化身,世代傳為佳話。內誰知那凶惡的巨蟒,一心要找女神報仇泄恨,當她探昕到女神常在玉台煉丹修道,就決定前來報仇。一天午夜,女神在玉台上參星拜斗之後,便靜坐煉丹。巨蟒精趁女神入定突然噴出龍丹烈火,霎時間熊熊烈火將女神團團圍住,烈!焰l 騰空,附近的秘杉也被燃燒起火,火勢愈加猛烈。巨蟒精得意忘形,望著烈火中的女神。她心想,這下可泄了心頭之恨,從此可以橫行鄉村,飽食人肉了。當她仔細看時,只見烈火中女神端坐如常,面不改色,好象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不禁心裡奇怪,便趕緊助火煽風,手忙腳亂。不料此時此刻,女神座下現出金光,金光結成一朵七寶蓮花,女神端坐蓮花之上,冉冉從烈火中升起,仙顏煥發,容光照人。巨蟒精大吃一驚,驚惶萬狀,剛想轉身逃走,忽然一道電光閃過,照得巨蟒精丑形畢露,只昕呱啦啦一聲春雷,震得巨蟒精臟腑如裂,連連滾了幾個跟頭,慌忙鑽入地下逃走了。雷聲過後,大雨傾盆,燒著的樹木立即熄滅,只可惜燒毀了幾棵青松,逃走了巨蟒精此害不除,黎民不得安寧,女神決心要為民眾除害,便四處留心察訪巨蟒精。

一天早晨,女神剛到玉台散步,忽見瀉玉谷中隱隱有妖霧升起,忙用慧眼神光觀察,原來是巨躋精和幾個妖怪在窺探三清玉石寶藏,急駕彩雲飛向玉京峰稟報教祖,教祖授於女神五明寶扇一把,法旨一道,協助潘元帥捉拿巨蟒精,潘元帥正帶領神將在空中與巨蟒大戰。女神手持五明寶扇升起高空,以上視下,盯住巨蟒。當巨蟒精噴出龍丹烈火寶珠時,女神用五明寶扇一抬,便將龍丹收去。巨蟒精破空飛去,女神揮動五明扇,萬道金光織成天網,向巨蟒罩來,巨蟒精嚇得魂飛魄散,趕緊鑽地遁逃,女神又揮寶扇,地下堅硬如鋼,當巨蟒精重新鑽出地面時,恰好被天網罩住,由眾神將押往鎮妖谷中,只見女神把寶扇一揮,天空降下一座萬例刀山,將巨蟒精壓在刀山之下。只留出一個丑惡的頭頸來,昭示後人,以示天網恢恢,惡有惡報。

至今,女神的化身還留在玉台,她永遠地監視著這作惡多端的巨蟒,讓山下黎民過著安寧的日子,她要為三清仙境培育更多更美的松杉喬木,珍卉奇花,仙草靈葯,為人間花常開,樹常綠,五穀豐盛,年年有春天,錦山秀水千萬年!直到現在,她手中還捧著一對可愛的小青松,成為世界罕見的仙跡。

2. 泰山是什麼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故事

泰山是我國的「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列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有天燭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數千年來,先後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褲明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為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
中華國山 世界泰山[2]
,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嶽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畢吵皆安」的說法。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泰山多松柏,更顯其庄嚴、巍峨、蔥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
泰山後山--姊妹松(5元人民幣圖案)
綿。縹緲手純侍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岩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
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歷代刻石2500餘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余件。其中城子崖遺址、現存最早的石塔-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唐大觀峰石刻,北齊經石峪金剛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志,每當雲霧彌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泰山佛光是一種光的衍射現象,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霧的天氣,而且是太陽斜照的時候。泰山還以石刻眾多聞名天下,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親自提寫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製作精巧。泰山現存有石刻1696處,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風景中的精彩去處之一[3]。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

3.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中國古代民間的四大愛情故事,其實有兩種說法。比較傳統的說法是:《梁山伯與祝英台》、《許仙與白娘子》、
《柳毅傳書》、
《董永與七仙女》; 另一種說法是:
《梁山伯與祝英台》
《許仙與白娘子》
《孟姜女》
《牛郎織女》。

《孟姜女》來源於中國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她是秦國的一名女子,在新婚之夜,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不遠萬里為丈夫送去禦寒的衣物,花了很長時間才到長城,然而最後卻被告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也被埋在長城之下。孟姜女放聲大哭,最終哭倒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體。

4. 山字的來歷故事是什麼

「山」字最早見於商殷時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巒相接的形狀,有山困陸陰樹影,使人一望便知是「山」。至於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數量的峰相接則是因為「三」在古代經常用來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為「山」,便表示多個峰巒相接的意思。這是中國人祖先用「遠取諸物」的辦法所創造的一個很原始也很典型的象形宇。

到了春秋時代,在「山且丁爵」中的「山」字,中峰嘩拆已高聳起來,並且已漸趨瘦化了。秦篆(即小篆)則在這一形體基礎上進一步使之線條化。於是,以後便相沿發展為隸書和楷書中的「山」字。「山」的本義是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的部分,因為山是高聳的而引申出「大」等含義。

組詞

一、山東 [ shān dōng ]

1、即山東省。

2、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代,稱崤山以東為山東。北魏、隋、唐以後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

3、戰國時也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

二、火山 [ huǒ shān ]

通常指地殼內部噴出的熔岩及碎汪蘆頃屑物質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也包括有噴發活動而無山形者。頂部常有一個漏斗狀窪地,叫火山口。

三、江山 [ jiāng shān ]

江河和山嶺,多用來指國家或國家的政權。

四、山西 [ shān xī ]

1、即山西省。

2、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代,稱崤山以西為山西。北魏、隋、唐以後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

五、高山 [ gāo shān ]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

2、傳說中的山名。

3、少數民族名。

5. 蓬萊三仙山的傳說 歷史上蓬萊三仙山的神話故事

蓬萊三仙山的傳說 歷史上蓬萊三仙山的神話故事

蓬萊傳說:自古就被譽為“人間仙境”。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盤古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沌開矣。天地即開,盤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陰陽所化,男曰伏羲,女喚女媧,兄妹也,皆為人首蛇身。

開天闢地,然天地無色,杳無生機,伏羲女媧居其中,甚閑,伏羲怒,劈手於大地之上劃溝壑,乃成江河,奔流向東,成東海。堆溝壑之土成五嶽七山,天地之間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卻無生息,女媧甚聊,遂搏,黃土作之。後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生。天地之間遂有五仙五蟲,天,仙者,黃土為之也;人鬼妖者,引繩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萬物之由來。仙者自清,獨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轉星移,歲萬載,塵世間人鬼妖甚囂,不平,言:吾等皆女媧所造,為何獨仙者居於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卻要飽受輪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淪者,枉為仙,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蓬萊,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語州旅既出,在人間便引起軒然 *** ,人、鬼、妖無不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正所謂芹並是:人間有仙境,得道在蓬萊。是也。

成為傳說中的山:出現在昆侖之後,純屬於秦漢以後興起的神仙信仰的產物,人為色彩已經很濃,是形成道教的先聲。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於神話思維,正式形成仙人、仙話卻是在階級社會。縱觀兩千年的仙話史,它與神話既相聯系,後來又有區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動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階段,中心圍繞著人的活動和欲求。動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須經過長期的修煉,先成精,後成人,最後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間若碰到意外的挫折,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那麼,為什麼秦漢時期會興起成仙之風。這與先秦的戰亂有關。戰國時期,都想統一中國,戰事不停,人們生命沒有保障,渴望有一個超塵脫俗的仙境,既能遠離戰火之害,又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便在神話幻想的啟發下,想像出一個仙界。秦、漢統一以後,最高統治者為了能永遠享受舒適的生活,更希望長命,最好是不死,於是從上至下掀起了狂熱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轉變而來的方士們,其中一部分當時對文化很有貢獻的知識分子,也有一部分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統治者,大肆宣傳傳聞中的海上蓬萊、方丈、瀛洲,這便是東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說”,總稱為東方的蓬萊仙境。戰國末的齊威王、齊宣王與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勞民傷財地派人去尋找蓬萊仙境,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到達過,不是三神山隱於水下,便是因大風所阻,半途而返。可見所謂仙山,實在很虛無繚紗,是那部分方士們的瞎編。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齊人,曾向秦始皇上書,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帶了數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錢,沒有結果,後乾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裡去了?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都說他去了日本,有的傳說還把徐福描繪成因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遠渡重洋。到日本以後,他用帶去的種子和農具嫌跡跡,在日本傳播中國的農耕技術,被日本民間尊稱為“司民耕神”和“司葯神”。傳說日本有三個地方叫蓬萊,即富士山、尾張國熱田宮與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語“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東渡的傳說在日本和東南亞都有廣泛的影響。當然,徐福是不是真的東渡了,東渡能否有條件帶領數千童男童女,這屬於學術問題。中外學者正在探討。

東方仙境興起之後,逐漸取代了西方昆侖,成為長盛不衰的仙人家鄉。民間一提仙境,多知蓬萊,鮮提昆侖。漢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專門在皇宮的甘泉宮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傳聞的蓬萊等仙山,耗資甚巨。

蓬萊:傳說是神山仙府收藏秘錄、典籍的地方,東漢的學者也稱藏書的東觀為蓬萊山。

6. 水滸傳中有哪些帶三的故事

三山聚義、三打祝家莊、拚命三郎獨劫法場、阮氏三雄戲欽差、三拳打死鎮關西等。

1、三山聚義

宋江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後,呼延灼不敢回朝廷去。他騎著那匹御賜的踢雪烏騅馬獨自逃命,到一個酒店歇了。不想他那匹馬卻又被桃花山小嘍羅們盜了去。

呼延灼只得去青州投慕容知府。慕容知府收容了呼延灼。教他先打桃花山,奪取那匹御賜的馬,然後再打二龍山和白虎山。一同剿捕,他當一力保奏,再教呼延灼引兵復仇。

呼延灼即借得青州兵馬二千,來打桃花山。周通抵敵不住,與李忠商議,寫書去向二龍山求救。魯智深、楊志、武松親自引人來救。

正在雙方爭斗不下時,慕容知府使人喚回呼延灼,與白虎山孔明、孔亮作戰,呼延灼活捉孔明。孔亮逃至二龍山向武松訴說此事。

武松引見魯智深、楊志。於是三山人馬同去攻打青州。後孔亮又去梁山泊請得宋江大隊人馬到來。此後,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共十一名頭領加入梁山泊。

2、三打祝家莊

梁山好漢因楊雄、石秀上山,決意攻打祝家莊。宋江帶兵一打祝家莊,命石秀、楊林去探庄。楊林被擒,石秀遇鍾離老人,得知盤陀路走法。

祝家莊伏兵齊出,梁山人馬迷路,幸虧石秀趕到說出暗記,花榮射落號燈,人馬才得安全退出。宋江二打祝家莊,仍然失利,但活捉了祝家莊的同盟軍扈家莊的女將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

三打祝家莊,利用新來投寨入伙的孫立與祝家莊教師欒廷玉是師兄弟的關系,騙得祝家相信,孫立和家人親戚打入祝家莊作內應。梁山人馬與他們里應外合,最後攻破祝家莊,得勝回山。

3、拚命三郎獨劫法場

石秀、楊雄被派往大名府打探情況。燕青此時救下了盧俊義,但盧俊義還是被後面追捕的人抓走了。這時候,石、楊兩人遇上燕青,當場決定楊雄同燕青回梁山求救,而石秀繼續前往大名府關注事態的發展。

當石秀趕到大名府時,梁中書怕夜長夢多,決定將盧俊義立即就地正法。正當蔡福舉刀行刑的千鈞一發之際,石秀當機立斷,孤身一人劫了法場。

石秀人單勢孤,雖然將盧俊義劫出法場,仍未能成功逃離大名府,結果自己也被逮捕。 後來大名府被攻破,石秀也自然獲救。

4、阮氏三雄戲欽差

在朝廷高官眼裡,梁山大患猛於虎,高俅等人向宋徽宗進諫要鏟除梁山賊寇,而最終宋徽宗還是採用了宿太尉的建議,派陳宗善前往梁山招安。

得知朝廷招安一事,魯智深、劉唐、阮氏三兄弟等人前來向吳用求助,吳用讓眾人靜觀其變。朝廷命官即將到梁山,梁山上下一副喜氣祥和的景象。

跟隨陳宗善來梁山的李虞侯和張干辦屢次出言不遜,這惹惱了本就不想招安的阮小七,熟習水性的阮小七讓兩人吃了不少苦頭。

梁山好漢們對朝廷官員們充滿敵意,然而宋江卻對他們畢恭畢敬地招待著,生怕有什麼閃失。

5、三拳打死鎮關西

魯達一次在茶坊吃茶,結識了史進,因久聞其名,便請他到酒樓喝酒。他們在途中又遇到史進的開手師父李忠,便邀請李忠一同前去。

三人來到潘家酒樓,剛剛開始喝酒,便聽到隔壁閣子有女子哭泣。魯達詢問原因,卻得知是民女金翠蓮被惡霸「鎮關西」強娶後拋棄。而所謂的「鎮關西」,卻是狀元橋下殺豬賣肉的鄭屠。

魯達不禁勃然大怒,當場便要去打死鄭屠,被史進、李忠苦苦相勸。他當即湊了十五兩銀子,給金老、金翠蓮父女做盤纏,讓父女倆回去收拾行李,准備次日離開渭州。三人又喝了幾杯,便離開潘家樓,在街頭分手,各自返回住處。

魯達次日一早便趕到金氏父女投宿的客店,安排他們安全的離開,直到金氏父女已經出城走遠,方才離開客店。

他趕到鄭屠的肉鋪,並以經略府的名義讓鄭屠親自將肉切成臊子。鄭屠先切十斤精肉,又切十斤肥肉,整整忙活了一個早晨,卻被告知還要再切十斤軟骨。

鄭屠這才知道魯達是在戲弄自己,惱怒之下抄起刀便去和魯達拚命,結果被魯達一腳踹倒。魯達怒罵鄭屠,連打三拳,竟失手將其打死。

他見情勢不妙,一邊聲稱鄭屠詐死,一邊迅速離開現場。鄭家發現鄭屠已死,便到官府告狀。官府卻因魯達乃是軍官,先去請示了小種經略,這才派人去捉拿魯達。而這時,魯達早已逃出了渭州。

7. 黃山傳說故事有什麼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那你知道黃山有什麼 傳說 故事 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黃山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黃山傳說故事:文殊台和獼猴酒
凡到過黃山玉屏樓的人,都必然要以迎客松為背景拍紀念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拿相機拍的人的右邊懸崖邊那一塊老大石頭——文殊台,卻有一個十分美妙的佛教玄美故事和黃山高僧普門大師的來歷傳說。

先從佛教文殊菩薩說起。佛經《文殊順利涅磐經》說,文殊是釋加如來佛的大弟子,原本是古印度舍衛國一個婆羅門貴族公子,看破紅塵,棄家隨釋加牟尼學道,修成了菩薩。後來雲游到山西五台山,五台山就成了文殊菩薩聖地。

為什麼在玉屏樓前,迎客松旁有個文殊台呢?原來文殊菩薩曾來黃山選擇道場。來到玉屏峰上,見左天都,右蓮花,縱目開闊,風雲絕妙,打算在這里開山建寺。特別是峰前有巨石一塊,簡直是絕佳打坐處,隨即走到石邊准備打坐休息一會。誰知剛往上一坐,岩石就被坐陷下去尺把深,石下轟轟作響。文殊見狀,覺得自己身重,此地尚不宜,立即拔腳就走。文殊的坐騎是青獅,他就把獅子峰作為他的永久寶座了。

文殊來黃山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但玉屏樓處原來就有個“文殊院”,是明代萬曆四十一年(1613)八月,由高僧普門禪師建。幾興幾廢,崇禎十年(1637)失火、咸豐十一年(1861)兵火,1952年冬失火,1955年才在原址起建了玉屏樓。

普門法師是在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來黃山的,入主硃砂庵即後來的慈光寺,萬曆三十八年(1610)普門進北京找到萬曆皇帝明神宗,得到神宗皇帝、太後、皇後許多賞賜,於是有了起造文殊院的資金。

普門禪師俗家姓奚,名淮安,陝西眉縣人,在五台山出家。入佛門受戒後,為求證佛法,30多年間,奔波於五台與少林、太行、伏牛、普陀等名山禪寺。怎麼忽兒在萬曆三十四年(1606)來到黃山就沒離開黃山呢?這有個神奇的故事傳說。

卻說普門在五台,一天他參禪至深夜,似夢非夢,見兩個童子飄然來到座前,道:“我等乃文殊左右的金童玉女,奉法旨特來請大師前往 天下 第一奇山,文殊古道場一游!”普門心中升起一股虔誠之意,當即隨兩童子騰雲朝東南而來。須臾,只見一座奇峰疊起的大山,只聽兩童子道:“已到文殊古道場。”便一齊降落在玉屏峰前:“這里就是大師開創名山、弘揚佛法的勝美寶地。”普門一看,只見群山環抱、雲光縹渺,前面還有一座天然岩石寶座,雲光中彷彿見文殊跏趺的庄嚴寶相。童子指道:“這便是文殊菩薩打坐處。”普門對石座十分恭敬。童子又道:“這里也是你將來打坐修煉處。”說來也怪,普門對雲光中石座上文殊禮拜畢,文殊妙相便不見蹤影。兩童子接著說:“請大師升登法座演說佛法,此岩是白雲繚繞金剛體,紫石形成玉作基。”兩童子左右扶持,普門毅然升座,眼前雲濤洶涌,足下群山拱服,境界廣闊,心底潔凈,他想:“我能得此一片寶地,常年修行,雖在雲山,也勝過極樂世界了。”正想著,突然被兩童子用力一推,大叫一聲:“不好!”驚醒過鋒陪手來,一身冷汗,佛前油燈正明,聽時正交五鼓。普門回想夢中,如在眼前,心下暗計:兩童子點化,我已不宜在五台山,應去尋找夢中仙山重開道場了。不久,即告別了五台,隨身攜帶衣缽禪杖南行了。

卻說普門輾亂培轉數千里遙,拜過無數名山,沒有一處能與夢中景象相合。一日來到黃山,掛褡硃砂庵(今慈光閣初始之名),庵主見普門仙風道骨,不同凡俗,提出請普門當住持。普門一心要尋找夢中仙境,就說出了自己的心思:“如果在此山尋到夢中仙境,修建佛家叢林,乃是本願。”於是每天都身背干糧,手柱禪杖,攀岩越嶺,拽藤順葛。一日,過天門坎,爬小心坡,穿一線天,鑽轉身洞,猛一抬頭,見一巨大蒼松正在頭頂,這氣象已是不凡。待登上平台,見玉屏峰前獅、象二石左右分列,已是吃銀嫌了一驚。回過身來,那文殊台赫然眼前,夢中景象成為現實,當即如醍醐灌頂,明證了因果。隨即合掌對空,默默祝禱,然後如夢中一般登上文殊打坐處,打坐參禪,元神悠悠,又不同五台。心中默默立下大願:以硃砂庵為叢林,於此處建文殊院為獨修處。

職工 “一線天”下,兩峰之間,有一座長4米,寬2米的單孔石橋,原名斷凡橋,後名渡仙橋。傳說普門上玉屏,仙人在此點化伐松搭橋,後即在此搭建了石橋,留下一個美麗傳說。

找到了夢中福地,心下釋然,認定募化擴建硃砂庵,創建文殊院。回到硃砂庵後,即應承了當硃砂庵住持,改硃砂庵為“法海禪院”,日漸一日,僧眾漸多,名聲遠震北京皇宮。

萬曆三十八年(1610)秋天,普門進京,參見了萬曆皇帝、皇太後和鄭皇後,得到他們佛牙、金佛、七層萬佛塔和300兩白銀等厚重賞賜。萬曆皇帝又敕額“護國慈光寺”,法海禪院重新更名,逐漸成為黃山佛教寺院中的四大叢林之一。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八月,普門即在玉屏峰下,修建起石牆體的文殊禪院,由晦曇和尚住持。普門自己雖為慈光寺住持,可是心中印下了文殊台,常來文殊院誦經參禪。文殊院成為慈光寺支寺。

因為普門在五台山夢見了玉屏峰前文殊台和文殊妙相,所以文殊台又名“夢像台”。

卻說普門和尚不僅是個得道高僧,也是個棋藝高手,方圓百里喜歡 下棋 的都曾與他對奕,但都不是他的敵手,只有桃源水簾洞一個白獼猴,兩下可以不分勝負。

這年春天“ 穀雨 ”過後,黃山春色漸濃,風光漸美,游山的人多了起來,文殊院香火也興旺起來。那徽州府的臧知府極好下棋,棋藝也算不錯,曾找多人較量,對手裡不乏高手,可都因為他是知府,都讓他幾招。那臧知府便眼裡無人,自以為打遍天下無敵手。聽說普門棋藝高超,就想跟他殺幾盤。這天,帶著一班衙役也上文殊院來了,派人傳話,要和普門拼殺。那普門正在和白獼猴嚴陣對峙。那臧知府一看這局勢,便心癢手急,一把就拉開了白獼猴,接著就殺。這種狂妄不禮貌行為,普門道行高深,心中也不免生憎,便讓了一招。但那臧知府不但看不出這是普門的禮貌行為,反而出言不遜:“久聞法師棋藝高超,怎麼就這樣輕輕鬆鬆讓本府輕取一局,哈哈哈。”那哈哈,那神情,分明又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普門微微一笑:“大人,此言謬矣。古人雲:‘強中自有強中手’,贏我一局算不了什麼,我可以請我師父出手。”臧知府環顧左右:“好好好,你師父在哪?請出來我好請教。”可心中暗道:他師父看來也是平常之輩。普門揮手一招,臧知府順眼看去,只見那白獼猴早已跳到眼前,兩眼對知府直閃直眨。那知府見是個猴兒,心中直冷笑:一隻畜牲,能有多高志氣。可是下吧,居然是與猴兒對手,不下吧,話已說出了口,只得硬著頭皮。那白猴雖不說話,可那眼看臧知府,看普門神情,心中卻透亮得很。棋子布好,局勢一開,白猴兒可不知道講面子,招招辣手,步步進逼,殺得臧知府節節敗退,毫無反攻能力。不多幾個回合,臧知府的“帥”就被釘在那裡,死了一局。臧知府輸棋卻輸不起面子,硬說猴子毛手毛腳,賴帳不算。不算就不算,擺局重開盤。第二局更慘,沒幾招,臧知府便被逼進死宮,動彈不得,像大蝦進了湯鍋臉紅心急。

誰知那猴兒卻唱了起來:

知府下棋玉屏前,給臉不要耍驕蠻。

盛氣凌人不知丑,可笑牛皮吹上天。

那臧知府連連慘敗,心中窩火,正無處發作,這下抓到把柄,立即變臉道:“猴子說話,定是妖孽。普門不守清規潛心修道,卻與妖孽為伍,壞了佛門清規。來人,與我將普門與妖猴鎖了帶回衙門審問治罪。”

說時遲,那時快。衙役正待動手,只見普門拉起白猴“颼”的一聲,便騰空飛往桃源水簾洞去了。臧知府惱羞成怒,下令放火燒山。可那山高,又無什麼雜草灌木,火根本無法燒進水簾洞。於是又下令封山,要困死餓死普門和白猴。臧知府可真狠毒,一封就封了兩個月,滿以為普門必死無疑,便撤了封山衙役。

普門的徒弟和山上山下僧眾都以為普門已不在人世,誰知衙役一撤,普門便飄然回來,而且滿面紅潤,身體康健。大家就問:“師父兩個月來在那洞中吃什麼?何以這般康健?”

普門笑道:“我吃的這桃兒,喝的就是這桃兒做的酒。”說罷,便從衣袋裡摸出幾個桃兒。大家一看,原來就是山中一種藤上結的,成熟了,甜中帶酸,很好吃。又解下一個小葫蘆,讓大家嘗試一下那酒的口味,果然味美無比。普門接著說:“這桃兒都是獼猴在桃兒成熟時采進洞的,貯藏過冬,又用這桃果釀酒,所以我才吃喝不愁。因為這果這酒 營養 豐富,所以我的身體反變 健康 了。”普門這話這事實,直讓大家嘖嘖稱奇,稱贊不已。

因為這桃是獼猴發現、採集、貯藏的,所以大家就叫它叫“獼猴桃”,釀的酒便叫“獼猴桃酒”。

從那以後,普門便不食人間煙火了,漸漸人們也不知他到哪裡去了,但卻給黃山留下了許多佳話。
黃山傳說故事:羅汝芳與仙人觀榜
黃山後海,有許多奇景妙跡,像仙人峰上的關公擋曹,寶塔峰上的三尊大佛,駱駝峰下的天鵝孵蛋,書箱峰上的疊疊天書,無一不令人一見叫絕,百思而不得其解。尤其是飛龍峰上的仙人榜,傳說更加神奇。

仙人榜此景怎麼看方便呢?從清涼台下北海,或從北大門進山,到“仙人鋪路”處,抬頭北望,飛龍峰有一塊長方形的巨大石片,如同懸掛在那懸崖峭壁上一般。石片微黃色,與周圍的丹崖、石柱、青松、白雲相輝映,顯得格外突出。遠遠看去,那仙人榜平正光滑,上面好像刻著一行行篆書文字,若隱若現。而那字形似乎又古怪離奇,難以辨認。相傳那是古代仙人游覽黃山留下的神跡。

更離奇的是,仙人榜正南對面寶塔峰下,有座巨大的石頭形成的仙人,形貌岸然,衣冠楚楚,正昂首遙看那仙人榜,於是形成了這有名的、令人難解其妙的一處奇景妙境。

這個名景卻又有一個聯系著真人真事的離奇故事。

卻說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江西建昌府南城縣人羅汝芳(號近溪),是嘉靖甲辰年(二十三年,1544)進士,欽點為寧國府太守。唐宋元明以來,黃山屬太平,太平屬寧國府,羅太守自是關心黃山。羅太守酷愛 書法 ,松谷庵的匾額“東土雲山”,就是他的手筆。羅太守又酷愛探奇走險。他早就聽說“仙人觀榜”的傳說,既當了寧國府的太守,不能放棄探研“仙人觀榜”奧秘的機會,誰知幾乎丟掉性命。

一次,羅太守因公來太平,公務餘暇, 自然 少不得游覽黃山,搜奇攬勝,曾兩上黃山。羅太守是個學問家,公務、游覽都不煩攏地方官員,隻身與隨從,背著干糧,帶著銀兩,寫有《重登天都峰》《觀天都夕照》等絕句。

《重登天都峰》絕句雲:

兩拜天都峰頂峰,風雲萬派起虯龍。

乘風便欲歸天上,覓取蓬萊歸舊宮。

《觀天都夕照》絕句雲:

雲斂長空夕照開,黃金萬疊擁層台。

山靈可是還留客,我欲長歌歸去來。

可見羅太守十分愛黃山,對黃山的風物景觀觀察如此細致,描寫如此傳神,把自己的情感和黃山神韻融為了一體。

羅太守游覽黃山,心中總不忘“仙人觀榜”。他作好了准備,也帶足了銀兩,其他景觀均可近觀遠望,唯這仙人觀榜要下一番功夫。他先花錢請人買好杉木、毛竹,修好棧道、閣架,以便方便上下,把仙人榜所有地方都仔細考察到,揭出其中奧秘。誰知那榜上文字似有卻無,若現卻隱,羅太守費了不少功夫,剛剛辨認出個繁體仙字。忽然間,天昏地暗,飛砂走石,電閃雷鳴,風雨大作,霹靂一聲炸響,把那“仙”字擊去。那電火把仙榜周圍燒得個烏焦巴黑,把那竹木閣架頃刻變為焦炭。羅太守站的位置離棧道不遠,狂風大作之際,見情況不妙即踏上棧道,准備下來。剛上棧道兩步,那閣架即如一堆焦炭一樣,稀里嘩啦塌了下去。羅太守頓時面如土色,趕緊下了棧道。神魂甫定,看那榜,顏色又如雷擊之前一般模樣,方信天機不可泄露,凡人豈可隨便窺探天機。從那以後,再也沒人敢去辨認仙人榜上的字了。
黃山傳說故事:有功不傲的勝虹橋
從譚家橋北行,過了感梓里不遠,就在黃帝源景區大門邊,橫跨麻川河的那座橋,名叫勝虹橋,是黃山區現存古石橋最長的一座,長117.2米,寬8米,高10米。為什麼叫勝虹橋呢?因為他建有7個孔,象徵著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一座石橋,怎麼說它“有功不傲”呢?這裡面有個人的故事。

這橋建於明末清初,據譚家橋鎮新洪村程氏宗譜記載,是清初康熙年間(1622—1723)感梓里程姓名程源的獨個兒捐資建造的,一共花了7年時間,耗費銀子10萬兩。

這座橋不但是黃山區前身太平縣 歷史 上所造的最長的一座橋,又是個人捐資耗時長的一座橋;不但方便了麻川河這一帶兩岸的老百姓,更是太平南線與徽州、旌德交通的重要橋梁。鑒於這座石橋建成後的歷史功績,竣工後,地方上一致要求為他在橋上立碑。程源推辭再三,勉強立碑記了這一件事。在碑的兩邊還刻了一幅 對聯 :“二山通佳氣,一橋落彩虹”,說出了這橋溝通了黃山與九華山的“佳氣”,描畫了它的壯觀氣象。

忽一日,來了一位須眉已然灰白的崔姓老先生,先託人捎話給程源,商談買橋的事。程源覺得蹊蹺,怎麼會有人要花銀子買這座橋呢?莫非有 精神病 么?

正亂猜間,那崔老先生已經來到家中。一看,哪有精神病的樣子,只見膚色紅潤,目光有神,面帶微笑,舉止大方。一見面,便抱拳當胸:“這位敢是程源先生嗎?你獨立捐資,造出此橋,其功大矣,其名彰矣。某薄有家私,願以白銀10萬,買斷此橋,先生允否?不過那碑可就要重新立過了。”

程源是何等樣人,所謂“聽弦歌而知雅意”,尤其是那要重新立碑一句。程源當下熱情邀引崔先生到正堂客座,命家人沏茶,又命備酒。那崔先生也不推辭,笑吟吟安然高座,看著程源安排指揮。程源輕輕喚過一個年輕力壯的家人耳語幾句,那家人吃驚而遲疑,程源果斷揮手令他退去。回頭來重新招呼、寒喧,說些“久仰”的話,知道那老先生原來是甘棠崔家一得道高士。那崔先生復又提出買橋的事,程源無言以對,道:“這事好說,待會飯後,到橋上再議。”那崔先生也不謙讓。酒飯過後,程源前引,去橋上面議“賣橋”之事。來到橋中段一看,那塊五尺多高的大記事碑,已經碎成幾塊。二人看罷,相視一會,朗朗大笑。

崔先生說:“先生果然高風亮節,性情透明,適才在先生府上,見先生之行動,我已瞭然於胸矣,可敬可敬。”

程源道:“不才原無此心,鄉間鄰里盛情難卻,一時糊塗。既已慷慨為地方解囊,何在一點虛名勒碑呢!且為鄉里盡綿薄之力,當是程某責無旁貸之事,何足掛齒。多蒙先生及時點破,程某三生有幸。”

從那以後,橋上的記事碑就沒了,是程氏宗譜後來補記了。但太平縣地方官府後來上奏朝廷,在橋南頭建了“樂喜好施”石坊一座,直到1958年時拆毀。

現在這座橋仍然發揮它的歷史作用,不僅使“二山通佳氣”,而且是黃山與安徽省會合肥之間103省道上的一座十分重要的津梁。

猜你感 興趣 :

1. 關於黃山的神話故事

2. 黃山歷史傳說故事

3. 黃山的神話故事

4. 黃山神話傳說

5. 關於黃山的神話傳說

8. 【火焰山故事之三】眾神仙為什麼一定要剿滅牛魔王

本來,火焰山之火又不是老牛放的,你向人家借芭蕉扇,人家不借也不能強迫,至少要口服心服才行啊。這一回,如來佛祖可不管這么多了,你不借,好啊,趁這個機會把你滅了。老牛啊,真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一牛」何以擎天啊! 西遊中唯一的「聯合國軍」圍剿行動 西遊記的輝煌歷史中,記載了兩次「重大戰役」:一次是「大鬧天宮」,主角是孫悟空先生;一次是「大鬧火焰山」,主角是大力牛魔王。 所以,大鬧天宮的戰爭,佛家自始至終都是幕後「操盤手」。而這次「大鬧火焰山」不同了,幕後的「操盤手」一下子跑到了「前台」。你說誰擔任「剿牛」行動的「總司令」?我佛如來也。 如來尊者在這次行動中,「布局嚴密」,他早知道老孫是奈何不了牛大哥的。因此,三調芭蕉扇中的每一個細節,我佛早已安排妥當,只等老牛「發瘋」,立即展開「剿牛」行動。 這次,豬八戒同檔舉志非常賣力,可能得到什麼「暗示」,就是你應該知道「做什麼」。火焰山的土地爺非常賣力,指揮陰兵最早投入戰斗。觀音菩薩派來保護唐僧的「潛伏」人物,六丁六甲等眾神,不須請示報告也主動參戰。四大佛家「高手」早已「埋伏」在四面八方,切斷老牛逃跑路線。托塔李天王父子奉旨參戰,他們也是聽從「如來」的調遣。 你想想,只不過一個「牛魔王」而已,這么興師動眾。如來尊者動員了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一句話,必須剿滅牛魔王。這一次,無疑是西遊中,「聯合國軍」一次最大規模的聯合作戰行動。 牛魔王嚴重損害佛門的基本利益 牛魔王是何許人也,值得如來尊者這么「大打出手」。 實際上,西遊的大事記中,還真沒有報道過老牛什麼嚴重的劣跡。剛開始,只是與老孫等七個「酒肉兄弟」拜把子,然後就在人間消失了。直到老孫大戰紅孩兒時,這個「牛兒子」抓住唐長老,想好好享受一番,這個孝子還惦念著老爸,所以想請老牛來嘗嘗鮮。可惜並沒有邀請到,留下了一個「不良記錄」。真正露面的,就是這次「三調芭蕉扇」。 我認為,如來尊者這么重視牛魔王,枝州主要基於幾個理由。 牛魔王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了西遊取經事業。整個西遊記中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如來布局」(詳見拙作《如來布局與商業運營》)。如來的目的,就是用「佛法」統治三界,當然,人界是「普法」的重中之重。如來精心策劃的「取經事業」,不可能因為火焰山的阻隔而中斷。因此,凡是阻礙取經事業的,不管是誰,一切必須盪除。 不魔不聖的牛魔王,成為佛家「普法」新的重大隱患。牛魔王的成長史與孫大聖很相似,起初都是屬於不入真流的妖仙。這些妖仙自恃本領高強,不服天上管轄,不服地下輪回,不皈佛門教誨。不魔不道的時候,像孫猴子一樣躲在「花果山帝國」逍遙自在,一朝「不高興」就可以反上天宮。這些人物危害巨大,因為他們的本領,已足夠與任何一方分庭抗禮。例如這次牛魔王一頭「牛」,就鬧得天上地下,人心倉皇。一個孫猴子已夠受了,在加上一個「牛魔王」,一定會破壞佛家的既定策略。所以,必須先除之而後快,杜絕後患。 剿滅牛魔王行動,是佛家文化滲透的一次實戰機會。如來尊者為了弘揚佛教文化,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初,他對天下四大部洲做了科學劃分,選擇「普法」條件比較好的南瞻部洲,並且整個行動策略非常高明,非常完美,促使唐皇陛下派出取經團,亦步亦趨前往靈山取經,這是多麼高水平的運作啊。而牛魔王處於西牛賀州,靈山腳下,竟然在佛門的眼底下修煉「道家」功夫,這不是明擺著跟如來唱對台戲嗎?雖然老牛每天沉醉在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中,但是,按照他的智慧,肯定知道會有一場「刀光劍影」的。難怪,最後認輸時,他口裡不情願地說出了一句話:情願歸順佛家也。 乖乖,一切的迷霧揭開,如來開戰,原來就是一次「有預謀」的實戰演習而已。 收服「心魔」成就佛家的全面勝利 我總在揣摩一個事,就是關於牛魔王之「魔」和孫大聖之「聖」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魔」,是來自梵語的舶猛蠢蔽來品,全稱為「魔羅」,或者「惡魔」,指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具體的意思是,能夠傷害人的性命,阻礙並擾亂人們修道的惡鬼,就是「魔」。所以,我們也稱為「魔鬼」。最初翻譯過來時用作「磨」字,直到南朝梁武帝時,它的意義更加集中,就是能夠使人煩惱的慾望,所以改為「魔」字。由「石」變「鬼」,體現了時代和認識的進步。 關於魔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內魔」和「外魔」之分。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不符合正道,就是有內魔;由於內魔的作用,影響了外界,就是修出了外魔,到處為非作歹,成為客觀存在,成為危害主體。 由於人的慾望太多,所以煩惱也多。消除「魔障」,就成為佛家普度眾生的要旨。消除魔障,關鍵在於修心,正所謂魔非魔,道非道,善惡在人心;欲非欲,情非情,因緣由天定。心生魔生,心滅魔滅。一念之善,就是天堂;一念之惡,就是地獄。因此,一位姓「牛」的「魔王」,就是佛界重點修煉並清洗的對象。孫大聖當初未入真流、沒有走上正道時,也是「意馬心猿」。因此,如來尊者大發「慈悲」,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個名叫「五行山」的「別墅」,讓他在裡面「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過,老孫的名字有個「悟」字,但就一直沒有開悟,整整等了五百年才「想通了」。雖然如此,想通也不晚,孫大聖之「聖」也逐步名實相副,才德般配,成為「聖猴」。 老牛由於還在魔道之中,一頭沒有「悟道」的野牛,一旦心理魔成,染上了「瘋牛病」,那麼這個宇宙可能就要亂套了,再來一次新的「大鬧天宮」,或者「大鬧靈山」。這次,可能不是「皇帝輪流做」,而是「佛祖輪流做」了。 佛說,一笑成魔,一笑成佛。心魔的特點,就是會形成「我執」,我執就是造成煩惱的根本。人一旦有了煩惱,就會推動我們造很多業,由煩惱造的業,結果一個是妨害他人的利益,包括性命;一個是阻礙他人行善走正道,使他人的智慧得不到增長。因此,降伏「心魔」多麼重要,降伏牛魔王多麼重要啊。 世界上沒有一塊真正自由的天地 牛魔王肯定會想,我生活得好好的,我招惹誰了。扇子是我家的,憑什麼要借給那個「欺妻害兒」的孫猴子?我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破壞我的世外桃源生活?我的「二奶」有什麼罪,為什麼一定要打死她? 老牛確實想不懂,想不透。其實,這里可以用一個社會學的理論來解釋。它叫「社會學想像力」,就是我們個人生活,始終是與這個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生活在自己的生活歷程中,這個生活歷程又存在於特定的歷史序列中。我們的內在生命和外在生涯是辨證統一的,它使我們能夠看清更加廣闊的歷史舞台,能夠看到看似雜亂無章的日常經歷中,時時刻刻是與整個社會聯系在一起的。這樣,我們才不會錯誤地認識自己的地位,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甚至影響歷史的進程。 牛魔王差一點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因為,一旦如來尊者也沒辦法解決他,取經事業只能放棄!但是,這是可能的嗎?這是不可能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這個世界,是一個沒有真正自由的世界。 這就是牛魔王之「魔」與孫大聖之「聖」的根本區別。 特別推薦:新浪【E線專訪】閃亮在文化漫談的一顆星 尋找一顆星的博客 尋找一顆星【漫談獨家】解構林電鋒的西遊人生:現實世界一孫悟空 李黛 評林電鋒西遊系列:借古喻今 解構世態萬像 李黛的博客 陳鋒 讀林電鋒的西遊人生 陳鋒的博客 精彩不斷: 從「盜竊人參果」事件看孫悟空的危機管理能力告誡男同胞:莫做「盤絲洞」里的男人 從唐僧的「六次桃花運」想到的西遊記中為何「女兒國」無男人 假如孫悟空也喝「子母河」的水歷史上兩位最牛的「門神」 蘇東坡為何被一「屁」打過江?

閱讀全文

與故事三是什麼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辣木籽對人健康有什麼好處 瀏覽:245
農信公務員事業單位哪個更適合你 瀏覽:984
從什麼時候開始五年計劃開始改為國民經濟和 瀏覽:375
如何委婉的表達婚姻 瀏覽:350
幸福樹長了黃斑怎麼辦 瀏覽:214
哪些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瀏覽:927
幸福樹施什麼 瀏覽:990
愛情走到分手路口怎麼辦 瀏覽:243
2020上海事業考試滿分多少 瀏覽:945
37歲婚姻不好離婚怎麼辦 瀏覽:972
怎麼製作健康寶掃碼登記表 瀏覽:975
以故事得已故事什麼意思 瀏覽:352
幸福的羅如是說明什麼 瀏覽:17
女人經濟停留多久 瀏覽:279
被塵封的故事奇跡石是什麼 瀏覽:911
古代兒童早慧故事有哪些 瀏覽:391
如何理解愛情生活 瀏覽:112
關於革命事業的領袖人物有哪些 瀏覽:864
去哪裡找膠州第一美女 瀏覽:690
美國經濟霸主多少年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