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介子推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介子推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5-18 13:43:25

A. 關於重耳、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將來即位後一定重加封賞介子推。後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願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

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大仙了有血詩的衣襟「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於是重耳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發覺老柳樹復活,賜名「清明柳」,並定為清明節,全國禁火,吃干糧冷飯,以祭奠介子推,並勉勵自己勤政清明,以紀念介子推,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寒食節的來歷。

(1)介子推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寒食節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隋唐時期多在清明節前第二天,宋代則在清明前第三天。一般的說法是在冬至後105天過寒食節,所以也稱「百五節」。流傳至今,山西各地亦有清明節前一、二、三天過寒食節的不同說法。

禁火並非寒食的習俗,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周代。從先秦的文獻記載可知,當時已有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改火的習俗。《周禮》中即明確記載當時有「司炬」之官,每當仲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這個季節往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在禁火與改火期間,人們必須准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B.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差跡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縣志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欲求卻不得,放火嘩褲焚山,他抱樹而死。相傳,寒食起虛蘆並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故事

C. 清明節源於介子推的傳說,介子推有什麼故事嗎

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握耐涵。

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段搜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培墓是極為重要的祭奠儀式.

(3)介子推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掃墓祭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春祭的掃墓祭祖習俗在先秦以漏備前就有了,由於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

先秦時代北方中原一帶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范圍盛行。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上古四時祭儀中春季祭祀宗廟的大禮稱為春礿(後為春祠)之禮。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並擴大到整個社會。

從《禮經》的記載看,古代北方中原並沒有清明上墓祭掃的例規,到了唐朝時清明上墓祭掃已成風氣,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在宋元時期,清明節已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習俗,並相傳至今。

D.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時,為飢餓中的文公割股獻食。但文公歸國後封賞群臣,卻偏偏忘了這個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辭官歸隱山林。文公幡然醒悟,於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來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晉文公傷害,不願接受文公的彌補。文公以燒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終燒死在山中。

公元前636年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寵妾驪姬心懷歹意,企圖謀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齊繼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後,便保護著重耳離開晉國避難。有一天,他敗毀們到了衛國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重耳斷糧待斃之時,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非常感動,流著淚說:「永遠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並許諾將來繼位之後,定不忘情。介子推回答說:「我不求你日後報答,只求你關心百姓,做個清明的國君。」

介子推與眾大臣忠心耿耿隨重耳流亡十九年後,在國人內應和秦國幫助下,重耳回國即位。當車子快進國都時,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過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縣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當了國君,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在封賞大臣時,跟隨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祿,卻忘了介子推。經有的大臣提醒,晉文公省悟過來,十分悔恨,覺得對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國上下都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願再當官,便攜母一起到風景秀團或麗的綿山岩洞中隱居,草衣寒食。

此事不久便被晉文公知道,立即親自率眾大臣到綿山訪求。晉文公一行到了綿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喚,只有山谷回聲,不見介子推出林相見。這時,晉文公要急於見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綿山,介子推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會背母出山。

結果大火燒了多日,還不見介子推的蹤跡。晉文公又率人進山尋找,未能找到介子推母子遺骸及物品,後有人從半山岩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張破席子。晉文公接過席子細看,只見上面寫到「割肉奉君盡忠心,但願主公賞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照復清明」。

看後,晉文公感到很內疚察或備,悲痛萬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綿山為介山,將一山崗定為他名義上的封地——介公嶺,將介子推母子隱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並立「介廟」於綿山腳下柏溝村南的柏樹林之中,又命將定陽縣改名為介休縣。他還下令讓隨從人員把焚燒林的殘木拾上幾塊,給自己做了一雙木鞋。他每天上朝時都要穿上木鞋在宮廳行走,呱嗒呱嗒地聲音提醒自己看著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後來人們將最忠誠的最尊敬的朋友稱作「足下」。

閱讀全文

與介子推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57
什麼使我幸福立意 瀏覽:600
教科書的愛情怎麼樣 瀏覽:59
是不是婚姻在哪裡 瀏覽:525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2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7
古詩候一位美女叫什麼文君 瀏覽:780
怎麼玩粉絲經濟 瀏覽:51
如何對待愛情觀的影響 瀏覽:699
婚姻中麻木是什麼原因 瀏覽:58
經濟學家如何評價 瀏覽:947
吃飯不談事業為什麼 瀏覽:645
怎麼擁有幸福快樂 瀏覽:169
哪個男明星的喜歡列表都是美女 瀏覽:886
男生說我野生美女怎麼回復 瀏覽:633
經濟和法學哪個好考研 瀏覽:971
我們認為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80
哪些經濟類的專業對創業有好處 瀏覽:884
平度幸福村在哪裡 瀏覽:642
工地健康證怎麼收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