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吳漢殺妻
容齋隨筆:卷三·三女後之賢
原文:
王莽女為漢平帝後,自劉氏之廢,常稱疾不朝會。莽敬憚傷哀,欲嫁之,後不肯,及莽敗,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楊做燃堅女為周宣帝後,知其父有異圖,意頗不平,形於言色,及禪位,憤惋愈甚。堅內甚愧之,欲奪其志,後誓不許,乃止。李昪女為吳太子璉妃,昪既篡吳,封為永興公主,妃聞人呼公主,則流涕而辭。三女之事略同,可畏而仰,彼為其父者,安所置愧乎?
解釋翻譯:
王莽的女兒是漢平帝的皇後,自從劉氏被廢除之後,她常常稱病不參加朝見,王莽敬重忌憚,還很悲傷,想讓她改嫁,皇後不肯,到王莽失敗,皇後說:「還有什麼面目見漢朝的人。」之後自己跳入火中燒死純裂虛了。楊堅的女兒做周帝的皇後,她知道她父親有篡位的意圖,心裡很不平,常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到周靜帝禪位給楊堅時,她憤怒怨恨得更厲害。楊堅內心對她很慚愧,想讓她改嫁,她誓死不答應,才作罷。李昪的女兒是吳國太子楊璉的妃子,李昪篡奪了吳國的政權,封她為永興公主。她聽到有人叫她公主,就流著淚不讓叫。這三個女子的事跡,大略相同,可尊可敬,那做父親的不感到慚愧嗎?
感悟:
1、我最愛的上黨梆子《殺妻》,就是說吳漢殺妻,這里的妻子就是王莽的女兒,和這里的女兒不是一個女兒。
經查:王莽有三個女兒,長女王嬿,次女王曄,封號為睦脩任;三女叫王捷,封號為睦逮任。長女王嬿,新朝開國皇帝王莽與其皇後王靜煙所生的長女,是漢平帝劉衎的皇後。元始四年,王嬿被立為皇後,時年8歲。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去世,王莽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太子,號為孺子,王莽攝帝位。初始元年王莽即大位,建立新朝。降劉嬰為定安公,王嬿改稱定安公主。後改稱號為黃皇室主。次女歷史上無明確記錄,生平不詳。三女王捷,侍妾開明所生,天生麗質,聰穎過人。其餘歷史上無明確記錄。
查地方戲這樣講:西漢末年,王莽鴆酒毒死平帝篡權後,下令通緝劉秀。劉秀過潼關,被守將吳漢拿獲。吳母得知,告以王莽弒君殺父往事,責令吳漢放劉秀、散潼關,並授劍命吳漢殺妻王莽之女王蘭英(即王莽的次女王曄,新朝睦脩任,京劇中稱為「南寧公主」源謹)。王蘭英為人溫婉善良,吳漢進經堂左右為難。公主正在念經,見吳帶劍而至,知情後奪劍自刎,吳母亦自縊。吳漢縱火毀家,追隨劉秀而去。
2、其餘那兩個女子不甚了解,事跡大同小異,就不過分解讀了。
㈡ 吳漢何嘗殺妻
1.吳漢未嘗殺妻
2吳漢傳》的記載:「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乃亡命基宴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
「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
「漢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也。」這樣看來,吳漢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並沒有引起吳漢「殺妻」之類變故的可能。
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這又證明,從來歷史記述都沒有把吳漢描寫成《斬經堂》乎鋒氏的人物。如果吳漢確曾殺過王莽的女兒而後投奔劉歲散秀,那麼,在《後漢書》上一定要大書特書,誇獎他的忠孝,決不至於一字不提。
3。在漢代的歷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謂「吳漢殺妻」的事實根據。
4.深化主題,寫關於歷史劇的創作原則和創作態度。
㈢ 侯寶林畫扇面講的什麼故事
1:天津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叫白秀英,會描丹青擅畫畫,這佳人、十九冬,手兒巧、好貌容,東西南北大大的有名。
2:眼看來拍螞在四月半中,四月里天長沒有寒風,小二姐高樓擺下龍門陣,手拿扇子笑盈盈蔽斗,高麗紙、白生生,畫了個扇面顯顯才能。
3:這一幅扇面畫出北京城,北京城來實在威風,里七外八皇城四,九門八殿一口鍾,三宮六院畫朝廷,文武官員列擺西東。
4:這一幅扇面子孝孫賢,鍾子期砍柴不做高官,俞伯牙摔琴知音嘆,小沉香、劈華山,吳漢殺妻反潼關,王祥卧魚救了母高年。
5:這一幅扇面塞北風高,王昭君出塞娘娘淚雙拋,懷抱琵琶將賊恨,狗奸賊、惡毒笑,身背著畫圖就往北方瞭。
6:這一副扇面兒三國動刀兵,劉玄德棄新野夠奔樊城,周公瑾定下美人計,長坂坡、趙子龍,懷抱太子闖曹營,兩軍陣前顯才能。
7:這一副扇面兒水泊山峰,梁山好漢逞英雄。有宋江、晁蓋與吳用,有李逵、黑旋風,還有扈三娘一位美貌英雄。
8:這一副扇面兒畫的水晶宮,有一個和尚他名叫唐僧,古西天奉了如來命,帶著八戒與沙僧,齊天大聖孫悟空,他要到西天拜佛取真經。
9:八仙桌子襲並埋放在正中,五色顏料列擺分明,小二姐手拿白花扇,這佳人、喜盈盈,畫了個扇面顯顯才能。
㈣ 黃梅戲裡面有劉秀駙馬殺妻內容的
應該是吳漢殺妻,吳漢是劉秀的大司馬,雲台二殲豎啟十八將之一,光武帝一朝長期擔任(除劉秀本人外)軍事一把手的官職。歷史上他是一個販馬氏如商人,是個很豪氣的人,後來隨漁陽太守彭寵一起投靠劉秀,被委以重任。但是在演義故事中,說吳漢因為武藝高強,在王莽舉辦纖滾的武舉考試中被王莽相中,把自己的女兒嫁了了吳漢,拜為駙馬(那個時候劉秀還沒有起兵反莽)。後來劉秀起兵,吳漢他媽就勸他投靠劉秀。為了表明忠心,吳漢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然後追隨劉秀。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演義故事裡的內容,在各個地方戲曲中,《吳漢殺妻》的內容又有不同,我沒看過黃梅戲,所以不知道黃梅戲里的故事和我了解的有沒有出入,不過大概的故事內容就是這樣。
望採納,謝謝
㈤ 吳漢殺妻是什麼故事呢
儲君劉秀,在南陽招兵買馬,志在復國。一日,欲潛入潼關,於店中遇險,幸被秦忠與店婆巧計相救,遂偕同秦忠潛往馬府。
馬成父女聞劉秀到來,喜出望外,欲將傳國寶玉璽交與劉秀,利他號令四方,共討王莽。不料馬成之子馬家駒行為不端,先盜走玉璽,欲獻與王莽,其妹家鳳見狀,策馬追趕,苦勸不成,兄妹相搏,家駒被殺,玉璽被家鳳奪回。不料吳漢簡握聞訊趕來,欲家鳳交出玉璽,相持間,秦忠趕到,拼力救走家鳳,自身再度被擒。
吳漢追家鳳至自己府內,綁住馬成,並欲奪玉璽,一齊獻與王莽。吳母悲憤難言,遂與馬成、秦忠一起向吳漢慘訴家世,痛說存忠劍來由,使吳漢辨恩仇,決心投向漢室。吳母為使吳漢決意與王莽割裂,令吳漢持劍斬歷咐輪殺蘭英。夫妻恩愛,使吳漢對此難以聽從,吳母以死相脅,吳漢只得聽令而行。
經堂中,蘭英正為一家祈福。吳漢雖來,屢難下手,蘭英雖亦難舍深恩深愛,但為成全丈夫之志,遂奪劍自刎。吳母見狀,也自縊而死。
吳肢信漢憤激萬端,奮然效命劉秀,共帶群雄,討伐暴君,一舉剿滅王莽,恢復漢室
㈥ 吳同學藝,故事典故出自哪裡
《吳漢殺妻》。吳漢,字字顏,南陽宛人。關於吳漢及其家世的歷史演義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有一出京劇《吳漢殺妻》,也叫《斬經堂》。漢朝潼關總兵吳漢娶了王莽的女祥敏兒為妻。王莽篡漢後,下令捉拿漢宗室劉秀。吳漢守關時,捉住了劉秀,准備送去報功,其母告訴吳漢說,王莽是家裡的仇人,吳漢的父親是被王莽殺害的,那時年齡小不懂事,現在應該為父報仇。吳母命令汪叢吳漢殺死王莽的女兒,扶助劉秀興復漢室。吳漢持劍去殺妻子,正好其妻在經堂念佛,吳漢不忍殺,將實情告訴了。王莽的女兒聽後自刎而逝,吳母因為促使吳漢下決心反對王莽,也上吊自殺了。吳謹陵枝漢於是追隨劉秀去打天下,後來成為東漢中興的名將之一。
㈦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劉秀竟然評價「差強人意」
本文是作者《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系列之24,東漢開國名將之吳漢得故事。
東漢名將頗多,位列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的吳漢,在戰功上,絕對是最強的存在。
當然了,也得益於天才皇帝劉秀的指揮,在劉秀的麾下,籠絡了一大撥強人牛將,東漢也是一路開疆拓土,最終恢復大漢榮光,並且,最後所有的名將都還得到了善終,可謂奇跡。不過,在吳漢這里,除了劉秀的英明神武外,個人的文治武功也是有相當的不錯。
吳漢的早年事跡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吳漢的出生年月,如果以吳漢去世時50歲左右來回溯的話,吳漢應該是出生於公元前5年-公元前10年這段日子,此時應該是漢平帝劉衎在位,王莽當權,未過幾年,王莽毒殺了劉衎。然後篡漢,建立了新朝。
吳漢本來出身貧寒,不過,在新朝中,還當上了縣中的亭長(亭長也不錯喲,當年的劉邦可就是亭長啊)。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新朝末年,吳漢的門下賓客犯了法,導致吳漢被牽連,於是吳漢逃到了漁陽郡(北京)在北京,河北一帶活動,以販馬為業,其間結交各地豪傑。自己的名聲也在江湖中漸漸傳開。
到洞旦了王莽被推翻後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玄稱帝。此時的河北地區一片混亂,劉玄派使者韓鴻到河北地區招降。有人推薦了吳漢,於是韓鴻召見吳漢,然後委任他為安樂縣(今北京市順義縣附近)縣令。
投奔劉秀過程中的一段血案
到了第二年,劉秀也受劉玄的指派,經略河北。吳漢素聞劉秀有長者之風,決心歸附。
在評書和戲曲中,還有另外的一段故事,那就是吳漢殺妻,說吳漢的妻子其實是王莽之女南寧公主。 王莽篡權後,下令通緝劉秀。劉秀逃亡路過潼關,結果被守將吳漢拿獲。吳母得知,告訴吳漢其實與莽有殺父之仇,此時再加上王莽篡漢之過。因此,要求吳漢放劉秀、散潼關,並命吳漢殺妻以示與王莽決裂。而王莽之女王蘭英原本為人溫婉善良。所以吳漢左右為難。後來見吳帶劍而至,知情後自刎,吳母亦自縊。吳漢縱火毀家,追隨劉秀而去。
故事雖然精彩,顯然與正史其實是不符的。
說回正史,吳漢想要歸附劉秀,於是他找到了當地的太守彭寵,建議太守帶領大家歸附劉秀。而此時恰逢王郎詐稱漢成帝之子,也在邯鄲起事,同時也派人到河北招降。於是彭寵雖然想聽吳漢的建議,但發現其他官屬卻都想歸附王郎。
吳漢無奈,辭別彭寵,准備獨自去找劉秀。
在路上吳漢碰到一個儒生,儒生給吳漢分析,認為投奔劉秀絕對是正確的選擇,因為劉秀所過之處,郡縣歸心。但是空著手去,很難得到重用。於是,吳漢便心生一計。
吳漢偽造了一封劉秀的書信,寫給彭寵,勸其歸附。然後讓儒生交給彭寵,儒生到後,對劉秀一通誇,終於說服彭寵。緊接著吳漢也跟來了。彭寵便以為真的是劉秀來召附。
於是派吳漢與上谷諸將會師南進。吳漢這回有了軍隊,進展順利,沿途擊斬王郎將帥,在廣阿(今河北隆堯縣東)追上了劉秀。
吳漢為人朴實、厚道,說話還比較直,詞不達意。劉秀此時來投的兵將眾多,最開始沒有重視吳漢。好在鄧禹和諸位將領很多人都知道吳漢的名聲,也知道吳拍顫轎漢的情況。於是他們多次向劉秀舉薦吳漢,最終吳漢得以被召見,迅速得到了劉秀的賞識與信任,成為劉秀身邊親近的人。
劉秀任吳漢為偏將軍,使其率騎兵圍攻邯鄲,攻克邯鄲後,賜號建策侯。
吳漢橫掃河北,可謂劉秀的左膀右臂
劉秀起初還沒有與劉玄決裂。但是劉玄卻在處處提防劉秀,為了補充兵源,劉秀想派人去幽州徵兵,但又擔心劉玄任命的幽州牧苗曾從中作梗。
於是劉秀召見鄧禹。鄧禹推薦吳漢,鄧禹給吳漢的評價是說:「其人勇鷙有襲肆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劉秀以為然,於是拜吳漢為大將軍,持節到幽州征發十郡騎兵。
此時因為劉秀是劉玄名義上任命的河北地方的總領導,苗曾在名義上還是歸劉秀統管的。表面上雙方很客氣,但暗中苗曾卻命令各郡不得發兵給劉秀。
吳漢於是利用了苗曾的表面客氣,他輕裝簡從,只帶著隨從二十人去找苗曾,來到無終(今河北薊縣)。苗曾看到吳漢輕裝簡從,以為吳漢沒有危險,親自出城迎接。
吳漢乘其不備,下令隨從將其就地斬殺。直接鎮服了城內軍民,皆願歸附。幽州各郡隨後震恐,莫不望風服從。
吳漢不費什麼力氣,就完成征調任務,然後帶兵南下,與劉秀會師清陽(今河北清河縣東南)。
吳漢歸來,諸將見吳漢兵強馬壯,都認為他不會分兵給別人。
結果讓大家意外的是,吳漢來到劉秀營中,呈上軍士名簿,交出了所有徵發過來的軍士,諸將十分高興,紛紛請求將兵士調撥麾下。
劉秀於是對眾人笑道:「以前你們擔心不肯把兵給你們,現在提出請求的為什麼又這樣多呢?」 諸將盡皆羞慚。
這時的劉秀名義上依然是更始帝劉玄的部下,所以更始派尚書令謝躬率六將軍攻打王郎,於是和劉秀匯合,共同平定了邯鄲。
謝躬對軍隊沒有約束,軍士搶劫虜掠現象很嚴重,劉秀深為憎恨,雖都在邯鄲,還是分城而處。謝躬屯鄴城(今河北磁縣南)。
謝躬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鄴城,自己率諸將軍攻擊尤來軍(也是一支農民軍)。結果,謝躬的戰力實在是一般,尤來軍拚命抵抗,交戰良久,謝躬大敗而歸。
劉秀於是乘謝躬北征之際,讓吳漢、岑彭帶兵偷襲鄴城。吳漢率軍來到城下,派人潛入城內勸降太守陳康,陳康於是開城投降,並獻謝躬妻子。
謝躬兵敗而回,不知陳康已經反叛,茫然的入城,馬上就被吳漢殺死。
劉秀自此和更始帝劉玄完全決裂。走到了獨立建國的道路。
此後,吳漢隨劉秀北上進攻銅馬、重連、高湖各支農民軍,常率突騎沖鋒陷陣。
劉秀平定河北後,劉秀正式稱帝,即為後來的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後,經過群臣推舉,認為吳漢有「誅苗幽州、謝尚書」的功勞,封其為大司馬,統帥全軍,後來進一步加封為舞陽侯。
征討關東,攻伐隴右
河北平定以後,劉秀開始四面出擊,逐個掃平各路起義軍,農民軍等。鄧禹一路向西,吳漢一路就向東,向南發展。
劉秀即位後的建武二年(公元26年),吳漢先是率王梁、耿弇等九人共擊檀鄉(在山東兗州)農民軍於漳水,大破敵軍,收降了十萬餘人。吳漢因為進爵為廣平侯,食邑四縣。
後來,吳漢率諸將擊鄴西(河北邯鄲)一帶的山賊黎伯卿等,山賊不是對手,一路逃跑,追到河內脩武(河南焦作),盡滅山賊。劉秀親自趕來撫問慰勞。
又遣吳漢進兵南陽郡,攻取宛、涅陽(今河南南陽市西南)、酈(今南陽市北)、穰(今河南鄧縣)、新野諸城。收復了河大部分地區。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但吳漢此時犯了一個錯誤,在南陽地區,放縱部下劫掠鄉里,致使民怨沸騰,看不慣吳漢這種作法的鄧奉因此直接自立了。鄧奉的這一反,搞的劉秀很是惱火,派了幾路軍都沒能剿滅,最終第二年劉秀在滅了西邊的赤眉軍後,親徵才將鄧奉誅殺。
雖然吳漢有錯誤,但是在當時的情形下,為了讓士兵有動力打仗,劫掠有時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吳漢因此也並沒有受到過多的指責,不久,劉秀就命令吳漢南下。吳漢與秦豐(一支農民軍)交戰,大破秦豐; 又與偏將軍馮異擊潰銅馬、五幡等農民軍。
第二年春,吳漢與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人率漢軍在廣樂包圍了蘇茂(又一支農民軍)。
此時,蘇茂的老大劉永率領周建及另外召集的十多萬人,援救廣樂。吳漢親率騎兵與他交戰,由於輕敵導致失利,自己還從馬上掉下來,摔傷了膝蓋。
回到營中。眾人因為大敵當前,主將受傷,都為戰事感到擔憂。
誰知吳漢竟然竟象沒事人似的,裹傷而起,下令軍中殺牛犒賞將士,隨後為大家打氣:「賊人的人數雖然多,但是不足慮,不過是一些劫掠的強盜而已,這些人『勝利時不會互相謙讓,失敗時不能互相救助』,他們就不是那些堅守氣節為義而死的人。所以啊,我們擊敗他們是很容易的,因此現在正是封侯的時候,諸位好好努力吧!」 所有人聽了都很激動,軍威大振。
吳漢此番言語,還留下了一個成語,劉秀說吳漢差強人意。其實這個成語在當時是「甚強人意」的意思,說吳漢頗能振奮人的意志。
第二天,周建、蘇茂出兵反擊吳漢。吳漢挑選精兵以及征發的烏桓精銳騎兵三千多人,擊鼓沖鋒。把周建軍隊打得大敗,返回城內。
隨後吳漢率軍長驅追擊,爭門直入,沖入了城內。
蘇茂、周建來不及關城門便被吳漢軍沖了進來,隨後棄城突圍出走,吳漢拿下廣樂。
吳漢留杜茂、陳俊守廣樂,親自帶著大軍將劉永(農民軍的一支)圍困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市)。不久,城中食盡,劉永被部將所殺。
在當時的年代,時局混亂,各地造反的非常多,反反復復。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鬲縣五姓一同驅逐地方官員,占據城池造反。
諸位將領為了爭功,都爭著要攻打它,吳漢卻認為這只是百姓一時氣憤而反,可能是地方長官的自身問題,此事可以和平解決的。於是,吳漢傳遞檄文到當地州郡,把鬲縣地方長官抓了起來,並派人到城中給百姓謝罪。果然,此舉得到了城中百姓的認可,立刻相繼出來歸降。諸位將領於是敬服,說:「不通過作戰卻攻克城池,這不是眾人比得上的。」
同年冬,吳漢率耿弇、王常在平原擊破富平、獲索農民軍。
有一次,有山賊率領五萬多人夜襲吳漢的營地,軍中驚亂,只有吳漢堅持躺著不動,看到主帥穩如泰山,軍士隨即心安,於是一會兒軍中就安定下來。開始有序反擊。
等到山賊退卻,吳漢立即派精兵出營追擊,大敗敵軍。乘勝追擊,討伐余黨,一直到了無鹽(山東泰安),進擊渤海(山東北部),掃平賊寇。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吳漢隨劉秀東征董憲(也是一路農民軍),劉秀親征,沒費什麼大力,很快就攻破朐城,斬殺董憲。
至此,東方諸郡國完全平定。
關東平定後,部將隗囂反了,依附了西蜀的公孫述。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吳漢隨劉秀去征隗囂,圍隗囂於西城,圍城後,劉秀的作法,一般是建議穩扎穩打,看著一時不能拿下隗囂。劉秀准備回京城,留下吳漢帶著繼續圍。
劉秀東歸前,告誡吳漢,不需要著急打,只要繼續圍著,等待他自潰即可。吳漢終以軍糧不繼而告敗退。
不過,隗囂自己這邊也糧盡,隗囂很快餓死了,其子被立為王,第二年,劉秀派軍攻入,其子投降。
屠蜀,吳漢不光彩經歷的無奈選擇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吳漢率征南大將軍岑彭自荊州入蜀討伐公孫述。公孫述是劉秀最後一個消滅的地方割據政權 。
建武十二年,吳漢率大軍與公孫述大將魏克、公孫永相遇,大戰於魚涪津(今四川夾江西北),大破蜀軍,然後又北上進攻武陽(四川省眉山市),擊潰來救的蜀將史興,攻下廣都(成都南部),前鋒直逼成都。
吳漢求勝心切,未聽劉秀讓他穩扎穩打的告誡。急速地推進,率兵二萬進逼成都,倚江為營。自駐江北,留副將劉尚率萬餘人屯守江南,與成都相距僅二十餘里,在江岸修築浮橋作為聯絡。
劉秀聞知大驚,遣使責問吳漢,要求他帶兵返回。
可惜的是詔書尚未趕到,公孫述便已派謝豐、袁吉率兵十餘萬人圍住了吳漢,另派萬餘人攻劉尚,使其兩不能救。
吳漢與謝豐大戰一日,兵敗還營,好在我們知道吳漢有」差強人意「之能力,經過他一番說,大家又義氣高漲,士氣並沒有因失敗而影響。
諸將應諾。於是閉營三日不出,乘謝豐等不備,夜間拔營疾走與劉尚合軍。謝豐、袁吉發覺後急忙率兵追擊,吳漢等奮力迎戰,大敗蜀軍,斬謝豐、袁吉。
吳漢回到廣都後,留劉尚拒公孫述,上書報告劉秀,為自已的失敗自我譴責。
此後,兩軍再次發生激戰,在吳漢的指揮下,漢軍八戰皆捷,圍困成都。公孫述自率數萬人出城與吳漢軍大戰,吳漢派精兵數萬人沖鋒陷陣。最終把蜀兵陣腳打亂,大將高午沖入陣中刺傷公孫述,公孫述返回城中傷重而亡。
次日,公孫述大將延岑自知不敵,於是作主開城出降。吳漢率部入城,因為之前的失敗吳漢惱怒,所以放兵大掠,族滅公孫述、延岑家族,燒毀宮室,殘殺百姓。
此舉惹得劉秀大怒,嚴詞譴責吳漢,又指責副將劉尚失伐罪弔民之義。不過,根據一分析,此舉極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糧食已經用盡,屠城是為了減少軍糧開支而做的無奈選擇。此舉後,吳漢雖然被譴責,但並未影響吳漢的職務以及前途。
自此,劉秀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一統天下。
晚年生活,以及榮光之葬
建武十三年正月(公元37年),天下大定,吳漢回宛城,奉詔令祭祖。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曾經的匈奴殘部南犯。於是吳漢率軍北擊匈奴,把雁門、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萬余口,遷徙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謀反,自稱大司馬,進攻太守張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之前的吳漢屠城讓蜀地對東漢政府極其厭惡。吳因也因屠城成為其一生的污點。
劉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護軍,精通軍事,所以派遣吳漢率領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率萬餘人前往討伐。吳漢進入武都,征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困成都。後成都城破,史歆被殺。吳漢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吳漢殺其大帥二百多人,將其黨與百家遷徙到南郡、長沙。
至此,東漢在巴蜀統治才穩定下來,可憐數萬老百姓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
44年(建武二十年),吳漢病危。劉秀親臨看望,並問吳漢後事。吳漢道:「臣愚昧無知,只願陛下慎重不要輕易赦免罪犯而已。」吳漢去世後,劉秀賜謚號忠侯,並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葬,效法大將軍霍光的喪禮。
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其中吳漢名列第二。唐宋設立的武廟,吳漢配享,是為名將之一。
也可能因為有屠蜀這樣的行為,所以到了明清時期的歷代帝王廟中,賢臣中卻沒有吳漢。
本文參考資料《後漢書》、《資治通鑒》、《十七史百將傳》等。
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為你講述古代200位名將的故事。
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值得沉思的 歷史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