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孫龐鬥智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魏國有一名大將叫龐涓,他指揮魏軍打了不少勝仗,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軍事家。可是他心裡明白,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bìn),本領比他強得多。據說孫臏是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13篇兵法。
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條陷害孫臏的詭計。他向魏惠王(魏國國君)舉薦孫臏,魏惠王很高興地派人請來孫臏,共議國事。孫臏的才華處處顯露出來以後,龐涓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謀反。魏惠王大怒要談彎談殺孫臏,龐涓又假意講情,結果孫臏被治了罪,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成了殘廢。
後來孫臏知道了這是龐涓的詭計,一怒之下,燒掉了即將寫成的兵書,裝成瘋癲,麻痹龐涓,再設法逃脫虎口。
恰好齊國的一位使臣到魏國辦事,偷偷把孫臏藏在車內,混過了關卡,帶到齊國。
齊國國君十分敬重孫臏,想拜他為大將,孫臏極力推辭:「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如果當了大將,眾人會笑話的。」齊威王就讓他作軍師,行軍時坐在有篷帳的車里,協助大將田忌作戰。
在孫臏的策劃下,齊軍連打勝仗。公元前342年,龐涓帶魏軍攻打趙國,田忌、孫臏率齊軍救趙。但孫臏指揮軍隊不去趙國,而直接攻打魏國。
龐涓得到情報,忙從燕國撤兵趕回魏國。路上龐涓觀察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第一天的爐灶數,足夠10萬人吃飯用的;第二天的爐灶數,夠5萬人吃飯用的了;第三天的爐灶數,只夠3萬人吃的了。龐涓放了心,笑著說:「我就知道齊兵都是膽小鬼,到魏國才3天,10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他下令急追齊軍鬧桐。
魏軍一直追到馬陵(現河北省大名縣東南),天漸漸黑了,馬陵道在兩山之間,路很窄,兩旁都是深澗。這時,有士兵報告:「前面山道都用木頭給堵住了。」龐涓急忙上前去看,果然如此,只有一棵大樹沒被砍倒,大樹上還有一大片樹皮被砍掉了,上面好像還寫著字。龐涓命人拿火把來,借火光一看,他大驚失色,原來上面含碰寫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下」,落款是「孫臏」。 龐涓想撤兵已來不及了。這時四面殺聲震天,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齊射來,齊軍已把魏軍團團圍住了。龐涓身中數箭,他已無路可走,就在樹下自刎了。
2. 鬥智鬥力的意思
「鬥智鬥力」的意思是:意思是既用智謀決勝負,又憑武力爭高低。「鬥智鬥力」是一個漢語成語,它的出處是《史記·項羽本紀》,原文是:「項王謂漢王曰: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相關例句有:「紅軍的長征路也是一場與敵人鬥智鬥力的戰爭,他們所經歷的艱辛與驚險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長征精神需要我們傳承,人民英雄需要我們銘記。」
3. 鬥智斗勇是什麼意思
鬥智斗勇【拼音】dòu zhì dòu yǒng鬥智斗勇:較量智力和租寬殲勇氣。
【釋義巧返】斗:較量。智:智力、智謀。勇:勇氣。鬥智:較量智力或較量智謀。斗勇:較量勇氣。
鬥智斗勇造句:
(1)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既搏命,更是鬥智斗勇。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腳,超越置地?
(2)遇到壞人要和他鬥智斗勇,哀求是沒有用的。
(3)楊子榮隻身闖進如龍潭虎穴般的威虎山,和土匪鬥智斗勇,最後在小分隊的配合下,取得了勝利。
(4)楊子榮隻身敢闖威弊沖虎山,和土匪頭子座山雕鬥智斗勇,真是渾身是膽。
(5)人生處處就是考場,今日各為高考忙。鬥智斗勇齊亮相,得失成敗走一場。人生寒暑閱兵場,生活答捲袖裡藏。考場瀟灑不虛枉,多年以後話滄桑!祝高考成功!
4. 與孫臏的成語故事
與孫臏有關的成語故事
孫臏是一個軍事奇才,自由勤奮好學,聰明靈敏。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與孫臏有關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孫臏的故事一《求學》
孫臏小時候聰明厚道,再加上學習勤
奮刻苦,老師鬼穀子十分器重他。一天,
鬼穀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班,替我驅趕老鼠。」時間一長,徒弟們都開始偷懶,唯有孫臏始終一絲不苟地為老師值夜。鬼穀子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一天夜裡,又輪到孫臏值班了,鬼穀子將他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武留下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給你了。」於是,孫臏日夜研習,三日之後就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穀子又驚又喜,感嘆道:「你能如此宏殲攔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同學們,你們正處於求學的年齡,一定想和他一樣幸運吧。但天才來自勤奮,智慧在於積累,你們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呢?
孫臏的故事二《鬥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龐涓誰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和龐涓說:「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寶座上下來嗎?」
龐涓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魏王說:「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著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智慧連連稱贊,可龐涓卻更加嫉妒孫臏了。
孫臏的故事三《馬陵大捷》
作戰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舉進攻韓國。韓哀侯異常恐慌,派人星夜求救於齊。於是,齊宣王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統兵數萬去救韓國。孫臏決定改變戰術,以計勝之。第二天,他讓軍士把為10萬人做飯用的鍋灶減為5萬人的,第三天減為3萬人的,以此迷惑魏軍。魏軍果然上當,將軍龐涓親率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地沿著齊軍的方向猛追不舍。齊軍在馬陵設伏,果然,魏軍在黃昏時分趕到了馬陵道。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敗。龐涓也死於亂軍之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你知道在這個戰役中,孫臏使用了什麼計策嗎?
著書
孫臏幫助齊國打了很多勝仗,想歸隱山林。齊宣王和蔽胡田忌苦苦挽留,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宣王只好把石閭之山封給了孫臏。孫臏隱居山中,開始了《孫臏兵法》的寫作。暑往寒來,幾年過去了,一部珍貴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誕生了,但孫臏也因積勞成疾而去世。《孫臏兵法》提出「富國」而「強兵」的國防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孫臏的故事(詳細版)
孫臏,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們這一系列文章中。他與前面所寫的鬼穀子和孫武都有很深的聯系,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為世人所耳熟能詳。
在孫武去世百餘年後,在山東阿鄄之地(陽谷、鄄城),他的一個後世子孫降生了。這孩子名叫孫臏(孫臏到底叫什麼名字,說法很多。有的說他本來就叫孫臏,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後世把他受的刑罰稱為臏刑。也有人說他原名叫賓或濱,但史書記載不詳。而在民間廟宇里將他稱為孫伯靈),他將要繼承祖先的衣缽,將孫氏兵法發揚光大。孫臏少年時的家境孤苦貧困,唯一擁有的就是自己的才華。他投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嶄露頭角。
孫臏有一個師弟名叫龐涓。能力學識都遠遠不如孫臏。但生性姦猾口蜜腹劍。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寵信。龐涓名成利就後,將孫臏接到了魏國。
剛開始的時候。龐涓也許曾經想過藉助孫臏的才能,讓自己的功名利祿更上層樓。但他很快就對孫臏的本領又忌又恨,既怕他終有一日將奪了自己在魏國的風頭,也怕他去到別國後與自己改友為敵。便暗中誣孫臏以罪,對他施行了臏足(剜膝骨)、黥面(臉上刺紋)的酷刑,使他變成了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由於遭到了臏刑,孫臏不得不隱居避世。
就在龐涓對孫臏失去警惕,認為他已經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的時候,齊國的使臣來到了魏國都城大梁。孫臏抓住了這個機會。暗地裡去拜訪齊使。齊使對面前這個刑徒模樣的人刮目相看。冒著危險將他偷偷帶到了齊國。孫臏做了齊國將軍田忌的一個門客。
田忌經常與齊國的諸位公子王孫們射獵賽馬卻屢次落敗。孫臏看到這個情形便對田忌說:「我有辦法讓你獲勝。」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此後。田忌對他更加佩服,將他鄭重推薦給了齊威王。孫臏闡述了自己的兵法見解,得到了齊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師禮。
公元前354年。原來魏國的屬國中山被趙國所佔,魏惠王遂於這一年派龐涓為大將。率領重兵前去攻打趙國。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很快就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陷入危險的趙國便向齊國求救。於是齊威王便任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去救助趙國。
孫臏說:魏國攻打同為大國的趙。國內精兵必定盡出。守在魏國境內的軍隊必是老弱之師。我們不如直攻魏國國都大梁,定能輕易攻入城中。這樣一來,原本攻打趙國的魏軍勢必要主動撤退,回師自救,邯鄲之圍就能輕易解除了。田忌依計行事,魏軍果然倉皇返國。齊軍又在魏軍必經的地方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將魏軍打得一敗塗地。
孫臏一戰成名。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之間的第一次較量,以龐涓的潰敗告終。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十來年後,師兄弟間的終極較量終於來到了。
這一年(即公元342),龐涓率大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這一次領兵前來救韓的。仍然是田忌與孫臏。齊軍也仍然是直奔魏國都城大梁而去。孫臏雖然重彈圍魏救趙的老調,龐涓卻也不得不隨之起舞,又匆匆撤離韓國回援大梁。
然而龐涓怎麼也沒料到。在同樣外表的悶葫蘆里。孫臏這一次裝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葯。
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在魏境內甫與魏軍相遇,就立即後退。魏國的軍隊到了魏國本土。自然勇氣倍增。急迫了好幾天,卻總是追不上。但在齊軍每天的扎營之處,龐涓卻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齊軍每天挖下的飯灶,總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萬人的灶。第二天就減為五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萬人的灶了。龐涓據此認為,齊軍畏懼魏軍,逃兵不斷,已經喪失了鬥志。實力不足掛齒了。於是龐涓留下人數眾多的步兵與軍需物資,只率少量騎兵追擊。
孫臏得到消息,知道龐涓中計,便在馬陵地方的狹道兩邊設下埋伏。弓箭手數以萬計,又將一棵大樹的樹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寫上「暮見火舉而俱發」一行大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囑咐弓箭手們,晚上只要看見火光。就向火光亮處萬箭齊發。
這天晚上,龐涓所率的騎兵隊伍果然來到了馬陵。看到了那棵阻擋道路寫著字跡的大樹。由於天色已黑。龐涓看不清上面寫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就讓人點起火把來看。誰知還沒讀完全句,四周已經箭如雨下,魏軍頓時人呻馬嘶,一片混亂。龐涓明白自己中了孫臏的計。敗局已定,不願再做俘虜遭到羞辱,終於被迫拔劍自刎,留下遺言說:「成全那小子的名聲了!」
齊軍此戰不但盡破魏國精銳,甚至連魏國太子申也成了齊國的俘虜。而孫臏不但為自己報了仇,也一戰成名。顯揚天下。
遺憾的是,此後孫臏由於身體每況愈下,只能選擇隱退,從此專心著書。撰寫《孫臏兵法》傳世。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被稱為孫子,著有《孫臏兵法》的孫臏就被稱為「齊孫子」了。
《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末年失傳,此後一千多年裡,這部令人神往的兵書就成了世間的傳說。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孫臏故里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出現,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1、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
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2、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社會局面混亂不堪,各國都想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把眼光都投向了戰爭。戰爭得來的勝利最直截了當,比軟實力來得更快更穩,而且光明正大,不用拐彎抹角。
戰爭勝利後,百姓的房產也許就從一處變為兩處,每年一萬錢的收入也許就變成了三萬錢,今天養一口人還成問題,興許明年生個二胎都不愁了。從發展中國家變為發達國家簡直是小菜一碟,小康家庭的生活指日可待啊!
戰國七雄中,魏國勢力強大,如意算盤打得最響,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在公元前354年,魏王就派自己的得力助手「龐涓」為將,指揮大軍包抄趙國都城——邯鄲。誰成想,平時看趙國弱不禁風,倒是挺能負隅頑抗的,戰守一年有餘,趙國依然沒投降,而魏國已經疲憊不堪。
趙國請第三方齊國支援,並許諾解圍後將中山相贈,齊王聽後頗為心動,於是馬上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雖說這到嘴的鴨子不能讓它飛了,但萬事開頭難,從哪裡開始著手呢?先得敲定軍事大方向。田忌是主帥,必得先定方針,他打算正面救援,直驅邯鄲。然而,孫臏上前說道:「當下,想要趟這趟渾水,必須想方設法讓魏國主動離開趙國,我有一計能拆開這兩個冤家。魏國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實力大減,我們直接攻打魏國國都大梁,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可成?」孫臏這話,一言驚醒夢中人,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在這個歷史故事中,註定是個配角,得知消息,他未能穩住陣腳,反而心急如焚,如無頭蒼蠅一般失了分寸。萬般無奈之下,龐涓只能命幾萬大軍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師自救才是當務之急。沒有國,哪有家啊!當初的小康家庭看來還是別想了!
男主孫臏早已料到魏國的下一步棋,怎可如此輕易地放魏軍回師?他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桂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打得魏軍丟盔棄甲,幾乎全軍覆沒。趙國之圍解了,齊國如願以償地坐收了漁翁之利,男主角孫臏在眾多的鮮花與掌聲中,成了耀眼的明星。
歷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親耳聽孫臏獻計說法的只有田忌一人,但這並不妨礙孫臏成為聞名天下的軍事奇才。後來,軍事家們都以孫臏為偶像,還把「圍魏救趙」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3、增兵減灶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隊伍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魏軍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4、因勢利導
戰國時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國變強大了起來,於是也學秦孝公的樣,想找一個像商鞅那樣的人才。那時候,孫臏和龐涓是同學,拜軍事奇才鬼穀子為師,一起學習兵法。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
龐涓的確有本領,不久便把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一一征服。宋、魯、衛、鄭的國君也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強大的齊國隊伍,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龐涓開始自以為是、洋洋得意了。
後來,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有一次跟龐涓說起孫臏。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可不久,龐涓就在背後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十分惱怒,把孫臏辦了罪,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
幸好齊國有一個使臣到魏國訪問,偷偷地把孫臏救了出來,帶回齊國。到齊國後,孫臏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很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他為軍師。
有一次,魏國派龐涓與趙國一起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帶著隊伍前去幫助韓國。
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把精銳的兵力都拿去攻韓國,國內大多是些老弱殘兵,十分空虛。咱們不如去攻魏國大梁。龐涓聽到了,一定要放棄邯鄲,往回跑。我們在半道上等著,迎頭痛擊他一頓,准能把他打敗。」
果然,龐涓得到本國的告急文書,只好退兵趕回去,齊國的兵馬已經進魏國了。孫臏見龐涓被引誘回來,就對田忌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大意是魏國隊伍強悍,看不起齊國,總以為咱們的隊伍膽子小。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就要順著這一趨勢往有利的方面來引導。於是,孫臏建議現以假裝敗退,採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好讓敵人產生誤解。田忌命令齊軍修灶做飯,第一天修十萬個灶,第二大修五萬個灶,第三天減少到三萬個灶。
魏國發動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領,抵抗齊軍。這時候,齊軍已經退了。龐涓察看一下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盤佔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龐涓嚇得說不出話來。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趕到齊國隊伍第二回扎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只有能夠供五萬人用的了。第三天,他們追到齊國隊伍第三回扎營的地方,仔細數了數爐灶,只剩了兩萬人用的了。龐涓這才放了心,笑著說:「我早知道齊軍都是膽小鬼。十萬大軍到了魏國,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軍沒日沒夜地按著齊國隊伍走過的路線追上去。
孫臏估計追兵夜晚可以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就選定一棵大樹,颳去樹皮,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並且讓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樹周圍的亂草叢中,約定見到火光時,一齊放箭。果然,龐涓在夜裡趕到了馬陵。當他派人點著火把辨認樹上的字跡時,無數飛箭一起朝火光射來。頓時,魏軍大亂。龐涓這時才知中了圈套,走投無路,只好自殺了。
這就是歷史上「孫龐鬥智」的故事。成語「因勢利導」就是由孫臏所說的「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簡化來的。「因」是順著、按照;「勢」是趨勢;「導」是引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
;5. 鬥智的意思
鬥智的解釋
[battle of wits]
較量智力 與 敵人 鬥智 詳細解釋 亦作「鬭智」。以智謀爭勝。 《史記·項羽本紀》 :「 漢王 笑謝曰:『吾寧鬭智,不能鬭力。』」 宋 吳禮之 《瑞鶴仙·秋思》 詞:數粗「誰編故紙,論古今、 英雄 鬭智。」 顏金生 《田家會大捷》 :「至此,與 村川 鬥智的第一回合 已經 結束。」
詞語灶飢分解
斗的解釋 斗 ǒ 中國 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斗酒只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斗筲之人( 形容 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 東西 的大:斗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斗 智的解釋 智 ì 聰明,見識:智力。 智慧 。智商。智育。智能。智謀。才智。機智。 理智 。明智(a.考慮 問題 周到 、嚴密;b.有遠見)。足智多謀。利令智昏。 愚 部首 :日。
6. 孫龐鬥智的故事
1、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將龐涓統兵攻趙,一路長驅無阻,直抵趙都邯鄲,齊國決定救趙,拜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孫臏審慎把脈戰局,指出應「批亢搗虛」,提出要「圍魏救趙」。稍後齊佯攻平陵示弱,主力卻奔襲魏都大梁。
經過喋血鏖戰,龐涓攻克邯鄲,卻又被迫回師,解救大梁險情,但歸途到桂陵時跡祥,遭到齊軍的伏擊,龐涓率殘兵敗將,狼狽逃回到魏國。
2、馬陵之戰。公元前340年,魏將龐涓舉兵攻韓,韓國岌岌可危,哀求齊國救援。孫臏再獻奇謀,既許齊必救韓,卻又隔岸觀火,待韓魏疲憊時,突然猛攻棚岩魏國。龐涓不敢戀戰,急率魏軍主力,回師殊死決戰。孫臏因勢利導,以強示弱,以減灶誘敵,在馬陵預伏重兵,並將一棵大樹剝掉樹皮,用黑煤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下」。
時值深秋黃昏,龐涓狂追至此,隱見文字模樣,於是燃火觀瞧,鏈州御熊熊火光之下,龐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他仰天長嘆,自刎於樹下。10萬魏軍全部覆滅,國勢由此一蹶不振。
龐涓死得其所。他內心狹隘陰暗,缺失為將胸襟;他性格傲慢輕狂,缺少為將膽識。隨著孫龐鬥智終結,魏國的強國夢想,畫上了殘破句號。自此魏國再也無力擴張,戰國進入秦齊並霸階段。
(6)鬥智的故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孫龐鬥智指孫臏和龐涓各用智謀相鬥。是來源於《東周列國志》的歷史故事。戰國時期,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後為齊所用,在救趙之戰中,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最終迫使龐涓馬陵道自殺。
孫臏謙虛勤奮,深悟兵法真諦,又純樸厚道;龐涓則生性奸詐,僅得兵法皮毛,又貪戀功名。後來,孫龐同投魏國,皆輔佐魏惠王。龐涓嫉賢妒能,唯恐失去寵信,於是設計陷害孫臏,孫臏慘被剔骨黥面。
龐涓還以巧言蒙蔽,欲騙孫臏所學兵書。幸虧童僕實情相告,孫臏才如夢方醒,佯裝瘋癲,保全性命。後得齊使搭救,僥幸逃到齊國。
田忌賽馬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孫臏僅略施小計,已讓齊威王折服。當時天下大局,魏國經文侯革新,正崛起於三晉大地;齊國任鄒忌為相,逐漸復甦昔日鋒芒。齊魏直接交鋒,已經不可避免。不久,一場同窗間的恩怨,藉助齊魏爭鋒背景,演繹出了孫龐鬥智。
7. 鬥智斗勇什麼意思
鬥智斗勇的意思:用機智和勇氣來爭勝負。其中鬥智是指較量智力,斗勇是指較量勇氣。
【拼音】dòu zhìdòuyǒng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悔察鍵羽本紀碧巧》:「 漢王笑謝曰:『吾沒殲寧鬭智,不能鬭力。』」
【譯文】漢王笑著推辭說:「我寧可鬥智慧,也不能較量力氣。
近義詞
棋逢對手
【拼音】[ qí féng ì shǒu ]
【解釋】下棋碰上了水平相當的對手。比喻雙方本領不相上下。
8. 鬥智斗勇的引發的道理
我從孫臏龐涓之間的鬥智斗勇明白了做任何事都應該謹慎小心切不可輕易妄動率性而為的道理陵慶
故事:魏惠王也學秦孝公的樣,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錢招徠天下豪傑。當時有個魏國人叫龐涓的來求見,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
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連齊國也給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龐涓。
龐涓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個同學齊國人孫臏(音bìn),本領比他強。據說孫臏是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孫子兵法》。
魏惠畝襪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有一次跟龐涓說起孫臏。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哪兒知道龐涓存心不良,背後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十分惱怒,把孫臏辦了罪,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
幸好齊國有一個使臣到魏國訪問,偷偷地把孫臏救了出來,帶回齊國。
齊國大將田忌聽說孫臏是個將才,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也正在改革圖強。他跟孫臏談論兵迅汪激法後,大為賞識,只恨沒早點見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趙國,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音hándān,今河北邯鄲西南)。第二年,趙國向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想拜孫臏為大將,孫臏忙推辭說:「不行。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人,當了大將,會給人笑活。大王還是請拜田大夫為大將吧。」
齊威王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師
9. 孫龐鬥智的故事
【注音】sūn páng dòu zhì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兵法大師鬼穀子的弟子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他的師弟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做大將田忌的軍師。魏王派龐涓橘螞仿去攻打趙國。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迫使龐涓撤軍並追至馬陵道齊軍的物昌埋伏圈自殺身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圓纖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鉤心斗角
【近義詞】鉤心斗角
【成語示列】寧學管鮑分金,休仿孫龐鬥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