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故事的懸念是什麼

故事的懸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8 05:05:08

① 懸念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懸念?希區柯克曾經給懸念下過一個著名的定義:

如果你要表現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玩牌,然後突然一聲爆炸,那麼你便只能拍到一個十分呆板的炸後一驚的場面。另一方面,雖然你是表現這同一場面,但是在打牌開始之前,先表現桌子下面的定時炸彈,那麼你就造成了懸念,並牽動觀眾

懸:懸掛
念:念頭
把你的念頭懸掛起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讓你著急,想馬上看下去

② 故事創作中的懸念

故事能吸引讀者,訣竅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運用懸念。

懸念又叫「賣關子」、「設扣子」、「系包袱」等,它是故事的一種既常蘆辯見又十分重要的技法。

故事懸碼逗念常用的方法:從故事的中間或結尾抽出幾個賣弄玄虛的場面來,將它們放在開頭的地方,並且給裝上一層迷霧。

有就是在一開始就石破驚天,吊起胃口。

在網小說《遮天》中,一開頭就寫九龍拉棺,這樣處理就引起了部分讀者的胃口。

在《西遊記》中,一書最精彩的片段,大鬧天宮,感覺最好看的就是前九章。

其實,「懸念」不僅可以用在開頭,也可用在中間,甚至可用在結尾。

如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結尾的鏡頭是常亮出人意外地開槍打死特務組長,救出劉嘯塵和阿紀,隨後跟著潰逃的國民軍隊走了——常亮究 竟是什麼人,影片直到結尾都沒有交代。這種在結尾產生的「懸念」必將引起觀眾的種種推測和聯想。

懸念其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裡有「數」,而讀者卻完全「蒙在鼓裡」,讓讀者自己去判斷猜測情節的進展。如《草船借 箭》,諸葛亮心裡早已預知天有大霧,可在三日之內「借」到十萬支箭,而讀者卻完全不知,焦急地擔憂著諸葛亮的命運。一是讀者對情節 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卻「蒙在鼓裡」,讓讀者睜大了眼睛看這些人物將如何動作。如《十五貫》中讀者已知是婁阿鼠偷了 錢,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婁阿鼠外,一概不知,於是讀者關切地期待著:這件冤案將如何處置?篇幅較長的故事在運用「懸置緊張法」時遲嘩賣,可 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結小「扣子」,一環扣一環,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把矛盾沖突推向總**。而微 型故事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設置一個小小的「懸念」,描述到結尾時忽然抖開「包袱」,使讀者大吃一驚,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運用懸念 ,一要注意其真實性,既要「懸」,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虛,破壞作品的藝術真實;二要注意緊緊圍繞著主題來「懸置緊張」,如 果在枝節上懸念,那隻會削弱作品的主題思想。

③ 懸念是什麼意思

懸念的意思:掛念。

【拼音】[xuán niàn ]

【解釋】(動)掛念。(名)欣賞戲劇、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時,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關切心情。

【出處】明張居正《奉諭還朝疏》:又特奉宸翰:諭元輔張先生:自先生辭行之後,朕心日夜懸念。

【近義詞】惦念、記掛、想念、系縛、繫纍、思念、牽記、懷念、牽掛、疑團、擔心、惦記、顧慮、緬懷、掛念、繫念、馳念。


懸念造句

1、懸念是可怕的。我希望它一直延續下去。

2、這篇文章的開頭給大家設置了一個懸念。

3、此生就是來解謎的,人生的吸引力主要由懸念構成。

4、通過象徵、懸念、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氣氛渲染、開放性結局這些手段,坡字斟句酌、精雕細刻地在故事中營造出了一種完整統一的神秘恐怖、震撼人心的效果。

5、這個故事的結尾留下了一個懸念,耐人尋味。

④ 什麼是懸念,小說中怎麼設置懸念

簡單地說,懸念就是讓故事更具魅力的一種方法,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不管是愛情故事還是破案故事,只是通過情節的巧妙設置,使故事有了懸念,讓受眾欲罷不能.在一部小說中,懸念的作用是勾起讀者的興趣一直讀下去.

設懸念主要有這么三種方法:
一、倒敘法

所謂倒敘法,就是先寫事件的結果,讓讀者感到奇怪: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激發讀者追根溯源,探求事件的起因和經過,
如原人教版初語二冊有一篇課文叫《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
在我的家裡,珍藏著一件白色的的確良襯衫。這不是一件普通的襯衫。這襯衫,凝聚著敬愛的周總理對工人群眾的階級深情。每當我看到它,周總理那高大光輝的形象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每當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動人心的往事。
讀了這段文字,讀者不禁要問:在「我」的家裡,為什麼會有一件與日理萬機的周總理有著密切關聯的襯衫呢?它是如何來到「我」家的呢?是不是周總理也穿過它呢?從而激起閱讀興趣。這就是懸念。
又如《羚羊木雕》(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開頭寫媽媽問「我」羚羊木雕到哪兒去了?「我」說收起來了;接著媽媽又問「我」放在哪兒了,並要「我」拿出來讓她看看,當她看出「我」在撒謊後,又懷疑「我」是不是拿出去賣了。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我」只得老實交代:送給好朋友萬芳了。那麼,「我」為什麼要把爸爸從非洲帶回的這么名貴的工藝品送給好朋友萬芳呢?萬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這就是懸念。
其實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情,人們往往都是先知道結果,然後才會根據各人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可能與自己產生的關系,去追根溯源。

二、誤會法

所謂誤會,就是不正確的判斷。利用誤會設置懸念,能使文章情節曲折離奇,吊起讀者胃口,讀來妙趣橫生。
如《山中訪友》(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一文標題就讓人產生誤會。沒有讀過此文的人,一定以為這個「友」指的是人。然而讀罷全文,讀者才明白,原來這個「友」指的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和懸崖等,作者是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它們當作自己的朋友了。在初中課文里,像這樣的標題誤會法,還有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因為這里的變色龍指的沙皇統治下的一個警察,而不是指善於根據周圍環境變幻膚色的蜥蜴類小動物。

三、欲揚先抑法

所謂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懸念,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戰國策》中有一段「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文章的開頭寫馮諼既無愛好,又無能耐,還愛鬧待遇、發牢騷,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作者把他貶抑到最低處。讀到這里,讀者不禁要問: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孟嘗君為什麼還要禮遇他呢?(懸念)卻不料作者筆鋒一轉,寫他如何為孟嘗君經營「三窟」,寫出了他非凡的才能。開頭的「抑」是為了襯托後面的「揚」。這類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並不少見。

閱讀全文

與故事的懸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57
什麼使我幸福立意 瀏覽:600
教科書的愛情怎麼樣 瀏覽:59
是不是婚姻在哪裡 瀏覽:525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2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7
古詩候一位美女叫什麼文君 瀏覽:780
怎麼玩粉絲經濟 瀏覽:51
如何對待愛情觀的影響 瀏覽:699
婚姻中麻木是什麼原因 瀏覽:58
經濟學家如何評價 瀏覽:947
吃飯不談事業為什麼 瀏覽:645
怎麼擁有幸福快樂 瀏覽:169
哪個男明星的喜歡列表都是美女 瀏覽:886
男生說我野生美女怎麼回復 瀏覽:633
經濟和法學哪個好考研 瀏覽:971
我們認為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80
哪些經濟類的專業對創業有好處 瀏覽:884
平度幸福村在哪裡 瀏覽:642
工地健康證怎麼收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