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戰爭的小故事
1、抗日英雄楊靖宇
1940年2月23日,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倒下了。一群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擁而上,割下了他的頭顱,剖開了他的腹部。
可是當敵人面對楊靖宇將軍的屍體時,完全駭然了,空盪盪的腸胃裡,沒有一丁點兒的食物。支撐著這位鋼鐵戰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樹皮和棉絮!
2、小宣傳員石寶芹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佔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
天亮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於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麼傳單、小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
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後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麼可講的。」最後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3、一戰的一段軼聞
一戰的法國戰場,一場戰斗剛剛結束,士兵們正在打掃戰場,將俘虜押解集中,這事一個英軍士兵突然看到一個大腿受傷德國士兵正在緩慢的爬離戰場,他大聲叫住那個德國人,那個德國人舉起了雙手,表示投降,他放了他。
隨軍記者把它報道了出來,這位英國軍人因此而出名,人們都盛贊他的人性,知名畫家為他畫肖像畫。二戰全面爆發前夕,英國首相張伯倫在希特勒的房爛胡賀間里看到了他的肖像畫,張伯倫好奇地問希特勒原因,希特勒告訴張伯倫肖像上的人就是在他參加一戰時放過了他,他因此而逃得一命。
4、少年英雄周銀海
周銀海,1933年生,江蘇靖江侯河鄉幸福村人。1940年新四軍東進,周銀海的家鄉獲得解放,從而使他有機會入學讀書,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鄉里成立農抗會和兒童團,周銀海高興地報了名,成為一名兒童團員。
從此,他白天上課,晚上到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一天傍晚,周銀海扛著紅纓槍在路口站崗,突然村外來了一人。此人身穿長袍,頭戴禮帽,腋下夾著一隻小布包,像是教書先生。周銀做睜海想:「怎麼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於是便舉起紅纓槍,攔住來人要路條。
那人見此情況,連忙掏出路條給周銀海看。這時,鄉農抗會吳會長正好路過此地,一看來人是縣委的陳部長,兩人不禁哈哈大笑。陳部長見周銀海辦事認真,表揚了他,並鼓勵他好好學習,跟共產黨干一輩子革命。
從此,周銀海在兒童團幹得更出色了,不久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此後,他經常帶領兒童團員在村裡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崗、放哨,還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橋,常常受到區鄉幹部和村民的贊揚。
5、小英雄王二小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
鬼子發現上當後,先是殘忍地斬去二小右手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他的胸膛,把他弱飢派小的身軀摔在一塊大石頭上! 八路軍一舉全殲此股日寇,戰斗結束後,幾個戰士撲向流著鮮血的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大家把他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
2. 關於戰爭的故事兩個,古今中外都可以
莫斯科保衛戰(1941~1942年)作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被永久載入史冊。重溫其中的一些真實故事,可以讓我們再次領略蘇聯軍民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機智與勇敢。
故事之一:以二當九,以少勝多
1941年12月2日,蘇聯飛行員梁贊諾夫和帕爾莫斯科保衛戰中的10個真實故事什科夫駕駛兩架殲擊機在莫斯科西區進行巡邏時,在帕夫什諾區與德軍的九架梅塞施密特BF-109戰斗機遭遇。雖然以少對多,但兩名飛行員憑借高超的駕駛技巧同敵機頑強周旋,成功地捍衛了莫斯科空中安全,並擊落敵機一架。
故事之二:騎兵PK坦克,創造戰爭神話
1941年11月29日,在解放卡什拉市郊的皮亞特尼察村時,別洛夫少將率領的紅軍第一近衛騎兵軍摧毀德軍16輛坦克,創造了騎兵PK坦克的戰爭神話。
故事之三:放水破冰,阻敵追擊
別洛勃羅夫上校率領的蘇軍第78師曾在離伊斯特拉市3~4公里處構築防線,以掩護第16軍撤離。當時,德軍已經開始踏著伊斯特拉水庫上厚厚的冰層,抄近路追趕上來。萬分危急時刻,第16軍指揮部下令打開水庫閘門。3米高的水流沿著伊斯特拉河谷奔涌而下,一瀉數百公里。水庫水位急劇下降,使上面的冰層迅速塌陷。德軍被迫停止前進的步伐,延誤了數天的戰機,而此時蘇軍已經占據了新的有利陣地。
故事之四:裝甲列車上前線
1941年11月28日夜,德軍第7坦克師佔領了亞赫羅馬以及伏爾加河上的一座橋梁,並將10輛坦克調遣至伏爾加河東岸。時任蘇軍第1突擊軍軍長的庫茲涅佐夫中將命令第73號裝甲列車出擊迎敵。結果蘇軍的這些鐵道兵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一舉殲滅德軍10輛坦克和700多名士兵。
故事之五:43名陣亡烈士
1941年11月16日,德軍用兩個坦克軍的兵力攻打蘇軍第316步兵師的前沿陣地。在杜勃塞科沃鐵路會讓站附近,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率領28名反坦克手擊退了德軍50輛坦克的攻擊,擊毀了其中18輛。28名英勇的紅軍戰士全部戰死疆場,後來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就在同一天,在離杜勃塞科沃1.2公里處的別捷利諾區,15名戰士在消滅了德軍5輛坦克和約1個排的德軍後,全部殉難,事後只有政治指導員維赫列夫獲得英雄稱號。這些頑強的紅軍戰士以血肉之驅鑄起牢固的防線,為大部隊的撤退贏得洞粗了寶貴時間。
故事之六:拯救莫斯科的「雞毛信」
克拉斯納亞-波里揚納淪陷後,莫斯科以完全處於德軍重型火炮的打擊范圍之內。從1941年11月30日起,德軍開始向克拉斯納亞-波里揚納調遣炮兵部隊,其射程可達到20公里。當地學校的女教師葉蓮娜.戈羅霍娃偷偷給蘇軍指揮部寄送了一張便條,上面准確地標出德軍炮兵陣地的具體位置。便條送到前線部隊後,蘇聯官兵如獲至寶,迅速組織炮兵反擊,一舉端掉了德軍的一個炮兵連。
故事之七:「蘇聯版的王小二」
1941年12月11日,莫斯科謝列布里揚諾—普魯斯克區的老飼馬員伊萬.彼德羅維奇將一支由40輛汽車組成的德軍車隊帶入了大峽谷中,結果德軍被「擱淺」在谷底,進退兩難。惱羞成怒的德國鬼納散鎮子殘酷地將伊萬殺害。
故事之八:奇妙的氣球之旅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為了干擾德國的轟炸機,蘇軍在莫斯科上空放置了數百個氣球。1941年12月6日,一個哨位的氣球繩索突然斷裂。負責守護的中士德米特里.維里古拉反應迅速,一把抓住繩索的斷裂處,幾分鍾後,便隨氣球一起上升至1500米的高空。當時夜裡的氣溫下降到了-38度C,但是維里古拉憑借頑強的毅力,沿繩索攀至氣囊處,擰開專用氣閥,放氣後氣球開始緩緩墜落,最終在離原哨位110公里處的地方順利著陸。為表彰維里古拉誓死捍衛軍隊貴重財產的可貴精神,上級授予他紅旗勛章。
故事之九:孤身奮戰震敵膽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在離傑多夫斯克城兩公里的涅費多沃村,發生了一場最不可思議的坦克戰。12月7日,帕維爾.古德濟中尉掘陵駕駛一輛KB-1坦克同德軍18輛坦克交火。KB坦克摧毀了敵軍10輛坦克。敵其餘坦克倉皇逃竄。帕維爾因戰績輝煌而被授予列寧勛章。
故事之十:「兩個卓婭」
卓婭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蘇聯女英雄。她是蘇軍9903特種部隊的偵察員,1941年11月29日被捕後遭德國鬼子殺害。1942年2月16日,卓婭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其實,在11月29日那一天,還有一位蘇軍女偵察員、卓婭的戰友沃洛申娜也英勇就義。但是一直到1994年,沃洛申娜才被追授英雄稱號。
3. 關於戰爭的故事
官渡之戰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略決戰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地主 階級的統治,使腐朽的東漢政權分崩離襪念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農民起義的過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占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並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 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揚 、 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 南 陽的張綉等。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告御困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建安元年, 曹 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拆指建安 二 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 名, 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揚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 勢力 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 紹形 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的兵力在當時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 曹操 之下,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 馬萬 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昌,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 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 , 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 主 動,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佔領齊(今山 東 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 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昌;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今河南浚縣東,黃河北岸),令於禁 率步騎2000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助扼守白馬(今河南 滑 縣東,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 今 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 以 穩定翼側。從以上部署看,曹操所採取的戰略方針,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 中 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從當時情勢而言,這種部署是得 當 的。首先,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黃河多處可渡,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 難 以阻止袁軍南下,且使自己本已處於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 , 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昌北、東之屏障,是袁 紹 奪取許昌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昌,後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建安四 年(199年)十二月,當曹操正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劉備起兵反操,佔領下 邳,屯據沛 縣(今江蘇沛縣)。劉軍增至數萬人,並與袁紹聯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 為保持許昌
與青、兗二州的聯系,避免兩面作戰,於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 速佔領沛縣 ,轉而進攻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當曹、 劉作戰正 酣之時,有人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兒子有病為辭拒絕採納, 致使曹操 從容擊敗劉備回軍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發布討曹檄文,二月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 軍主力決戰。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 主力渡河。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此 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 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機率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前 鋒,急趨白馬。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顏良倉促應戰被斬殺,袁軍潰敗。曹操解了白馬 之圍後,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 丑與劉備繼續率兵追擊曹軍。曹操當時只有騎兵600,駐於南阪(在白馬南)下,而袁
軍達五六千騎,尚有步兵在後跟進。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並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袁 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 曹操突然發起攻擊,終於擊敗袁軍,殺了文丑,順 利退回官渡。
袁軍初戰失利,但兵力仍占優勢。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備南下進 攻許昌。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 對峙。九月,曹軍一度出擊,沒有獲勝,退回營壘堅守。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 箭俯射曹營。曹軍製作了一種拋石用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 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雙方相持3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 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荀?�χ骷岢鄭�懿儆謔且? 方面決心堅持危局,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10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 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 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徐晃、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困 難。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於瓊率兵萬人護送,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 降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 , 親自率領步騎5000,冒用袁軍旗號,銜枚縛馬口,每人帶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 偷 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又作出錯誤處置,只派一部 兵 力救援烏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軍營壘。哪知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 於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於瓊,並燒毀 其 全部糧草。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到袁軍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曹軍乘勢 出 擊,大敗袁軍。袁紹倉惶帶800騎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7萬餘人,官渡 之 戰就這樣以曹勝袁敗而告結束。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 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並 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斗,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
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強,得到中小地主階級的擁護;「挾天子以令諸侯」,使自己 處於 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網羅人才,得到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擁護;經濟上實行屯田 ,不 僅較有效地解決了後勤供應,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會生活,贏得了民心。除此之外, 作戰指導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據敵強己弱的具體情況, 採取後 退一步,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作戰方針。在防禦作戰中,能從被動中力爭主動,指揮 靈活;面臨危局,堅定沉著;善於捕捉戰機,果斷施行;善於聽取部屬意見,緊緊抓住 奇襲烏巢這一關鍵環節,終於取得勝利。反觀袁紹,政治上縱容豪強,兼並土地 ,任意 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對。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不能採納部 屬的正 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 分裂, 全軍潰敗。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點: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約160,000 約50,000
赤壁之戰: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4. 有關戰爭的故事有哪些
1、圍魏救趙: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2、火燒赤壁:這是中國瞎爛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3、空城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槐鏈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
4、巨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5、退避三舍: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6、竊符救趙: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磨明漏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7、田忌賽馬: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
8、李代桃僵: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
5. 有關戰爭的故事
1、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3、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
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陪滲。
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消啟他們的下等馬。」
已經比了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
4、竊符救趙:
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
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5、七擒七縱: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後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
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游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
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蘆橋脊,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
穩定了蜀國後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後顧之憂」的條件。「擒」就是捉拿,「縱」就是放。「七擒七縱」比喻對戰勝對方穩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6. 關於戰爭的故事
1、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2、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3、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
4、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楊惠敏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姓名)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
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5、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淞滬會戰中被擊落,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麼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傢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但他並沒放棄反抗,一直戰斗直到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