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屈原的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uy9gcLspD1aoiYJfpWD6Ww
中華名人故事
②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什麼
屈原投江的故事如下: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塵則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精神
屈原熱愛祖國,一生為實現祖國的安定和強盛而斗爭,直至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後遂以「屈原沉江」、「沉江」、「投汨」比喻那些憂國憂民、為國家的危難而獻出生命的人。
屈原的愛國精神集中在表現在《離騷》等詩篇搭兄鍵里。他的詩篇編制宏大,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屈原的愛國精神和藝術創作,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巨大的精神遺產。從古至今,每年農歷的五月知巧初五,世人都做粽並戴五色絲和練葉、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③ 有關屈原的故事
屈原(大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東周戰國時陸察期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1]。出生於楚國丹陽[1-2](今湖北省秭歸縣;一說為河南南陽西峽人),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一生中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之後由於楚王不理解他的愛國主張,致使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之情,跳江自盡。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燃昌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用心早段茄影響
④ 屈原是在哪跳河死的
屈原是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秦國對楚王的妥協退讓,並不滿足。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
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生於前340,死於前278)。汨羅江在洞庭湖東側,屬洞庭湖水系。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里處,潭水很深,是三閭大夫屈原投江殉難處,名曰河泊潭。
有石碑記其事。河泊潭為汨羅江的一部分,因為此處不太深,又為汨羅江的彎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傳三閭大夫屈原就在此處投江,為了紀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們都在此處投放粽子給屈原饗食,另外還舉行大型的民間龍舟賽。
(4)屈原在哪裡的故事擴展閱讀:
屈原不懈的求索精神與熾熱的愛國情感,更是貫注其中,讀後令人頓生慨然之氣。屈原傳說故事的思想特徵,具有警世、勵人、興國、恤民的深遠意義。
1.劉安稱《離騷》兼有《國風》、《小雅》之長,它體現了屈原「浮游塵埃之外」的人格風范,可「與日月爭光」。
2.司馬遷為屈原作傳,不僅照錄了劉安的上述警句,還進一步把《離騷》和孔子刪定《春秋》相提並論。他稱前者「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繼吳起之後,在楚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國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模模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
他在文學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為他的文學成就所掩。其實他的文學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為內容的。他的文學作品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內容。
4.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對於它的特點與貢獻做了這樣的評論:「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則碼讓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5.郭沫若:創作了歷史劇《屈原》。《屈原》創作於1942年1月。面對黑暗如漆的現實,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郭沫若便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孫局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里」。並說:「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的時代。」
⑤ 屈原的故事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但由於他人沒亮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
前278年,秦兵南下遲源,攻破楚都枯旦寬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
⑥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里。我整理了屈原的故事,歡迎欣賞與借鑒。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到包粽子、劃龍舟。而這些民間習俗都是跟屈原有關的,你知道屈原有哪些故事嗎?屈原的故事,我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裡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屈原名平,和楚國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擔任楚懷王的左徒,學識淵博,記憶力很強,對國家存亡興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對外交往來,接人待物的辭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制定政令;對外就接待各國使節,處理對各諸侯國的外交事物。楚懷王對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同,他為了能得到懷王的寵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還沒最後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見到之後想奪為己有,但屈原不肯給他。他就和楚懷王說屈原的壞話:「大王您讓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每頒布一條法令,屈原就自誇其功,說是『除了我之外,誰也做不出來』。」懷王聽了,非常生氣,因此就對屈原疏遠了。
屈原對懷王聽聞失靈而不能分辨是非,視線被讒佞諂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偽,致使邪惡傷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萬分痛心,所以才憂愁苦悶,沉鬱深思而寫成《離騷》。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處境窘迫的時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勞累困苦到極點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無法忍受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堅持公證,行為耿直,對君王他一片忠心,竭盡才智,但是卻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其處境可以說是極端困窘了。因誠心為國而被君王懷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誹謗,怎能沒有悲憤之情呢?屈原寫作《離騷》,正是為了抒發這種悲憤之情。《詩經·國風》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淫亂;《詩經·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而像屈原的《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以上兩者的優點。屈原在《離騷》中,往上追述到帝嚳(kù庫)的事跡,近世贊揚齊桓的偉業,中間敘述商湯、周武的.德政,以此來批評時政。闡明道德內容的廣博深遠,治亂興衰的因果必然,這些都講得非常詳盡。其語言簡約精煉,其內容卻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潔,其品行廉正,其文句雖寫的是細小事物,而其意旨卻極其宏大博深,其所舉的雖然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而所寄託的意義卻極其深遠。其情志高潔,所以喜歡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身處污泥濁水之中而能洗滌干凈,就像蟬能從混濁污穢中解脫出來一樣,在塵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濁所玷污,清白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推論其高尚情志,就是說與日月爭輝也是恰宜的。
屈原被貶退之後,秦國想發兵攻打齊國,可是齊國與楚國有合縱的盟約,秦惠王對此很是擔憂,於是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著豐厚的禮品來到楚國表示臣服,說:「秦國非常痛恨齊國,但齊國和楚國有合縱的盟約,若是楚國能和齊國斷交,那麼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貪圖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張儀,就和齊國斷絕了關系,並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欺騙了楚國,對使者說:「我和楚王約定的是六里,沒聽說過有什麼六百里。」楚國使者非常生氣地離去,回到楚國把這事告訴了懷王。懷王勃然大怒,大規模起兵攻打秦國。秦國也派兵迎擊,在丹水、淅水一帶大破楚軍,並斬殺八萬人,俘虜了楚將屈丐,接著又攻取了楚國漢中一帶的地域。於是楚懷王動員了全國的軍隊,深入進軍,攻打秦國,在藍田大戰。魏國得知此事,派兵偷襲楚國,到達鄧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從秦國撤軍回國。而齊國很痛恨懷王背棄盟約,不肯派兵救助楚國,楚國的處境非常艱難。
第二年,秦國提出割讓漢中一帶土地和楚國講和,但楚懷王說:「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到這話,就說:「用我一個張儀來抵漢中之地,請大王答應我去楚國。」張儀到楚國之後,又給楚國掌權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禮,並用花言巧語欺騙懷王的寵姬鄭袖,懷王竟然聽信了鄭袖的話,把張儀又給放跑了。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再擔任重要官職,剛被派到齊國出使,回來之後,向懷王進諫說:「大王您為什麼不殺了張儀呢?」懷王感到很後悔,派人去追趕,但已經來不及了。
在此之後,各諸侯國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死了楚國大將唐眛(mò,陌)。
當時秦昭王和楚國結為姻親,想和楚懷王見見面,楚懷王想要前往,屈原勸諫說:「秦國是虎狼一般貪暴的國家,是不能信任的,還是不去為好。」可是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前去,他說:「為什麼要斷絕了秦王的好意呢?」懷王最終還是去了。但他剛一進武關,秦朝的伏兵就斬斷了他的歸路,把懷王扣留,為的是讓他答應割讓土地。懷王大怒,不肯應允。逃到趙國,但趙國拒絕接納。然後又來到秦國,最終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任命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因子蘭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死在秦國,楚國人都把此事的責任歸罪於子蘭。
屈原對子蘭的所作所為,也非常痛恨。雖然身遭放逐,卻依然眷戀楚國,懷念懷王,時刻惦記著能重返朝廷,總是希望國王能突然覺悟,不良習俗也為之改變。他總是不忘懷念君王,復興國家,扭轉局勢,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種心情。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於此也可見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作為國君,不管他聰明還是愚蠢,有才還是無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賢士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然而亡國破家之事卻不斷發生,而聖明之君、太平之國卻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所謂忠臣並不忠,其所謂賢士並不賢。懷王因不知曉忠臣之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結果使軍隊慘敗,國土被侵佔,失去了六郡地盤,自己還流落他鄉,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由於不知人所造成的災禍。《易經》上說:「井已經疏浚干凈,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懷王是如此不明,那裡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在荒野草澤上一邊走,一邊悲憤長吟。臉色憔悴,形體乾瘦。一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到這里來呢?」屈原說:「全社會的人都污濁而只有我是干凈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漁翁說:「一個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能隨著世俗風氣而轉移,全社會的人都污濁,你為什麼不在其中隨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為什麼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為什麼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討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塵土抖干凈,人們又有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寧願跳入江水長流之內,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於是,屈原寫下了作品《懷沙》,其中這樣寫道:
陽光強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無聲響。我的心情沉鬱悲慨啊,這令人傷心日子又實在太長。撫心反省而無過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拋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將為君子所鄙棄。明確規范,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品性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贊美。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標准。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無光。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顛倒。鳳凰被關進籠子里啊,雞和野雉卻在那裡飛跳。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一起啊,竟有人認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操。
任重道遠負載太多啊,沉陷阻滯不能向前。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誹謗英俊疑豪傑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丑態。外表粗疏內心朴實啊,眾人不知我的異彩。未雕飾的材料被丟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我注重仁與義的修養啊,並把恭謹忠厚來加強。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志向。古代的聖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強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內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只希望我的志向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我又順路北行啊,迎著昏暗將盡的陽光。含憂郁而強作歡顏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尾聲:浩盪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湧著波浪。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懷著長久的悲傷歌吟不止啊,慨然嘆息終此世。世上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操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伯樂早已死去啊,千里馬誰能識別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內心堅定心胸廣啊,別的還有什麼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嘆無盡哀。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內難猜。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愛。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將永為人模楷。
於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自殺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愛好文學而以擅長辭賦著名。但他們都只學習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諫。此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之後終於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後,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弔屈原。
⑦ 關於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