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夠跟我說說柳下惠那人的故事
柳下惠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物迅死後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悉消,
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罩陸此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後,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② 柳下惠有哪些故事
詩經記載
柳下惠被中國歷代廣為人知的是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傳說是這樣的,古時候的展溝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個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過柳林時,忽遇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個破廟里避雨。恰在這時,一迅氏年輕女子也到此避雨,與他相對而坐。半夜時分,年輕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溫身驅寒。柳下惠急忙推辭:「萬萬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懷,更是有傷風化。」 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聖賢,品德高尚,小女子雖坐在懷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無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無推託之詞,只好讓女子坐到自己懷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懷抱女子,畝裂散閉目塞聽,絲紋不動,漫漫長夜竟不知溫香在懷。天明,雨過天晴,得恩於柳下惠的女子不勝感激地說:「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源衡子,果然名不虛傳。」
③ 求柳下惠的詳細故事為什麼說他坐懷不亂.
1、詳細故事:柳下惠外出拜訪朋友時遇上大雨,只好跑到古廟中避雨。但是柳下惠一走進古廟就發現了一個未著寸縷的姑娘,他連忙走出寺廟,站仿山在外面的槐樹下躲雨。這件事流傳出來後,才有了坐懷(槐)不亂的典故。
2、流行原因:柳下惠在魯國是個正道直行的人,他是所有美好情操、品行的一個代表,因為他德行很高,才會被人們推為「和聖」,將美談都加到名人身上,而更有說服力和教化效果。如此想來,柳下惠坐懷不亂就有了一個具體的依託,也就導致了這個故事流傳千古。
(3)柳下惠與哪個人有共同的故事擴展閱讀
柳下惠高尚人品的故事
1、《國語·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虛大納如何措辭,才可以使差沒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時下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
2、柳下惠有一個弟弟叫展喜,在魯為大夫。齊孝公領兵伐魯。魯僖公派展喜去慰勞士兵以便迎戰。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讓他到齊營去見齊孝公。孝公問,「齊國大軍壓境,你們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會害怕呢,君子是不會害怕的!」孝公不解地問為什麼。展喜說,「憑先王之命。
當初魯之始封國君周公和齊之始封國君太公曾共同輔佐周成王。成王曾賜以盟書,說齊魯兩國今後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殘殺。現在盟約尚藏在內府,載於史書,每當新君即位都要鄭重地宣誓永誌不忘。你才即位幾天,怎麼能把這事拋在了腦後?」齊孝公無言可對,自知理虧,只好撤兵。
參考資料
網路-柳下惠
④ 柳下惠 是誰有什麼典故好多文章都引用到了
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本姓展,名獲,字禽,中國春秋時期魯國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1]。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2]。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聖人,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在主要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柳下惠被認為是一個品德團型高尚的人。《論語》記載中孔子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為柳下惠沒有得到任用鳴不平。後來柳下惠做了「士師」(掌管監獄的官),但是三次上台三次遭到罷免,人們勸他離開,他卻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他認為如果用正直的方法對待人,到哪裡都回被排擠,但是如果要用歪門邪道的方法去對待人,在哪裡都可以實行,也沒有必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國語·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才可以使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柳下惠這樣說,相當於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地表示了批評。
《國語》還記載了柳下惠批評臧文仲祭祀海鳥的故事。一隻名為「爰居」的海鳥停留在了魯國都城東門外好幾天了,臧文仲讓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卻說,臧氏治國簡直就是亂來,祭祀是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國能夠成功的基礎,所以要謹慎地制定關於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依據聖王的祭祀原則。聖王只祭祀對人民和國家有功勞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後土、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鯀、禹……直塌手猜到周文王、周武王這些人,才能受到後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穀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澤,也應該加以祭祀。而海鳥「爰居」飛到魯國,還不知道它為什麼飛來,也不見得它對人民有什麼功德,這樣就決定祭祀它,實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舉措。柳下惠猜測海鳥是為躲避災難而來,而事實證明了他的猜測是對的。這件事不但說明了柳下惠為官的正直,也表現出他對聖王禮制的熟悉,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視的原因。
柳下惠選擇堅持「直道而事人」,最後只能去官隱遁,成為「逸民」。《論語》記載孔子對柳下惠的評價是:「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齊的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雖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傳》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讓柳下惠下台,列為臧氏執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譴責。
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他認為自己和任何人相處,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響。因此,聽說了柳下薯並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孟子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聖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
[編輯]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範。現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裡暴風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里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現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婦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習。」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後世流傳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編輯]
柳姓始祖
據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采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柳氏在秦國兼並諸侯國之後則遷居到河東(今山西永濟),然後從河東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是根據當時存在的私家姓氏譜諜編撰而成的,可見在唐朝時柳姓族人就認為柳下惠是他們的得姓始祖。後來河東成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是河東人,因此人稱「柳河東」。
⑤ 柳下惠是誰他又什麼有名的故事嗎象徵什麼
坐懷不亂
這個成語就是和柳下惠有關。
話說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答卜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後世流傳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說的是在寬培某些情況下能夠保持道德和風度。一般和慎舉唯女人有關。
⑥ 柳下惠是誰有什麼典故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魯國柳下邑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
柳下惠曾做過魯國大夫,還做過掌管監獄的小官。據說,柳下惠做官期間,為官清正,執法嚴謹,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但是由於他生性耿直,不願攀附富貴,所以後來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也就是濮陽縣的柳屯,"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里。
相傳在一個握芹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那晚,凌烈的寒風刺人肌骨。柳下惠穿著衣服擁在被窩里,還感覺寒氣逼人。柳下惠心裡想,不知道這樣冷的冬夜,有沒有無家可歸的人,想想各國征戰不休,生靈塗炭,柳下惠不禁輾轉難眠。正在這時,忽然傳來了敲門聲。柳下惠急忙起身開門,原來是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女來投宿,只見她凍得渾身抱成一團,還不住的瑟瑟茄皮隱發抖,臉色也凍得發青,眼看就要支撐不住。柳下惠連忙把她讓進屋裡,並請她上床暖和一下。可是她在被子里兀自縮成一團,渾身發抖,家裡並沒有暖爐,也沒有其他可以取暖的東西,柳下惠恐她凍死,於是就叫她坐在自己懷里,並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就這樣,那位婦女才漸漸緩過神來。只聽她斷斷續續地說只因出門走親戚,回來晚了,衣服又穿得太單薄,實在凍得不行了,所以才不得已敲門,並想借宿一晚。柳下惠看她一副顫廳可憐的模樣,想到如果不收留她,或許她就會凍死在荒郊野外,於是就讓她在懷中取暖一晚,可是柳下惠毫無私心雜念,對婦人舉止有禮,絕無趁人之危的逾越之舉。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也流傳開來。在他死後,被後人稱為"惠",又因為他居住在柳地,所以世稱柳下惠。
⑦ 柳下惠是誰有什麼典故
柳下惠是個古代潔身自好的坐懷不亂的君子.
柳下惠
拒邪淫者的抱負——柳下惠的節操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後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後,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我們也不必再另外舉別人的例子了,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里: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師,等於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代的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院長。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罷免下台,於是有一個人對他說,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魯國做事,出國去吧!你自己國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別的國家說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復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並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祖宗都在這里,一樣可以做事。換句話說,隨便在哪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里,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於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並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情,後面孔子還要提到他的。
為什麼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記載後面?柳下惠並不是殷紂時代的人,而是春秋戰國孔子這一時代的人,還可能稍稍早一點,比孔子大幾歲,不過已是一個天下聞名了不起的人物,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柳下惠的這幾句話,也說明了前面三個人的事情。所以中國的古文,如《論語》的文章一看起來好像是法律的條文,一條一條,好像連不起來,實際上仔細一讀,它是長篇文章,連接得非常好。換句話說,微子、箕子、比干、有的蠢兄願殺身以成仁,如比干;被趕出去就走了,如微子;為奴就為奴,如箕子。為什麼他們不彎一彎呢?態度稍微改變一下,去拍個馬屁,也會好好用他們,更何況他們本來就是皇族。可是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這就說明個人作人也好,在國家社會中立足作一普通人也好,大原則上人格的重要。反過來,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瞎檔猛的話,隨便哪裡都可以干,如果堅持以正道、直道事人,又何必離開?所以引用柳下惠的這幾句話,等於是為上面三個人的事,作了一個註解,這就是《論語》的編輯方法
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本姓展,名獲,字禽,中國春秋時期魯國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1]。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2]。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磨橋》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聖人,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在主要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柳下惠被認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論語》記載中孔子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為柳下惠沒有得到任用鳴不平。後來柳下惠做了「士師」(掌管監獄的官),但是三次上台三次遭到罷免,人們勸他離開,他卻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他認為如果用正直的方法對待人,到哪裡都回被排擠,但是如果要用歪門邪道的方法去對待人,在哪裡都可以實行,也沒有必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國語·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才可以使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柳下惠這樣說,相當於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地表示了批評。
《國語》還記載了柳下惠批評臧文仲祭祀海鳥的故事。一隻名為「爰居」的海鳥停留在了魯國都城東門外好幾天了,臧文仲讓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卻說,臧氏治國簡直就是亂來,祭祀是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國能夠成功的基礎,所以要謹慎地制定關於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依據聖王的祭祀原則。聖王只祭祀對人民和國家有功勞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後土、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鯀、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這些人,才能受到後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穀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澤,也應該加以祭祀。而海鳥「爰居」飛到魯國,還不知道它為什麼飛來,也不見得它對人民有什麼功德,這樣就決定祭祀它,實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舉措。柳下惠猜測海鳥是為躲避災難而來,而事實證明了他的猜測是對的。這件事不但說明了柳下惠為官的正直,也表現出他對聖王禮制的熟悉,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視的原因。
柳下惠選擇堅持「直道而事人」,最後只能去官隱遁,成為「逸民」。《論語》記載孔子對柳下惠的評價是:「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齊的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雖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傳》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讓柳下惠下台,列為臧氏執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譴責。
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他認為自己和任何人相處,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響。因此,聽說了柳下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孟子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聖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範。現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裡暴風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里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現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婦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習。」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後世流傳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柳姓始祖
據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采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柳氏在秦國兼並諸侯國之後則遷居到河東(今山西永濟),然後從河東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是根據當時存在的私家姓氏譜諜編撰而成的,可見在唐朝時柳姓族人就認為柳下惠是他們的得姓始祖。後來河東成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是河東人,因此人稱「柳河東」。
⑧ 柳下惠是誰有什麼典故嗎
元時的胡炳文在《純正蒙求》卷上才有成型的故事:
「魯柳下惠,姓展名禽,遠行夜宿都門外。時大寒,忽有女子來托宿,下惠恐其凍死,乃坐之於懷,以衣覆之,至曉不為亂。」
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仔戚,有一個沒攔蠢有住處的婦女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簡戚陪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
⑨ 傳說大盜:柳下惠的弟弟柳下跖 盜跖
說到柳下這一姓氏大家肯定首先想到柳下惠,但是多少人對他的弟弟柳下跖的名聲感興趣呢?他還有一個名字在秦時明月中「盜跖」一起跟著我來看看傳說大盜:柳下惠的弟弟柳下跖 盜跖吧!山唯
《莊子 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原文:
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
但據現代考證柳下季是公元前700多年的人物,而盜跖最多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差一百多年,所以盜跖最多是柳下季的後代而不會是他的兄弟。只是在《莊子》中提過。旦納許多史學家說盜跖根本是虛構人物。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逗遲培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盜跖()
盜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春秋、戰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
評語: 「盜跖」為一人名,指稱一個名叫跖的大盜,本篇以人物之名為篇名。《盜跖》內容的中心是抨擊儒家,指斥儒家觀點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主張返歸原始,順其自然。
>